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实词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实词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包括《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以下是原文、注释及译文:1.《三峡》1.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注释:1.自:于。
这里是“在” 的意思。
2.略无阙处: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亭午:正午。
亭,正。
4.夜分:半夜。
5.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7.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0.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1.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巘:极高的山峰。
13.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5.良:甚,很。
16.晴初:天刚放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肃:肃杀,凄寒。
19.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0.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3.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三峡》课文翻译

《三峡》课文翻译《三峡》课文翻译三峡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作者介绍】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注】《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及翻译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qū)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
阙:同“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月(xī):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只太阳。
襄陵:漫上山陵,襄,上。
陵,大的山土,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至于:到了。
或:有。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认为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深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的确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不以:不如。
或王命急宣: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宣,宣布,传播。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郦道元《三峡》课文原文

郦道元《三峡》课文原文《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郦道元《三峡》课文原文,欢迎阅览。
三峡课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原文停顿自 /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 连山,略无 / 阙quē 处。
重chóng 岩 / 叠嶂zhàng ,隐天 / 蔽日。
自非 / 亭午夜分,不见 / 曦xī 月。
至于夏 / 水襄陵,沿 / 溯sù / 阻绝。
或 / 王命急宣,有时 / 朝发白帝,暮到 / 江陵,其间jiān / 千二百里,虽 / 乘奔bēn 御风,不以 / 疾也。
《三峡》课文翻译

《三峡》课文翻译《三峡》课文翻译三峡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三峡文言文注释

三峡文言文注释
以下是《三峡》的原文及注释:
余航三峡舟,初至下牢溪,群山献奇。
神女藏于幽岩,高唐卧于云梦。
巫山之秀,聚天地之灵气;三清之灵,凝日月之光华。
江水湍急,如箭离弦,疾飞而东。
两岸峭壁,高耸入云,苍松翠柏,青翠欲滴。
猿啼鹤鸣,清泉飞瀑,烟雨朦胧,宛如仙境。
至于夏水襄陵,沿江西行。
两岸连山,绝无飞鸟之境;水势浩渺,有如白练横江。
疾风骤雨,雷霆万钧。
舟行其间,如入险境,令人胆战心惊。
秋日之时,霜降万山。
红叶满谷,若火似锦。
碧波荡漾,渔歌唱晚。
此景如画,美不胜收。
至于冬时,水落石出。
江面如镜,清可见底。
群山苍茫,白雪皑皑。
虽无春夏之景,却有宁静之美。
三峡之景,四时不同。
壮丽多姿,美不胜收。
每至一处,皆令人流连忘返。
余乘舟游三峡,叹为观止,心旷神怡。
以上为《三峡》的注释版本文本。
如果需要更多关于《三峡》的文言文翻译或注释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古籍或现代文献资料获取帮助。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十六课《三峡》原文翻译及朗读指导

长春版七下《三峡》原文翻译及朗读指导郦道元《三峡》原文: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簟,或方如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此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云:“夏后启之臣孟涂。
是司神于巴。
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
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焉。
其首尾间,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已节选入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河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语文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长春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26课三峡《三峡》—郦道元人教版《三峡》第六单元第二十七课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书下注释】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