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内科学 肾脏内科分册(第2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肾脏
功能
肾脏
肾 肾脏
问题 酸
第版
第版
内科 疾病
药物
内科
肾病
代谢
肾炎
血液
综合征
酸碱
内容摘要
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第2版)
目录分析
4
第四节慢性肾 小球肾炎
5 第五节无症状
性血尿和/或蛋 白尿
第六节肾病综 合征
第七节 IgA肾 病
1
第一节狼疮性 肾炎
第二节抗中性 2
粒细胞胞质抗 体相关小血管 炎肾损害
3
第三节过敏性 紫癜性肾炎
4
第四节糖尿病 肾病
5 第五节乙型肝
炎病毒相关性 肾炎
第七节多发性肾 病
第二节慢性间质性 肾炎
第一节急性间质性 肾炎
第三节肾小管酸中 毒
第一节肾动脉 狭窄
第二节高血压 肾损害
第一节 Alport综合征
第二节常染色 体显性多囊肾 病
第二节横纹肌溶解 综合征
第一节对比剂肾病
第三节微血管病肾 损伤
第一节血液透析 第二节腹膜透析
第三节连续性肾脏替 代治疗
第四节其他血液净化 技术
第一节移植肾 急性排斥反应
第二节肾移植 后肺部感染
第二节肾活检
第一节尿液标本留 取
第三节中心静脉置 管
第一节利尿剂 的作用及临床
应用
第二节肾功能 损害时药物剂 量的调整
作者介绍
这是《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什么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1
定义和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通常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根据患者临床表 现和病理学变化,分为典型、非典型和轻微型等各种类型。
2
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感染或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和免疫复合 物在肾小球膜内和管壁沉积,引发肾小球炎症反应。
1 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 量。
2 展望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探究肾小球疾病的致病机制、标志物的筛选和治疗手段的改进,以提 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2
预防感冒和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应注意个人防护,及时治疗疾 病。
3
定期体检和检查尿液等
定期体检、检查尿液和血常规可帮助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及时治疗减少肾脏受损。
4
加强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合理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对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作用。
结论和研究展望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本课件将为您展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并发 症和预防,以及最新的研究展望。
肾小球是什么?
解读肾小球的结构
肾小球是人类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毛细血 管袢和内膜双层上皮细胞组成。
探究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对体内废物和毒素进行过滤,保持人体 内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小球的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并发症
关注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
了解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炎的预后各个方面均收到治疗的影响, 如长时间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心脏病、脑中风等并 发症。
(儿科学课件)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高血压脑病
由于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高度 充血,而致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
45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功能不全
少尿或无尿
氮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BUN>6.4mmol/L Cr>62.0mol/L )
• 引起人类感染的90%为 β溶血性链球菌A群 • 甲型(α,草绿色溶血,条件致病菌),乙型(β,透
明溶血,致病力强,A~H,K~V共20群),丙型 (γ,无溶血,无致病力) • 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 ✓ 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脓疱疮 ✓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 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疾病,风湿热
性颗粒状IgG、C3、备解素沉积,也可见到 IgM和IgA沉积。
33
免疫荧光
34
四、 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 经1-3周无症状的间歇期而 急性起病
2.典型表现
➢ 水肿 ➢ 血尿、蛋白尿 ➢ 高血压 ➢ 少尿
35
典型表现
——水肿
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占70%病例。
下行性
非凹陷性
36
水 肿 (Edema)
——高血压 80%病例
30-
高血压判断
血压(mmHg)
学龄前
>120/80
学龄儿
>130/90
41
典型表现 ___ 少尿
可出现少尿,但发展至无尿(anuria)者为少数
年龄 正常尿量 婴儿 400~500 幼儿 500~600 学龄前 600~800 学龄儿 800~1400 单位:ml
急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 4.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感染 • 尿常规:可查见蛋白、红细胞或少许白细胞。 • 血沉:增快 • 补体C3:降低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增高。 • 二、鉴别诊断 • 1.病毒性肾炎 前驱期短,以血尿为主,无明
显水肿和高血压,无C3降低和ASO升高,预后 好。 •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患儿多数有营养不良、 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尿比重低且固定, 尿蛋白明显。
第17页/共21页
预防调护 • 一.药物预防 防治链球菌感染是本病根本的预防。一旦发生乳蛾、丹痧、脓疱病
及皮肤疮疖时应积极治疗,感染后2~3周定期查尿常规,及时发现异常。 • 二.合理休息 起病2周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
床轻微活动或到户外散步。血沉接近正常可恢复上学,但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尿 常规恢复正常3个月后可恢复体力活动。
弦。 • 治法 辛开苦降,辟秽解毒。 • 方药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生大黄、六月雪、蒲公英各30 g,益母草20g 川芎20g煎成200ml每日2次灌肠。
第15页/共21页
• 一、中药成药 • 1.杞菊地黄丸 滋补肝肾,清头明目,适用于肾炎恢复期,有肝肾阴虚见证者。 • 2.知柏八味丸 滋养肾阴,清热凉血,适用于本病恢复期,阴虚血尿者。 • 3。二至丸 肝肾阴虚见证者。
第10页/共21页
• 三、分证论治
• 常证
• 1.风水相搏 • 证候 : 眼睑先肿,继而四肢,甚则胸腹,皮肤
光亮,按之不凹陷,小便短黄,多有血尿,兼有 发热恶风,咳嗽,肢痛,喉核赤肿疼痛,苔薄白, 脉浮。 • 治法: 疏风利水。
• 方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 利水消肿。若有表寒时,加羌活、防风祛风解表;烦躁 口渴,有里热者,加石膏清肺卫之热;血尿明显者加小 白茅根以清热止血;咽喉乳蛾肿痛者,加土牛膝根、马 勃、板蓝根解毒利咽;湿胜于风,腰以下肿明显者加大 腹皮以利水湿。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病理]
在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改变。光镜下肾小球表现为 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 腔狭窄甚或闭锁、塌陷。肾小球囊内可见红细胞、球囊上 皮细胞增生。部分病人中可见到新月体。肾小管病变较轻, 呈上皮细胞变性,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
电镜检查可见内皮细胞胞浆肿胀呈连拱状改变,使内皮 孔消失。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沉积,呈散在的圆顶状 驼峰样分布。基膜有局部裂隙或中断。
[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可在+~+++之间,且与血尿的程度相平行,血 尿为肾小球性血尿,可有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 外周血白细胞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沉加快。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往往增加,10~14天开始升高, 3~5周达高峰,3~6个月恢复正常。 80%~90%的病人血清C3下降,94%的病例至第8周恢 复正常 明显少尿时血尿素氮和肌酐可升高。肾小管功能正常 50%可检出类风湿因子存在。
[治疗]
(2)降压:凡经休息,控制水盐摄人、利尿而血压仍高者 均应给予降压药。①硝苯地平:系钙通道阻滞剂。开始 剂量为0.25~0.5mg/(kg.d),最大剂量lmg/(kg.d),分三 次口服。②卡托普利: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初 始剂量为O.3~0.5mg/(kg.d),最大剂量5~6mg/(kg.d), 分 3次口服,与硝苯地平交替使用降压效果更佳。 5.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 (1)矫正水钠潴留,恢复正常血容量,可使用呋噻米注射。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4岁多见,小于2 岁少见,男女之比为2:l
[病因]
绝大多数的病例属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引起 的免疫复合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率一般在0%~20%。
我国各地区均以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最常见,占 51%,脓皮病或皮肤感染次之占25.8%。急性咽炎(主 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2型)后肾炎发生率约为10%~ 15%,脓皮病与猩红热后发生肾炎者约1%~2%。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念】1.简称急性肾炎(AGN)2.是由免疫介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一组疾病。
3.急性起病4.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5.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生理结构】分为过滤膜和系膜;过滤膜肾小球过滤膜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内层为内皮细胞层,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中层为肾小球基膜,电镜下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层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
系膜系膜由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组成,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间的轴心组织,并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起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间的支持作用。
系膜细胞有多种功能,该细胞中存在收缩性纤维丝,通过刺激纤维丝收缩,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积,从而对肾小球血流量有所控制。
系膜细胞能维护邻近基膜及对肾小球毛细血管起支架作用。
在某些中毒及疾病发生时,该细胞可溶解,肾小球结构即被破坏,功能也丧失。
系膜细胞有吞噬及清除异物的能力,如免疫复合物、异常蛋白质及其他颗粒。
【病理肉眼观】1、肾脏肿大,肾脏的各径线均增大尤以厚径为明显,使肾脏外形隆突,饱满,球形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
2、肾脏被膜显示不清,轮廓界限不清晰,边缘模糊。
3、肾实质增厚,回声弥漫增强,光点模糊,似云雾遮盖,肾皮质与肾髓质无区分,肾窦回声相对淡化,甚至整个断面内容浑然一体,正常肾结构无从显示。
【病理镜下观】急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脏大多数肾小球。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讨论

四、抗感染
有感染灶时用青霉素10~14天。
五、预防
❤防治感染:预防急性肾炎的根本。 ❤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脓疱疮患儿应尽早、彻 底地用青霉素或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 ❤及时发现和治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 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发病机制示 意图
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抗 原成分
原位免疫复合物 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诱发自身免疫
内皮细胞肿胀 系膜细胞增生
激活补体 肾小球炎症病变
毛细血管腔闭塞
GFR下降
肾小球GBM破坏
球管失衡 钠、水潴留
血容量↑
少尿、无尿
水肿、高血压 急性循环充血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
本病尚需与 下列疾病相 鉴别
一、治疗原则及 程序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效 治疗;
主要在于休息和对症治疗, 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 钠潴留、血容量过大);
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 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二、基础治疗
一. 休息 二. ❤卧床:急性期,2~3周 三. ❤下床轻微活动: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 四. ❤上学:血沉正常 五. ❤体力活动:尿沉渣细胞绝对计数正常 六. 饮食 七. ❤水肿、高血压:限盐,60mg/kg/d为宜 八. ❤氮质血症:低蛋白饮食,优质动物蛋白0.5g/kg/d 九. ❤少尿→限水
蛋白尿及血 尿产生的原 因
当肾小球发生疾病时,由于基底膜受到损 害,所以筛孔增大,电荷改变,以致通透 性增加,这样就使白蛋白等分子量较大的 蛋白质从基底膜漏出。与此同时,血中的 红细胞亦可从断裂的毛细血管壁被挤压出 去,因而在尿中出现血尿伴蛋白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发病机制
病理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和预防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治疗; 主要在于休息和对症治疗,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 钠潴留、血容量过大); 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控制),对症治疗,治疗 感染灶,透析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一般不主张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及时发现和治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
周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
复习思考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2.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补体C3会出现什么变化?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病理
预后和预防
定义、特点和分类
定义: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组疾病
特征: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高
血压或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
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 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 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病理
预后和预防
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
链球菌的致病抗原
补体异常活化
免疫反应
循环免疫复合物
原味免疫复合物
改变肾脏正常抗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
致病抗原:链球菌的胞质成分内链素或分泌 蛋白(外毒素B及其酶原前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急性肾炎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节急性肾炎主要是指前者。
1982年全国10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为急性肾炎患儿占同期泌尿系统疾病的53.7%。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4岁多见,小于2岁少见,男女之比为2:1。
【病因】
尽管本病有多种原因,但绝大多数的病例属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生率一般在0%-20%。
1982年全国105所医院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调查,急性肾炎患儿抗“O”升高者61.2%。
我国各地去均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最常见,占51%,脓皮病或皮肤感染次之占25.8%。
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病毒如柯萨基病毒B4型、ECHO病毒9型、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还有疟原虫、肺炎支原体、白色念珠菌、丝虫、钩虫、血吸虫、弓形虫、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急性肾炎主要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的菌株感染有关。
所有致肾炎的菌株均有共同的致肾炎的抗原性,包括菌壁上的M蛋白内链球菌素和“肾炎菌株协同蛋白”(NASP)主要反应机制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学说。
此外,某些链球菌株可通过神经氨酸苷酶的作用或其产物如某些菌株产生的唾液酸酶,与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结合,改变其免疫原性,产生自
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致病。
另有人认为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膜糖蛋白间具有交叉抗原性,可是少数病例呈现呈现抗原抗体型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病机制见图。
(待补)
【病理】
在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光镜下肾小球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增生性炎症及渗出性病变。
肾小球增大、肿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腔狭窄甚或闭锁、塌陷。
肾小球囊内可见红细胞、球囊上皮细胞增生。
部分患者中可见到新月体。
肾小管病变较轻,呈上皮细胞变性,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
电镜检查可见内皮细胞胞浆肿胀呈连拱状改变,使内皮孔消失。
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沉积。
呈散在的圆顶状驼峰样分布。
基膜有局部裂隙或中断。
免疫荧光检查在急性期可见弥散一致性纤细或粗颗粒状的IgG、C3和备解素沉积。
主要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也可见到IgM和IgA沉积。
系膜区或肾小球囊腔内可见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沉积。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全无临床症状仅发现镜下血尿,重者可成急进型过程,短期内出现肾功能不全。
1、前驱感染90%的病例有链球菌的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为主。
在前驱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的间歇期而急性起病。
咽炎为诱因者病前6-12天(平均10天)多有发热、颈淋巴结大及咽部渗出。
皮肤感染见于病前14-28天(平均20天)。
2、典型症状急性期常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头痛、头晕、咳嗽、气急、恶心、呕吐、腹痛及鼻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