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精选7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精选7篇)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篇1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篇2【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韵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的诗意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五首》【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筹策,万古云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注释:五溪:指雄溪、溪、酉溪、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
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
松杉栖息水鹤。
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作品名称,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创作年代,公元766年。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咏怀古迹·其四唐:杜甫蜀主征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咏怀古迹五首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作品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
王昭君。
刘备。
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
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
怀念古人。
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咏怀了刘备。
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
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
全诗平淡自然。
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咏怀古迹五首咏怀古迹·其四唐:杜甫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译文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作品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①词客哀时且未还。
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⑤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zhǒng)向⑥黄昏。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⑧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⑨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⑩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①词客:此处指下文中的瘐信,也可以理解借此影射诗人杜甫自己。
②瘐信:字子山,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初仕梁,侯景之乱后奔江陵。
梁元帝萧绎即位江陵,派他出使西魏,被迫留在西魏做官。
在西魏、北周二十七年,很受宠遇,但仍然非常怀念南朝和江南旧居。
作《咏怀》二十七篇,从不同角度反映故国之思。
动:惊动。
江光:指荆州,江陵。
③摇落:楚国著名文人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
④“群山万壑赴荆门”:山连着山,起伏如波涛一般,直往荆门而去。
⑤紫台:皇宫的别称。
⑥黄昏:这里应该指汉朝。
汉都城长安在昭君墓:青冢“之西⑦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时期昭君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很丑。
当时皇帝纳妃主要靠宫廷画师的画像,因此很多宫女都去贿赂毛延寿。
昭君因为自告奋勇去匈奴,让毛延寿东窗事发。
后毛延寿被斩首。
⑧环佩:古代女子的配饰。
⑨巢:筑巢⑩伊吕:辅佐商汤灭夏的著名谋臣伊尹和辅佐周王灭商的著名文臣吕尚(即民间俗称的姜太公)。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五)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五)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第四首讲的是刘备,那就是写于“夔州”了。
好,来看其四原诗:“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字词典故“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赏析杜甫说,蜀主“刘备”,因为窥视“东吴”来到了“三峡”。
最后,驾崩之年也是在这“永安宫”里。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字词典故“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等。
】“想像”:【曹植《洛神赋》“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玉殿”:【宫殿,朝廷。
】“虚无”:【空无所有。
】赏析杜甫说,曾经,天子仪仗的摇摇翠华,如今只能在空山里想像;当时的玉雕宫殿,已是荡然无存,唯有塑像立于这荒野寺庙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字词典故“岁时”:【一年,四季,季节。
】“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伏祭和腊祭之日。
】赏析杜甫说,在这古老的寺庙中,矗立着高大的杉松,水鹤筑巢于其上。
每年的伏祭和腊祭之日,村里的老翁们就会纷纷走来祭拜。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字词典故“常”:【时常,往往。
】“一体”:【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一部分。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妇,一体也;昆弟,一体也。
”】赏析杜甫说,武侯祠堂也一如既往的在邻近,村民们也是必然要祭拜的,他们君臣一体,所以祭祀的礼节上也是相同的。
“常临近”的意思应该是,但有刘备的庙宇,诸葛亮的武侯祠基本也就在邻近了。
在其四中,主要还是讲刘备,因为“窥吴”幸此,结果“崩年”于此。
过去风光已不再,幸有村民来祭拜。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①,漂泊西南天地间②。
三峡楼台淹日月③,五溪衣服共云山④。
羯胡事主终无赖⑤,词客哀时且未还⑥。
庾信平生最萧瑟⑦,暮年诗赋动江关⑧。
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⑨,风流儒雅亦吾师⑩。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⑪。
江山故宅空文藻⑫,云雨荒台岂梦思⑬。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⑭。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⑮,生长明妃尚有村⑯。
一去紫台连朔漠⑰,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⑱,环佩空归夜月魂⑲。
千载琵琶作胡语⑳,分明怨恨曲中论㉑。
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㉒,崩年亦在永安宫㉓。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㉔。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㉕。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㉖,宗臣遗像肃清高㉗。
三分割据纡筹策㉘,万古云霄一羽毛㉙。
伯仲之间见伊吕㉚,指挥若定失萧曹㉛。
运移汉祚终难复㉜,志决身歼军务劳㉝。
词句注释:①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②漂泊:一作“飘泊”。
③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④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⑤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⑥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⑦庾信:南北朝诗人。
⑧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定都江陵。
⑨摇落:凋残,零落。
⑩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⑪“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⑫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⑬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⑭“最是”二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全文翻译: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注释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略。
一说意为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5、环佩:妇女佩戴的玉饰,此处借指美女(王昭君)。
一作“环珮”。
夜月魂:一作“月夜魂”。
6、胡语:胡音。
7、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
鉴赏这首诗因昭君村而哀叹其人的遭遇。
诗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于是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咏怀古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⑴,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⑵。
羯胡事主终无赖⑶,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⑷,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⑸,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⑹。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⑺。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⑻。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⑼。
一去紫台连朔漠⑽,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⑾,环佩空归夜月魂⑿。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ùn)。
【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⒀,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⒂,宗臣遗像肃清高⒃。
三分割据纡筹策⒄,万古云霄一羽毛⒅。
伯仲之间见伊吕⒆,指挥若定失萧曹⒇。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翻译:【其一】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其二】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其三】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其四】蜀主刘备攻伐东吴驾临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永安宫。
空山依然可想象到翠华仪仗,野寺中隐约能回忆玉殿行宫。
古庙荒凉松杉树上野鹤筑巢,逢年遇节祭祀时村翁来上供。
武侯祠庙与先主庙紧紧相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祭祀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原文
|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组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
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
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
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
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