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1、广东省(12656.8万人)2、山东省(10162.79万人)3、河南省(9872万人)4、江苏省(8515万人)5、四川省(8374万人)6、河北省(7420万人)7、湖南省(6604万人)8、浙江省(6577万人)9、安徽省(6127万人)10、湖北省(5844万人)注: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十大省份排行榜编辑通过检索各省市的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得出,榜单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城乡人口从城乡构成看,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的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及各项数据1、广东省(12656.8万人)据《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5.40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79%,比上年末提高 0.16 个百分点。
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省域之首。
2、山东省(10162.79万人)据《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是中国除广东省外常住人口唯一一个超过1亿的省份,也是华东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
我国历年人口老龄化结构表

我国历年人口老龄化结构表
我国历年人口老龄化结构表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其中包括了人均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婚姻率降低等多个因素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其他国家,而且该问题也日益加剧。
下面是我国历年人口老龄化结构表:
年份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000 7.96
2005 8.87
2010 9.81
2015 10.5
2020 12.6(预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2000年起,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在2000年,该比例为7.96%,而到了2015年则达到了10.5%。
这一数据的上升速度很快,预计2020年则将达到12.6%。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增加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的费用,还包括劳动力的短缺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劳
动力市场将会出现短缺,这将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
另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医疗费用也成为了国家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积极地解决。
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包括推行“两孩政策”以提高出生率、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的宣传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总之,我国历年人口老龄化结构表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人口大省前十名

中国人口大省前十名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近几年,我国生育率年年创历史新低,但有的省份出生率还是在持续增长的,以下是2022年最新的全国人口排名前十名的大省。
1.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一:广东省
常住人口12684万人,2021年增长60万人,出生人口118.31万人,自然增长4.52%.
2.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二:山东省
常住人口10169.99万人,2021年增长0万人,出生人口45.04万人,自然增长0.02%.
3.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三:河南省
常住人口9883万人,2021年增长0万人,出生人口79.3万人,自然增长0.64%.
4.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四:江苏省
常住人口8505.4万人,2021年增长28.1万人,出生人口0万人,自然增长为负1.1%.
5.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五:四川省
常住人口8372万人,2021年增长1万人,出生人口0万人,自然增长为0.
6.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六:河北省
常住人口7448万人,2021年增长为负16万人,出生人口53.3万人,自然增长为负0.43%.
7.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七:浙江省
常住人口6540万人,2021年增长72万人,出生人口44.9万人,自然增长为1.00%.
8.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八:安徽省
常住人口6113万人。
9.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九:江西省
常住人口4517.40万人,2021年增长为负1.46万人,出生人口37.7万人,自然增长为1.63%.
10.2022全国人口排名第十:福建省
常住人口4187万人,2021年增长26万人,出生人口34.5万人,自然增长为1.98%.。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4 年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2024 年,这一现象呈现出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24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社会资源在老年群体中的分配需求不断增长。
在健康状况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这不仅给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医疗资源的需求增加,包括医院床位、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使得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养老保障方面,尽管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收支出现不平衡。
同时,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劳动力市场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2024 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
这对于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企业可能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传统的消费领域如时尚、电子产品等的需求相对减少。
这促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比例上升。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供给。
同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质量。
全国各省人口、老年人口及老龄化比例数据统计

18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64%
5027
937
海南省
16.76%
1043
175
香港特别行政区
21.00%
750.07
750(65岁以上)
澳门特别行政区
14.00%
68.54
9.6(65岁以上)
重庆市
24.00%
3191.4
765.94
四川省
21.70%
8368
1814.4
西南地区
贵州省
17.08%
2、老龄化比例前世省份: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重庆、山东、湖北、天津、内蒙古
3、人口数量前十省份: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浙江、湖南、安徽、湖.8
江西省
18.76%
4515
846.9
山东省
23.62%
10122
2391
台湾省
17.80%
2360.09
415.8(65岁以上)
河南省
20.00%
9815
1966
湖北省
23.60%
5838
1378
湖南省
22.23%
6568
1460.4
广东省
14.24%
12706
22.80%
2396
546.38
辽宁省
29.40%
4182
1224.7
吉林省
26.79%
2339.4
626.83
黑龙江省
27.30%
3062
835
上海市
37.40%
1520(户籍)
568.05
江苏省
24.50%
2023年全国各省人均寿排名

2023年全国各省人均寿排名2023年全国各省人均寿命排名如下:1. 上海市2. 北京市3. 浙江省4. 江苏省5. 广东省6. 陕西省7. 湖北省8. 河北省9. 重庆市10. 山东省以下是对每个省份排名的进一步讨论和相关信息:1. 上海市:上海市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中保持了较高的人均寿命。
这得益于该城市的良好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体系。
此外,上海市开展了多项健康促进活动,如推广健康饮食、规范烟草控制等。
2.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重视居民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该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并不断推动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此外,北京市也积极推广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
3. 浙江省:浙江省的人均寿命较高,部分原因是该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好。
另外,该省积极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致力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水平。
4. 江苏省:江苏省重视居民的健康管理,不断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和建设力度。
该省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5. 广东省:广东省是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设施和健康服务水平较高。
该省实行了严格的控烟政策,并推动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普及。
此外,广东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6. 陕西省:陕西省在健康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加强了医疗资源的平衡配置,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该省还不断加大对慢性病的防控力度,促进了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7. 湖北省:湖北省在健康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该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湖北省还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8. 河北省:河北省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了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工作。
该省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扶贫工作力度。
9. 重庆市:重庆市在健康领域注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投入。
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近十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近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近十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
从2011 年到 2020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从约 18 亿增加到了 26 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 137%上升到了 187%。
这意味着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方面,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
在这十年间,65 岁及以上人口从约 12 亿增加到了 19 亿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91%上升到了 135%。
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
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相对较高。
而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虽然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从性别比例来看,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是因为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通常比男性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别差异会更加明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市场面临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挑战。
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养老、医疗、健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养老金的支出逐年上升,而养老金的筹集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基金的可持续性。
医疗卫生方面,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慢性病的治疗和护理。
中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东中西部地区和28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中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东中西部地区和28个省市的数据研究刘文,杨馥萍(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山东威海264209)【摘要】积极老龄化指数作为一种能够有效量化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的复合指数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CHARLS和CGSS数据库,借鉴欧盟积极老龄化测度框架,利用AHP与DEA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中国积极老龄化指数,测度中国三大区域及28个省份的积极老龄化指数,研究区域、城乡、省份、性别等层次的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
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积极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城乡积极老龄化水平差异明显,男性水平总体高于女性而且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拉大。
基于不同区域和省份的发展特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老龄化发展对策:东部地区应促进老龄人口全方位的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部地区应整合区域资源,满足老龄人口就业需求并提高其潜能;西部地区应关注老龄人口的生存条件,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同时努力缩小老龄人口就业性别差距,关注高龄女性的健康和经济状况;全方位提高农村积极老龄化水平和农村高龄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指数;老龄人口;三大区域;性别;城乡;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5/ki.1004-129X.2019.02.009【文章编号】1004-129X(2019)02-0100-13【收稿日期】2018-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条件下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代际合作与竞争关系研究(715731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东亚视野的积极老龄化研究(16FJL010);山东人文社科规划专项课题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沂蒙革命老区养老模式研究(18CYMJ40)【作者简介】刘文(1964-),女,山东新泰人,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杨馥萍(1994-),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97%,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
21世纪,全国老龄办将百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202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第二阶段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80岁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第1名:重庆
2010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为中国“最老”的地区。
第2名:四川
2010年,四川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08个百分点,略低于重庆,居全国前列。
预计: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623.2万人上升到2020年1488.1万人,年均增长率4.45%。
其相对人口比重将从2000年的7.24%上升到2020年的16.19%。
第3名:江苏
南通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70.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5%,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第4名:辽宁
截至2010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6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91万人。
全省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6.21%,与全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3.26%相比,高出2.9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名第六位。
第5名:安徽
2020年安徽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204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276.6万,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截止2010年11月,阜阳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31894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14.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2万人,占总人口的10.03%。
第6名:上海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的24.5%。
预计到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
第7名:山东
山东老龄人口942.98万。
威海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5%,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是全省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且平均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
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
百分点。
烟台老龄化在全省排名第二,2015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50万。
第8名:湖南
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6424021人,占总人口数的9.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1个百分点。
第9名:浙江
浙江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9.34%。
第10名:广西
第11名:湖北
第12名:贵州
第13名:北京
第14名:陕西
第15名:天津
第16名:吉林
第17名:河南
第18名:黑龙江
第19名:河北
第20名:甘肃
第21名:海南
第22名:福建
第23名:云南
第24名:江西
第25名:山西
第26名: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