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

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 miǎn)呢喃(n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品味赏析

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答案示例:“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②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

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导学案及训练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导学案及训练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积累生字生词,把握朗读节奏。 3、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感情。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4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 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自学指导(二)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娉.婷()鲜妍.()冠冕 ..() ..()呢喃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案及说课稿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案及说课稿 教学设计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 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

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 miǎn)呢喃(n 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学习过程】 一、导:导出目标 二、学:自主预学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来源:学科网ZXXK]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 鲜妍: 呢喃: 三、议:互动探究 (一) 朗读课文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三)品味语言 4.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5.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610634967.html,] (二)整体感知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1.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四、结:课堂小结 五、练: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幅轻l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属。 (5)燕语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 2.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之一。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 “()”“()”“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 “()”,突出了“你”娇柔、()、静雅的特点。[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610634967.html,] (3)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这些词语给人一种()、()的感觉。 (二)选做题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构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是 ,母亲必是 来源学科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预学案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预学案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那轻,那pīng tínɡ,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pīng tínɡ()nínán() 鲜妍() 柔嫩()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改为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答: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冠冕: (2)是燕在梁间呢喃。呢喃: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B.诗中“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云烟”则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 C.诗中“吹”“闪”和“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引起读者对意象的认同:那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春天的感觉。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2.下列不符合本课所描绘的景象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 1.(2019内蒙古杭锦后旗六中第一次月考,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诗选》的作者原名为蒋海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C.《我爱这土地》中的“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解放、独立、自由的曙光。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新月派”诗人之一席慕蓉,诗中书写爱的光艳、轻灵、柔美、庄严和自由。 2.(2018安徽滁州南谯六中期中,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跨越自己汪国真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qí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xīn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坐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枝繁叶茂()qí()岖xīn()喜(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2分) (3)(★★☆)“坎坷”在诗中的意思是(4分)() A.道路高低不平。B.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C.比喻不得志。五年中考全练拓展训练 1.(2018辽宁沈阳中考,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B.“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

2018年秋季新版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徽因的生平事迹,理解清新、富有情意的印象,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 2.朗诵诗歌,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深刻的句子。 3.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感受诗中表现出来的浓郁的爱的赞颂。【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

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作者与“新月派” 1.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候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 三、诗歌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新人教版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学习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等。其中,《》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加点字注音。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课堂探究】 1. 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 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 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4.本诗到底写给谁?请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事迹说说你的理解。 5.“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建筑师、诗人、作家,《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解读鉴赏】 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旷世才女林徽因的诗,善于捕捉巧妙的意象,情感细腻入微,呈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极具创造力。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送,绿草如茵,河流清澈,百花争妍,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 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的爱你的“笑响”将它“点亮”,使人由听觉到视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捕捉的意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虽动却也不失恬静安宁。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语言都难以形容,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九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教学设计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 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

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 ..(guān miǎn)呢喃.(n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品味赏析 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 ....中交舞着变。 ..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

2021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全国通用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积累生字生词,把握朗读节奏。 3、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感情。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4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 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自学指导(二)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 1. 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你是人间四月天》 教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 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3、掌握诗歌主要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 (二)教学新课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

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后有感五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后有感五篇 【篇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写作时间不详。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也存在争议。一说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情感因徐志摩突然去世而有变,由心灵相通的欣赏和恋慕变成了追念和感怀。另一说此诗的轻快灵动的情感基调却与追怀无关,是对生命的赞歌,而非情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行诗节韵式的变化更充分体现了林徽因对新格律诗的探索。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

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你是人间四月天》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篇二】 每当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望着挂满枝头的朵朵鲜花,便会有一首“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美丽诗句萦绕在脑海中。林徽因——一位中国现代史上传奇式的女子,她不仅是一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粤教版优秀版教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设计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体验。《新课标》提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和人文内涵。 、重视互动合作。《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地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 【教学目标】 、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才女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诗歌独具特质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

初中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 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 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 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miǎn) 呢喃(ní)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2.作者链接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生于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 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林徽因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

1920年4月至9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 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 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 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 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 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 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 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 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 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 3.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34年 4月5日的《学文》。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 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 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 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 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送,绿草如茵,河流清澈,百花争妍,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 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的爱你的“笑响”将它“点亮”,使人由听觉到视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捕捉的意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虽动却也不失恬静安宁。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语言都难以形容,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因此,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林徽因不愧为一代才女,写出如此美的诗,有人认为是为挚友徐志摩而写,有人认为是为丈夫梁思成而作,还有人认为是为他们的爱情结晶即儿子梁从诫而写,不管怎么说,真如陆游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难怪她去世后,有人给她写的挽联是这样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自主预习试锋芒 识·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娉.婷()鲜妍.()黄昏.() 冠冕.()柔嫩.()呢喃.() 轻líng()é()黄 fú()动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_:轻快灵巧。 ②_________:鲜艳美丽。 ③_________: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④__________: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⑤__________: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读观其大略 1.概括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作品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名言警句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多音字 (guān)冠冕 冠 (guàn)冠军 (xiān)鲜妍 鲜 (xiǎn)鲜见 形似字 婷(tíng)娉婷 亭(tíng)凉亭 停(tíng)停车 待(dài)期待 侍(shì)服侍 持(chí)坚持 词语辨析 期待等待 【同】都含“盼望、出现”之义。 【异】“期待”是期盼、等待的意思,带有不确定性。“等待”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偏向于有确定性,就是等待的事迟早会发生。 【举例】1.人们期待 ..水变清天变蓝,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生活不能等待 ..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合作探究·提素养 【探究一】探诗歌意象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部编版九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这首诗发表在1934 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四月天”是春天里最美好的时刻。主标题“你是人间四月天”,运用暗喻,将“你”比作“人间四月天”,表现了对“你”的赞美,形象而含蓄地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是对主标题作进一步的诠释,表明这句话、这首诗是对“你”的充满爱的赞颂。 二、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一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ní nán:形容小声说话。 二、主题概述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摹“人间四月天”,把爱比喻成美妙无比、精妙绝伦的“人间四月天”,诗情画意浓郁,柔情蜜意深厚。诗人眼中的“人间四月天”,就是爱的象征,就是温暖的心灵寓所,就是希望的现实所在,就是幸福的精神家园。 三、作品结构 第1节:把“你”比作“四月天”,以“轻灵的风”写出美好明媚的春光。 第2节:用“云烟”“星子”两个意象写出春天烟雨迷蒙的景象。 第3节: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百花争艳。 第4节:吹风吹拂,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5节:这时的“你”是一次超越,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结尾与开头和诗题照应。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同步练习及答案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tíng()nínán()鲜妍.()柔嫩.()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3.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整体感知 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回答问题。 5.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6.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

九上语文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步骤一:明确课表要求

1、解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指梁从诫(林徽因与梁思成之子),“四月” 春天中的盛季,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 标题的含义: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2、梳理结构 说一说:诗歌的每一节分别赞美了什么。 第一节:赞美“你”的轻灵、光艳。

【重点探究 着变。” 将“笑响”拟人化,“笑响”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 2、第1节诗中的“点亮”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笑声的清亮与悦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以及 对儿子的喜爱。 3、找出“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 雨点洒在花前。”句中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本体“你”,喻体“云烟”,将“你”带来的温暖写得形象生动,表达 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4、第2节的“闪”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将静态的“星星”在朦胧的“云烟”中若隐若现的情形写的具体可感,突 出了“星子”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5、“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倒装句。应为“你是那轻,那娉婷,鲜妍”,突出了“你”“轻”“娉婷” 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

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 带来了新的希望。 8、如何理解句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深入探究】 1、试分析诗歌第1~4节的结构特点。 本诗第1至4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 2、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十一次,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你”字的每一次出现,歌颂四月天,不仅是在向“你”倾诉,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情感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欣喜之感,是一首纯真而真挚的爱 的赞歌。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如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4、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鲜艳、婀娜,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 繁华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把握文章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