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护坡治理报告模板范文

护坡治理报告模板范文

护坡治理报告模板范文1. 报告背景护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工程手段,用于预防山体崩塌、控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例护坡治理工程,包括项目背景、工程方案、实施情况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2. 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市XX区的XX山区,该山区地势陡峭,雨水较多,容易发生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

为了预防潜在的灾害风险,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护坡治理工程。

3. 工程方案基于对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如下的工程方案:3.1 坡面整治通过清理坡面上的杂草和垃圾,修复损坏的护坡设施,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面的稳定性。

3.2 植被恢复根据山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播种、栽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巩固坡面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护坡效果。

3.3 排水系统改善通过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引导坡面积水快速排除,减少对坡体的侵蚀,防止积水造成的坡体滑动和土壤液化现象。

3.4 技术监控安装监测设备,对护坡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偏离设计要求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障护坡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4. 实施情况根据工程方案,实施了护坡治理工程。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4.1 坡面整治清理坡面上的杂草和垃圾,修复损坏的护坡设施。

针对长期暴露的裸露地面,进行翻耕、整平、加固等处理。

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坡面的抗冲击性和抗侵蚀能力。

4.2 植被恢复根据植被恢复方案,选择了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进行种植。

在坡面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播种和栽植,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同时,还进行了植物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证植被的健康成长。

4.3 排水系统改善根据现场地形和水文条件,改善了排水系统。

清理了堵塞的排水沟和管道,修复了破损的排水设施。

确保坡面积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对坡体的冲刷和侵蚀。

4.4 技术监控安装了倾斜仪、应变计等监测设备,建立了监测系统。

通过每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工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或危害的事件。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减轻、防止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展,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报告对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2. 项目背景2.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市龙山区,是一处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地区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治理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威胁,确保其生命和财产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 - 发现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特点; - 确定治理工程的合理位置和布局; - 设计合适的工程措施,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 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安全。

3. 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在本项目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

通过采集现场数据,结合地质地貌分析和相关文献调研,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地质灾害情况:3.1 滑坡滑坡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陡坡地带的土壤松动和水分渗入引起。

滑坡的主要特点包括较大的滑坡体积、快速发展速度和破坏力强。

3.2 崩塌崩塌是由于地层岩石的破碎和坍塌导致的地质灾害。

崩塌的主要特点是瞬间发生、摧毁范围广泛和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3.3 泥石流由于强降雨、山洪暴发等原因,该地区经常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能将河道两侧的建筑物、农田和道路冲毁。

4. 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对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理工程设计方案:4.1 滑坡治理针对滑坡灾害,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调整建筑物的布局,避免在滑坡影响范围内兴建建筑物; - 加固滑坡体并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覆盖等; - 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水分对滑坡的影响。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的边坡整治工程进行的地勘调查报告。

边坡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交通安全、防止山体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勘调查,我们了解了边坡的地质状况、水文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为边坡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状况调查经过对边坡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地势较陡峭。

•该地区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岩性较硬。

•地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局部地方存在较大的断裂带。

•地表存在较多的地震活动,地震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地质状况,边坡整治工程需要考虑岩层的稳定性以及地震影响等因素。

3. 水文状况调查针对边坡所在地区的水文状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降雨情况:该地区年降雨量较大,由于边坡地形陡峭,易产生集水并形成表层径流。

•地下水位:在调查范围内,地下水位较深,不直接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湿度测量:通过对边坡土壤的湿度测量,发现土壤湿度变化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有限。

综合以上水文状况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降雨情况的影响,特别是长时间大雨的情况下,对边坡稳定性可能造成较大威胁。

4. 工程地质钻孔调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我们进行了工程地质钻孔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钻孔深度:我们选择了5个钻孔点,每个钻孔深度为20米。

•岩土取样:对每个钻孔点,在不同深度进行了岩土样品的取样。

•岩土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各个钻孔点的岩土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含水量、黏粒含量等。

通过工程地质钻孔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为边坡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岩层较硬,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但由于地区的断裂构造、地震活动等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影响,需加以注意。

•降雨情况是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和防雨措施。

高边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质边坡 详细勘察)范本

高边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质边坡 详细勘察)范本

1 前言受xxxx的XX公司承担了xxxx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xxxx 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1 工程概况xxxx边坡工程项目位XX市区约22公里处的平而村,平而河大桥北侧,有凭祥到平而关公路到建设场地。

工程勘察范围为从国界线往东方向约210m。

原始地面标高为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因坡面较陡,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在雨水的冲刷下,危及坡脚建筑物的安全,故需对其进行治理。

由于场地整平,导致联检楼北端、东端、西端形成高1.00~34.00m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210m。

边坡为岩质边坡,由泥岩风化残积土及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该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坡顶无建筑物,但植被较发育,坡脚为拟建xxxx(边坡距联检楼约4m),坡体主要由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坡度约40°,目前该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和坍塌事故,但在雨水冲刷和风化作用下,今后势必出现滑坡和坍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坡脚建筑物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拟对xxxx边坡治理工程边坡的安全等级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一级,边坡勘察等级为一级。

1.2 勘察目的、技术要求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 查明边坡地段各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厚度和工程特性以及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2 查明边坡和其周边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方案;5 提供有关边坡开挖与支护的设计参数等。

1.3 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__年版);4《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5《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6-2007);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 87-2012);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 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分布图;12 工程合同书。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项目负责:设计:审核:总工程师:总经理: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

坡前商铺以外为约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坡脚),原自然坡度<°。

坡下人工开挖(约~)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

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

自上而下为:()坡积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

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滑体中、前部稍薄。

()残积层()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该层层厚约~。

、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产状°∠°。

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强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中风化岩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送审稿)二〇一四年三月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项目负责:方案编制:审核:总工程师:法人代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1前言 (1)2工程概况 (2)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2)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 (3)2.3原设计方案概述 (6)2.4项目实施现状 (7)3优化设计原因 (7)4优化设计方案 (8)4.1设计依据 (8)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 (8)4.3优化设计方案 (8)4.4设计计算 (10)5治理工程施工 (17)5.1施工工序 (17)5.2施工要求 (18)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25)6说明 (28)附件:附件1 原设计审查意见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附件3 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计算1、10-10剖面(III1′区)圆弧滑动法计算2、6-6剖面(III2′区)圆弧滑动法计算3、III2′区赤平投影分析4、10-10剖面(III1′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5、6-6剖面(III2′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1前言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达摩古洞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荒废多年。

为了打造高端旅游度假休闲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项目的建设。

其中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位于达摩古洞景区内的山间谷地中,谷地周边边坡原为采石宕口,现已废弃,由于前期开山采石,致使边坡高差较大,坡面陡立,形成三面陡崖环伺的地貌现状,且坡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长期风化影响较为破碎,危岩摇摇欲坠,险象环生。

项目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影响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的进展,且对后期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委托我院承担达摩古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工作。

受治理区地形条件、项目工期等因素影响,治理区未布置专项勘察工作,拟在项目施工阶段具备勘察施工条件后进行补充勘察。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1山西是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

长期以来,煤矿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给山西带来了严重后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沙峪煤矿为例,沙峪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着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xx余人。

矿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

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对矿山环境的较大破坏,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矿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

沙峪煤矿是一个具有34年开采历史的集体矿山,采掘生产机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达65%,累计原煤产量110万,t采动面积约2.6km。

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沙峪煤矿现采***煤,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其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达300~500m3/d,由于其集中排放,改变了地下水运移状态,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使煤层之上含水层储水结构遭到破坏。

矿区中部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处水井,浅层均先后干枯,使矿区内的村庄、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而矿坑排水大多数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2、采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沙峪煤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全冒落顶板管理,回采率65%以上,煤矿投产34年来,采动面积达2·6km2,因井田地处低—中山区,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松散层厚度30~70m。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与意义边坡是指山体或山脚下的斜坡地带,是一个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加,对边坡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带来了边坡灾害的风险。

因此,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减少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边坡进行治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边坡的地质特征、工程环境、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边坡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边坡现状分析1. 边坡地质特征:该边坡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材料主要为砾石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地质灾害。

2. 灾害情况:近年来,该边坡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和崩塌,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周边环境:该边坡附近有居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治理边坡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边坡治理方案设计1. 预防措施:考虑到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可以采取加固边坡、排水、降坡等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2. 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爆破、钻孔灌浆、植被覆盖等技术手段,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环境保护: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影响。

四、边坡治理效果评估1. 监测评估:治理后应进行定期监测,了解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风险评估:通过对边坡的风险评估,可以评估治理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

3. 社会效益:治理后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风险,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边坡治理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根据边坡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技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治理边坡需要一定的投入,但考虑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周边环境的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通过改善边坡的稳定性,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边坡的治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送审稿)二〇一四年三月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项目负责:方案编制:审核:总工程师:法人代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1前言 (1)2工程概况 (2)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2)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 (3)2.3原设计方案概述 (6)2.4项目实施现状 (7)3优化设计原因 (7)4优化设计方案 (8)4.1设计依据 (8)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 (8)4.3优化设计方案 (8)4.4设计计算 (10)5治理工程施工 (17)5.1施工工序 (17)5.2施工要求 (18)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25)6说明 (28)附件:附件1 原设计审查意见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附件3 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计算1、10-10剖面(III1′区)圆弧滑动法计算2、6-6剖面(III2′区)圆弧滑动法计算3、III2′区赤平投影分析4、10-10剖面(III1′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5、6-6剖面(III2′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1前言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达摩古洞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荒废多年。

为了打造高端旅游度假休闲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项目的建设。

其中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位于达摩古洞景区内的山间谷地中,谷地周边边坡原为采石宕口,现已废弃,由于前期开山采石,致使边坡高差较大,坡面陡立,形成三面陡崖环伺的地貌现状,且坡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长期风化影响较为破碎,危岩摇摇欲坠,险象环生。

项目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影响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的进展,且对后期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委托我院承担达摩古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工作。

受治理区地形条件、项目工期等因素影响,治理区未布置专项勘察工作,拟在项目施工阶段具备勘察施工条件后进行补充勘察。

按照委托单位要求,我院根据地形测量、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水平钻孔勘察成果对该边坡进行初步治理设计,在施工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初步设计于2013年10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见附件1),并作为项目施工招标依据。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施工单位提出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III区削坡、留设平台,调整为坡形修整、清坡;锚杆钢筋改为预应力钢绞线等建议,为此,2013年12月14日委托单位组织专家对原方案进行了专题会议讨论。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完成部分削坡、坡顶截水沟、部分锚杆基本试验等工作。

我院根据论证会专家意见、锚杆基本试验、补充调查结果,对原设计进行了优化。

2工程概况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治理区及周边地层分布见治理区地质环境图,地层走向北东东,层面产状300~310°∠75~80°。

地层岩性描述如下: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岩性以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碎屑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1m):岩性以灰白—灰色中薄层—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寒武系下统炮台山组(∈1p):岩性以灰—灰黄色中—薄层含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岩层经挤压局部呈挠曲状。

治理区位于幕府山复背斜南东翼,区内地质构造作用极其强烈。

主要发育北东东向的断层f1、f2及近东西向的断层f3。

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拟治理边坡坡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

根据现场调查,治理区主坡面发育的主要节理裂隙统计如下:治理区节理裂隙统计表表2-1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治理区边坡沿百变金身达摩像所坐落场地北、东、南三面蜿蜒呈凹弧状分布,边坡长度约125m,相对高差10~65m,边坡中部区段高差最大,向两侧逐渐降低。

坡面坡度较大,呈陡崖状,局部近似直立,甚至反倾。

坡面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多处存在悬危石、探头石等危岩体(见照片2-1、2-2)。

因边坡开采后未进行有效的治理,坡面裸露,基本无植被发育,山顶原始坡面较为平缓,植被生长旺盛,治理区边坡周边无有效截排水系统,致使坡面汇水横流,对局部坡面已造成严重冲刷(见照片2-3)。

照片2-1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照片2-2 坡面危岩体照片2-3 坡面冲刷、溶蚀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治理区边坡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整体滑动迹象,但坡面中部区段边坡曾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受崩塌体牵连拉扯影响,周边大块岩体已发生较大变形,甚至与母岩脱离,存在较严重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见照片2-4)。

照片2-4 坡面岩体崩塌2.3原设计方案概述原设计方案将治理区分为I区、II区和III区3个分区进行治理,其中主坡面两侧高度相对较小(小于30m)的区域分别作为I1区和I2;北段中间部分为较完整的灰岩,为斜交边坡,稳定性好,将其作为II区;其余达摩洞身周围的高陡坡段作为III区。

详细分区见设计图。

I区:设计按55°削坡降坡,削坡完成后进行挂网客土喷播。

坡脚切坡部分采用方形格构+锚杆支护,完成后喷浆护面。

II区:该区边坡岩体完整性好,且为斜交边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设计采用清坡的方法清除坡面个别危岩,消除崩塌地质灾害。

III区:Ⅲ区主要为达摩洞身后侧的山体,该区边坡总体特点是坡高壁陡,最大高度达65m,坡度一般在60°~ 85°。

根据地层分布及后期规划情况,将Ⅲ区分为三个亚区,即Ⅲ1区、Ⅲ2区和Ⅲ3区。

该区设计首先采用削坡的方法降低坡度,根据建筑景观设计的要求,边坡坡脚需向内推进(见设计图),沿推进后的坡脚线垂直削方,形成直立面。

其余坡面坡度设计为75°,为方便施工及后期边坡绿化,在85m标高处留设平台,平台宽度4m。

削坡降坡后,采用锚杆+格构对边坡进行加固,锚杆采用全粘结形,锚杆长度11~29m。

锚筋采用2~3根HRB335钢筋,直径25mm/32mm。

格构采用外露式布置,格构内布置植生袋,外侧用主动防护网进行加固防护。

对于拟建建筑背部山体则改用喷浆护面。

截排水系统:设计在坡顶布置截水沟,平台、坡面、坡脚均布置排水沟。

截(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

2.4项目实施现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完成部分清坡、坡顶截水沟、部分锚杆基本试验等工作。

3优化设计原因(1)由于拟治理边坡处于幕府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原设计方案中的+85m平台设置、坡面削坡要求自上而下施工,而坡顶处于生态红线内,坡顶施工空间问题未能协调,因此平台设置及削坡难以实施。

(2)原设计方案III区锚杆为全粘结形,锚杆较长(11~29m),锚筋为2根或3根HRB335钢筋,施工需逐段焊接,花费时间,难以满足项目工期要求。

(3)原设计未进行专项勘察,设计计算所取参数仅为经验参数,项目施工后需根据锚杆基本试验结果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4优化设计方案4.1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SS 22:2005)(6)治理区锚杆基本试验结果(7)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本次优化设计范围为原方案中的III区,包括III1区、III2区及III3区。

根据调整后的坡形修整情况,将III区重新分为III1′区、III2′区。

具体分区情况见设计图。

4.3优化设计方案根据项目施工实际存在的困难及专家论证意见,拟采用以下方案对III区边坡进行治理:采用静态爆破结合人工清坡对坡形进行修整,达到坡面平整度要求后,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方案加固。

根据设计计算,锚索长度及配筋见表4-1。

框架梁采用方形布置,考虑到边坡岩体较破碎及方便边坡后期绿化,框架梁间距不宜过大,设计为2.5m×2.5m,采用外露式布置。

框架梁截面350mm×350mm。

采用从上往下的顺序逐层施工框架梁和锚索,并在已施工完成的框架梁内布置植生袋,植生袋外侧布置主动防护网(GTC-65A型),达摩洞身后侧框架内采用锚喷护面,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喷层内配置双层φ8@200mm×200mm钢筋网。

为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在边坡中部设置腰梁,腰梁上设置排水沟。

另外,由于治理区位于景区,为防止坡顶落石伤及游人,在坡顶设置被动防护网(RX-075型)。

4.4.1 计算参数及计算方法确定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拟治理边坡坡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

III1′区为断层f2、f3分布区,边坡岩体破碎,且溶蚀现象发育,部分坡体为溶洞充填物。

该区边坡属于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可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稳定性及下滑力。

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定为V级。

III2′区边坡岩体较III1′区略好,发育若干组结构面,根据该区边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该区边坡可能存在两种破坏模式:一是沿着结构面的平面或楔形滑动;二是整体圆弧滑动。

按照两种破坏模式分别进行稳定性和下滑力计算,取较不利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定为IV级。

物理力学参数参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等相关规范选取,具体见表4-2。

岩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方法并结合锚杆基本试验结果确定(见附件2)。

边坡岩体力学计算参数表4-21.边坡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计算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及确定的计算参数,分别选取III1′区的10-10′剖面、III2′区的6-6′剖面进行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计算(具体计算见附件3)。

取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计算滑坡推力。

2.预应力锚索计算 (1)10-10剖面滑坡推力F=下滑力×1.3-抗滑力= 14703×1.3- 15041=4073KN/m①确定单根锚索轴向拉力设计值()()sin tan cos at s El N n αβφαβ=+++⎡⎤⎣⎦式中 N t ——设计锚固力,KN ;E ——单位宽度滑坡下滑力,KN/m ;ϕ——滑动面内摩擦角,(°);α——锚杆与滑动面相交处滑动面倾角,(°);β——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锚固角),(°)。

l a ——锚杆垂直于滑动方向的间距,m ; n s ——锚杆沿滑动面方向的排数。

根据计算滑坡推力为4073KN/m ,滑动面内摩擦角26ϕ=︒,锚杆与滑动面相交处滑动面平均倾角52α=︒,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15β=︒。

锚杆间距为2.5×2.5m ,坡面竖直方向共布置25道锚杆。

()()sin tan cos at sEl N n αβφαβ=+++⎡⎤⎣⎦=485KN②锚索钢绞线截面积02N ts yA f γξ≥式中 s A ——锚索钢筋截面积(m 2);2ξ——锚筋抗拉力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 0γ——边坡工程重要系数取1.1;y f ——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采用15.2mm 的7丝钢绞线,取1260N/m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