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简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会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异同。
3、说出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观察提出问题、尝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
3、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讨论与思索、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一起来回忆一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那么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又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呢?当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失水。
那么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什么条件呢?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细胞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要吸收水,还要吸收许多其他的营养物质,比如说氧、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是不是也像水一样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呢?其实科学家对此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经弄清了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问题探讨:大家来看“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图。
这是科学家做的模拟实验。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这张图所反映的膜和我们之前学习的膜一不一样?在这里脂双层膜相当于生物膜,只是这里的脂双层膜上没有蛋白质分子。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水、甘油、乙醇能通过脂双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和离子等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大家发现葡萄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我们又知道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葡萄糖的,细胞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也就是说葡萄糖肯定是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到细胞内部的。
高中生物课件-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件之二 最新

【解析】
曲线①说明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受其他因素
的限制,应为单纯扩散;曲线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 速度也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度不 再增加,而保持稳定,说明这种运输需要载体,不是单纯扩散,可能是协 助扩散或主运动输;曲线③运输速度与氧气无关,而氧气浓度的高低影响 能量的产生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说明这种方式不是主动运输,有可
能是单纯扩散或协助扩散;曲线④运输速度与氧气浓度有关,说明这个过
程需要能量,综合②④,物质X的运输方式只能是主动运输。 【答案】 A
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要消耗细
第二节
一、穿膜运输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1.有些物质进出细胞是①______________完成的,称为穿膜运输,它 包括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2.单纯扩散:物质是按照一般扩散作用的原理从分子密度④________
的地方向分子密度⑤________的地方运动,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 式。 3.协助扩散:按照扩散原理从分子密度大的地方向分子密度小的一侧 扩散,必须有⑥________的协助。 4.主动运输:可以逆着物质的浓度穿膜,需要⑦________的协助,消 耗细胞代谢产生的⑧________,按照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有⑨________控 制物质出入的运输方式。
子。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海水中 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防止质壁分离。 【答案】 D
高中生物:3.1.2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教案 1 中图版必修1

第2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背景知识互动]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一结构特点有什么样的生理意义?2.细胞膜具有什么生理功能?答案: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包括蛋白质、磷脂分子都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等。
2.细胞膜的功能有三个:〔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与细胞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进行细胞识别与通讯。
知识在生物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一个自然规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而这一点对于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有很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典型例题探究][例1]撕取紫色洋葱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规律发现这是一道实验现象分析题,由这个实验受到启发,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致X围呢?大家可以进行分析和讨论。
〔1〕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为__________。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答案:介于0.12~0.125之间〔2〕用硝酸钾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答案:KNO3溶液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3〕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均能自动复原,你对这种现象作出的合理解释是什么?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答案:K+和-3NO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逐步进入液泡。
〔4〕用高浓度硝酸钾溶液诱发的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所以细胞液浓度介于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初始分离之间;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必须是有大液泡的活细胞,并且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由于K+和-3NO能够被细胞吸收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随着吸收数量的增多,到一定时候细胞液浓度就会大于KNO3溶液浓度,此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用高浓度KNO3溶液诱发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细胞的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性,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3单元 第1章 第2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学习目标 1.简述物质运输的几种形式。
(重点) 2.分析植物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难点) 3.理解物质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
(难点)一、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 1.穿膜运输(1)被动运输⎩⎪⎨⎪⎧单纯扩散⎩⎨⎧运输方向: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实例:水分子、脂溶性小分子协助扩散⎩⎨⎧运输方向: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条件:需载体实例: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主动运输①基本条件⎩⎨⎧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协助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②实例:无机盐离子通过细胞膜。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2.膜泡运输(1)被运输的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2)运输方式图1 图2①图1所示运输方式:内吞。
a .过程: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与细胞膜结合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b .主要类型: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②图2所示运输方式:外排。
过程:大分子分泌物等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
二、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结构基础:渗透系统发生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两个溶液体系具有浓度差2.半透膜 (1)过滤膜 ①特性:物理性。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直径。
(2)选择透过性膜 ①特性:生物性。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生命活动的需要与否。
三、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存在形式及作用 1.含量水在细胞中含量最高。
2.存在形式⎩⎨⎧自由水:与细胞的代谢有关结合水:与细胞的抗逆性有关3.作用(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代谢反应的介质。
(2)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
四、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2)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实验步骤撕取表皮:用刀片在紫色较深处划一方框,在其边角处用 镊子挑起表皮,并用镊子夹住一边撕取表皮 ↓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撕下的表 皮在水滴上展开,盖上盖玻片↓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看到⎩⎨⎧a.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b.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绘图:↓滴加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镜检:高倍镜观察⎩⎨⎧a.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b.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绘图:↓ 清水吸水纸吸引↓镜检: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发生的变化⎩⎨⎧a.中央液泡逐渐胀大,紫色变浅b.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运输?提示: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物质运输动力都是物质浓度差,即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3.1.2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课件(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
●课标要求 质运输功能
1.对于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吞、胞吐只作简 单了解即可。 2.利用表格比较被动运输中的单纯扩散、 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异同。 3.结合坐标曲线、图解等剖析影响跨膜运
●课标解读 1.掌握物质穿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及膜泡运 输的类型。 2.掌握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与功能。 ●教学地位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 境进行物质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生命活动 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中,侧重于不同物质的跨膜方式的判断及 影响物质运输的外界因素、实验探究等。 常结合细胞结构、代谢等综合考查。
1.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蔗 糖溶液中,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液泡逐 渐变小,颜色由深到浅。(×) 【提示】 颜色应由浅到深。 2.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人们利用 人造纤维制成人工膜进行海水淡化,这是 模拟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提示】 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 性特点。 3.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出胞方式为 主动运输。(×)
●新课导入建议 采取复习引入的方式即先给予一个扩散的 实例,接着展示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情况, 提问:“水分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演示 的扩散相似呢?”(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 差),若把水换成其他物质如氨基酸、葡萄 糖、K+、Na+、Cl-呢?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阅
读教材P48~50,填写 【课前自主导学】, 完成“思考交流1、2、 3”。
穿膜运输
3.半透膜 (1)过滤膜 物理性 ①特性:________ 。 分子的直径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 ___________。 (2)选择透过性膜 ①特性:生物性。 生命活动的需要与否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件 中图版必修1

扩散 出细胞
水、CO2、甘油、乙醇等
协助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载体 的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 扩散 扩散
3.主动运输
物质穿过细胞膜时,可以 逆着 物质的密度进行,不仅需要 载体 协
助,而且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
能量
,这种运输方式称
为 主动运输 。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是指 水分子 、被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Cl-可透过半透膜,故漏斗内
液面应升高且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
答案 B
穿膜运输
1.有些物质进出细胞是直接穿过 细胞膜结构 完成的,称为穿 膜运输,它包括 被动运输 和 主动运输 。 2.被动运输
类型
概念
实例
单纯 物质通过简单的 扩散作用 进
生理功能
①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④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变式突破1】 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 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 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这说明( )。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5.实验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1)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选取成熟的、液泡 带有一定颜色的植物组织进行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滴加蔗糖溶液或清水时,应在载物台上操作。 (3)选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要适宜。过低,不足以引起质壁分离或质 壁分离所需时间过长;过高,可能造成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过快 而死亡。 (4)当溶质分子为葡萄糖、KNO3、乙二醇等时,细胞主动或被动吸 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加,从而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能够自动复原。
高中生物_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现象。
在课堂设计中,以科学资料为载体,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利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还原知识发生和生成的过程,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的目标和重难点为: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特点,准确区分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2.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 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能力目标:1.利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合作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情感目标:1、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2、通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特点及比较【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资料分析【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采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制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品。
学生:预习课本相应内容,收集扩散,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生活实例【教学过程】置于清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设疑:我们体内红细胞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三、 协助 扩散 和 主动 运输过渡:像这种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称为单纯(自由)扩散。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看单纯扩散的动画,总结单纯扩散的特点。
设疑:是不是细胞需要的所有物质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细胞? 教师展示相应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什么物质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什么分子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教师及时点播总结。
设疑:葡萄糖、氨基酸、离子虽不能通过磷脂双层膜,但是对细胞来说,它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呢?活动二、资料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资料分析葡萄糖进红细胞的方式和K+进细胞的方式和自由扩散相比有何异同?展示资料1: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高于红学生认真观看动画,明确动画中各结构的名称,并总结单纯扩散的 特点。
中图版必修一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32张)

自由 高浓度→低 浓度 扩散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协助 高浓度→低 浓度 扩散
主动 运输 低浓度→高 浓度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等 氨基酸等 各种离子
O2、CO2、等小分子物质或者氨基酸等离子跨
膜运输可以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那么大分子 物质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怎样的?
不需要。都是顺浓度的梯度跨膜运输。
2.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顺浓度的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 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不同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3. 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 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被称为被动运输。
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在组成型分泌活动中,胞吐作用是自发进行的, 但是在调节型的细胞中,胞吐作用必需有信号的触 发。触发的信号可以是神经递质、激素或Ca2+ 等, 在胞吐过程中也需要GTP和ATP等。向分泌细胞注 射Ca2+离子可以促进胞吐作用。 胞吐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 另一方面小泡的膜融入质膜, 使质膜得以补充。
胞 吐 则 不 是 跨 膜 运 输 。
膜 运 输 方 式 , 而 胞 吞 和
另 一 侧 , 即 进 行 的 是 跨
细 胞 膜 运 输 到 细 胞 膜 的
质 从 细 胞 膜 的 一 侧 通 过
将 细 胞 要 选 择 吸 收 的 物
散 、 和 主 动 运 输 , 都 是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一种物质从相对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 域的过程,称为扩散。 物质进出细胞,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即 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即逆 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主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其他运输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突破思路
本节的主要问题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穿膜运输以及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关键问题是区别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穿膜运输方式。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对细胞膜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通过探究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渗透作用是水分子和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纯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
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溶液体系。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同时细胞液和其外界溶液存在着浓度差。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
关于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规律总结
本节重点讲述细胞的穿膜运输以及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关键问题是区别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穿膜运输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相似概念的区分能力。
相关链接__物质的穿膜运输与膜电位
不同方式的物质穿膜运输,其结果是产生并维持了膜两侧物质特定的浓度分布。
对某些带电荷的物质,特别是对离子来说,就形成了膜两侧的电位差。
插入细胞微电极便可测出细胞质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即膜电位。
人们对神经元等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及其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称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在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质膜上相对稳定的离子穿膜运输或离子流形成的。
在多数细胞中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有Na+和K+在质膜两侧的浓度分布造成的,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CI—甚至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一般静电荷为负值)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Na+—K+泵对静息电位的相对恒定起重要的作用。
膜电位不仅与质膜对K+和Na+不同的通透性有关,而且与质膜的Na+、K+通道蛋白及Na+—K+泵等膜蛋白随膜电位变化有规律的关启有关,细胞膜膜电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特别是在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中,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引起的兴奋传递的重要方式。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背景练习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一结构特点有什么样的生理意义?
2.细胞膜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案: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包括蛋白质、磷脂分子都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等。
2.细胞膜的功能有三个:(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与细胞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进行细胞识别与通讯。
知识链接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一个自然规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而这一点对于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有很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习题解析
巩固提高:
1.解析: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a~e五个过程中,b、c、d的穿膜运动,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无需细胞供能,所以是被动运输。
a、e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1)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
(2)O2、CO2、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3)Mg2+通过该膜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与此相关的结构是A蛋白质(载体)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4)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消耗能量。
方法点拨
本题考查的问题是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2.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运输的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协助。
由于K+在海水中的浓度为0.01,在细胞液中的浓度为0.59,细胞液中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细胞吸收K+的方式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此海洋植物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海水中吸收K+的。
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1)该细胞对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理由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2)意义是: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3.解析:对于一个活细胞而言,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一层半透膜,当一个活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时便与外界溶液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便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当外界溶液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便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答案:(1)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8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
(3)该细胞
该题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的有关知识。
处于此状态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失水。
分析讨论:
1.要设置3次才观察的原因是:使细胞完全浸入到外界溶液中。
2.因为紫色洋葱细胞中的细胞液呈现紫色,这样便于观察。
3.“质壁分离和复原”中的“质”指的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