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却忽略了培养精神文明和追求精神文化的富足。
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低下问题日益严重,常常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航标。
“八荣八耻”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民的道德水平,有利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中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共产党员来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更应该严格要求自我,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行为,规范自我。
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普遍响应,从根本上是因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足于当前社会实际、着眼于未来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而提出来的,对于我们的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做到祖国在我心中,才能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危害祖国利益时不屈服,永远捍卫祖国的利益。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祖国能否继续繁荣昌盛和谐兴旺地发展,有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修养。
大学生荣辱观问题

加强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学习!
老师没看见!
吐出来的是炸弹!
更不要这样!
谁来让座?
不要学人家斗殴!!
看看我们的孩子在么样的教室里上课
!我们呢?
为了救学生,这位老师的人生停止在这里
区区百来元的学费而被迫缀学在家,过早地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有的。。。
爱国 爱校 诚信 知礼 报国 立志 修身 博爱
一、什么是大学生的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 法和态度。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决定的。荣辱观不同于一般道德观,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行 为选择和评价而形成的对荣誉和耻辱的 一种心理感受及其相应的稳定的观念体 系,它属于道德人格和道德良心范畴, 表现为行为主体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荣辱观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 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 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怎样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人在年少,神 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梁,言笑举动,潜 移默化自然似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 转型时期,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现实社会 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大量外来思想 文化涌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 值取向都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大 学生荣辱观的教育工作。针对这项调查活动中 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 看法。
大学生荣辱观建设的建议
一、把荣辱观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起来 二、把荣辱观教育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 三、把荣辱观教育同加强校风建设结合起来 四、把荣辱观教育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与对策分析

会主 义荣 辱观 的 ,其主要 表现 为 : 1 1部分 大 学生价 值取 向扭 曲,缺乏 社会 责任感 .
社 会 的转 型 使 人 们 的 思 想 观 念 产 生 了 巨 大 的震 荡 ,很 大 一 部 分 人 奉 行 享 乐 主 义 、 功 利 至 上 、个 人
此 外 ,这 些 思想 也 影 响 了大 学 生 的学 习 目的 。在 大 学 生 在 回答 : “ 认 为 学 习 的最 主 要 目的是 什 么 ” 您 时 ,结 果见 表 1 :
表 1当代大学生学 习的价值取 向表
找 个好 工 证 明自己 作 ,有 一 份 很 好 的 的价 值和 收入
学报,03 4 20, . 2
和 学生 的健 康成 长都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意 义 。
参考 文献
1. % 3 4 的学 生 不愿 意 参 加社 会 公 益 活动 。而 对 “ 义 见 勇 为人 ”的态度 是 :有 2 . % 的大 学生 持否 定态度 。 86
( 见表 2 )
2 0 年9 份 ,本 文 作 者 对 在校 大 学生 荣 辱 观现 08 月 状 进行 了 随机抽 样 问卷 调查 ,调 查对 象涉 及 大一 、大 二 、大 三 和 大 四 ,所 占比例 分 别 为3 . % 7 2 、 6 3 、2 . %
当代 大 学 生社会 主义 荣 观 现 状 与对 策 分 析 辱
◎冉 勇 乐 山师 范 学院政 法 系
【 摘要 】社会 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 育对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 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入手,进 而分析大学生荣辱观存在 问题 的原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重要价值观念。
这种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评价,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感情和责任。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背景、荣辱观的内涵及培养策略等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背景当前,我国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知识、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
他们获得的知识和文化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服务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此外,我国的高校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和积极态度。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肯定。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更体现在道德建设方面。
学生们应当从小从生活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认同,积极拥护并站出来维护社会主义。
2.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感情和责任社会主义荣辱观注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学生们应该铭记历史,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并具备爱国情怀。
同时,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富有同情心和公正心,承担起自我完善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
3.对社会的贡献和奉献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大学生在工作中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作出贡献。
不仅要为个人利益考虑,更要时刻惦记着服务国家人民、回报社会。
学生们要把自己的优势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
三、培养策略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实施多项策略。
1.强化教育引导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并认真思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价值。
大学要定期举办陈列展、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收到教育效果。
2.树立科学导向大学生需要从懂得“错的认识就会导致错的实践”这一科学导向切入,确认价值、坚定信念,不随同流,而是按照正确的道路砥砺前行。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在学习上:
我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 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有 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 习,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带动同学们上课时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 仅自己收获颇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大大提高;课后及时完成 作业,做到认真复习,预习一起抓,并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类报刊杂 志,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此外,我积 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帮老师作项目,是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
今天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多元并存的时代背景下 提出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社会主义荣辱观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 特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标尺与 精神导引。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我们坚持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保障。
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社会风尚是社会治理
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有助于形成具有 鲜明价值倾向的良好社会风尚,也有助于个体 内在德性的养成 四、坚持“三近”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在思想上:
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 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 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也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再次,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 薄之力; 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 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 扬光大。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参加非法组织。认真学习 《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 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 任。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心得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八荣八耻”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了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杠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荣辱观,扬荣抑辱,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要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知行合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重在实践。
“道德者,行也”。
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认知而不付诸行动,只知道何为荣辱而不在行动上真正地为荣拒辱,那么荣辱观教育就很难有实际的效果。
对每个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活力、代表着国家未来的,胡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全面而又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
它对于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在学生的心中牢牢扎根;打个比方,它就像一面无形的、宝贵的镜子,我们应该经常地、自觉地照照荣辱观这面镜子,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遵纪守法、规范言行。
光荣的事情要多做争做,耻辱的事情应不做、怕做。
这样对不管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平安履职等,都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为大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觉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牢固树立起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摘要:当代大学生应该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乐于助人,加强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近几年来,我们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崇尚科学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趋势。
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又正处于转型期,而国际国内形势又复杂多变,也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消极影响。
如有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有些大学生道德品质缺失,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有些大学生畏惧艰苦奋斗,好逸恶劳;有些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等。
这些消极影响虽不是荣辱观状况的主流,但其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产生的消极作用是就显而易见的,弄清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更好的践行。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少数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动摇,荣辱观念发生偏离,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主要表现如下: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突出,分配不公平、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同时西方崇尚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足,追名逐利思想明显,面对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导致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产生了迷茫。
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不遵纪守 法)为耻以外,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服 务人民与背离人民、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 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诚实守信与见利忘 义、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都存在着广阔 的中间地带。其即不属于荣的范围,但也不 属于耻的范畴,前进一步可能就是荣,倒退 一步可能就是耻。这也正是荣辱观有必要提 出的正当理由。荣辱观的用意就在于使处于 荣和辱的中间地带向荣的高尚境界发展。其 次,不同主体对荣辱观理解的差异性也是造 成对荣辱观理解产生分歧的重要理由。“八 荣八耻”其核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主观心理 态度,这种荣与辱的观念必然随着认识主体 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随着大学生的教育背 景、经济条件、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差异,从而造成了人们对荣辱观的理解不 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的日益分 离,多元主体日益增多。多元主体必然有不 同的利益追求,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对荣辱观 认同的差别。有的大学生对荣辱观全部认 同,有的大学生可能对荣辱观的部分条款认 同,部分条款不认同。有的大学生对荣的条 款认同,而对耻的条款不认同。就是对认同 的条款的理解也未必相同。
·理论广角
Consume Guide ·Theory View
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 姜起民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文章从对荣辱观的内涵界定着手,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对荣辱观认同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多元道 德价值观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一元价值观对多元价值观引领的路径,主要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制对荣辱观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荣辱观 认同 保障
二、大学生对荣辱观认同的层次性 对荣辱观认同的差异性本身也表明了不 同主体对荣辱观认同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但 差异性与层次性并不完全相同。差异性主要 是从横向主体之间来比较对社会主义荣辱观 的认同的,而层次性主要是从纵向来探讨对 荣辱观的认识的。对荣辱观认同的层次性主 要由下列原因导致的: 首先,由于社会主体的分工不同而导致 的差异性。社会由于存在着分工,不同主体 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导致了社会对其提出的要 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国家对公务员的道德要 求要高于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如我国《公务 员 法 》 第1 1规 定 , 取 得 公 务 员 身 份 资 格 应 当 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应当具有“良好的品 行 ” 。 而 在1 2条 中 规 定 公 务 员 的 义 务 时 要 求 公务员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 社会公德。而对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警察来说,见义勇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 了,而同时也是其法定的义务。而从法治的 角度来看,普通大学生只要不违反法律便是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了。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 具有高素质的特殊群体,社会对其道德水平 要求是比较高的,虽然这种要求不是法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荣辱观,社会主义,大学生,当代,,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心得体会中查看更多范文。
一位哲人说过,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们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八荣八耻”让我们分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
——写在开始前我看“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提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次不再感到空洞,不再泛泛而谈。
应该说,“八荣八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四有”新人的具体化,解决了人们多年来的困惑,从此在行为规范上有了遵从和衡量的标准。
然而它的意义远不止此,更重要的在于“八荣八耻”的提法使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步入了一个
务实的进程。
“八荣八耻”精僻地告知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
它就像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它还像一位法官,拷问着每个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像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那么什么是荣辱观呢?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
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荣辱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是否知荣辱,已然关系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
当代荣辱观仍有普遍性意义。
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
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
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煅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于大学生而言,荣辱观的贯彻与践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从深层次上帮助大学生认识“荣”和“辱”的深刻内涵,进而培育大学生的道德体系,促进新学风、新风尚的形成,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行为示范的先行者。
而“八荣八耻”的前沿性意义,如“20XX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徐本禹所说:“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
我们大学生应以“八荣八耻”为标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个中深韵,足可见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荣辱观,社会主义,大学生,当代,,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心得体会中查看更多范文。
一长一消,一荣一辱,一念之间,你选择什么?是选择与一个伟大的建设,伟大的时代融为一体,还是沉默并流俗,这些不言自明并不令而行——我们不能选择时代,但我们在选择自己。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