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问题的探讨.doc

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问题的探讨.doc
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问题的探讨.doc

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问题的探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控制权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因此,大股东以及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日渐突出。

中小股东的利益会被大股东利用绝对控制权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侵蚀,这种侵蚀伴随着利益输送的隐蔽特点。监管部门为了约束这种行为,为此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范,譬如《公司法》通过规定大股东职责、限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等方式来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

由于法律法规本身具有滞后性且利益输送具有隐蔽性,法律法规并不能根治利益输送的行为,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由于监管部门对于利益输送的复杂的交易方式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导致了此类现象,因此具有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选取大智慧公司的关联并购案例,对大智慧关联并购中向控股股东利益输送方式以及大智慧关联并购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大智慧如何进行利益输送。本文从关联并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分别有:公司治理机构存在缺陷;证监会并购重组的制度及监管存在的缺陷导致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力。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本文为防范大股东利益输送提出建议。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治理现状和监管现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的方法。在规范研究方面,归纳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归纳了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种类,总结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利益输送产生的原因及手段,并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进

行了阐述。

在案例分析部分,以大智慧关联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智慧关联并购进行利益输送的特点、原因及后果。通过对大智慧关联并购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2)要进一步完善关联并购的监管机制;(3)要强化中介机构对关联并购监管的责任;(4)在并购重组中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及其框架以及上市公司关联并购和利益输送的相关文献回顾,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主要目的。

第二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的理论概述,归纳了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种类,总结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利益输送产生的原因及手段,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大智慧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的案例介绍。

第四部分是大智慧关联并购中利益输送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关联并购中存在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结论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文看遍最新54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会问题

一文看遍最新54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会 问题 作者:IPO编辑部汇编 1.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有条件通过 审核意见为:请申请人补充披露标的资产模拟报表编制基础及报告期财务费用处理的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2.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3.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4.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5.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6.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有条件通过审核意见为:请申请人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募集资金认购方之一兴证资管58号完成备案手续的不确定性,对本次交易的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请申请人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募集配套资金中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的流动资金测算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7.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8.常熟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有条件通过请申请人充分披露非专利技术—通讯信号处理平台属于非职务发明的核查过程及认定依据的有效性。请独立财务顾问、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9.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有条件通过 请申请人补充披露标的公司易生科技报告期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变动情况及核查程序。请独立财务顾问、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请申请人补充披露易生科技两次股权交易涉及千石资本的情形,以及是否影响国金证券作为财务顾问的独立性。请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10.深圳香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有条件通过请申请人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要求,从收购物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从统计结果看,战略并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等市场普遍认为较为热门的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相反,战略并购却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如机械、医药、食品等)。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发生的案例共有25项,占据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认为,战略并购对象的行业特征相当显著,有超过80%的案例集中于制造业。 如此鲜明的行业特征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全球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为上市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并购提供一个广阔的舞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2020年最新】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 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 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 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 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 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 要求: 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 (二)几点关注 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 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 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 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 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 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3、2009年11月4日,发审委审核通过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亿股A股股票事宜,2009年11月30日,重组委审核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事宜。这两次审核独立分开办理。这里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回避了,东航发行股票吸并上航,发行股份的数量已逾十人,构成公开发行A股,这种情形下是否仅由重组委审核而无需发审委审核即可发行? 二、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均为上海国资委下属从事百货超商类业务上市公司,友谊股份由友谊复星和百联集团分别持有20.95%和6.31%的股份,同时发行有B股。百联股份由百联集团持有 44.01%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百货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 (一)交易结构 1、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股权 2、友谊股份换股吸并百联股份 3、由海通证券向友谊股份异议股东提供收购请求权,向百联股份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xx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xx 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 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

五家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13 年12 月31 日止年度 子公司情况 - 续 (1)投资成立的子公司 - 续 注1.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保定信诚。吸收合并完成后,保定信诚注销。 注2.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及本公司之子公司亿新发展分别以人民币1,464.82 万元和人民币1,525.85 万元收购奥拓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麦 克斯24%和25%股权,收购完成后本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麦克斯100%的股权。 注3. 汽车出租公司系本公司于2013 年3 月在保定市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 万元。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注1.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长城博泰。吸收合并完成后,长城博泰注销。 注2.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保定信昌。吸收合并完成后,保定信昌注销。 (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天津长城万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万通”) 保定亿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定亿新”) 总结:发生并购4次,并购频率较高。资产总计52,604,808,931.29元,并购实际出资额150,592,845.1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0.2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情况 1.通过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子公司:江铃销售 2.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江铃重汽 3.

总结: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并购一次,并购频率较低。资产总计16,483,747,701元,并购实际出资额270,000,0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64%。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情况 (1)通过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子公司共21家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宁波百地年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期末实际投资额为4,663.7万美元。 (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上海东吉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0%。 上海华液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 无锡百地年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苏州优洁能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11%。 上海爱使液化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5%。 总结: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并购6次,并购频率较高。资产总计7,696,465,380.49元,并购实际出资额152,755,3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98%。 上海普天邮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及案例

【干货】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及案例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优势:可以直接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并购,无需使用现金作为支付对价;利润可以直接在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 劣势:在企业市值低时,对股权稀释比例较高;上市公司作为主体直接展开并购,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比较麻烦;并购后业务利润未按预期释放,影响上市公司利润。 案例蓝色光标的并购整合成长之路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2012-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2010年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13年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一)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产品。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再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将不同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年加入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 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 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 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 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 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 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 得失。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联想并购—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年月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 达到.亿美元。届时,将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此次联想收购全球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 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万台,销售额将达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 模基础上增长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万元人民币、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 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年营业额达到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余人,于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 ),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从年以来连续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年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 )第一 (数据来源: ),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 雇员万多人,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年月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 的档案显示,到年月日为止,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亿美元。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镀齐。 三、联想收购—业务的动因 (一 )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年,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龙头企业。它在世纪年代创下了十分辉煌 的业绩,其股票在年成为了香港旗舰型的科技股。同年联想还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 为“中国最佳企业”,仅在国内业务取得成功并不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大企业所能满足的,联想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1-0041-0005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

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4年,全国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一家公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的另一家公司股票从而达到控股目的提供了可能。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利用证券市场进行企业收购兼并、反收购与反兼并的案例有所增加。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量买入上海延中实业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第三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操作实务研讨班》会议资料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 兼并购部 负责人 罗少波
2009年1月

提纲
最佳并购方案: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电广传媒以股抵债 问题和讨论
提纲
-1-

第一部分
最佳并购方案: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2-

最佳并购方案设计奖 :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购买资产,招商证券作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财务 顾问,提供了包括方案设计、材料制作、沟通协调 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工作。2007年5月30日,天津港 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007年8月上报中国证监 会,2007年12月通过了证监会重组委的审核, 2008年1月取得证监会批文,2008年4月8日股份公 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顺利 完成。
? 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于2008年6月,被全国工
商联并购公会评选为“第二届中国并购专项奖—— 最佳并购方案设计奖”。
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3-

项目特点
? 彻底消除港口装卸业务的同业竞争; ? 大幅度降低关联交易; ? 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同时,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将天津港集团和股份公司均给予了明确的定
位。并提出了主业整体上市的重组方案,较好地协调了各方利益,最大程 度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得了各方的认可。本次方案从公告、到 上报、到审批、到最终完成交割、股份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历时不到12个 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交易金额达41亿元的重大资产重组。
天津港重大资产重组
-4-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 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

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 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 (二)几点关注 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17年证监会审核情况及监管政策分析 一、2017年证监会审核概况 二、2017年被否案例分析 三、审核趋势及监管政策分析 第二章2017年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 一、中鼎股份(000887)海外收购 二、太阳鸟(300123)34亿收购军工资产 三、友利控股(000584)收购跨界资产 四、东阳光科(600673)发行股份购买同一控制下H股上市公司的内资股

五、360借壳江南嘉捷(601313) 六、南洋科技(002389)类借壳 七、新疆城建收购卓郎智能(600545) 八、高新兴(300098)向并购基金及标的管理层收购中兴物联 九、昆百大(000560)收购我爱我家 十、山东矿机(002526)收购游戏代理商 附录: 一、2017年有条件通过目录 二、2017年无条件通过目录 第一章2017年证监会审核情况及监管政策分析 一、2017年证监会审核概况 伴随着360借壳江南嘉捷顺利过会,2017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市场落下帷幕。总体来看,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环境跌宕起伏。2016年9月修订的号称“史上最严”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使得2017年1-5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受影响较大,审核节奏全面放缓,自2017年6月起,

由于监管层面频频发声鼓励并购重组发展,鼓励产业整合类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并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回顾2017年,证监会全年共召开了78次会议,审核了共169家企业的重组案例,因中通国脉、恒力股份、北部湾港被否后均二次上会,金冠电气则一年内发起两次重组且均过会,故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17年共审核了173例重组;而2016年,证监会全年共召开了103次并购重组委会议,审核了共266家企业的重组案例,因升华派克、天晟新材、唐人神、神农基因被否后均二次上会,而万润科技、思美传媒、正业科技、鲍斯股份则一年内发起两次重组且均过会,故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16年共审核了275例重组。故相比于2016年,2017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会议的频率及审核的重组案例数量均大幅减少。 在这173例重组中,获通过的共计161例(详见附录),其中无条件通过的为97例,有条件通过的为64例,未获通过的共计12例。2017年未获通过的案例比例达7%,略低于2016年(2016年未获通过的比例为9%);2017年无条件通过的比例达56%,比2016年(2016年无条件通过的比例为47%)高出近9个百分点。

【原创】中国2017 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

【原创】中国2017 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17年证监会审核情况及监管政策分析 一、2017年证监会审核概况 二、2017年被否案例分析 三、审核趋势及监管政策分析 第二章2017年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 一、中鼎股份(000887)海外收购 二、太阳鸟(300123)34亿收购军工资产 三、友利控股(000584)收购跨界资产 四、东阳光科(600673)发行股份购买同一控制下H股上市公司的内资股 五、360借壳江南嘉捷(601313) 六、南洋科技(002389 )类借壳 七、新疆城建收购卓郎智能(600545) 八、高新兴(300098)向并购基金及标的管理层收购中兴物联 九、昆百大(000560)收购我爱我家 十、山东矿机(002526)收购游戏代理商 附录: 一、2017年有条件通过目录

二、2017年无条件通过目录 第一章2017年证监会审核情况及监管政策分析 一、2017年证监会审核概况 伴随着360借壳江南嘉捷顺利过会,2017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市场落下帷幕。总体来看,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环境跌宕起伏。2016年9月修订的号称“史上最严”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使得2017年1-5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受影响较大,审核节奏全面放缓,自2017年6月起,由于监管层面频频发声鼓励并购重组发展,鼓励产业整合类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并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回顾2017年,证监会全年共召开了78次会议,审核了共169家企业的重组案例,因中通国脉、恒力股份、北部湾港被否后均二次上会,金冠电气则一年内发起两次重组且均过会,故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17年共审核了173例重组;而2016年,证监会全年共召开了103次并购重组委会议,审核了共266家企业的重组案例,因升华派克、天晟新材、唐人神、神农基因被否后均二次上会,而万润科技、思美传媒、正业科技、鲍斯股份则一年内发起两次重组且均过会,故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16年共审核了275例重组。故相比于2016年,2017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会议的频率及审核的重组案例数量均大幅减少。

中国企业并购新趋势

强强并购:中国企业并购新趋势 我国出现过的企业并购大多是强弱并购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自身需要更为迫切,中国企业并购方式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移动(香港)用800多亿元兼并8省市移动网络、日本日产汽车以近百亿元与东风合资、美国百威啤酒参股青岛啤酒、美国新桥投资参股新发展……一股空前的兼并大潮正席卷中国企业界。据普华永道的调查,在受访的232家跨国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中,有七成认为中国的并购活动会加速增长。 这场并购浪潮不仅是企业因为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而自发的内部变革,而且是政府从机制上引导、从方向上控制、从力度上促进的划时代的经济变革;这场并购浪潮,一方面是全球性的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组成和延续,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在新的经济建设时期必然产生的历史过程。 近来,中央有关管理机构不断出台上市公司并购的有关管理办法,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的焦点。 在世纪之初,随着我国企业将出现的并购热潮,谁能把握这次浪潮,谁就将赢得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不通过并购而是“滚雪球”式的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今天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恐怕是痴人说梦,根本无法长成“巨人型企业”。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一心想早日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该如何应对? 从以强吃弱到强强并购

按照参与并购的企业的大小强弱来划分,企业并购包括强强并购、以强吃弱、以弱吃强、弱弱并购四种模式。从我国企业并购的短暂历史来看,以强吃弱的形式最为常见,弱弱并购、以弱吃强的数量也有不少,但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之间以战略合作的姿态进行强强并购的形式还为数不多,仅有极少量的案例能够称得上强强并购,如发生在2000年的联想并购赢时通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到底应该采取强弱并购为主,还是应该采取强强并购为主。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企业应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西方企业的历次并购都需要经过强弱并购这个主流过程,我国对于这个过程难以跨越;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强弱并购更适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三、强强并购容易使企业朝垄断化的方向发展,而强弱并购则一般没有这种担心。而另外则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应该完全以强强并购为主,首先有选择地做大做强一部分企业,尽快形成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的龙头,其他的并购模式则由市场自然发展。 实际上,过分拘泥于我国企业应该以哪种模式作为并购的主要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是由其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经济结构不同,所采取的并购模式自然也会不同。西方各国在已经经历的前四次兼并浪潮中,之所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表面上看是各国政府为维护市场公平而进行管制的结果,而实质上却是因为当时各国间市场相对封闭,国际贸易壁垒森严造成的。从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加速的趋势,西方各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已经十分强大的基础上,均致力于打破国

上市公司并购年度报告

2004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 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市场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收购数量的历年增长率分别高达112.12%,20.00%,22.62%,15.53%,41.18%。到了2003年以后,高速发展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市场增长停滞了:与上年相比仅为2.38%;上市公司并购增长似乎达到了一个平台。到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的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市公司收购数量下跌的直接原因在于在今年宏观紧缩之下,各类并购投资主体的行动谨慎,具体如上所述。深层次原因在于并购投资的刚性与并购获利的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并购中股权支付的困难。 目前,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最主要支付手段,在所有上市公司并购中,每年占70%-80%。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支付成本约为1-2亿元,这仅是并购中的显性成本。上市公司收购以后,收购方还需要资产整合、人员整合等隐性成本支出,企业并购整合的隐性成本甚至大于直接购买成本。收购方要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收益,这些支付是必须的,即并购支付成本是刚性的。 收购上市公司的赢利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二级市场赢利,尽管这种赢利模式在法规上不允许,但实践中存在这种赢利的可能性。二是资产注入收益,大股东向上市公司以一定的溢价注入资产,产生溢价收益。三是产业整合获得协同效应。 由于市场成熟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加严,通过二级市场或者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产业整合中协同取得过程漫长,能否取得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其他赢利与增值机会是通过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或者非流通股全流通的溢价收益,而这些赢利机会是建立在我国股市的二元结构,流通股股价高于非流通股(净资产)的情况下出现的。 目前,出现大量流通股股价低于净资产的价差,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获得资本性增值机会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所有这些收益则变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