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作文:修改语病的方式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常见的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词语使用错误:包括词性、词义、词语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她的鞋已经穿坏了,得 (改为) 得赶快买一双新鞋。
2. 语法错误: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序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我去年买了一本书,现在 (改为) 现在我正在读这本书。
3.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包括标点符号的缺失、误用、多余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我喜欢看书但是我没有时间。
(改为) 我喜欢看书,但是我没有时间。
4. 冗余与啰嗦:句子中内容重复或冗长,导致表达不清晰。
例如:我坐在教室的后排, (去掉) 后排是我最喜欢坐的地方。
5. 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不一致,造成语句不通顺。
例如: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改为) 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6. 换词不当:换词造成语句不通顺或表达不准确。
例如:我很兴奋,因为我考了第一名。
(改为) 我很激动,因为我考了第一名。
7. 连词使用错误:连词使用不当导致句意不明确或语句不通顺。
例如:上课期间我不敢玩手机,因为老师会惩罚我 (改为) 上课期间我不敢玩手机,于是老师会惩罚我。
8. 主谓宾关系错误:主语与宾语的关系不清晰,造成句子意义不明。
例如:她的妹妹五年级, (改为) 她的妹妹是五年级。
9. 语言表达不准确:表达不够精确或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如:我觉得他没办法过关, (改为) 我以为他过不了关。
10. 语句病句:句子结构混乱、语意模糊或语句过于简单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有时候晴有时候雨 (改为) 时晴时雨,气象多变。
以上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修改病句类型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
1. 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必要的成分,使意思表达不完整。
例句:由于时间关系,没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修改:由于时间关系,这件事情没有讲清楚。
2. 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当,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他的演讲生动有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修改:他的演讲非常生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3. 语序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当,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
修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因为它非常重要。
4. 重复啰嗦:句子中重复使用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显得啰嗦。
例句:他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要唱很多歌。
修改:他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要唱。
5. 前后矛盾:句子中的意思前后矛盾,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他昨天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了作业,但今天他又说他还没完成。
修改:他昨天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了作业,但今天他又说他还没开始做作业。
以上是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
2.辨别病旬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套。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读着“别扭”的地方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二提: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3.修改病句练习题
(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有两方面含义,不能对应表一方面意义的字词或语句。
(2)容易重复的词语:“目的是为了………‘约……左右…‘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混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等,都是常见的语意重复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多阅读,积累一定的语感,增加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结合写作,养成勤读、勤修改的良好习惯。
2.分清病句的几种类型,掌握修改的方法;对每一类型的病句进行适当的修改练习,积累一定的修改方法。
3.修改病句题型以填空题为主,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种语病。
2020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例题修改的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例题修改的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例题修改的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例题修改的方法
一、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3、4种常考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
“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
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中考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中考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在中考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
例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修改:去掉“通过”或“使”,让其中一个主语独立出来,成为完整句子。
2. 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合理,导致句子意思不明确或不通顺。
例句: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精神”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 用词不当:句子中使用了不合适的词语,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或产生歧义。
例句: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修改:“效尤”是贬义词,应改为“学习”。
4. 重复啰嗦:句子中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词语或表达方式,导致句子显得啰嗦。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去掉“不再”,使句子简洁明了。
5. 语序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合理,导致句子意思不通顺或难以理解。
例句: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老师的建议。
修改:“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符合先听后讨论的逻辑顺
序。
6. 表意不明:句子意思表达不明确或有歧义,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修改:“这种主张”指代不明,应在前面加上具体指代的内容。
7. 不合逻辑:句子的内容不符合常理或逻辑规律,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例句: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修改:“幸免”与“死难者”矛盾,应去掉“死难者中”。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一、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1956年,XXX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5、联系干系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6、主客颠倒:例:XXX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XXX的。
)7、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8、事情前后顺序颠倒: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前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分歧事理。
﹡9、状语位置: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A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B员XXX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020中考语文常考的10种病句修改

2020中考语文常考的10种病句修改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常考的10种病句修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常考的10种病句修改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如:例1: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让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由于”。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
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例4: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5: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例6: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解析: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例3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因此他们不好放在一起。
例4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
例5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
例6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

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下面举一些常见的例题,方便大家学习。
一、成分残缺1、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2、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二、语序不当1、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2、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三、前后矛盾1、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2、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3、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四、重复啰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五、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总之,只有大家都能把病句的种类烂熟于心,才能很快的决定如何修改病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作文:修改语病的方式
2012中考作文写作技巧:自我修改
知识要点:1、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3、能与他人交流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考试说明:一篇文章写完后,回过头来,自己读一读,会发现一些毛病(这里主要说的是局部的毛病,也就是句子的毛病),这就需要修改。
1、修改语病的方式
①增加词语。
例如:"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评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慎重的。
"这句话在"慎重"前边应加"欠"或"不够"、"不大"等。
因为过去是不加分析的批判的,这种批判不会是慎重的。
②删去词语。
例如:"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句话的"否则"和"不学习"重复了,应该删去"否则"或"不学习".
③更换词语。
例如:"几十年来,王老师的办公室里彻夜闪耀着温和的灯光。
"这句话"温和"形容灯光不恰当,应改为"明亮".
④调动词语的位置。
例如:"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
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这句话中的"不仅"和"中药"应该换一下位置,变成"中药不仅……而且……"的句式。
2、常见的语病类型
(1)词语上的错误
①重词轻用。
例如:"个别同学上课经常说笑、打逗,对这种倒
行逆施的行为,大家都很气愤。
"这句话里同学上课"说笑"、"打逗"
够不上"倒行逆施",这个词用得过重,应改为"违反纪律".
②褒贬不当。
例如:"这篇文章很好,生动地揭露了同学热爱劳
动的内心世界。
"句中的"揭露"带有贬义,如"揭露阴谋",对同学们
热爱劳动的内心世界,不能说"揭露".可改为"揭示".
③堆砌重复。
例如:"我们学校的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
特别
是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虽然年纪大了,仍然为培养'四化'建设人
才勤恳的、辛勤地工作着。
"这句话里"年龄大了"与"老教师"重复,
可将"年龄大的"删去。
"勤恳地"与"辛勤地"重复,可将"勤恳地"删去。
④生造词语。
例如:"听着这个故事,大家表现出了惶怖的神情。
"这句话里"惶怖"是生造的词语,应改为"恐怖".
⑤歧义费解。
例如:"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几个班的负责干部叫
去开会。
"这句话里"几个班的负责干部"有歧义,使人费解。
可以理
解为"几个班的"负责干部,也可以理解为"几个"班的负责干部。
从
全句话理解,因为是班主任老师召开的会,所以这句话应将"几个班
的负责干部"改为"班的几个负责干部"。
(2)语法上的错误
①成分残缺。
例如:"通过读了'画蛋'一文后,很受教育。
"这句话缺主语。
"通过……后"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
应改为"我
读了《画蛋》一文,很受教育。
"又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
村的经济情况,广大农民干劲十足。
"这句话缺谓语。
没有交代农村
经济怎样了,就又开始说另外的意思了。
应该在"情况"后边加上"非
常好"三个字。
②搭配不当。
例如:"天津市人民的购买力,一天天地增加了。
"这句话主谓搭配不当。
"增加"应改为"提高".再如"他把桌椅都打磨
上一层新油漆。
"这句话动宾搭配不当。
应将"打磨"改为"涂上"二字。
又如"张老师那慈祥的声音时时在我脑海中出现。
"这句话定语和中
心词搭配不当。
应将"声音"改为"面容"二字。
③词性误用。
例如:"许多病友对他这种缺乏人道主义的做法,
非常义愤。
"这句话把名词"义愤"误用为形容词了。
(误用名词)应把"义愤"改为"气愤"二字。
再如:"人民银行的老李同志,来校作爱国
储蓄报告,内容很鼓动。
"这句话把动词"鼓动"误用为形容词了。
(误用动词)应把"鼓动"改为"生动"二字。
又如:"这是一首充沛着革命激情的诗。
"这句话把形容词"充沛"误用为动词了。
(误用形容词)
应把"充沛"改为"充满"二字。
④语序颠倒。
例如:"焦裕录同志总是心里想着别人,惟独没有
他自己。
"这句话中的"总是"不是修饰"心里"的,而是修饰动词"想"的,所以应该放到"想"的前边。
(3)逻辑上的错误
①不合事理。
例如:"我两次看见她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我才
知道她原来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这句话里的"两次看见她从这所学
校走出来",并不足于证明她是这所学校的人,更不能断定"她"是这
所学校的老师。
②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例如:"他在新华书店用了很长时间排队
买那本书,但是终于买到了。
"这句话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该用"但是".如果把"买到了"改为"没买到",就可以保留"但是",这样才能构
成转折关系的复句。
③指代不明。
例如:"这学期哥哥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很关心。
"这句话里的"自己"指代不明,可以理解成"哥哥",也可以理解成说
话人"我".这里实际意思是指说话人,应将"自己"改为"我".
④多次否定意思相反。
例如:"全队没有一个人否认程刚这次参
加比赛获胜不是平时刻苦锻炼的结果。
"这句话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两个否定词就可以了,应该删去"不"字。
如果要表达否定的
意思,则只用一个否定词就可以了。
(4)修辞上的错误
①比喻不当。
例如:"会场上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就像虫子一样蠕动着。
"这句话把到会的"群众"比作"虫子"在"蠕动".这个比喻不贴切,因为到会的"群众"和"虫子蠕动"没有恰切的相似点。
②夸张不当。
例如:"李强回答不出问题,急得眼睛里冒出了红光。
"这个句子夸张不当。
写李强由于着急而使眼睛冒红光,这个夸张是脱离了现实基础的。
如果由于着急而使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则是合情合理的。
③排比不当。
例如:"焦裕录不愧是兰考的好干部,没有拿过集体一根草,从来不多吃集体一口粮,没有浪费集体一分钱。
"这句话排比不排。
可将"从来不"改为"没有".
[20-1]下面是一个同学写的《春》一文中的两段话,请指出其中的语病,并加以改正。
①夏天、秋天过去了。
冬天过去了。
春天来了。
②你看,鲜花像一群爱美的年轻的小姑娘,有的鲜花披上了火红的纱巾,浓妆艳抹;有的鲜花穿上了洁白的裙子,一个个紧挨着簇拥在一起,仰起美丽漂亮的脸蛋儿,笑迎春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