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上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Megan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不变的传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统的感情。

2.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让家乡更美好以及愿意参与家乡建设的责任意识。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的主题是“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

图文结合的学生日记“做糖画”展现了家乡的传统技艺,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通过风味小吃、历史建筑、家乡戏等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丰富性,认识家乡人创造的历史悠久的物产、人文,能为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而骄傲。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父母和身边人了解家乡各方面的情况,体会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学习观察以及动手能力,但是,还缺乏细致发掘生活细节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以教材“河流”“道路”“交通”为范例,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密切的生活,引导孩子发现家乡尚存的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同时,教师和家长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通过“我希望……”唤起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家乡的事物,尽情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愿望,激发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不变的传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统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让家乡更美好的责任意识,并愿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变美”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回顾家乡变化1.播放家乡照片:景区,小区,高架等等。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家乡的新变化,让我们通过图片再来感受一下家乡的新变化吧。

3.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咱们的家乡怎么样?(或“能说说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吗?”)4.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为咱们的家乡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生活在这里感到幸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6.家乡新变化单元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感悟家乡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1.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感悟家乡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图片引入师【课件:今天的磁器口图】:这是我们沙坪坝最热闹的地方磁器口。

出示【70年代的磁器口图】这是哪儿呢?2.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两幅图,你会感叹什么?孩子们,短短几十年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的还不仅仅是这一个地方,今天超级侠乘坐复兴号高铁也来了,她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板书课题:16.家乡的新变化】生答学生比较熟悉的游玩地点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惊叹学习新课师:孩子们,超级飞侠里的安琪说,看谁能把发现的家乡新变化说清楚、说明白,她就奖励一枚超级复兴号标志。

3.从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1)师:看书上的图,画了哪些变化?想想,你的家乡又有哪些变化呢?【出示课件书上前一幅对比图】先自己看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分享。

(2)小组展示展示的语言表述:我发现()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告诉我,()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自读课本、小组分享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珍贵!重庆朝天门百年前老照片首面世学习新课(3)师:是啊,我们的家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点一点改变着。

除了像街道、房子方面的变化,你还看出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看书上后两幅图【出示课件书上后两幅图】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我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你们喜欢这样的变化吗?是啊,我们都越来越幸福了。

4.看百年前重庆,画家乡新貌(1)师:老师也收集了我的家乡重庆的过去和今天。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家乡的变化,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点滴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如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实际、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如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难点】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张本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都看到了我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楼建设的更高更多了,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也丰富多样了,其实学校的变化只是我们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那么我们的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来共同探索家乡的新变化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1.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课前调查分享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的作业是调查家乡的变化,同学们都是用什么方式调查的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大家调查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啊,有询问长辈的,有查询网络的,还有走访邻居的,那么大家都调查到了哪些变化呢?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发现的变化真多啊,有的同学说到了道路的变化、广场的建设、房屋的变化,还有同学说到家乡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更有礼貌了,大家真是善于发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课课题第 16 课:家乡新变化课型新授讲课时间教课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1.、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课目的2、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骄傲,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社会检查,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教课要点、难点变化。

教课难点: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课方法:议论法、研究式教课法、联系学生的实质生活经验和感觉、教课方法社会检查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自学议论1.经过网络或其余门路,收集一些对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教课准备及手段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检查方案,让学生依据当地实质和学生的兴趣确立,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明显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流程动向改正部分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现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 年月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 年月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否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赏识几幅今天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赏识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 和“石家庄的交通” 。

)老师:大家是否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明显变化做了社会检查,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都检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边分小组进行一下沟通。

(过渡)讲解新课一、社会检查沟通(板书)(同学们分组对社会检查进行沟通。

)老师:同学们,大家方才沟通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检查状况,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尊长咨询的,有的是经过网络、图书资料等检查来的,有的同学经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检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检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最近的变化和发展。

2.学习新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特点。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家乡的新变化和发展。

2.掌握相关地理名词和地理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初步了解
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最近的变化和发展。

可以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变化,或者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2.学习地理名词和地理特点
在了解了家乡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特点。

比如新建的高速公路、购物中心、公园等等。

学生可以学习这些地理名词的拼写和发音,并且了解它们的地理特点和作用。

3.书写和表达
让学生进行书写和表达练习。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文章,或者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
1.写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文章。

2.准备口头表达,讲述家乡最近的变化和发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新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新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特点。

在书写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
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走访等途径发现和总结南京近些年的新变化,从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美好期待。

2、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与变化的关系,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优良传统与促进家乡更好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家乡的变化。

2、引导学生尝试向长辈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传统文化,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智慧性与艺术性。

3、联系生活实际对家乡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

三、教学过程1、预习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分别从家乡的建设、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的文明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寻访调查,并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布置学生在家人的指导下拍摄或绘画“家乡新变化”。

3、教师准备三块大展板,相应按照调查表的设计进行主题分类。

教学过程:活动一、校园变化知多少1.同学们,转眼间我们进入小学已经两年了,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预设:孩子说出喜欢校园的原因,校园越变越美了)2.这两年,我们的校园做了许多设计改造,环境越来越美了。

我们的学校建校已经4年了,你想知道四年前我们的学校什么样吗?(出示建校之前学校是一片长满野草的旷地、建校之出和两年前、现在的样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四年前学校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片旷地,后来建起了新的校园。

生2:我们学校刚建设好的时候花草都很少,教学楼里也没有装饰,现在有了小花坛、小广场,教学楼里还有很多装饰画。

生3:学校的报告厅和学校门口都装上了电子大屏幕,比以前更时尚了。

生4:学校进巷子的道路以前一到上学、放学时间就拥堵,现在路被拓宽铺平了,周边还安了围挡。

生5:同学们请看,我们学校周边的购物商场和高档住宅小区都正在建设中,再过几年,我们学校周边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

……活动小结:是呀,学校的变化仅仅是我们生活周边发展变化的一处缩影,走出校园,像这样的变化在咱们生活的江北新区,咱们大南京还有很多呢。

(板书课题:家乡新变化)活动二小组内分享“家乡新变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理解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内容;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3.能够就家乡的变化展开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懂和理解相关内容的能力;2.口语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使用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2.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物或图片展示家乡的新变化;3.造句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乡,家乡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家乡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听力训练(15分钟)播放一段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理解内容。

然后进行简单的提问,确保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

3.词汇学习(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词汇,比如建设、发展、环境、交通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这些词汇。

4.交流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家乡的新变化,并展开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5.句子造句(15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造句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让学生组成句子,并用英语说出来。

6.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家乡新变化的相关知识,并鼓励他们反思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1.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短文;2.收集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节课展示。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发学生对家乡新变化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春季部编版2上《道德与法治》
《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

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

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
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

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

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

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

”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