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的差异及用法

合集下载

规定办法及细则的区别

规定办法及细则的区别

规定办法及细则的区别
规定办法和细则是行政法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定义:规定办法是上级机关对某一方面事务作出的较具体和较为详细的规则性文件,是上级机关派出机关、部门、单位等机构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细则是在规章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辅助性文件,用来对规章中的某些条款、规定进行解释、具体操作和实施的细则说明。

2. 级别:规定办法的级别一般较高,是由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并经公布后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而细则的级别一般较低,是由具体行政机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具体操作和实施进行规定。

3. 法律关系:规定办法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违反规定办法可能会带来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而细则属于次级法律,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违反细则一般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可能会造成行政上的不便或不利。

4. 范围:规定办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适用于整个行政区域或者某一特定领域;而细则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一般适用于具体的行政机关、部门或单位。

总的来说,规定办法是上级机关对某一方面事务作出的具体规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而细则是在规章的基础上对某些具体细节进行详细规定的辅助性文件,法律效力相对较低。

第 1 页共 1 页。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房屋登记办法差异比较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房屋登记办法差异比较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房屋登记办法差异比较近年来,不动产登记逐渐成为了房地产界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房屋登记办法是相关联的两个法规,其中实施细则和办法均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个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区别和联系。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房屋登记办法的基本概况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登记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规,由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制定的。

该实施细则于2017年8月15日正式发布施行,以规范不动产登记行为,增强登记管理能力,提高登记服务质量。

因此,该细则对于使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具有一定时效性,《房屋登记办法》的制定相对较早。

房屋登记办法的颁布和施行时间是1993年12月1日,旨在规范我国房屋交易的流程、确立所有者等重要信息,为交易各方提供有效保护。

由于该法规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在许多方面仍面临着调整和改进的问题。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房屋登记办法的不同之处1. 适用范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适用范围上主要适用于公示资料、登记申请、登记资料备案、登记证明打印等方面。

而房屋登记办法在适用范围上则专注于房屋交易、配套公证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存在一定的综合关系。

房屋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子集,也就是说,房屋登记办法是基于不动产登记的基础而制定的。

2. 实施流程两者在实施流程上也存在较大区别。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注重“线上”办理,在互联网条件下,可以通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远程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

“线下”办理则主要是到物业分所窗口办理,需要携带相关材料进行办理。

而房屋登记办法则不具备线上办理功能,需要逐一到地税、公证、房管等部门进行办理。

这就需要相关申请人员在办理过程中耗费更多的时间和心力,效率存在一定的不足。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在法律领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多名词,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

虽然它们都与法律有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对于理解法律体系以及各种文件的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的区别进行解释,并探讨它们在法律效力上的差异。

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公布、具有强制性效力的规范行为的总称。

法律是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法律由立法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以确保公正、公平和公正。

法律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立法机关的授权、公众参与、真实、合法、完备等原则。

法律具有较高的效力,具有普遍适用性,且优先于其他法律文件。

法规法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规范性文件,也称为行政法规。

法规是法律的补充和细化,用于具体规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事项。

法规可以由国家层面或地方性政府进行制定。

法规在法律层级中的位置次于法律,其制定也需要依据法律的授权。

法规的制定应该服从法律的原则和目标,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且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

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适用于整个行政区域。

规章规章是由行政管理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体规范性文件,也称为行政规章。

规章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和执行行政事务过程中,为确保有序管理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具体规章制度。

规章是法律的实施工具,用于具体规定行政管理中的程序、流程、权限、责任等方面内容。

规章的效力和适用范围通常限定在特定行政机关或特定行政范围内。

规定规定是由有权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体规范性文件。

规定是对法律、法规、规章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用于规定具体行政事务中的操作细则、细节要求等内容。

规定通常由行政机关在制定和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为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而制定。

规定的效力和适用范围通常限制在特定行政机关或特定行政范围内。

办法与实施细则区别(三篇)

办法与实施细则区别(三篇)

办法与实施细则区别办法与实施细则是法律法规中常见的两种规范性文件。

办法是对法律的一种补充,用来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法律的内容,为法律的实施提供指导和规范。

实施细则则是对办法的补充,对办法中的具体实施事项进行具体规定和解释。

本文将对办法与实施细则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特点办法是指政府部门为了便于实施上级法律,对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行政规章,是一种对上级法律的补充性规范文件。

其具有以下特点:1. 办法的层级关系:办法是依据上级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在法律体系中处于下级位置,具有一定的层级关系。

2. 办法的内容范围:办法具体规定了法律中的一些条款,包括各种行政管理事项的具体要求、实施细节、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3. 办法的效力:办法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属于行政法规范的一种。

对于特定的行政主体和特定的行为对象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实施细则是对办法的补充,是对办法中的具体实施事项进行进一步规定和解释的行政规章文件。

其具有以下特点:1. 实施细则的制定依据:实施细则是在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用来规定和解释办法中具体实施事项的规则和标准。

2. 实施细则的内容范围:实施细则一般针对某一特定的行政管理事项,对于实施该项事项时所需遵循的具体程序、标准、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

3. 实施细则的效力:实施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属于行政法规范的一种。

对于实施特定事项的行政主体和行为对象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内容与适用范围的区别1. 办法的内容与适用范围:办法一般是对一类或多类事项进行规定,具有较为宽泛的适用范围。

办法的内容包括一般性规定、行政执法权限、行政行为的审批、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2. 实施细则的内容与适用范围:实施细则一般是在办法的基础上对特定事项进行详细规定,具有较为具体和狭窄的适用范围。

实施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具体操作步骤、实施标准、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三、制定程序的区别1. 办法的制定程序:办法的制定程序一般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或机关的批准或核准,并依照行政程序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制定。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这些词在日常生活和法律文件
中被广泛使用,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1. 制度(system)是指一个完备、有机的组织体系,包括一套规则、程序和机制。


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规定和条例。

2. 办法(method)是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是根据制度制定的实施细节和规则。

办法通常是对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和解释,使其更具体可操作。

3. 细则(detailed rules)是对制度或办法的进一步详细化,对于操作流程、要求、标
准等进行具体规定。

细则通常是制度或办法的配套文件,为实施和执行提供具体指导。

4. 规定(regulation)是指对特定行为或事项所作的明确规定,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性文件。

规定常常是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情况而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5. 条例(regulation)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法规,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对象进行全面规范的文件。

条例通常是由立法机关通过正式程序制定的,并具有相对较高的
权威性。

综上所述,制度是一个包含多个层级的完备体系,办法是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细
则是对办法的进一步详细化,规定是对特定事项的明确规定,条例是一种具有普遍适
用性的法律法规。

(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多云文档名称:《(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文档作者:凯帆创作时间:2021.12.2s0“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等都是规范性文件,但也有区别:制度的含义较为广泛,具体应用的时候可大可小。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而具体到一个企业的制度,往往是指大家要共同遵守的章程之类的.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

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

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

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细则是对某一法律、法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

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一、制度(一)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制度、办法、细则和规定条例是常用的法律文件名称,在法律领域中有着特定含义和用途。

它们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适用范围、制定程序、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文件的区别进行详细探讨。

一、制度制度是用来规范和约束某个领域或组织内部行为的一种规则体系。

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原则、规则和程序,用于指导和管理组织的运作。

制度通常由组织或管理者制定,以确保组织的有序运行和有效管理。

制度的特点是较为宏观、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泛,可以覆盖多个方面。

二、办法办法是具体规范、细化或解释法律、法规的实施细节。

它是在法律或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为保证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次级规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办法的制定通常由具体的管理部门或行政机关负责,旨在提供实施指南和具体要求,以帮助实施主体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三、细则细则是对某个法律或法规具体条款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

它起到填补法律、法规中具体条款的空白或补充不足之处的作用。

细则的制定通常由主管该领域的具体部门或机构负责,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便实际操作时的实施和执行。

四、规定条例规定条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制定,并对特定行为或领域做出具体规定。

规定条例属于比较高级的法律文书,它是法律的具体实施和执行力量的产物。

规定条例的制定程序较为严格,通常需要经过多级审议、公示等程序,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制度、办法、细则和规定条例在法律文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制度是一个组织或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则,办法是为确保法律顺利实施而制定的操作指南,细则是对法律具体条款的细化和分解,而规定条例则是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

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同时也能够更加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

(注:本文为文章示范性写作,无实际内容要求,请勿用于法律实务操作)。

第七讲:新闻法R

第七讲:新闻法R

二、世界上的两大法系
6、 为什么在中国要有新闻法? 在中国的体制下,所有的媒体都是由党和政府直接领导的,传媒 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按照大陆法系的理念,应该由法律来保护。 (晚报) 传媒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是一般的行业,由各级党的宣 传部直接管理。我们中国又是单一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和报道权是公民自由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 延伸。如果有一个单独的法律来重申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新闻工作者工作起来的意识就比较强烈。 中国的情况和英国的情况不一样,相比之下,中国的新闻工作者 有其需要有一部新闻法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目前国际通行的观点认为,新闻自由包括 了表达权和知情权两大权利,在我国已加 入的国际人权法中,新闻自由,不仅包括 表示意见的自由,也包括寻求、接受、传 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尚无直接涉及宪法 的诉讼,换言之,宪法规定的权利,还不 是一种可以在法院进行诉讼的权利。

其次,在我国的各项法律中作了规定。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一 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 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决议、 决定,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法律之列。
(一)我国与报业有关的现行法律规定

与报业有关的法律规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含义,是指各种法律的集合。 报业作为独立法人,作为一个法律上的主体,与 民法、商法上的法律主体相同,拥有财产,与其 他主体缔结契约,进行经济活动。当报业与其他 主体发生合同纠纷时,适用民法中有关合同的法 律规定;当报业雇佣劳动者时,劳动者和报业的 关系,受到劳动法的规范;同时作为一个独立法 人,它要纳税,因此涉及税法的规定;它要接受 政府的管理,故要受行政法的规范;此外还有反 不正当竞争法,经济法等规范,这些法律都与报 业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的
差异及用法
1.制度
(1)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2)强调共同性甚至全民性,是基础性的约束条文。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重“基础性”。

2.规定
(1)法律用词。

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如在合同、条约、契约、遗嘱、法律中);
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预先制定的规则。

(2)强调预先(即再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常用于法律条文中。

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3)重“预设性”。

3.办法
(1)办事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性。

如: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3)重“指导性”。

4.细则
(1)有关规章制度、措施、方法等的详细的规则。

也称实施细则,多是由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行政机关,为有效地实施该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而作出的权威性解释、明细的标准和措施用的法规文书。

(2)是对个别或一些制度、措施、方法中的详细地方加以规范,强调详细的解释,说明及法律性。

例如: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重“阐述性”。

条例、规定、办法辨析
总的来说,“条例”、“规定”、“办法”等都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只是名称不同。

三者相比:
1.条例
(1)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
(2)内容高度概括;
(3)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
(4)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5)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2.规定
(1)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发布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
(2)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
(3)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
(4)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
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

(5)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3. 办法
(1)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
(2)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
(3)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