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考试病毒性肝炎
高级卫生师试题答案

高级卫生师试题答案高级卫生师资格认证考试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A. 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忽视环境因素答案:D2.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B.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C. 甲型肝炎病毒只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D. 预防肝炎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答案:C3. 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疾病预防和控制B. 环境监测和治理C. 食品安全监管D. 职业病防治答案:A4. 下列哪种疾病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的?A. 流感B. 登革热C. 肺结核D. 高血压答案:B5.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B. 降低医疗费用C. 增加医疗资源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卫生监督主要包括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其意义在于确保公共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阐述疫苗接种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答: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描述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
答:健康促进的策略包括提供健康教育、创造支持性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重新制定卫生政策。
方法涉及健康传播、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等。
三、案例分析题某地区近期爆发了甲型肝炎疫情,请分析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提出防控措施。
答: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受污染的水源、食物、直接接触等。
防控措施应包括: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等。
四、论述题论述环境卫生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病毒性肝炎相关试题(三)及答案

病毒性肝炎相关试题(三)及答案答案解析A1型题2.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和戊型5种肝炎病毒。
已证明庚型肝炎病毒和TTV 不属于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A2型题2.患者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出现黄疸,肝肿大,ALT升高,血常规正常等,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钩体病多有流行病学资料可循,如疫水接触史等,钩体病的感染中毒症状更显著,会出现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腓肠肌压痛,WBC升高,肾损害等临床表现。
败血症WBC应升高。
急性食物中毒应有更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急性血管内溶血应有RBC的下降。
3.患者1986年起患乙肝后迁延不愈,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乙肝,以后肝功能正常7个月,可考虑病情趋于稳定。
1997年12月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黄疸;ALT1200U/L,似一次新发感染。
病史中于1997年11月曾去甲肝流行区居住(甲肝潜伏期为2~6周,平均4周),因此考虑有感染甲肝病毒可能,急需作血抗-HAV-gM测定,如果抗-HAV-IgM阳性,则可明确为慢性乙肝基础上近期感染甲肝。
抗HAV-IgG属保护性抗体,感染甲肝后出现晚,可持续多年或终生,其阳性仅表明受过HAV感染,不能表明是近期感染。
丙肝常有输血史,戊肝显性感染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
A3/A4型题1一2,该病人既往有输血史,此次发病出现尿少、腹胀,肝掌(+)、脾大、移动性浊音(十)均提示肝炎肝硬化丙型活动型。
为证实该诊断,需检测病毒性肝炎相关病原学指标包括抗-HCV和HCV-RNA等,以明确病原;彩色B超可判断肝脏的肝硬化状况和有无占位性病变;凝血酶原活动度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指标;AFP在肝细胞癌时常明显且持续升高,肝脏炎症明显时可一过性轻、中度升高,应定期检测。
腹水常规可判定是否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所列举的临床诊断无帮助;当然血性腹水,提示有肝细胞癌的可能,但价值不及彩色B超。
3一5.该患者的起病情况似急性过程,但查体有蜘蛛痣、肝掌和脾大肯定为慢性肝病,甲肝IgM抗体为阳性,又有肝功异常,故考虑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重叠感染甲型肝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情分析:病毒性肝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情分析:病毒性肝炎●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抗体存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包膜含HBsAg,核心有HBcAg、HBeAg、HBV-DNA以及DNA聚合酶。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eAg、HBcAg、HBxAg和DNA聚合酶。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2个基因型习题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正确答案』B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B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项特点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正确答案』E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习题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正确答案』C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抗HBeB.抗HBsC.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E.抗HBc『正确答案』B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A.HBsAgB.HBeAgD.抗-HBeE.抗-HBc正确答案』C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
黑龙江公卫助理医师:病毒性肝炎考试试题

黑龙江公卫助理医师:病毒性肝炎考试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地高辛的血浆半衰期为A.40小时B.5~7天C.18小时D.48小时E.23小时正确答案:A2.大环内酯类对下列哪类细菌无效A.军团菌B.革兰阴性球菌C.革兰阳性菌D.衣原体和支原体E.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正确答案:E3.与核蛋白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A位的抗菌药是A.四环素B.链霉素C.庆大霉素D.氯霉素E.克林霉素正确答案:A4.可阻滞K通道并延长APD的抗心律失常药A.胺碘酮B.哌唑嗪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奎尼丁正确答案:A5. 可使肾素分泌减少的药物A.肾上腺素B.米力农C.普萘洛尔D.硝苯地平E.依那普利正确答案:C6. 生命质量评价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不包括( D )A、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与评价B、慢性病患者健康评价与治疗决策C、药效评价和卫生管理决策D、基础病理研究7. 仅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的药物A.灰黄霉素B.制霉菌素C.克霉唑D.伊曲康唑E.酮康唑正确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C )A 标准化程度较高B 可检验性强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D 精确化较高9. 用于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A.利巴韦林B.扎那米韦C.齐多夫定D.阿昔洛韦E.碘苷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齐多夫定是美国FDA第一个批准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利巴韦林即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疗效突出,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碘苷为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局部用于治疗眼部或皮肤疱疹病毒和牛痘病毒感染故选C。
10. 化疗指数是指A.LD/EDB.ED/LDC.LD/EDD.ED/LDE.LD/ED正确答案:C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的首选药是A.普罗帕酮B.维拉帕米C.利多卡因D.苯妥英钠E.恩卡尼正确答案:B12. 粉尘对人体可有以下作用A.致纤维化B.刺激C.中毒D.致敏E.以上全部1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是( B )A 确定危险因素暴露程度评价危险特征评价剂量-反应评价B 确定危险因素暴露程度评价剂量-反应评价危险特征评价C 确定危险因素危险特征评价暴露程度评价剂量-反应评价D 确定危险因素暴露程度评价危险特征评价危险因素的量化14. 体内合成DNA不需要A.dATPB.dGTPC.dCTPD.dUTPE.dTFP15.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B )A 潜伏期长B 敏感性弱C 联合作用D 广泛存在16. 进行大气样品采集时,用多孔玻板吸收管主要适用于哪种物质( e )。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等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会自愈,不会出现慢性感染情况。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疾病。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血液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
4.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炎加重、黄疸、腹水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5.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流产、早产等。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接触、医疗操作等- 母婴传播:感染母亲的病毒可通过血液、分娩过程或母乳传给婴儿- 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是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途径- 口腔—粪口传播:食物、水等被病毒污染后食用会造成传播- 医疗操作中的传播:包括不合规范的医疗操作等- 其他途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旅游、水源受到感染等也可能出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包括:- 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来预防病毒性肝炎-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性传播:注意性卫生,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传播- 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医疗操作,避免病毒传播- 其他防治措施: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加强监测等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加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肝功能-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当的锻炼总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降低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病毒性肝炎测考试题模拟考试.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病毒性肝炎测考试题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男,44岁,有乙肝病史,现腹胀,右上腹痛,消化不良,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CT 、MRI 检查如下图,最准确的诊断是(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A.肝硬化并腹水B.肝硬化并腹水、再生结节C.肝硬化腹水、肝癌D.肝硬化并再生结节E.肝硬化并腹水、脂肪肝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单项选择题女,25岁,发热、食欲减退1周,神志欠清1天,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躁动不安,双手有扑翼样震颤,肝右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ALT160u/L ,总胆红素90 mol/L,抗-HBs阳性,抗-HBc阳性,抗-HAV-IgG阴性,抗-HAV-IgM阳性,抗-HEV-IgG阴性。
既往体健,无输血史。
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亚急性重型肝炎D.慢性重型肝炎E.淤胆型肝炎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问答题简述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
本题答案: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为:干扰素可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疗本题解析: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为:干扰素可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疗,它主要通过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因子起作用,在多个环节抗病毒,包括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降解病毒mRNA,抑制病毒蛋白转录,抑制病毒增强活性,抑制病毒包装等。
4、单项选择题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哪一项正确的( )A.重型肝炎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病例的5%~10%B.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不超过10天C.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型肝炎的主要区别是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出现较早,常发生在病程早期D.慢性重型肝炎是指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者E.在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中,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重型肝炎最常见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关于图中所示的HB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镜下观察,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B.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C.大球形颗粒由包膜与核心两部分组成D.小球形颗粒和丝状颗粒由HBeAg组成E.丝状颗粒直径22nm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单项选择题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增加肝脏营养B.促进肝细胞增生C.减少氨吸收D.减少肝细胞坏死E.补充能量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单项选择题区别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最可靠的依据是( )A.病程长短B.临床症状的轻重C.血液生化检查结果D.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查E.肝穿刺活检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判断题重型肝炎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以肺、腹膜、胆道感染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病毒性肝炎-五种肝炎病毒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病毒性肝炎-五种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1.甲型肝炎病毒(HA V)是一种RNA病毒。
HA 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
HA 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细胞浆中。
感染后血清中抗-HA V IgM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 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 V IgG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2.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 抗原。
HBV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码框,即S区、C区、P区和X区。
HBeAg在血清中出现与HBV-DNA、DNAP密切相关,是HBV 活动性复制的标志;HBcAg也是HBV复制标志,但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血液中的HBV颗粒含有HBcAg,但一般不易被检出。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疾病恢复期出现,临床上作为判断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预后的指标。
3.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
HCV感染者血中的HCV浓度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
抗-HCV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表明病人有感染性的一种标记。
4.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仅见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5.戊型肝炎病毒(HEV)为直径27~34nm的小RNA病毒。
病毒性肝炎题目附答案

病毒性肝炎题目附答案病毒性肝炎题目附答案A1型题1、感染HB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的标志物是:()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2、男,35岁,轻度乏力,纳差,肝区不适1月。
体查:无明显黄疸,肝肋下1cm,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ALT200u,A 40g/L G 35g/L TBIL 25μmol/L,抗-HAV(-);抗-HBs(+);半年前因溃疡病大出血,输血800 ml,否认肝炎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3、对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是:()A、高胆红素血症B、ALT升高C、凝血酶原活动度<40%D、碱性磷酸酶增高E、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4、某小学一年级某班一周内3个学生相继出现低热,乏力,恶心,尿黄.肝功能检查:ALT 1500-3000U/L,血清总胆红素25-50μ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5、男性患者,23岁,1周来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ALT230u/L,TBIL25μmol/L,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 (+),本例应诊断为:A、急性甲型肝炎B、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D、乙肝病毒携带者E、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6、梗阻性黄疸病人显著增高的指标是:()A、ALTB、ASTC、ALBD、GLOE、ALP7、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为:()A、高度乏力、呕吐B、黄疸进行加深C、出现腹水D、肝浊音界缩小E、出现精神—神经症状8、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A、注射乙肝疫苗B、注射免疫球蛋白C、隔离病人D、切断传播途径E、管理好血源9、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A、共用注射针头B、母婴传播C、生活接触D、性滥交E、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S2
pre-S1
21
3.,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乙,, 肝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a
22
●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V 整合 S,基因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乙,, 肝 HBsAg
“空心汤团”
●HBsAg,的亚型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新疆、西藏、内蒙等
a
adr
adw
ayr
ayw
23
乙,,
(2)抗-HBs
肝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
(空白期,,或,,窗口期)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a
18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外膜蛋白)
(HB核c衣Ag壳蛋 白)
HBV,DNA
DNAP
a
19
●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a
20
pre-
pre- s2
?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SEN-V
a
7
第二部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a
8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 肝
(一)病原学
●,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病毒形态:
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该病毒。
a
3
第一部分,,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
?
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
a
4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 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五)预,,后 ●甲肝预后良好 ●无慢性化倾向 ●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 ●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a
甲,, 肝
16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嗜肝DNA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
a
乙,, 肝
17
1.,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 ,,,,,,,,,,,,,,,,,,,,,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
a
12
●易感人群及免疫力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
母,,,亲
抗,体
a
6个月以内婴儿
13
甲,, 肝 (三)发病机理 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目前观点:
●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a
24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V,C基 因
前C区
C,区 表,达
前C,/,C,蛋白 切割、加工
HBeAg
HBcAg
分泌到细胞
外
HBeAg只存在于血清
中
a
乙,, 肝
25
乙,, 肝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 为92%左右
a
5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
黄热病毒(YFV) EB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a
它们均
非嗜肝
病毒
所
致
肝
损
害
为
继
发
性
6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 引起的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
病,毒,性,肝,炎
a
1
病毒性肝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a
2
讲课顺序安排: 第一部分,,,,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第二部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第三部分,,,,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第四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第五部分,,,,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部分,,,,治,,,,疗 第七部分,,,,预,,,,防
病毒直径27,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a
9
●抵抗力:
甲,,
肝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HAV,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
a
14
甲,,
(四)临床特点
肝
1.,潜伏期:2~6周
2.,流行季节 ●各型病毒性肝炎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
●甲肝、戊肝的暴发流行多见与秋冬季节或雨 ,,,,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
3.,临床特点
●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
●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
a
15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a
10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
a
甲,, 肝
11
甲,,
●传播途径:
肝
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
S
s1
P
HBV,DNA,,,3.2
,kb C
pre-c X
a
乙,, 2.,HBV基因组结肝构
编 pre-S1,码,,,,,,,,,,,,,,,pre-S1蛋 白 pre-S2,,,,,,,,,,,,,,,,pre-S2蛋 白
S,,,,,,,,,,,,,,,,,,,,,,,,HBsAg pre-C,,,,,,,,,,,,,,,,,HBeAg C,,,,,,,,,,,,,,,,,,,,,,,HBcAg P,,,,,,,,,,,,,,,,,,,,,,,,DNAP X,,,,,,,,,,,,,,,,,,,,,,,HBx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