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知识点第一单元:1. 空气的性质1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
②空气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能被压缩。
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①空气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②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③(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④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3、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3.空气中有什么1①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据空气体积的(78%)。
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①植树造林②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汽车③不焚烧垃圾④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蜗牛、蚂蚁、水母、蜜蜂、蚯蚓2.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3.脊椎的作用:支撑身体、支持运动4.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第二课鱼类1. 鱼类的共同特征:①终身生活在水中②都是脊椎动物③有鳍和鳃④身体呈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⑤用鳃呼吸⑥变温动物2、海鳗、鳃、河豚也属于鱼类。
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鱼鳍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鱼在游动时,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前进时尾鳍起主要作用,拐弯时胸鳍起主要作用。
5、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
第三课鸟类1.鸟类的共同特点:①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②鸟都是卵生的。
③鸟有喙和足④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⑤恒温动物2.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企鹅、鸭子、母鸡、鸵鸟也属于鸟类。
3.鸽子的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在鸟4.这些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适合吃什么食物?①特点:长而直的喙②特点:末端有钩的喙③特点:粗壮短小的喙④特点:细长的喙形状:像镊子形状:像起钉器形状:像钳子形状:像细针食物:吃小鱼虾食物:吃小动物食物:吃谷物坚果食物:吃花蜜5. 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活?①特点:趾间有蹼——生活环境:适合在水中游泳②特点:趾端有钩爪——生活环境:适合在山地丘陵中抓捕小动物③特点:粗壮——生活环境:适合在地面奔跑④特点:细长——生活环境:适合浅水摄食第四课哺乳类1.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①身体表面有毛②体温恒定③用肺呼吸④一般胎生、哺乳2. 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单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然环境多样,动.我国自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3.鸽子的羽毛:(1)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
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2)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4.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5.脊椎动物的脊椎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答:脊椎由很多块椎骨组成,虽然每块椎骨只能相对于相邻的椎骨进行轻微的移动,但对整个脊椎而言,这些轻微的移动就可以让整个背部进行大幅度弯曲。
6.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样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答:(1)①背鳍和臀鳍:垂直摆动,维持身体平衡,使其直立,不倾斜。
②尾鳍:左右摆动,推动身体前进,控制身体的前进方向。
③胸鳍:当尾鳍不动时,胸鳍可以推动身体前进,也可以使身体转弯。
④腹鳍:保持身体稳定。
(2)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都进行摆动。
①前进主要依靠尾鳍的摆动;②改变游动方向主要依靠胸鳍的摆动。
7.鸟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形),大多数可以飞翔。
体表覆盖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博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一般来说,鸟类是适应于陆地和空中的高等脊椎动物。
8.鸽子的羽毛对鸽子起什么作用答:(1)正羽排列在身体表面,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壳,呈现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2)正羽的羽管中空、表面防水,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被雨水淋湿;(3)正羽彼此重叠,相互又留有空隙,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扇动形成气流;(4)正羽组成了翅膀和尾巴,可以提供飞行时需要的提升力和平衡力;(5)绒羽可以在高空飞行时进行保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具有(占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压缩)等特性。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的压缩程度越大,产生的弹性就越大。
3.(热空气)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4.(热气球)和(孔明灯)采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
5.空气总是(圆周运动)(流动的空气)是(风)。
6.房间(上方)应悬挂制冷空调;加热器应该放在房间的底部。
7.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8.(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
9.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0.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包括:(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森林有(制氧厂),(天然空调),(绿色蓄水池),(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度),以(摄氏度)和(华氏度)为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接近室温时不再下降)。
4.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且不得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只有当温度计中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并保持(温度计的视线和液柱顶部)水平时,才能读取读数。
5.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6.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加热时上升,冷时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
这种传热方法叫做(对流)。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鹮、宽尾蝴蝶)等。
4.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5.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6.(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7.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8.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等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9.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有毛、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1.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相同。
2.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把物体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按运动轨迹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有(移动、摆动、振动、转动、滚动)等。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单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3.鸽子的羽毛:(1)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
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2)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4.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5.脊椎动物的脊椎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答:脊椎由很多块椎骨组成,虽然每块椎骨只能相对于相邻的椎骨进行轻微的移动,但对整个脊椎而言,这些轻微的移动就可以让整个背部进行大幅度弯曲。
6.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样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答:(1)①背鳍和臀鳍:垂直摆动,维持身体平衡,使其直立,不倾斜。
②尾鳍:左右摆动,推动身体前进,控制身体的前进方向。
③胸鳍:当尾鳍不动时,胸鳍可以推动身体前进,也可以使身体转弯。
④腹鳍:保持身体稳定。
(2)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都进行摆动。
①前进主要依靠尾鳍的摆动;②改变游动方向主要依靠胸鳍的摆动。
7.鸟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形),大多数可以飞翔。
体表覆盖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博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一般来说,鸟类是适应于陆地和空中的高等脊椎动物。
8.鸽子的羽毛对鸽子起什么作用答:(1)正羽排列在身体表面,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壳,呈现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2)正羽的羽管中空、表面防水,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被雨水淋湿;(3)正羽彼此重叠,相互又留有空隙,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扇动形成气流;(4)正羽组成了翅膀和尾巴,可以提供飞行时需要的提升力和平衡力;(5)绒羽可以在高空飞行时进行保温。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 科学探究的态度:好奇心、求知欲、严谨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环境。
三、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物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四、动物的分类1. 动物分类的依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
2. 常见的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动物的适应性:不同种类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
五、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颜色等属性。
2.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3.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六、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可以放大力量,使工作更加轻松。
2. 滑轮系统:滑轮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作业效率。
3. 斜面和楔子:斜面和楔子是简单机械,可以减少工作所需的力量。
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八、天气与气候1. 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云、降水等。
2.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等,以及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的,空气要占据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
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
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1、空气是(混合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水能看得见,空气看不见)等。
二、实验回答: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纸团不会湿。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气球吹不大。
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
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一边翘了起来。
说明空气有质量。
4、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
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
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气枪④气垫船喷雾器等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
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
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
1783年,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1.空气是无色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答:①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
(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冲)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
(纸蛇转动起来。
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引起纸蛇转动。
)2.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用实验证明。
答:①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纸杯保持平衡②用燃烧的火柴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③移开燃烧的火柴,不再平衡,发现被烤热的纸杯这端轻,上升,冷的那端下降。
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重会上升。
3.做冷热空气对流的实验中,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烟会怎样流动?答:热瓶中的烟会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这样不断循环,使冷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4.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安放在室内墙壁的上方,这样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室内降温快。
取暖器安在窗户下面,可以让空气上升,室内升温快。
5.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78%)。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二、空气成分实验: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蜡烛燃烧一会儿熄灭了,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说明:燃烧用去一部分空气,但瓶内还有空气。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答:火柴立即熄灭了。
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3.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答: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能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4.制取二氧化碳方法:答: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炮就是二氧化碳。
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5.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答: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这是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6.按下图中的方法,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答:杯底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
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7.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答: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8.怎样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2、用玻璃片盖住杯子,等几分钟;3、小水珠出现在杯子的外壁上。
四、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填空: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4、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少开汽车减少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5、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问答题:1、你能举出一些生命离不开空气的例子吗?答:①宇航员上天要带氧气;②潜水员潜水要带氧气瓶;③人憋气时很难受;④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⑤给金鱼缸装上增氧泵等。
2、通过你的调查,哪里灰尘最多?答:车流量大,植被少,气候干燥、建筑工地等这些地方灰尘最多。
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①植树造林(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②少开汽车减少尾气的排放。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③不焚烧垃圾(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第二单元冷和热一、冷热与温度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二、回答:1.温度为什么会先快后慢这样变化?答:热水刚倒入杯中,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慢了。
二、热的传递一、填空:1、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5、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二、设计实验: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①在一根铁丝上分别粘3根火柴。
②用酒精灯烤热其中的一端。
③观察。
实验说明:热从加热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液体受热上升,冷水下降,是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的。
三、加热和冷却一、填空:1、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二、实验回答:1、固体的热胀冷缩答: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环;冷却后,又能通过去了。
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的热胀冷缩:用实验证明。
①找一个小瓶子,里面灌满染了颜色的水。
②用插有洗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③把瓶子放进热水中,发现细管里的水面上升了。
④把瓶子放进冷水中,发现细管里的水面下降了。
说明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气体的热胀冷缩用实验证明。
答:把气球套在饮料瓶上,先放进热水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放进冷水中,气球又瘪下去了。
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答:利用加热和冷却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可以加热玻璃管,弯曲玻璃管、可以炼钢、铁轨要预留缝隙、电线冬天紧绷、夏天松弛等。
四、吸热和散热一、填空: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二、实验回答:1、在做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都比水强。
2、在做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答: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3、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因为白色衣服吸热性差,宽大的衣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感到凉快。
4、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滩的吸热性能不同,沙吸热性好,升温快,散热也快;海水吸热性差,升温慢,散热也慢,所以海水中凉快;海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填空: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