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第22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
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课后习题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基础练习】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谈笑有鸿儒(rú) 无案牍之劳形(dú)B.花之隐逸者也(yì) 惟吾德馨(xīng)C.可爱者甚蕃(fān) 苔痕上阶绿(tái)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xiā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D.台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的,滋味美好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学问的人)4.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5.填空。
(1) 《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作者的感想。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 《爱莲说》的作者是。
他是北宋的家。
著有《》《》等。
(4) 《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综合练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词语:①德馨②鸿儒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 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 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3.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何陋之有4.把“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而① ②濯 可清 远涟 观而 而. .不 不可 妖亵玩焉 B.是① ②斯 问是 今.陋 是.室 何世 C.何① ②何 同.陋 予之 者有 何.人 D.之① ②无 何丝 陋竹 之.之 有.乱耳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龙则形灵.容词作动词,显出灵异 (2)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 (3)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 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 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默默欣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甲】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9.乙文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20.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周敦颐
说课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情 说学法 说过程
说教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学习托物言 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致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2.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探究莲的象征意义, 理解作者寄寓中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 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2)莲的这些特征象征人的哪些美好的品质?
(3)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作者赞美莲花,为何还写菊花和牡丹?
归纳总结
1、 归纳主题。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拓展延伸 随堂练笔
1、《爱莲说》是一片脍炙人口 的铭文,历代文人把莲花式的高尚品 质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读完此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 “我喜
集制
——
荷 接天莲叶无穷碧,
留
——
——
“说”
古 代 的 一 种 议 论 性 文 体
周敦颐:
宋代著名哲学 家,字茂叔, 世称 “濂溪先生”。因 爱莲之洁白,感宦 海之混沌,写下著 名的《爱莲说》。
周敦颐:
朗读训练
问题设计:
研 读 课 文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分别写出了
莲花怎样的特点?
说教法:
朗读法 质疑法
讨论法
说学情
第一: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莲的信息 第二:教师制作介 课 介绍文体作者
教 学 过 程
朗读训练 品读课文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小 早 尽 得 芙芰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 有 已 枯 蓉荷 才 蜻 无 荷 以 以 露 蜓 遮 为 为 听 尖 立 衣 裳 雨 李 雨 屈 上 。尖 苏 , 商 盖 原 声 角 头 隐 轼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由物到人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 某种品格,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康乃馨
牡 丹
紫 兰 藤 花 萝
栀 郁 子 花 金 菊 花 香桃花
月 季
百合花 梅花
玫瑰
同学们能不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 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并用一 句话来概括原因。 要求:1、要注意内在联系;2、要有新意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 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 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 直的品德。
小结: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弦外有音。借赞花来赞人,用
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借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1、听课文录音朗读,注意朗 读节奏和文中蕴涵的情感。 2、齐声朗读课文,尽量做到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思考:作者在文章的开头 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 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 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中有 没有列出理由?请在文中画 出关键的词句。
1、莲花之美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你能根据 课文用散文的语言描述 一番吗? 可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莲花之美,美在__ ___,你看她___ ____。”
---唐、王昌龄
—— ·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 说明事物或论述道 理,也可以借人借 事或借物的记载来 论述道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ppt精品课件

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 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
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 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 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 困难的精神。
•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 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 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 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山引 水
景 人描
事
陋室铭
(不陋)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德馨)
庐赞
托
物
言
志
亭
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 者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不是要 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 上的追求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重点词语
①名: 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②灵: 灵异
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③斯: 这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馨: 香气,这里指品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
德高尚
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 ⑤鸿儒:博学的人。鸿,
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大。儒,有学问
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
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
②甚:很。 ③蕃:多。 ④独爱: 唯独喜爱。 ⑤盛: 很。
世人很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 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 (缠绕的)蔓,(也)没有 (旁逸的)枝;香气远播, 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 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弄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0),洛阳人,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现存800余首,词作亦存40余首,具有民歌特色。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义:弹奏;今义:调试,调配。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适合。
)(2)词类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用做使动词,使……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做动词,远播,显得清香。
)宜乎众.矣(名词用做形容词,很多,多。
)(3)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何陋之有(倒装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4.主题解说《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表现了莲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5.重点突破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抒发情感(言志),对所托之物的描写,两文分别有什么不同?提示一:《陋室铭》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提示二:《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6)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
2、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
是,。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
是,,。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二、语言运用
4.班级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为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办好手抄报,小明前
往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他遇到了管理员王老师,他该怎样说?(3分)
答:
5.李容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
她的同桌好友张林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
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老师赵老师,并请张林代自己向赵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赵老师能批改好,让张林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赵老师时,对赵老师说:
根据语境,写出张林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个字。
答:
三、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7.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8.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四、课外阅读
《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2.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五、体验中考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
3.【甲】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 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 _,__ 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 __,___ _ 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_;___ __ 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 出名,著名。
(2) 香气。
指品德高尚。
(3) 调弄,指弹(琴)。
(4) 形体、身体。
(5) 多。
(6)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7) 立。
2、(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2)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二、语言运用
4.王老师:您好,我想来借与文学相关的图书,可又不知道该借哪些书好,您能帮我推荐几本吗?
5.示例:赵老师:张林生病住院了,不能按时交作文,她感到很抱歉。
她想请您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
三、课内阅读
6.(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
(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课外阅读
1.B
2.(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3.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
五、体验中考
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4)立(5)少(6)说出(7)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