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合集下载

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

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
在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之前,上海钢联对比了多家企业,但正是由于中联钢的市场占 有率较高,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能够弥补自身在铁矿石和价格指 数领域的空白,能够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所以才决定并购中联钢。在并购后,上海钢联 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发挥了企业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净利润,实现了并购的初 衷。因此,企业进行并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自身的发展布局与资源需求选择合 适的并购对象。
一、并购双方简介
• 被并购方——中联钢简介 • 中联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地点位于北京市,
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牵头,宝钢、鞍钢、首钢等17家大型钢铁制 造商合伙出资投资的钢铁行业服务型平台,由北京中联钢公司进行 统一管理、部署和运营,主要从事黑色金属产业链研究及大宗商品 电子商务业务。
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天数
项目 上海钢联 行业水平
2015 4.42 2.89
2016 4.18 17.36
2017 3.91 17.62
2018 3.26 18.33
2019 2.97 20.73
2020 7.59 22.21
与同行业相比,2016年-2019年行业存货周转天数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但上海钢联在并购完成的当年及第二年,存货周转天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 下降,表明企业存货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 大宗商品具有单位资金量大、产业集中度高等特征,导致传统电商的优 势很难凸显,同时由于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趋于扁平的销售模式以及产品 结构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存储难等特点造成钢铁电商平台的发展落后于材料、 煤炭等其它大宗商品行业。2012年下半年,银行机构钢贸贷款出现了问题。 导致钢铁企业资金供给不足。陷入困境的钢铁企业一方面在主观上努力抓住 互联网的机遇寻求突破和变革,另一方面行业外部环境变化也为电商平台的 介入提供了条件,为大宗商品电商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15年我国 进行供给侧改革,钢铁电商开始效仿淘宝等平台的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整个 行业的信息沟通平台,以期实现钢铁企业更新换代的目的。2017年11月,国 务院发布《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建议》,计划2025年年底 工业互联网能够覆盖行业整个板块。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钢铁 电商具有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

美国政府对军工上市企业的监管与控制研究

美国政府对军工上市企业的监管与控制研究

美国政府对军工上市企业的监管与控制研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童雄辉刘洋惠兴晨一、美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程从美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国有军工厂、国有军工厂与私营作坊(企业)并存、军工上市公众公司等发展阶段。

在此过程中,国有军工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私营军工企业(公众上市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最终几乎全部取代国有军工厂,成为美国庞大军工工业体系的主要支撑。

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开始筹建属于自己的国有军工厂,并不断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有军工厂无法完全满足战争需求,私营企业开始介入部分军工产品生产。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对军工产品的井喷式需求,私营军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战结束后,私营军工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手段持续发展;,国有军工厂逐渐被私营军工企业所取代。

发展至今:美国军工企业几乎全部为私营军工企业,而美国政府只保留了隶属于军方从事军工科研的研究、试验机构和基地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下属有关科研试验机构(中心)_航天发射中心等,原有从事军工产品生产的国有军工厂或生产线几乎全部被关闭。

目前美国庞大的军事工业主要是依靠以波音、洛马、诺格、雷神和通用动力等特大军工集团为代表的军工上市企业来支撑。

因此,从其所有制形式看,美国现有军工企业主要以公众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为主,其股份结构不直接存在国家股份,也不存在类似西欧国家军工上市企业的特殊股份——“金股”,但是,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对军工上市企业的严格监管。

二、对军工上市企业的监管美国政府对军工企业,无论是否上市,都无权直接干涉其日常经营活动,但在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利益时,却建立了一套非常严格的体系对军工企业进行控制和监管,其监管与控制的手段主要体现为法律法规、涉密信息披露、技术转让、产品出口、国际合作以及并购重组等方面。

1.通过主权基金间接控股从表面上看,美国目前主要的军工企业几乎都是由私营企业发展而来的公众上市公司,美国政府不直接持有上市军工企业的任何股份。

透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透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透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作者:冯云来源:《经济》2008年第07期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经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

我们国家也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史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路径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共发生过五次比较大的企业并购浪潮。

前四次企业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之后的七八十年代。

1993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金额达到2000亿美元,拉开了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美、日、欧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高潮,即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以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转折时期。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规模和交易额之大,是20世纪所有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前所未有的。

仅200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创下346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我国最早的企业并购发生在1984年,正值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之际。

由于当时我国企业并购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因此,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以及前三次并购浪潮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影响并不大。

而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开始后,尤其是1997年之后,我国企业的并购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外的并购理论、理念、思潮以及在并购浪潮中使用的各种并购模式、工具及其手段开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并购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背景及特征(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背景一是经济的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加快,无国界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特征就是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同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之中。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布时间:2007-12-12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的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间,也就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其主要主要并购模式是横向并购,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次浪潮期间,通过并购最直接的结果:一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二是单个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企业集团(托拉斯)。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在这五年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根据Nelson(1959)的估计,被并购的企业达3000多家,3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美产业资本的40%。

1863年设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后设立的波士顿证券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方便,应当说股票市场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浪潮的发展。

据统计,在此次并购重组的高峰时段,有60%的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的。

后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反托拉斯运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第二次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尽管横向并购模式仍占重头戏,但纵向并购也暂露头角。

本次并购浪潮导致产权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产权多元化的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浪潮随之衰退。

第三次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此次并购浪潮的明显特点有二:一是混合并购超过横向并购居于主体地位,二是跨国并购异军突起。

至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总数比50年代初增长了80%以上。

本次浪潮因石油危机而走向衰落。

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2014十大企业并购

2014十大企业并购

2014"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十大企业并购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画面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些许印记,值得我们或纪念、或回味、或反思。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2014“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系列,对我国2014年经济领域做一回顾,本期推出十大企业并购。

2014,“有钱就是任性”!1、联想收购摩托罗拉2014年1月30,联想集团日宣布以29亿美元向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经过9个月的努力,10月30日,联想宣布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摩托罗拉旗下的3500员工、持有的2000项专利、摩托罗拉品牌、包括MOTO 360及Nexus6在内的一系列产品组合及其与全球各地运营商和渠道商关系网络都归于联想集团。

联想CEO杨元庆表示,“联想预期在四至六个季度内促使摩托罗拉业务取得盈利。

”2、绿地借壳金丰交易金额系A股历史最大2014年3月18日,停牌8个月的绿地借壳金丰终有进展。

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

其中,金丰投资拟置出资产预估值23亿元,拟注入的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到655亿元,这是迄今为止A股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重组并购。

如果重组完成,绿地集团将通过借壳方式实现A股上市。

接下来,预计绿地集团会发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债,对公司资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在置出资产后,金丰投资将向绿地集团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购买其持有的绿地集团股权。

3、阿里收购高德、UC优视2014年4月11日,高德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收购协议,阿里巴巴对高德在完全转股且摊薄的基础上的股权价值约为15亿美元。

7月,高德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停止上市公司身份,并成为阿里巴巴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同年6月11日,阿里巴巴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

据 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内部信件透露,整个交易总UC的估值远远超过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百度对91的19亿美元估值”,或创下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合并。

联想并购IBM-PC业务

联想并购IBM-PC业务

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

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

我国从二十世纪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

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

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

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

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一)并购背景简介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

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

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 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东糖集团并购广西五家企业的案例分析Y1384860

东糖集团并购广西五家企业的案例分析Y1384860

analyze the M&A
and behavior;conclude
of integration.
that Dongtang
Group’S
acquisition
is most contributed to the This
SUCCESS
Papers study summed
up the
background,reasOns,action and
VI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conditions;and
paper
bring forward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Next,this
examines the
Group’S
competitiveness and demand
advantage and
of the Chinese sugar market,analyzes Dongtang
究结果对我国其他制糖企业并购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制糖行业:企业并购;企业重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 market economy,more and more corporate
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13 年12 月31 日止年度
子公司情况 - 续
(1)投资成立的子公司 - 续
注1.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保定信诚。

吸收合并完成后,保定信诚注销。

注2.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及本公司之子公司亿新发展分别以人民币1,464.82 万元和人民币1,525.85 万元收购奥拓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麦
克斯24%和25%股权,收购完成后本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麦克斯100%的股权。

注3. 汽车出租公司系本公司于2013 年3 月在保定市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 万元。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注1.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长城博泰。

吸收合并完成后,长城博泰注销。

注2. 2013 年10 月本公司吸收合并保定信昌。

吸收合并完成后,保定信昌注销。

(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天津长城万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万通”)
保定亿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定亿新”)
总结:发生并购4次,并购频率较高。

资产总计52,604,808,931.29元,并购实际出资额150,592,845.1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0.2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情况
1.通过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子公司:江铃销售
2.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江铃重汽
3.
总结: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并购一次,并购频率较低。

资产总计16,483,747,701元,并购实际出资额270,000,0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64%。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情况
(1)通过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子公司共21家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宁波百地年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期末实际投资额为4,663.7万美元。

(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上海东吉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0%。

上海华液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

无锡百地年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苏州优洁能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11%。

上海爱使液化加气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5%。

总结: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并购6次,并购频率较高。

资产总计7,696,465,380.49元,并购实际出资额152,755,3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98%。

上海普天邮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结:该企业发生并购5次,并购频率较高。

资产总计2,727,219,391.49元,并购实际出资额368,930,7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3.53%。

西藏城市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情况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总结:该企业发生并购3次,并购频率较高。

资产总计8,874,199,742.27元,并购实际出资额1,654,881,500元,并购资本占总资产18.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