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检测报告
土壤环境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了解土壤环境现状,及时发现和消除土壤环境隐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单位对辖区内土壤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土壤环境隐患排查覆盖了我单位辖区内的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等,共计XXX平方公里。
2. 排查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土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源调查报告等资料。
(2)现场调查:对排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源分布等。
(3)采样检测: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选取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土壤环境质量,查找土壤环境隐患。
三、排查结果1.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过排查,我单位辖区内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适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2. 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隐患(1)工业用地:部分工业用地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隐患,如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2)农业用地:部分农业用地存在农药残留、化肥残留等有机污染隐患。
(3)居民用地:部分居民用地存在垃圾堆放、生活污水排放等污染隐患。
3. 污染源分布情况(1)工业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家工业企业,其中XXX家企业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2)农业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家农业企业,其中XXX家企业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3)生活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个居民小区,其中XXX个小区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四、隐患整改措施1.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1)对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工业企业,要求其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2)对农业用地,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检测土壤的实验报告

检测土壤的实验报告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基础、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土壤的质量和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土壤的质量。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 大陆土壤样品2. pH试纸(0-14)3. 土壤温度计4. 土壤湿度计5. 可可碱试剂6. 蒸馏水7. 土壤样品容器(玻璃烧杯)8. 试管9. pH计10. 称量器实验方法1. pH值的测定1. 准备土壤样品容器,并向其加入约20克土壤样品。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并搅拌均匀,使土壤充分溶解。
3. 使用pH试纸将土壤溶液的pH值进行测试。
将试纸浸入土壤溶液中,随后根据颜色变化对应的pH数值。
2. 土壤温度的测定1. 准备土壤样品容器,并向其加入约20克土壤样品。
2. 使用土壤温度计将土壤的温度测定值插入土壤样品中,直到读数稳定为止。
3. 土壤湿度的测定1. 准备土壤样品容器,并向其加入约20克土壤样品。
2. 使用土壤湿度计将土壤的湿度测定值插入土壤样品中,直到读数稳定为止。
4. 可溶性盐含量的测定1. 准备土壤样品容器,并向其加入约10克土壤样品。
2. 加入约50ml蒸馏水,并充分搅拌均匀。
3. 使用试管将土壤溶液分离,将上层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数滴可可碱试剂。
5. 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1. pH值的测定根据使用pH试纸进行测定,得出土壤溶液的pH值为6.5,表示土壤呈中性。
2. 土壤温度的测定土壤温度的测定结果为25摄氏度,符合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
3. 土壤湿度的测定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为30%,显示土壤的湿度较低,需要适当增加灌溉量。
4. 可溶性盐含量的测定通过加入可溶性盐试剂,观察到土壤溶液中产生了沉淀,这意味着土壤中可能存在过多的可溶性盐。
这种情况可能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土壤中的盐含量。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报告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所调查地区的土壤质量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分布状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也可以通过调查的结果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本次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包括XXX地区的农田、工业用地、居民区及自然生态区,总计约XXX平方公里。
其中主要包括栽培土壤、耕地土壤和林地土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根据调查要求,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建立样品数据库,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每个采样点的位置和坐标将记录在案,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够对应到具体的采样点。
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将送往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颗粒度分布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以及是否受到了污染。
3. 土壤污染物检测针对疑似污染地区的土壤样品,将进行污染物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测定。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土壤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可以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的程度及范围,为后续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调查结果1. 土壤质量总体评价据调查结果分析,本地区的土壤总体上保持较好的品质,其中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和森林植被生长。
但工业用地和部分居民区的土壤出现了一些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
2. 污染源分析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地段存在的土壤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废水渗滤等。
这些都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管理和治理。
土壤环境调查报告

土壤环境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土壤作为自然界重要的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为了全面了解本地土壤的环境状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土壤环境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旨在评估土壤质量、检测重金属污染、分析土壤微生物活动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调查区域和样本采集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县城周边的农田和工业区作为调查区域。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共采集了三百个土壤样本,其中一百个来自农田,二百个来自工业区。
采样过程中,我们注重选择代表性样本,并避免人为干扰。
每个样本的采集深度为0-30厘米。
三、土壤质量评估结果根据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我们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土壤质地松散,保水性好;而工业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土壤质地较为紧实,通气性较差。
农田土壤的矿质肥料含量也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在pH值方面,农田土壤呈酸性,pH值普遍偏低;而工业区土壤则呈碱性,pH值普遍偏高。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结果采集的土壤样本经过实验室分析后,我们检测到了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
农田土壤中铅、镉和铬的污染程度较低,且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而工业区土壤中铅和镉的污染程度较高,部分样本超过了标准限值。
这一结果表明,工业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
五、土壤微生物活动情况分析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样本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我们可以初步评估土壤质量和生态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为丰富,微生物数量较多,表明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
而工业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种类相对单一,反映出其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六、治理建议综合调查结果,为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治理建议:1.农田土壤: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以保持适宜的pH值;定期进行土壤饮用和氮、磷、钾元素的检测与调整。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一、引言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发展的迅猛,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进行土壤检测是必要的。
本文对地区的土壤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从pH值、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目的1.测定土壤样品中的pH值;2.检测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含量;3.分析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三、实验方法1.pH值测定方法:采用玻璃电极酸碱度测定仪测定土壤样品中pH值。
2.有机物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碱式中和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含量。
3.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pH值测定结果:经过测定,样品1的pH值为6.8,样品2的pH值为7.2,样品3的pH值为5.6、根据国家标准,pH值在6-8之间为中性或弱酸性,表明土壤样品的酸碱度适宜。
2. 有机物含量测定结果:样品1的有机物含量为10.6 g/kg,样品2的有机物含量为8.2 g/kg,样品3的有机物含量为12.4g/kg。
有机物含量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样品3的有机物含量较高,说明该土壤肥力较好。
3.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样品1的铅(Pb)含量为14.5 mg/kg,样品2的镉(Cd)含量为1.8 mg/kg,样品3的铬(Cr)含量为11.2mg/kg。
重金属对土壤和生物有毒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比较发现,样品2的重金属含量较低,样品1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五、结论1.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土壤pH值分别为6.8、7.2和5.6,属于中性或弱酸性,酸碱度适宜。
2. 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土壤有机物含量分别为10.6 g/kg、8.2 g/kg和12.4g/kg,样品3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土壤肥力较好。
3. 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14.5 mg/kg、1.8 mg/kg和11.2mg/kg,样品2的重金属含量较低,样品1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需要进行污染治理。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尊敬的客户:感谢您选择本土壤检测服务。
经过我们专业团队的认真测试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检测目的和方法:本次土壤检测旨在了解土壤中的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以及污染物浓度等信息,采用了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样品来自您提供的土壤样本,样本的区域涵盖了您的农田、花园和周边地质状况。
3.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有机和无机成分。
其中,氮含量为XX g/kg,磷含量为XX g/kg,钾含量为XX g/kg。
4.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我们还测试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经检测,结果表明铅(Pb)的含量为XX mg/kg,镉(Cd)的含量为XX mg/kg,汞(Hg)的含量为XXmg/kg,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
5.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我们对土壤样品中的常见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物等。
经测试,结果显示样本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也低于相关标准限值。
6.结果分析和建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可以得出您提供的土壤样品较为健康,没有明显的化学成分超标、重金属和污染物污染。
因此,您可以安心使用土壤进行农田种植、花园养护等活动。
然而,我们仍然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a.确保农药和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存放,以避免过量使用和误食等意外情况;b.定期监测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以保证土壤的健康状况;c.在种植和养护过程中,注意土壤的保湿和肥力调节,以维持土壤的良好状态。
7.结论:根据本次土壤检测结果,您提供的土壤样品在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物浓度等方面均符合相关标准,适合农田种植和花园养护等用途。
再次感谢您选择本土壤检测服务!此致。
土壤检测报告docx

引言概述
土壤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对土壤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和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从土壤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检测方法与步骤、常见指标解读、污染治理和预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土壤检测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
一、土壤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1.评估土壤质量
2.监测土壤污染状况
3.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二、土壤检测的方法与步骤
1.采样方法
2.样品前处理
3.分析方法选择
4.实验室分析
5.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三、常见指标解读
1.有机质含量
2.pH值
3.养分含量
4.重金属含量
5.土壤微生物指标
四、土壤污染治理和预防
1.修复技术
2.污染源控制
3.土壤硬化与修复
4.植物修复与营养调节
5.技术创新与法规制度完善
五、土壤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1.多元化检测手段的应用
2.数据处理与模型预测
3.环境风险评估与智能决策支持
4.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土壤检测服务
5.土壤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合总结
土壤检测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土壤质量和监测土壤污染状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和预防。
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壤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方法与步骤、常见指标解读、污染治理和预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土壤检测将会在多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土壤检测评估报告

土壤检测评估报告土壤检测评估报告是对土壤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一份土壤检测评估报告的样本,供参考:一、引言土壤检测是为了评估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通过对××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当地土壤质量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样品采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了××个采样点,每个点位选取××个样品作为代表,共采集了××个土壤样品。
采样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障了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的pH值、土壤质地、容重等理化性质的检测分析,发现××地区土壤呈酸性(pH值为××)、砂质/壤质土壤、容重较低的特点。
这些性质的结果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四、有机质含量分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对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属于中等水平。
建议可以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绿肥的种植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
五、养分状况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中主要养分(氮、磷、钾)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中磷含量较低,建议可以适量施用磷肥进行补充。
此外,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养分的浪费和环境风险。
六、重金属含量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衡量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如铅、镉、铜、锌等)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土壤检测报告
2008年度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报告
如东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一、监测概况
1.监测点设置
2008年度我们在各镇均设立一个土壤环境监测点,每点选择5,10个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土壤环境监测户。
每个监测户选择1,2个田块为采样点,其大宗作物种植面积不少于1亩;蔬菜作物不少于0.3亩,监测户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示范作用。
全县共设置监测点15个,75户,115块田,监测点蔬菜种植面积175亩。
2.监测点种植作物概况
3.监测内容
3.1各监测点农户建立田间档案,按要求详细记载监测田块的基本情况、各项农艺措施、收获产量及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的使用时期和使用量。
3.2各监测田块每年7月、10月分两次采集土壤样品,按NY 395要求检测其土壤质量状况。
7月份土壤样品分析有机氯、有机氮等农药残留;10月份土壤样品分析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及铅、砷、铬、镉、汞等。
3.3各监测田块每茬蔬菜收获前采集蔬菜样品,按NY/T761要求检测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3.4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在田间按棋盘式多点采集,采样深度0,20cm;蔬菜样品:按五点梅花式采集已成熟,可上市销售的样品;样品量:按NT/Y789要求。
4.检测方法及判定依据
4.1土壤样品:按NY 395规定的方法进行;农产品样品:按NY/T761规定要求进行。
4.2判定依据
土壤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规定;蔬菜按GB2763规定,
所检项目中如有一项指标超出标准规定,即判该产品不合格。
4.3评价标准和依据
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结合产地环境调资料及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2004)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DB/T534-2003)为依据。
5.监测结果
5.1土壤养分状况
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统计,监测点平均土壤有机质17.59g/kg、全氮
1.020g/kg、速效磷2
2.6mg/kg、速
**效钾133.5mg/kg;C/N为9.1;有机质量与全氮相关系数r=0.8954(n=76)。
5.2土壤农药残留状况
按土壤质量检测标准要求,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是检六六六、滴滴涕,全县六六六、滴滴涕含量分别为0.0002、0.0337mg/kg。
其中:六六六检出率为13.1%,无超标田块;滴滴涕检出率高达96.1%,超标率达19.7%,最高的田块达0.22mg/kg,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0.05mg/kg的4.4倍。
按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 5295-2004)的单项污染指数法Pi=C/Si的计算方法(式
中:P,ii
单项污染指数;C,污染物i的实测值;S,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本
县土壤中污染物i的ii
滴滴涕农药残留的单项污染指数已超过1,成为今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
地的一大障碍因子。
5.3施肥状况
据各监测农户施肥情况统计,当季平均亩施N28.52kg、P2O56.85kg、KO5.13kg; N:PO:K2O为1:2250.24:0.18;有机肥:无机肥为27.4:72.6。
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用量不足;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投入比例不平衡的矛盾。
5.4农药使用状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52.3%、杀菌剂占32.6%、除草剂占15.1%。
而我县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产品组成为:杀虫剂62.8%、杀
菌剂33.7%、除草剂 3.5%。
;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51.4%,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
药占25.2%,剧毒农药占6.6%。
在我县使用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8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5.5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2008年共检测蔬菜农残样品71823个,总体合格率99.8%,比上年99.7%上升0.1个百分点。
其中:定量检测蔬菜样品215个,合格率94.4%,比上年94.7%下降0.3个百分点;仪器定性检测蔬菜样品6183个,合格率99.9%,比上年97.6上升
2.4个百分点;试剂定性检测蔬菜样品65425个,合格率99.9%,比上年99.8%上升0.1个百分点。
5.6大米农药残留状况
根据全县15个镇无公害水稻基地和环境监测点生产的65个新稻米样品检测,
结果表明,今年新稻米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3.8%,比上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超标
的农药品种为毒死蜱和三唑磷,未检出高毒、高残留的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等农药残留。
6.存在问题
6.1生产者受传统的种植习惯的影响,有的农户认为只要将病虫消灭,用什么
药无所谓,种了这么多年的田,也没有出现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出现的急性中毒事件,因而盲目用药,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行政管理、
组织与协调工作,完善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控服务体系,实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6.2加强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宣传、指导和督促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用肥,加强农产品无害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指导,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按配方施肥配合施用,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
6.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针对我县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不尽完善,对残留量超标问题管理力度不够的实际情况,该项工作列入政府考核,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
实行“产地到市场”全程质量控制,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都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提高,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粮”。
增强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4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由于对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的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导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收益不能达到优质优价。
因此,要加大对使用违禁农药、生产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处罚力度,通过对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真正实现无农药残毒的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优质化和安全化。
2008年12月
编辑本段5 监测
5.1 采样方法:
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
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序号项目测定方法检测范围注释分析方法 mg/kg 来源 1 镉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土壤总镉 ?、?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0.025以上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05以上 2 汞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 0.004以上土壤总汞 ?、? 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测定法3 砷 (1)土样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二 0.5以上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总砷 ?、? ? (2)土样经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后,硼 0.1以上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4 铜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 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 1.0以上土壤总铜 ?、? 分光光度法测定5 铅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0.4以上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总铅 ?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6以上 6 铬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1)高 1.0以上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 土壤总铬 ? 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2.5以上 7 锌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 0.5以上土壤总锌 ?、? 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8 镍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肖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2.5以上土壤总镍 ? 光度法测定 9 六六六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 0.005以上 GB/T 14550-93 和滴滴娣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10 pH 玻璃电极法(土?水=1.0?2.5) — ?
11 阳离子乙酸铵法等— ? 交换量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土壤元素的近学出版社; ?《土壤理化分析》,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编,中国环境科
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科技出版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