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0课教案《摩擦力》(第一课时)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0课教案《摩擦力》(第一课时)
2020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0课教案《摩擦力》(第一课时)

10.摩擦力(第一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并分析摩擦力的存在。

科学探究:

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影响。

能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的认识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认识摩擦力,找到哪里存在摩擦力,再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本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导入交流活动,通过推手活动、图片分析等认识摩擦力。第二部分是一组探究活动,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重点在于通过测量、分析了解到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三部分是一组对比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办法,使学生了解到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力学,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但是对于摩擦力是什么还不清晰;刚刚接触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还有些力不从心。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前概念,从摩擦现象入手,慢慢分析、层层深入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是学生们这节课的任务。对于如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

科学探究:

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的认识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探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弹簧秤重物轮子塑料板砂纸洗洁精橡皮泥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徒手体验游戏,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玩吗?

生:愿意。

请看要求:把你的手掌贴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往前推,感觉一下,手是不是很轻松就可以往前进呢?

生:不是。

2.手想要往前推时有一股力阻碍着我们的手前进,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有。

3.这股阻碍手前进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

二、了解摩擦力,大小,方向

1.想不想继续玩?

生:想。

2.我们再来体验一次,手与桌面接触,这次用力匀速往前推,谁与谁之间有摩擦力呢?生:手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小结:在桌面用力匀速往前推手时,桌面对手的前进有阻碍,这时手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3.(图片)这些是什么活动?这里有摩擦力吗?谁与谁之间有摩擦力呢?

(1)滑滑梯身体与滑梯接触部分存在摩擦力

(2)推箱子箱子与地面存在摩擦力;鞋底与地面存在摩擦力

(3)游泳人与水接触面存在摩擦力

(4)降落伞伞面与空气间存在摩擦力

小结:当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也是一种阻力。

生活中处处存在摩擦力,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摩擦力吗?

生:交流。

看,这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呢。(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结合,能够正确分析摩擦力。]

三、测量摩擦力

1.看老师手中的小木块在桌上滑动时有摩擦力吗?

生:有。

哪里存在摩擦力呢?

生: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存在摩擦力。

要想知道拉动这块木板时会产生多大的摩擦力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弹簧测力计怎样使用呢?

生: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如果要想测量木块在拉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还得注意什么?

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时要用一样的速度;拉动过程中进行读数.....

测量过程中小木块要匀速直线拉动,是不是测一次就可以了呢?

生:不是,至少做3次,取平均值才可以。

我们测得的是拉动小木块的拉力,怎么知道摩擦力呢?

生: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同。

你们提醒的非常有道理,接下来请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测量一下你们小组拉动木块时的摩擦力吧。

生:分组实验。

3.哪一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呢?

生:汇报结果。拉动小木块的摩擦力是()牛顿。

4.每位同学选择身边一样方便测量的物体,继续测一测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吧。

生:测量、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计、测量、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刚才我们已经测量了小木块产生的摩擦力,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改变桌面的光滑程度,在桌面铺一层布、在桌面铺一张砂纸、在桌面铺一块布;改变小木块的重量,在小木块上加钩码;木块与桌面接触的多少......

2.很多同学都是想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那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是有什么关系呢?(出示假设光滑粗糙)

生: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刚才大家的预测对不对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来证明。

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有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呢?

生:木块大小不变、与桌面接触的面不变、拉动速度不变......

你们分析的很对,在做这组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不能变。

想好怎么做了吗?我们可以结合上一组的实验结果,继续分组试一试吧。

生:分组实验

3.请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如何?

生:汇报结果。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和大家的预测一样吗?

生: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大小只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吗?

生:不是。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大小有关,也可能和木块本身的重量大小有关。

是的,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继续研究、继续发现,下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继续探索摩擦力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板书设计】

10.摩擦力

接触阻碍运动阻力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粗糙程度......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说课稿-说课稿 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 《空气得性质》 我得说课内容就是《空气得性质》。本课就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瞧不见、摸不着,但就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得目得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得性质,更重要得就是引导学生用实验得手段,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把学生原有得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得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得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本单元得教学特点以及教材得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得认识结构与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得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得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得探究活动,做好简单得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与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得科学态度与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得应用与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得研究。 2、用多种感官与不同得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得性质。这就是本课得教学重点部分。共有四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得性质; (2)认识空气有质量;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得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得方面来说,本课得思路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得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得性质以及空气得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得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得本领。为了能使本课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得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得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得方法,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充分发挥学生得动手、动脑、动眼得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食物中的营养》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食物中的营养》这节课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什么食物的基础上,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助他们。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七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矿物质和纤维素。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 六、说学法 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七、教具学具准备 蛋白质的辨别实验器材:毛发、酒精灯、火柴、盒装牛奶 脂肪的辨别实验材料: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材料: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面包、米饭等)。 八、说教学流程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自然的导入新课。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萝卜蹲》”,学生可能会踊跃参加,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为了下一个环节做下了铺垫。 当学生还在回味刚才游戏乐趣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话锋一转继续问:“刚才呀,在做游戏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累,那老师就要有个问题问你们了,我们每天都在做大量消耗体力的活动,但是什么支配我们的身体呢?”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课,并板书课题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6、(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大脑把振动转变成大脑能识别的声音信号

(1对4, 2对1, 3对5, 4对2, 5对3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就越().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6、()、()、()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8、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9、摩擦、()、敲击、()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空气 一、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这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脸上觉得有风吹过来,凉凉的,还听到“嘶-嘶”的声音。说明空气会流动。 5、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在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玩空气枪④气垫船等。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 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 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永寿学校梁杰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说学情 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通过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连接简单电路,寻找电路故障,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在此基础上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为后一课开关的认识与制作作了一个铺垫。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区分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同时也是一次安全用电教育。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电的知识还较陌生和缺乏,对电路的知识也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去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情感目标:学会与同学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能力目标:学会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日常物体是否导电的判断力。三·说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内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观察导入,引入主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根导线引入,让学生先猜测它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从而引入本课。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 以检测一块橡皮为例,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检测方法。(即五大步骤)1·先预测橡皮是否通电,并作好记录。 2·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第三个环节:分小组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各组成员分工合作,用检测橡皮的方法共同完成余下物品的检测,并做好记录。 第四个环节:归纳概括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完毕,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进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学生对概念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 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四年级科学下册 关节 1说课稿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2. 关节 【本课教学目标】 1.探究能力目标:能提出与关节有关的科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关节的连接方式进行猜想与假设;能通过探究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合理、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关节的活动,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乐于用所获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及做好宣传。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关节,知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了解所在位置及其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 【说课材料】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喜欢的活动,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人体上有哪些关节”“关节的作用”“关节的保健”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揭开关节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预测是探究学习的指示目标 在《关节》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先引导学生依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进行猜测:“关节不同,运动方式就不一样,你们知道,每个关节是怎样连接的吗?”。大部分的同学在摇头,随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并画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就确立了实验的目标,把握住了观察的重点,会恰当地选择探究实验的方法,能促使学生认真地做科学、研究科学,使探究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三、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之时,期望学生有较多的发现,因而,课堂中我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关节的运动方式”“关节的连接方式”的课堂探究实验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活动,去观察、去发现。探究学习中的发现为孩子们提供了依据,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答案。同时,大量的发现也会给予孩子们以新的启示,如:肩关节是球窝状关节,髋关节也是球窝状关节,只是普通人用得少等。这都会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进而在今后的研究中揭开相关的秘密。 四、记录是探究学习的信息超市 在进行探究性观察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对某些发现极为有兴趣,《关节》一课教材中设计了两种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混合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水能看得见,空气看不见)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一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气枪④气垫船喷雾器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 1.空气是无色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答:①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冲) 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纸蛇转动起来。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 引起纸蛇转动。) 2.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用实验证明。 答:①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纸杯保持平衡②用燃烧的火柴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③移开燃烧的火柴,不再平衡,发现被烤热的纸杯这端轻,上升,冷的那端下降。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重会上升。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及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 誉。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 体)。 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3.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4.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5.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6.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7.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注出鳃和鳍。

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 正羽外形优美,比较宽大, 摸上去比较光滑,中间有 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 体的平衡。 剪断正羽羽根后发现羽根里面是空的。减轻重量 在正羽上滴水后水不会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湿, 影响飞行。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 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摸 在手上比较柔软。 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 抵御寒冷。 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适合吃的食物连线。

研究哺乳动物。 写出下面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一两种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辨别教科书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 (汽车)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与骑手)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白云)位置发生了变化。 6.不同的运动 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里面有空气等。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的。 空气的性质很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学生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反复观察实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学生始终不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我先用“纸团不湿”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纸团为什么不湿?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水不能进去。然后,我又让学生吹放在空瓶子里的气球,结果气球吹不大。这一实验也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课上我对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也进行了重点指导。 至于空气会流动的性质,我考虑到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可能他们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所以我在课上没有花费多大时间,只是稍微提了一下。空气有质量的性质也没有重点探究,在课上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观察实验。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开头同学生将冷空气和热空气进行比较,让他们知道冷、热空气是相对的,当然对这一点,下一单元还要谈到,所以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接下来说明本课的研究内容,即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本课用了三个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我先让学生看书上的三个实验,并且让学生猜出其结果,对于第一个实验,有个别学生认为是旁边的手感到热,一般学生都感觉上面的手热,对于第二个实验,和上课的气球实验进行了对比,这样一来,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得好一点。接着让学生对第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并且汇报说哪一只手感到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

2018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