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板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歌意象。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
4.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分享彼此的感受。
7. 总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魅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2. 诗歌背景介绍3. 诗歌内容解析4. 诗歌意境体会5. 诗歌韵律感受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描绘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上是《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课题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去下一个景点参观,老师先带大家去美丽的庐山转一转。
请看大屏幕(边播放边配乐解说)庐山位于江西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庐山的云雾、瀑布、幽谷、溪流都很美。
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是由开先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石门涧瀑布、玉帘泉瀑布、三叠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因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名句为人熟知。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看到你们欣喜的眼神、惊讶的目光、张开的大嘴,老师知道,你一定被庐山瀑布的壮观所震撼,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这首诗,领略庐山瀑布的美丽!(板书:望庐山瀑布)老师说过,读一首诗应该从它的题目入手,读读课题,你都读懂了什么?那么应该怎样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出示“瀑布”两字),原来这是咱们今天美丽的主角,那她的名字咱们可得记清楚了,齐读。
谁能用你的方法快速记住她的名字呢?指名说(“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三点水加上一个暴字,也可以用编字谜的方式记住:大暴雨,布字可以给它组组词,比如棉布、布鞋等)齐读两遍,把两个字的模样印在心里。
瀑布有很多,今天咱们要去参观的是——庐山瀑布。
生读课题。
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资料说说对李白的了解。
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李白的资料。
(出示课件)二、初读古诗,识字现在请允许我给大家朗诵一遍这首诗,怎么样?师(点击课件左侧图片配乐范读)谁来做小老师给我评价一下。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精选4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精选4篇《望庐山瀑布》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望庐山瀑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
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
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庐山瀑布视頻,古诗《(望声山瀑布》,银河与瀑布的图片,教师自备几首古诗的简单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9,“幼儿学习资料”一一《我爱你中国》【活动建议】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1)指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乡”,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本单元选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生”和“挂”,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在品字品词中感受诗的画面之美、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引入,字理析词识“瀑布”1.导语激趣: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山河壮美,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从古到今,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和脚步,2.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贵州省)黄果树大瀑布、(陕西延安宜川县)壶口瀑布、(江西省九江市)、九寨沟瀑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齐读诗题)3.学习生字“瀑”和“布”。
瀑,形声字。
从水,暴声,本义:跌水。
组词:飞瀑、悬瀑(一帘飞瀑秀,万壑树参天)瀑,飞泉悬水也。
——《康熙字典》布,会意字。
从ナ,从巾,构形为手(ナ)持巾,本义:麻布。
(组词:布匹、布帛、布衣。
)瀑布:水由高处直泻而下,远望似布垂落,称为“瀑布”。
【设计理念:全课由瀑布引入,图片和诗句的呈现方式为课堂奠定了诗意的、开阔的基调。
采用字理析解的方法既学习了“瀑”和“布”两个生字,又理解了“瀑布”的本意。
】板块二:认识诗人,你说我说话李白1.大家心中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2.朋友眼中的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2024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认识《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描绘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2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3.2 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深层意境。
四、教学资源•《望庐山瀑布》诗文及注释•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尝试自主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及记忆方法。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见过的瀑布或自然美景,与诗中描绘的景象进行比较。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第一课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象。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描绘瀑布景象的高超技艺。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现的壮美景象和诗人的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庐山瀑布的图片、诗句的动画展示等。
2. 生字词卡片。
3. 作业本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瀑布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描绘瀑布的手法。
4. 赏析: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景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自然景色。
六、板书设计1. 诗句:望庐山瀑布,生字词。
2. 简笔画:庐山瀑布景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答案:要求描述生动、具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拓展延伸:收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进行分析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学会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和赞美。
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诗句的意义解析3. 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利用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板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三、初读;检查预习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周三上午第2课时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古诗文中的景象和情感。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讨论、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等。
(2)文学鉴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古诗文中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文化素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修辞手法:理解并掌握古诗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的抽象概念和意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的意义需要教师详细解释。
(2)文学鉴赏:学生可能对古诗文中的意境和美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
(3)文化素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通过故事、典故等方式进行补充。
(4)修辞手法:学生对于古诗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引导。
(5)朗读与表达:学生在朗读时可能存在发音不准确、停顿不当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气魄雄伟
三千尺景象壮观
落九天
教学反思: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
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
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
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
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
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
真是
有“虎头蛇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