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十年“2008-2017年“11.11”数据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电商十年“11.11”数据年鉴(2008-2017)

电商十年“11.11”数据年鉴(2008-2017)

主要观点2018年注定有不一样的11.11。

在过去的十年,电商不仅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更成为实体经济的有效拉动和升级驱动力。

电商的狂欢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通过电商平台更好地得以满足。

电商10年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

未来,电商也将会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01020304电商10年之地域篇电商狂欢见证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电商10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缩影电商产业化带动上游、引领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电商狂欢01见证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2008年,电商在中国还是星星之火2018年,电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去十年,是电商行业风云际会的黄金时代,也开创了中国数字经济的一条通路。

十年过去,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无界零售将成为电商成长中的分水岭。

五年一个飞跃。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11.11期间(11.1-12日)下单金额超过2008年同期的1000倍。

特别是近五年,用户在11.11期间的下单金额持续保持着高增长。

五年11.11购物节下单金额对比2013年11.112014年11.112015年11.112016年11.112017年11.11这10年间,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稳坐11.11期间消费能力第一梯队。

下单金额增长率最高的省份是四川,2017年11.11期间下单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1.5万倍,其次是重庆、河南、陕西、湖北,下单金额增长率均超过6400倍。

10年间11.11消费能力第一梯队10年间下单金额增长TOP省份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河南陕西湖北电商生活化:消费结构多元化满足012008年,消费者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用和住类商品的购买上。

到了2017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向全品类扩展,衣食住行用处处都离不开电商。

从品类看,2008年消费者的主要订单集中在3C品类上,随着品类的拓展,2017年,食品、美妆、服装等订单量占比增长最快。

电商十年数据年鉴报告(2008-2018)

电商十年数据年鉴报告(2008-2018)
10年间11.11消费能力第一梯 队 10年间下单金额增长 TOP省 份
广 东
北 京
江 苏
上 海
浙 江
四 川
重 庆
河 南
陕 西
湖 北
01
电商生活化:消费结构多元化满足
2008 年,消费者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用和住类商品的购买上。到了2017 年,无论是广度 还 是深度上,都在向全品类扩展,衣食住行用处处都离不开电商。 从品类看,2008年消费者的主要订单集中在3C品类上,随着品类的拓展,2017年,食品 、美妆、服装等订单量占比增长最快。
2017年11.11不同线级城市消费结构
衣 食 住 服务 用 一线 二线 三线 四线 五线 六线
行 教育 母婴
01
用户全民化,消费成熟化
10 年 前 ,“网 购 达 人 ”还 是 一 个 代 表 时 尚 的 词 ,最先接触电商购物节、享受狂欢的人 群是 当时最时髦的用户,他们是最先尝鲜的一波用户,以男性为主,是大城市的白领,高 学历, 有着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10 年后,这个人群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 是 “ 网 购 达 人 ”。 年轻用户的消费观引领着消费潮流,父母一辈的退休生活也比你想象中的更时髦。
01
线上腾飞,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五年一个飞跃。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11.11期间(11.1-12 日)下单金额超过2008 年同 期的1000 倍。特别是近五年,用户在11.11期间的下单金额持续保持着高增长。
五年11.11购物节下单金额对比
2013 年 11.11
2014 年 11.11
2015 年 11.11
2017 年,参与京东11.11购物节的六线城市用户数是2008 年的6700 倍,五线城市用户数 是2008 年的3400 倍,远超全站用户增速。

电子商务行业百分之十年增长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行业百分之十年增长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行业百分之十年增长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本文将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百分之十年增长趋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增长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增长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

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远远高于传统零售业。

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转变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增长与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转变密切相关。

过去,人们习惯去实体店购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

这种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网上购物具有便利性。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购物,无需亲自前往实体店。

这样的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

其次,网上购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实体店购物,消费者的选择受限于店面面积和库存量。

而在网上购物,消费者可以轻松找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并且可以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和服务。

此外,网上购物还提供了更多的促销和折扣。

电子商务平台经常举办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更多的优惠。

三、技术的进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同时,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商务行业的繁荣提供了支持。

在过去十年中,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网购,移动支付也成为了主流支付方式之一。

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进一步加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长。

四、电子商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其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未来几年,电子商务行业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跨境电商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2017年互联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互联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互联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月出版正文目录1、从高成长到新常态 (4)1.1、高成长:2011-2016年网购CAGR约43% (4)1.2、新常态:人口、互联网红利退热,预计2016-2020年网购CAGR约14% (5)2、从百花齐放到巨头通吃 (6)2.1、电商爆发,雨后春笋 (6)2.2、融资泡沫、整合开启 (7)2.3、大局落定,电商折叠 (9)3、品类面面观,寻找下一片蓝海 (10)3.1、服装:天猫占七成以上、京东唯品会稳健增长 (10)3.2、家电:京东天猫寡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11)3.3、快消品:线上渗透率低,电商必争蓝海 (12)4、投资建议 (14)4.1、投资主线 (14)4.2、个股:关注业务多元化标的:阿里巴巴(BABA.N) (14)4.2.1、广告:阿里电商业务主要收入来源及增长引擎 (14)4.2.2、阿里云:连续6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速,增长前景广阔 (18)4.2.3、投资建议 (19)4.3、行业:关注新零售背景下的受益标的:商超、物流 (20)4.4、风险分析 (21)5、附录 (22)5.1、电商五巨头数据比较 (22)5.2、阿里巴巴、京东业务布局 (23)5.3、垂直电商产业链一览 (24)5.4、电商类相关公司财务预测 (26)5.5、可比公司估值表 (28)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网民规模:2006-1H16 (4)图表2:网购用户数&网购使用率:2013-2016 (5)图表3:全国网络购物规模:2007-2016 (5)图表4:线上线下零售新常态 (6)图表5:蓬勃发展期:1998-2010年 (6)图表6:自营类B2C电商市场份额:2010年 (7)图表7:自营类B2C电商市场份额:2Q15 (7)图表8:2010年电商行业相关法规 (8)图表9:2010年电商板块投融资部分案例 (8)图表10:垂直电商之殇 (8)图表11:B2C电商市场份额:3Q16 (9)图表12:整体电商市场份额:3Q16 (9)图表13:B2C电商销售额-品类占比:3Q16 (10)图表14:服装类B2C销售份额:3Q16 (10)图表15:服装类B2C销售份额:3Q13-3Q16 (11)图表16:家电3C类B2C销售规模:2012-1H16 (11)图表17:家电3C类B2C销售份额:3Q16 (12)图表18:各品类的线上渗透率 (12)图表19:快消品各细分品类的电商份额 (13)图表20:展示型广告位(例:天猫首页上方) (15)图表21:搜索型广告位(例:淘宝搜索带“广告”字样) (16)图表22: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业务GMV增速 (17)图表23: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业务变现率 (17)图表24:阿里云业务概况 (18)图表25:阿里云收入及增速:1Q14-2Q17 (18)图表26:AWS收入及盈利情况 (19)图表27:阿里云收入及盈利情况 (19)图表28:电商巨头参股线下资产案例 (21)图表29:电商五巨头数据比较 (22)图表30:阿里业务布局图表 (23)图表31:京东业务布局图表 (24)图表32:生鲜电商产业链图表谱 (24)图表33:跨境电商产业链图表谱 (25)图表34:母婴电商产业链图表谱 (26)图表35:阿里巴巴财务预测表 (26)图表36:京东财务预测表 (27)图表37:唯品会财务预测表 (27)图表38:国美电器财务预测表 (28)图表39:可比公司估值表 (28)。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及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全程电子交易和信息传递。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电商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电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下面将从用户分析、销售分析和市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2. 用户分析2.1 用户数量变化趋势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是衡量平台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在过去一年里,平台用户数量呈现逐月增长的趋势,增速较为稳定。

- 在节假日期间,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表明促销活动对用户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2.2 用户地域分布用户地域分布是了解用户特点和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用户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占总用户数量的70%以上。

- 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用户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潜力巨大。

2.3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偏好和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推荐和精准营销。

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用户的平均浏览时长为10分钟左右,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较高。

- 用户的下单转化率较低,平均值为5%,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购买的意愿。

3. 销售分析3.1 销售额变化趋势销售额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销售额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在过去一年里,平台销售额呈现逐月增长的趋势,增速较为稳定。

- 在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表明促销活动对销售额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3.2 销售品类分析销售品类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个品类的销售情况,从而进行产品调整和市场开拓。

17年电子商务销售工作总结

17年电子商务销售工作总结

17年电子商务销售工作总结一、总体情况2017年是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整个行业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习惯逐渐成熟,电子商务销售额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购物成为了主流,这也让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二、市场趋势1. 移动购物成为主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手机进行购物。

这也意味着,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更加关注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和购物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 社交电商兴起:社交电商逐渐崭露头角,众多社交平台开始尝试电商业务,将社交和电商进行有机结合,提升了用户粘性和购买转化率。

3.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4. 海外市场开拓: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5.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的优化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这对提升销售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作总结1. 销售数据分析: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某些产品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销售情况,这提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特点进行产品的定制和推广。

又某些促销活动带来了很好的销售效果,这提示我们可以加大对促销活动的投入,提升销售额。

2. 客户体验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我们通过对客户反馈的分析,对网站和APP的购物流程进行了优化。

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购买满意度和转化率。

3. 购物推荐引擎优化:通过购物推荐引擎的优化,我们提升了用户对推荐商品的点击和购买率。

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交易额。

4. 移动端用户体验优化:移动购物成为主流,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加大了对移动端用户体验的投入。

我们对APP的界面和购物流程进行了优化,让用户在移动端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购物体验。

2017年电商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电商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电商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 2017年,电商行业为何能维持“有质量的高增长”? (5)一、2017年迄今,电商GMV增速没有明显下滑的迹象 (5)二、2017年上半年,主要电商企业做到了“有质量的高增长” (8)三、电商行业高增长,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原因导致的? (10)第二节品牌升级:电商平台收入和利润率持续提升之本 (13)一、电商行业进化论:从“多快好省”到“品质生活” (13)二、电商消费升级的焦点:服装、美妆、母婴、保健 (16)三、电商品牌升级的驱动力:整体消费升级+购物场景迁移 (21)四、电商消费升级的下一步会是大数据+内容电商吗? (26)第三节新零售:传统零售需要改造,问题是如何改造? (30)一、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 (30)二、“新零售”为何从快速消费品和便利店开始? (32)三、“新零售”并不意味着传统零售企业的衰落消亡 (34)第四节阿里系VS京东系:两条路线、两种战略的交锋 (35)一、电商行业的阿里、京东双雄争霸格局不可动摇 (35)二、阿里与京东的第一大路线分歧: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38)三、阿里与京东的第二大路线分歧:要不要做娱乐内容? (42)四、阿里与京东的第三大路线分歧:新零售应该如何发展? (43)第四节京东能否赶超阿里?胜负取决于三个主战场 (47)一、第一个主战场:京东能否在服装、美妆等非标品类迎头赶上? (47)二、第二个主战场:京东能否从“购物的地方”升级为“用来逛的地方”?.. 49三、第三个主战场:京东能否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逼近天猫? (52)第五节电商行业重点公司简析 (55)一、阿里巴巴 (55)二、京东 (57)三、宝尊电商 (59)图表目录图表1:2017年,网上零售总额增速可能维持在28% (5)图表2: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零售比例将超过15% (5)图表3:618当天京东移动应用活跃用户数(百万人) (7)图表4: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每月同比增速 (7)图表5:2017年一季度主流电商平台业绩增长情况 (8)图表6:2017年主流电商平台官方业绩指引 (8)图表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10)图表8: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月度零售指数 (10)图表9:中国电商零售的三个阶段 (13)图表10:阿里品质消费指数过去五年上升了7.2 (14)图表11:各年龄段消费者过去五年的品质指数上升情况 (14)图表12:B2C已经成为电商GMV的绝对主流 (15)图表13:2016年,第三方占据京东约43%的GMV (15)图表14:天猫GMV占比最高的品类是服装,成长最快的是美妆和食品 (16)图表15:电商渠道占SK-II中国销量的比例 (17)图表16:高端线和日韩线品牌占天猫美妆GMV的比例 (18)图表17:在网购母婴用品的时候,您首选什么品牌? (19)图表18:线上渠道占全国保健品销量的比例 (19)图表19:天猫平台每月都引进新的大牌旗舰店 (20)图表20:京东平台在高端品牌方面持续追赶天猫 (20)图表21:2030年,中国高收入人群比例将增加4倍 (21)图表22:2030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将接近发达国家 (22)图表23:每百万人拥有的购物中心数量(2013年) (23)图表24:全国家庭年均购物次数(70家连锁卖场数据) (23)图表25:全国母婴用品销售电商渗透率 (24)图表26:全国保健品销售电商渗透率 (25)图表27:美妆与个人护理用品的电商渠道渗透率 (25)图表28:美妆细分品类2014-16年电商GMV增速 (26)图表29:2017年6月淘宝内容应用峰值日活(百万) (27)图表30:2017年6月阿里系内容应用月活(百万) (28)图表31:2017年Q2短视频应用月均使用时间(分钟) (28)图表32:短视频观众的性别比例 (29)图表33: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愿景 (30)图表34:电商巨头依靠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整合,实现按需智能供货 (31)图表35:城镇快消品销售各渠道市场份额 (32)图表36:全国快递业务量(十亿件) (32)图表37:新零售业态下的无人零售店愿景 (33)图表38:2017年Q2移动电商平台月活用户及同比增速 (35)图表39:2016-17年移动电商平台月活用户同比增速 (35)图表40:移动用户使用电商APP的个数分布 (36)图表41:移动电商App独占用户的比例 (37)图表42:京东第三方及自营电商GMV占比 (38)图表43:阿里、京东GMV与总资产的比例 (39)图表44:阿里、京东营业周期对比 (39)图表45:阿里、京东存货与长期投资(人民币十亿元) (40)图表467:京东物流布局:7个交付中心,86个城市 (41)图表47:阿里巴巴的娱乐内容布局 (42)图表48:一家位于乡镇的京东家电专卖店 (44)图表49:阿里旗下高德和友盟数据共同绘制的零售店客流热力图 (45)图表50:京东分品类GMV占比 (47)图表51:2017年“618”京东时尚事业部GMV增速 (48)图表52:2017年二季度移动电商平台用户性别比例 (49)图表53:2017年二季度移动电商用户月均消费能力分布 (49)图表54:主流移动电商平台月均使用时间(分钟) (50)图表55:阿里系内容应用月均使用时间(分钟) (50)图表56:主流移动电商平台的用户地理位置分布 (53)图表57:电商消费占城市零售消费总额的比例 (53)图表58:淘宝在县域电商供应商中的基础深厚,难以撼动 (54)图表59:2017财年阿里各业务营业收入占比 (55)图表60:2017财年阿里各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利润率 (56)图表61:京东与天猫GMV对比(单位:十亿人民币) (57)图表62:京东零售电商客单价和履单成本(人民币) (58)图表63:宝尊电商GMV(十亿元) (59)图表64:宝尊电商的合作品牌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60)表格目录表格1:2017年7月天猫综合排名最高的女装、男装、彩妆品牌旗舰店 (17)表格2:阿里巴艾瑞咨询,巴的新零售战略投资 (46)表格3:手机淘宝与手机京东基本功能比对 (51)第一节2017年,电商行业为何能维持“有质量的高增长”?一、2017年迄今,电商GMV增速没有明显下滑的迹象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GMV)同比增长31.6%,增速比前几年有明显回落;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零售的比例接近15%,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提升空间。

电商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电商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电商平台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电商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然而,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及市场趋势。

数据分析成为了电商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报告将以某电商平台为例,对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2. 用户数据分析2.1 用户人口统计分析通过对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等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定位目标用户群体,从而进行精细化运营和市场推广。

2.2 用户消费行为分析通过对用户的购买记录、购买频率、购买金额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和行为习惯,进一步进行产品推荐和精细化营销。

2.3 用户活跃度分析通过对用户的登录时长、浏览次数、评论和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用户对平台的活跃度,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3. 商品数据分析3.1 商品销售情况分析通过对商品销售额、销售量、销售排行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商品的火爆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为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补货提供依据。

3.2 商品分类分析通过对不同商品分类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兴趣和需求,进而进行商品分类调整和扩展。

3.3 商品评价分析通过对商品评价的情感分析、评分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对商品的满意度和购买体验,从而及时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

4. 销售数据分析4.1 销售额分析通过对销售额的趋势、增长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销售状况和市场趋势,为未来制定销售目标和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4.2 地域销售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域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地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需求差异,为区域市场开拓和推广提供策略建议。

4.3 营销活动效果分析通过对不同营销活动的效果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各类活动的投入产出比,发现哪些活动更具效益,为下一阶段的推广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5.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电商平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线上腾飞,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五年一个飞跃。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11.11期间(11.1-12日)下单金额超过2008年同 期的1000倍。特别是近五年,用户在11.11期间的下单金额持续保持着高增长。
五年11.11购物节下单金额对比
2013年11.11
2014年11.11
2015年11.11
不同年龄用户人数对比
2017年
2008年 15岁以下 16-25岁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2016年11.11
2017年11.11
01
线上腾飞,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这10年间,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稳坐11.11期间消费能力第一梯队。
下单金额增长率最高的省份是四川,2017年11.11期间下单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1.5万倍, 其次是重庆、河南、陕西、湖北,下单金额增长率均超过6400倍。
电商十年
2008-2017年“11.11”数据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京东大数据
主要观点
2018年注定有不一样的11.11。 在过去的十年,电商不仅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更成为实体经济 的有效拉动和升级驱动力。 电商的狂欢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通过电商 平台更好地得以满足。 电商10年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 未来,电商也将会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 色。

行 教育 母婴

住 服务 用
一线 二线 三线 四线 五线
一线
二线
三线
四线
五线
六线 六线
01
用户全民化,消费成熟化
10年前,“网购达人”还是一个代表时尚的词,最先接触电商购物节、享受狂欢的人群是 当时最时髦的用户,他们是最先尝鲜的一波用户,以男性为主,是大城市的白领,高学历, 有着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10年后,这个人群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是“网 购达人”。 年轻用户的消费观引领着消费潮流,父母一辈的退休生活也比你想象中的更时髦。
以2017年11.11购物节为例,从消费结构上看,城市线级越低,在衣和住方面的花费则越 大;城市线级越高,在教育和服务方面的消费则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低线级城市在母婴等商品上的投入占比已经高于一线城市,电商平台充分弥 补了其线下购物渠道的不均衡,也将更多进口优质产品带入乡镇。
年 不同 费结构 2017 年 2017 11.11 11.11不同线级城市消费结构
从客单价上看,一线城市用户的客单价一直平稳走高,二线、五线城市用户的客单价在 2017年已经超过了一线,购买力强劲,六线城市也紧追不舍,直线上升。
不同线级城市11.11客单价对比
2013年
2014年 一线
2015年 二线 五线
2016年 六线
2017年
01
一线是先锋,二线是隐藏的贵族,五线六线是继任的中坚力量
10年间11.11消费能力第一梯队 10年间下单金额增长TOP省份
广 东
北 京
江 苏
上 海
浙 江
四 川
重 庆
河 南
陕 西
湖 北
01
电商生活化:消费结构多元化满足
2008年,消费者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用和住类商品的购买上。到了2017年,无论是广度还 是深度上,都在向全品类扩展,衣食住行用处处都离不开电商。 从品类看,2008年消费者的主要订单集中在3C品类上,随着品类的拓展,2017年,食品、 美妆、服装等订单量占比增长最快。
2013-2017年11.11购物节客单价变化
2013年11.11
2014年11.11
2015年11.11
2016年11.11
2017年11.11
01
囤货品质化,高质量消费不将就
以2017年为例,2017年11.11期间,母婴类商品的下单金额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超过5.5 万倍,服装类商品下单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超过1.2万倍。 对品质要求较高的美妆个护、食品酒类生鲜类商品下单金额同比2016年增长均超过80%, 代表消费者信任的母婴类商品同比增长近70%。

服务 教育
母婴
2008年11.11
2013年11.11
2014年11.11
2015年11.11
2016年11.11
2017年11.11
01
囤货品质化,高质量消费不将就
在年复一年的大促中成长,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从近年来的购物节客单价变化来看,2015 年开始,因为品类拓展更全面,用户会大量囤购日用品和消耗品;2016年起,用户在大促 期间的客单价保持着小幅度提升,大促虽然充分释放了购买力,囤货的行为也在继续,但消 费者在花钱上越来越不将就,价格已经不是消费的最大驱动力,而是为了需要、为了享受、 为了愉悦而购买。
01
一线是先锋,二线是隐藏的贵族,五线六线是继任的中坚力量
来自低线级城市的购买力持续攀升,紧跟一二线用户,甚至有超越三四线城市的态势。
历年11.11购物节购买力城市线级分布
2017年11.11
2013年11.11
2008年11.11 一线 二线 三线 四线 五线 六线
01
一线是先锋,二线是隐藏的贵族,五线六线是继任的中坚力量
01
电商狂欢 见证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
02
电商产业化 带动上游、引领制造、推 动高质量发展
03
电商10年 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缩影
04
电商10年之地域篇
01
电商狂欢 见证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
01
线上腾飞,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008年,电商在中国还是星星之火 2018年,电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去十年,是电商行业风云际会的黄金时代,也 开创了中国数字经济的一条通路。 十年过去,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无界零售将成为电 商成长中的分水岭。
母婴类商品下单金额增长 服装类商品下单金额增长
5.5万倍
1.2万倍
2008年11.11
2017年11.11
2008年11.11
2017年11.11
01
一线是先锋,二线是隐藏的贵族,五线六线是继任的中坚力量
10年前,电商大促还是“城里人”的狂欢,是大城市白领的专利;近年来,得益于物流设 施的发展和电商渠道下沉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低线级城市用户乃至乡村用户,都可以享受到 电商的红利,让购物节真正变成一场全民狂欢。 2017年,参与京东11.11购物节的六线城市用户数是2008年的6700倍,五线城市用户数是 2008年的3400倍,远超全站用户增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