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细版

合集下载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1)对于主变压器110kV及以上侧中性点:
l)330kV及以上变压器的中性点宜全部接地。

2)发电厂有多台220kV及以下升压变压器时,应有1~2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3) 凡是自耦变压器,其中性点需要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

4) 终端变电所的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接地。

5) 中、低压侧有电源的变电站或枢纽变电站每条母线应有一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6) 所有普通变压器的中性点都应经隔离开关接地,以便于调度灵活选择接地点。

当变压器中性点可能断开运行时,若该变压器中性点绝缘不是按线电压设计的应在中性点装设避雷器保护。

7)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量应使电网短路点的综合零序电抗与综合正序电抗之比X/X1不大于3:X/X,尚应大于1~1.5,以使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超过三相短路电流。

(2)主变压器6~66kV侧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绕组通常用Y联结、变压器高压绕组通常Y联结,Y联结绕组中性点统称电力系统中性点。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绝缘、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置、短路电流、供电可靠性。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大;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小。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110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实际运行时电网中性点并非全部同时接地,只有一部分接地,即合上中性点接地刀开关,其余则不接地即拉开其中性点接地刀开关。

系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在合适范围,满足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度需要,但不能过大。

一般单相短路电流不大于同一地点三相短路电流。

此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中性点没有入地电流或只有极小的三相不平衡电流。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足够大,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电路;系统非故障部分仍正常运行。

接地故障线路停电,可在线路加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如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重合闸成功,停电约0.5s,系统供电可靠。

单相接地电流较大,对邻近通信线路电磁干扰较强。

我国380/220V三相四线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我国3kV、6kV、10kV、35kV系统,当单相接地时根据电容电流中性点不接地,具体规定为3~6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30A;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20A;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10A。

因中性点未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只能通过线路对地电容构成单相接地回路,故障点流过很小的容性电流(电弧)自行熄灭。

同时,系统三个线电压对称性未变化,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可靠性高。

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继续运行2h,在2h内找到接地点并消除。

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近似计算公式如下:对架空线IC=UL/350;对电缆IC=UL/10。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一、前言1.1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原动力,在运行中必须具备对突发性故障的应变能力,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有:①中性点直接接地②中性点经低阻抗接地③中性点不接地④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⑤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

1.2 发电机经高阻抗接地方式发电机中性点经高阻接地能有效抑制发电机接地故障电流,从而有效防止发电机定子绕组烧毁,并降低电弧接地暂态过电压。

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有多种方案,其中以单相接地变压器与电阻器结合的方案最优。

我公司生产的CXRD-FZ型接地电阻柜,体积小,重量轻。

接地变压器抗冲击,阻燃,局放小。

电阻采用特种材料制作,性能稳定,通流能力强。

第 1 页共5 页二、系统概述2.1 使用范围CXRD-FZ型发电机中性点电阻器柜为专用于发电厂发电机中性点采用高电阻接地的成套装置。

发电机电压等级主要为6kv至20kv。

当定子发生一点接地时,可限制接地电流在很小的数值,并有效抑制电弧接地暂态过电压2.2 使用环境1、适用于户内。

2、环境温度:不低于-40℃,不高于+40℃。

3、海拔高度不超过3000m。

4、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5、电网频率:58~62Hz(60Hz系统)、48~52Hz(50Hz系统)。

6、安装场所的空气中不应含化学腐蚀气体和蒸气,无爆炸性尘埃。

2.3 产品型号及组成说明本公司免费根据用户要求计算电阻值,确定型号2.3.1接地变压器参数绝缘等级:H 级温升:≤100K冷却方式:AN防护等级:纸绝缘干式接变压器产品防护等级分为IP00(无外壳)、和IP20,IP23(有外壳)。

绝缘水平、阻抗电压、空载损耗、负载损耗按相应的国家标准绝缘电阻测试:高压—低压及地≥300MΩ、低压—地≥100 MΩ三、成套装置的组成及结构3.1装置组成CXRD-FZ型发电机中性点电阻器柜中装有干式单相接地变压器、电阻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电器设备,可以整体方便安装在发电机中性点附近。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发电机或星形连接的变压器的中性点,其接地方式分为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系统等;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下面对这些接地方式进行简单介绍一下。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指与该系统直接连接的全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性点对大地绝缘的系统,也称为中性点绝缘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结合目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的系统有:额定电压为3-10KV,接地电流不大于30A的电力网;额定电压为35-60KV,接地电流不大于10A的电力网。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了限制接地点电流,使电弧能自行熄灭,在电源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消弧线圈的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我国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的系统有:额定电压为3-10KV,接地电流大于30A的系统;额定电压为35-60KV,接地电流大于10A的系统;额定电压为110KV的系统若处于雷电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若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不能满足安全供电要求,为减少因雷击等单相接地事故造成频繁跳闸的系统也可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为了防止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源中性点电位变化和相对地电压升高而将中性点直接和大地连接起来的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主要用于额定电压为110KV以上的电力系统中。

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城市用电网和工业用电网中电缆线路占比较高,电网接地电容电流也较高(可达100A以上),若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则需要消弧线圈的容量很大,过电压倍数较高,需要提高电网绝缘水平,因此当接地电容电流较大时,建议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其主要用于额定电压为6-10KV的配电网中电缆线路占比高的电网中。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定义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三相交流电路的中性点通过低阻抗接地到大地上的一种电气连接方式。

中性点接地的目的是防止设备或电器因为故障出现单相接地而形成的接地故障电流,从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中性点接地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TN接地方式TN接地方式是指将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的中性点通过低阻抗接地到大地上,同时将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和防护线通过低阻抗地接到变压器的中性点上,从而形成一个可靠的保护和接地性能的系统。

TN接地方式的优点是接地电阻小、接地效果好、适用性广。

不过,TN接地方式要求设备或电器必须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否则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IT接地方式IT接地方式是指将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通过高阻抗接地,即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也不会形成直接的接地故障电流。

此时,只需要通过漏电继电器进行监测和报警,然后在维修过程中重新启动设备就可以恢复正常。

IT接地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好、操作方便、可大幅降低漏电事故的发生率。

但是IT接地方式要求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可靠的故障检测系统,否则容易因故障漏电而引起事故。

TT接地方式TT接地方式是一种间接保护接地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通过高阻抗接地,并在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接入一个保护接地电阻,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TT接地方式的优点是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好,而且适用于大部分的操作条件。

但是,TT接地方式的缺点是接地电阻较大,所以需要对接地电阻进行定期检测、运维和维护。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在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应根据具体的操作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权衡和选择。

对于需要高可靠性和高自动化的操作条件,应选择IT接地方式,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1.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输变电设备的绝缘费用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如果中性点采用有效接地方式,绝缘水平可以降低,减少设备造价,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所以超高压和高压系统采用有效接地方式。

对于配电电缆网,同样电压等级有不同的绝缘水平,价格也不同,选用绝缘水平低的电缆应需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跳闸。

在我国各城市中配网的结构比较薄弱,一发生单相故障就要跳闸,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需采取改进措施,同样也会增加投资,这是一个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对于架空配电网,绝缘费用不显著,采用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点显现出来了。

1.2. 安全供电质量因素单相接地故障对安全和供电质量的影响取决于故障电流、故障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这三个数据及故障的持续时间。

(1)故障电流的影响假若一个人直接接触到线路导线,则电流将流过他的身体,其后果(在个别生还情况下)取决于电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

一部分电能消耗在故障当地,会导致就地破坏(机械效应),或发生火灾(热效应)。

故障释放的能力越多,破坏作用越大。

具有上述两个效应的故障电流,其幅值大小决定着一个故障被允许持续存在的最长时间,同时还决定着故障从电弧自灭到相间短路的各种发展可能性。

对供电质量来说,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2)故障电压的影响故障电压与故障电流直接有关。

较高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可能存在于故障点附近,因而会对故障点处的人造成伤害。

如果出现显著的接地耦合或内联,必须强制其电压不得超过相邻设备的绝缘水平(低压和电话网络,用户设备等等)。

(3)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无论一个故障何时出现,中性点位移电压都以通常方式施加到整个网络上。

由于这个原因,该网络必须额外地满足相对地的绝缘要求。

这就意味着绝缘水平的提高和费用增加。

安全因素是选择配电网络接地方式时重要考虑的因素。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应用技术幸福生活指南244幸福生活指南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徐凯猛国网常州供电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正确选择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配电网接地方式现状 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有效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目前,配电网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主要为: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到√3倍,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

当系统对地电容较小时,故障电流较小,此时系统线电压仍对称,对用户的供电基本没有影响,可以继续运行2小时。

其主要缺点是随着电缆比例的大幅增加,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

当故障电流较大时,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易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导致设备绝缘击穿扩大事故范围,造成线路跳闸停电。

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仅为补偿后很少的残余电流,使电弧不能维持而自动熄灭。

为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消弧线圈一般运行在过补偿状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虽具有上述优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可使绝缘薄弱的线路接地,扩大故障范围。

二是当电缆比例较高时,所需补偿容量增大,造价及占地问题突出。

三是接地点残流较小,增加选线难度,选线装置准确率不高,而通过人工拉闸试跳故障线路,会对用户造成短时停电,影响正常供电的恢复。

1.3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采用小电阻接地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保护配置按瞬时跳闸处理。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是发电机最常见的一种电气故障。

发电机定子接地是指发电机定子绕组回路及与定子绕组回路直接相连的一次系统发生的单相接地短路。

发电机定子接地后,接地电流经故障点、三相对地电容、三相定子绕组而构成通路。

当接地电流较大时,能在故障点引起电弧,造成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烧伤,甚至扩大为相间或匝间短路。

因此,为了确保发电机的安全,发电机发生定子接地时,接地电流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故障点不产生电弧或者电弧瞬间熄灭,避免单相接地故障发展成为相间或匝间短路,烧坏定子铁芯和绕组绝缘。

1 发电机单相接地危害及采用不同中性点接地的目的由于发电机及发电机端所连接设备和装置存在大小不等的对地电容,当发电机组发生单相接地等不对称故障时,接地点流过的故障电流即上述对地电容电流。

该电流一般为数安或数十安。

发生故障时,故障处产生弧光过电压,将损伤发电机定子绝缘,造成匝间或相间短路,扩大事故范围,严重的将烧伤定子铁芯。

一旦烧伤铁芯,由于大型发电机定子铁芯结构复杂,修复困难,所以停机时间更长。

如果说定子绕组绝缘损坏和单相接地故障是难免,由此而殃及定子铁芯则应该尽量避免,为此应设法减小定子绕组单相接地电流,同时缩短故障的持续时间。

当发电机外部元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等不对称性故障时,同发电机内部故障一样,将对发电机和其他设备造成伤害。

而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单相接地弧光的产生和限制力度。

发电机中性点采取不同的接地方式,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电机和其他设备不受损害,具体有以下几方面:①.限制故障时定子一点接地电流,防止产生电弧烧伤铁芯;②.限制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过电压,防止设备绝缘遭到破坏;③.提供接地保护,准确灵敏的发出信号或有选择性的断开故障发电机。

2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定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大小、定子绕组的过电压、定子接地保护的实现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445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
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

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用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

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 10A,瞬间性单相接地故障较多的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其特点为:
·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点流过的电网容性电流,使故障电流<10A,电弧自熄,熄弧后故障点绝缘自行恢复;
·减少系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概率;
·系统可带故障运行一段时间;
·降低了接地工频电流(即残流)和地电位升高,减少了跨步电压和接地电位差,减少了对低压设备的反击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干扰。

目前国内运行的消弧线圈分手动调节和自动跟踪补偿两类:前一种手动调节时,消弧线圈需退出运行,且人为估算电容电流值,误差较大,现已较少使用;后一种能自动进行电容电流测量并自动调整消弧线圈,使补偿电流适应系统的变化,现一般都选择该种消弧线圈。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分调匝式、调气隙式、直
流助磁式和调容式等。

根据我局变电所运行情况显示,调匝式价格较底,但调整级数较少,不能完全适应系统变化。

调气隙式补偿线性度较好,但震动噪音极大,运行人员反映强烈,有待改进。

调容式反应迅速可靠,运行安静平稳,运行人员反映较好。

3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适于瞬间性单相接地故障较少的电力电缆线路。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运行方式的特点:
·降低操作过电压。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配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保护动作,可准确判断并快速切断故障线路;
·可有效降低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为31/2UC,且持续时间短;
·中性点电阻为耗能元件,也是阻尼元件(消弧线
圈是谐振元件);
·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当电弧熄灭后,系统对地电容中的残余电荷将通过接地电阻泄放掉,下次电弧重燃时,不会叠加形成过电压;
·可有效消除系统内谐振过电压,中性点电阻接地相当于在谐振回路中并接阻尼电阻,试验表明,只要中性点电阻<1500Ω,就可以消除各种谐振过电压,电阻越小,消除谐振的效果越好;
·对电容电流变化的适用范围较大,简单、可靠、经济。

中性点接地电阻的选择:
·从减少短路电流对设备的冲击角度和从安全角度考虑,减少故障点入地电流,降低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I值越小越好,即中性点接地电阻应越大越好;
·为将弧光接地过电压限制在2倍以内,一般按IR = (1~4) IC 要求选择接地电阻;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是通过各线路的零序保护判断和切除故障线路的,在选择Rn时,要保证每条线路零序保护灵敏度要求。

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必须根据电网的具体条件,考虑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继电保护灵敏度、对通讯干扰、安全等因素。

目前,深圳各区变电所中性点均采用15W,北京、广州等地的变电所则采用
9.9W的小电阻接地方式。

4 6~35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选择
以架空线路为主的城乡配网,架空线路发生接地故障70%为瞬间故障;只需按照规程要求,以系统电容电流是否大于10A来确定,选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以电缆线路为主的城乡配网,变电所覆盖面较大,出线较多且一般为电缆线路,系统电容电流也较大,据有关文献和运行实践,电缆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大约50%为瞬间故障。

但由于电缆线路的特殊性,一般可选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牺牲一些供电可靠性,来防止扩大事故。

以架空和电缆混合线路为主的城乡配网,兼顾架空和电缆线路的特点,使配网的接地方式选择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和小电阻两种方式上左右为难。

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工频电压升高31/2 UC、持续时间长,可能引起多点绝缘击穿,事故扩大。

消弧线圈无法补偿谐波电流,而有些城市或工厂中谐波电流所占比例为5%~15%,仅谐波电流就足以支持电弧稳定燃烧。

寻找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困难,目前许多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动作率还不理想,往往仍采用试拉法。

电缆沟或电缆排管内的电缆发生单相接地时,寻找故障线路时间长,在带接地故障运行期间,容易引起人身触电。

另一方面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可能错误切除瞬间故障线路,造成对用户的供电中断,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供电量。

5 意见
对此类混合系统,电缆应用额定电压为8.7/10或12/15kV等级,以加强绝缘,在此基础上选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加装小电流选线装置,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应尽快找出并切除接地线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利用微处理器控制并联小电阻投切的接地设备即
将问世,其原理为瞬间接地故障时,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工作,经过一定的延时,接地故障未消失,微处理器可自动判断为永久接地故障,投入并联小电阻,使保护动作,切除接地线路,较好地解决了混合线路的接地问题。

综上所述,几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应从本网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因地制宜地选用,而不应按电压等级“一刀切”。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