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瓷牙备牙中的排龈技巧
排龈技巧

“烤瓷牙备牙中的排龈技巧”关于排龈的问题,有好多同行讲过很多了,也讲的很好,王海鹏的双线排龈图示说的很清楚,严明老师也介绍过,过多的就不再说了。
一般前牙修复体边缘提倡置于龈下0.5--1.0mm,后牙可以平齐牙龈,放于龈下的多少应该看龈沟的深度,最好拿牙周探针测试一下,(有人拿尸体做过实验,中国人的龈沟是2.47mm)重要的是不能损伤结合上皮,损伤结合上皮的后果就是破坏生物学宽度,会导致牙龈退缩或牙周袋形成,我现在前、后牙都尽量平齐牙龈,前牙最多放入龈下0.5mm,感觉这样很好,不会造成牙龈的刺激,粘结剂不会遗留。
对于修复时如果龈边缘必须置于龈下时,那究竟应该置于龈下多深呢?有国内教授通过对于牙体及牙周组织解剖的讲解,得出结论,以中国人的平均水平,一般要求置于龈下0.6mm左右就可以了。
要达到这个深度,只要在备牙前先于龈沟内压入一条“00”的排龈线,然后以该龈线上缘的位置来确定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就可以了。
龈下边缘不要过于靠近龈沟底,应保留至少0.4mm距离,牙龈沟一般较浅,约为0.5--1.0mm,牙体预备中很容易伤及沟上皮和结合上皮。
一般不太正规的操作,比如说用在肾上腺素中浸泡过的棉捻作排龈线,虽然可以排开牙龈组织,但因此给牙龈带来的损伤也是不可逆的。
所以不建议使用;而且肾素对于一些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慌气短等。
所以提倡我们还是用那种正规的有型号的编织(不是那种搓起来的会散掉的排龈线,一定是要编织的)的排龈线排龈,这样会保证良好的排龈效果。
对于压龈线时究竟从何处开始压起的问题,由于人的唇侧龈沟一般均较浅,而近远中外展隙部位的牙龈组织一般均较松软,而且会比较松,从这个部位开始压龈线会比较容易。
对于前牙龈线究竟需要压到多深的问题,提倡用只用一根龈线压(一般是“00”的),举例说明,如果是从近中开始压,那么就依从近中——舌侧——远中——唇侧——近中——远中的顺序,也就是说,因为唇侧龈沟一般较浅,无需排太深,而在其他部位就需要排得较深一些,即用一根较长的排龈线包绕了这颗牙齿1 3/4(一又四分之三圈)。
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排龈技术前牙修复中对前牙烤瓷修复,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应位于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1]。
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够美观,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
采用龈下边缘,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
本科采用排龈技术,减少了牙龈损伤、出血,制取的印模肩台完整、清晰。
介绍如下。
1 临床材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100例前牙烤瓷修复患者共260颗单冠烤瓷牙,男20例,女80例,年龄20~50岁,均无牙周炎和龈炎。
1.2 方法材料:专用排龈器,牙龈压排线(0#、1#、2#),牙周探针,止血剂,车针。
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只留下向龈下预备的部位;清洗、干燥,选用最细的0#排龈线,用牙周探针固定排龈线,同时用专用排龈器将排龈线完全压入预备体龈沟内,然后,用眼科剪剪除多余的龈线;选用1#或2#使用上述方法将粗线置于细线之上,10min 后抽出粗线,完成修复体的龈下牙体预备,使肩台位于龈下0.5mm,宽度0.7~1.0mm;印模完成后抽出细线,灌制模型,送技术室制作烤瓷冠。
1.3 效果评价通过肉眼观察及探针触觉对所取印模及模型进行评价。
优: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轴面线角圆钝,肩台边缘清晰,牙与龈组织间有一肉眼可分辨的界限;差: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表面粗糙、肩台边缘不连续、牙与龈组织间肉眼不能分辨,其中出现1项则为差。
2 结果100例206前牙颗单冠烤瓷修复体,均为优。
烤瓷冠就位后,肩台边缘密合度良好,用探针探测唇侧颈部边缘光滑。
随访1~6年,牙龈色泽正常,无红肿,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前牙缺损后,患者对前牙美观的要求十分迫切,修复体除形态和颜色与自然牙相似外,修复体边缘长短与制备牙的密合度及对龈组织的健康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修复体其边缘与龈缘应有正常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三种情况:(1)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缘之上;(2)和龈缘平齐;(3)位于龈下。
排龈的三种方式

排龈的三种方式
1、机械法排龈
最常用的机械排龈是利于个齿托盘法。
即用自凝树脂在牙体预备后所取得的初步模型上制作修复牙的树脂冠,树脂冠与预备体之间保留0.5到1.0毫米的间隙,其边缘要进入龈沟内。
将印模材料注入树脂冠后就位于牙体预备体上,然后将注满印模材的托盘就位于口内,凝固后取出,完成印模的制取。
2、机械化学联合法排龈
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龈沟的不同,选用不同粗细的排龈线,使用专门的排龈器械压人龈沟内。
排龈线根据有无排龈液可分为无排龈液和含排龈液两种。
3、高频电刀法排龈
高频电刀使用高频电流,电刀头接触牙龈、粘膜等软组织,局部产生高热将组织气化,达到切割的目的。
主要是去除部分龈沟内上皮,使游离龈与预备体边缘之间出现间隙,利于印模材的进入。
烤瓷牙戴牙注意

括起来主要是边缘、咬合、接触点。
这么排序是纯粹为了念着顺口,好记。
实际上操作的顺序是接触点、边缘、咬合。
当然这个思路的前提是修复预备体没有倒凹,固定桥固位烤瓷冠就位道一致,如果这些方面出了问题,就先不能进入这个思路系统。
接触点:一个烤瓷冠就位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在与邻牙接触点没有很大压力情况下就位。
具体到临床,患者应该感觉不到两侧牙齿被挤压的疼痛,或者有很大的不适,有时一些敏感的患者会不能有一点压力。
接触点合适的标准有两个,第一是牙冠边缘基本密合,有时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接触点时机没有调整合适,但是唇侧边缘已经密合,但是舌侧边缘或者近远中边缘却没有相应的密合度。
这时还是要调整冠桥就位的方向,找出接触点需要调整的地方。
第二是使用牙线过烤瓷冠与邻牙,以有阻力的通过为标准,这个阻力不能很大,否则就还是太紧,尽管有时患者表达不出太紧的想法,那是因为很多患者看牙时紧张或者没有很多的概念。
边缘: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就是冠边缘密合。
密合是个相对标准的概念。
美国ADA规定冠边缘与牙齿预备体在100微米以下就算临床上合格了。
但是比较密合的一般是75微米以下比较合适,这个在临床上很难界定,大家只能凭手感了。
就可以给患者粘固了。
咬合:最后需要调整的就是咬合,实际上咬合调整没有什么神秘的。
注意几个方面就可以了,第一是开始时一定要嘱咐患者先轻咬,否则一些咬合力大的患者还按照自己旧有的习惯去咬,高得如果多的话,就会瓷裂了。
第二是我们自己的观察,对后牙烤瓷冠来说,最常见的标准就是在咬合纸的帮助下,调整烤瓷牙咬合面至同侧的尖牙(或者双尖牙)与下颌尖牙(或者双尖牙)相应的咬合斜面基本接触时,这个时候就可以继续下面的方面。
第三就是可以让患者感觉了。
患者此时可能会表述为”一点高“,或者我们询问患者“是否还有一点点高等?”这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一些颌关节比较松弛,或者咬合不太好的患者,最好还要让他坐起来咬合一下,因为我们的患者都是躺着戴牙的,由于下颌的后坠难免有些误差。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效果分析

2 . 1 两组 患者 治 疗一 个 月后 的 临床 疗效 比较 , 详 见
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 疗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比较( 几 ; %)
月, 平均病程( 1 4 . 3 ±1 . 5 ) 月。两组患苞在性别 、 年 2 结 果
在研究对象 的选取上 , 我们选 择了前烤瓷冠修 复的患者共 6 4 例, 共修复牙 8 0 颗。这 6 4 例患者在
2 0 1 0 年初到 2 0 1 3 年初期间来我院就诊。根据粘连
方式的差别 ,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3 2 人( 修复牙 4 0一 1 . 5 统 计 学处理 方法
颗) 。对照组男性 2 2 例 ,女性 1 0 例 ,年龄 1 2 5 7 岁, 平均年龄( 3 3 . 6 - 2 . 4 ) 岁, 病程 3 — 9 6月 , 平均病
用, 又具有药物的作用。首先要选择适宜 的排龈线 进行印模 , 利用器械将排龈线置人已经制备好的牙 体龈沟内 , 排龈线 的压迫性与药物性 , 会使龈缘快
速缩退 t T ] 。置入排 龈线 时切 勿用 力过 大 , 以免 造成 上
3 结论
皮附着的损伤。排龈线中具有锌盐 , 能温和的收敛 , 同时具有防腐的功效 , 不会对牙龈造成任何损伤。 此 外, 若牙龈出现 出血现象 , 待血液凝 固后再将排龈线
程( 1 5 . 1 ±1 . 4 ) 月; 观察组男性 2 0 例, 女性 1 2 例, 年
龄 l 1 —5 8岁 , 平均 年龄( 3 4 . 9±2 . 1 ) 岁, 病程 3 9 7
运用 医学统计学软件 S P S S 1 4 . 0 对实验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 。 其中计量数据采用 t 检验分析, 定性
排龈技巧

“烤瓷牙备牙中的排龈技巧”关于排龈的问题,有好多同行讲过很多了,也讲的很好,王海鹏的双线排龈图示说的很清楚,严明老师也介绍过,过多的就不再说了。
一般前牙修复体边缘提倡置于龈下0.5--1.0mm,后牙可以平齐牙龈,放于龈下的多少应该看龈沟的深度,最好拿牙周探针测试一下,(有人拿尸体做过实验,中国人的龈沟是2.47mm)重要的是不能损伤结合上皮,损伤结合上皮的后果就是破坏生物学宽度,会导致牙龈退缩或牙周袋形成,我现在前、后牙都尽量平齐牙龈,前牙最多放入龈下0.5mm,感觉这样很好,不会造成牙龈的刺激,粘结剂不会遗留。
对于修复时如果龈边缘必须置于龈下时,那究竟应该置于龈下多深呢?有国内教授通过对于牙体及牙周组织解剖的讲解,得出结论,以中国人的平均水平,一般要求置于龈下0.6mm左右就可以了。
要达到这个深度,只要在备牙前先于龈沟内压入一条“00”的排龈线,然后以该龈线上缘的位置来确定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就可以了。
龈下边缘不要过于靠近龈沟底,应保留至少0.4mm距离,牙龈沟一般较浅,约为0.5--1.0mm,牙体预备中很容易伤及沟上皮和结合上皮。
一般不太正规的操作,比如说用在肾上腺素中浸泡过的棉捻作排龈线,虽然可以排开牙龈组织,但因此给牙龈带来的损伤也是不可逆的。
所以不建议使用;而且肾素对于一些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慌气短等。
所以提倡我们还是用那种正规的有型号的编织(不是那种搓起来的会散掉的排龈线,一定是要编织的)的排龈线排龈,这样会保证良好的排龈效果。
对于压龈线时究竟从何处开始压起的问题,由于人的唇侧龈沟一般均较浅,而近远中外展隙部位的牙龈组织一般均较松软,而且会比较松,从这个部位开始压龈线会比较容易。
对于前牙龈线究竟需要压到多深的问题,提倡用只用一根龈线压(一般是“00”的),举例说明,如果是从近中开始压,那么就依从近中——舌侧——远中——唇侧——近中——远中的顺序,也就是说,因为唇侧龈沟一般较浅,无需排太深,而在其他部位就需要排得较深一些,即用一根较长的排龈线包绕了这颗牙齿1 3/4(一又四分之三圈)。
前牙烤瓷预备

前牙金瓷冠的预备可以按照九个步骤进行。
1)唇面及切端深度指示沟(depthorientationgroove)制备 用平头锥形或圆头锥形金刚石针在切端和唇面分别制备深度指示沟。其中,切端指示沟应预备出2~3条,深度为1.8mm。唇面深度指示沟则应分为两个面预备:切端部分,(切1/2或2/3)和龈端部分(龈1/2或1/3)。切端部分磨除时应与其解剖外形相平行,龈端部分则应与就位道或牙体长轴相平行。按照上述方向要求在切端和龈端部分各预备出2~3条指示沟,指示沟深度为1.2~1.3mm。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深度指示沟的深度要比实际要求的预备量小,余留量待修整及在金瓷交界的全金属部分要适当增加使之至少达到lmm,舌面窝磨除应基本与原有外形一致,如尖牙应注意舌嵴形态的保留,不应形成一个简单斜面。最后再检查前伸he、侧方he,确保磨除量足够。
9)精修完成(6nishing) 应用细砂粒平头锥形或圆头锥形金刚砂车针修整唇面、邻面、舌侧轴面、并将线角圆钝形成光滑连续的外形线。用钝的小桃形钻修整并光滑舌面窝,接着再用细砂粒平头锥形金刚砂车针或肩台钻(直径要求略大于lmm)修整并光滑连续唇侧肩台边缘,并用细砂粒圆头锥形金刚砂车针(直径要求略大于前面边缘预备时所用的车针)修整舌侧chamfer边缘并最终完成牙体预备。
2)切端磨除(incisalreduction) 切端磨除量为2mm,若预备牙过长或低he,磨除量还需参考邻牙或者以最终修复体切端长度来确定。可选用平头锥形或圆头锥形金刚石针磨除指示沟间牙体组织。先磨除近中半或者远中半,将另外一半作为磨除量的参考。
3)唇面磨除(labial reduction) 按照唇面指示沟深度指示,唇而分为两个平面磨除:切端与原有牙面形态—致;龈端部分与牙体长轴一致并决定全冠的就位道。磨除量为1.4mm。在磨除龈端的同时形成平齐龈的lmm直角肩台,待以后修整肩台时再磨除至龈下0.5-1mm。同时,龈端部分磨除时要与牙体长轴大致平行,它与随后形成的舌侧轴面形成6度左右的聚合度,是PFMC固位稳定的基础。另外,磨除至邻面接触区时要求车针在不接触邻牙时尽量向舌、腭侧扩展,为邻面的预备打下基础。
在烤瓷牙制作中如何取一个肩台清晰的印模

想取到360度龈沟吗?
360度龈沟都能取的清楚,那对于固定修复的取模你就基本上没啥问题了
360度龈沟是指:你的模型取好以后,你能在模型上看到一圈很清晰的龈沟.不明白的话可以找一些图例研究一下.
4.缺点:费时;易损伤牙周组织。
当排龈线在唇侧较浅龈沟留置时间大于15分钟,或者双线排龈粗暴时,永久性牙龈退缩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因而前牙区排龈应尽可能采用单线法
--------------------------------------------------------------------------------
--------------------------------------------------------------------------------
建义可以用一用寒天!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呵呵,我是剽窃一美国佬的做法,几年前在一本美国修复杂志上无意中看到的,试了一下,百试百灵.
--------------------------------------------------------------------------------
我们有一从老师不排龈,他就用一最细的金钢砂车针紧贴着牙面备牙(说是不会损伤牙龈),备出的牙齿取模后肩台甚至比压了龈线的都要清晰。
提一点不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烤瓷牙备牙中的排龈技巧
(上面有颗假牙,猜猜是哪颗?)
一般前牙修复体边缘提倡置于龈下0.5--1.0mm,后牙可以平齐牙龈,放于龈下的多少应该看龈沟的深度,最好拿牙周探针测试一下,(有人拿尸体做过实验,得出结论,中国人的生物学宽度是2.47mm)重要的是不能损伤结合上皮,损伤结合上皮的后果就是破坏生物学宽度,会导致牙龈退缩或牙周袋形成,我现在前、后牙都尽量平齐牙龈,前牙最多放入龈下0.5mm,感觉这样很好,不会造成牙龈的刺激,粘结剂不会遗留。
对于修复时如果龈边缘必须置于龈下时,那究竟应该置于龈下多深呢?有国内教授通过对于牙体及牙周组织解剖的讲解,得出结论,以中国人的平均水平,一般要求置于龈下0.6mm左右就可以了。
要达到这个深度,只要在备牙前先于龈沟内压入一条“00”的排龈线,然后以该龈线上缘的位置来确定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就可以了。
龈下边缘不要过于靠近龈沟底,应保留至少0.4mm距离,牙龈沟一般较浅,约为0.5--1.0mm,牙体预备中很容易伤及沟上皮和结合上皮。
一般不太正规的操作,比如说用在肾上腺素中浸泡过的棉捻作排龈线,虽然可以排开牙龈组织,但因此给牙龈带来的损伤也是不可逆的。
所以不建议使用;而且肾素对于一些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慌气短等。
所以提倡我们还是用那种正规的有型号的编织(不是那种搓起来的会散掉的排龈线,一定是要编织的)的排龈线排龈,这样会保证良好的排龈效果。
对于压龈线时究竟从何处开始压起的问题,由于人的唇侧龈沟一般均较浅,而近远中外展隙部位的牙龈
组织一般均较松软,而且会比较松,从这个部位开始压龈线会比较容易。
对于前牙龈线究竟需要压到多深的问题,提倡用只用一根龈线压(一般是“00”的),举例说明,如果是从近中开始压,那么就依从近中——舌侧——远中——唇侧——近中——远中的顺序,也就是说,因为唇侧龈沟一般较浅,无需排太深,而在其他部位就需要排得较深一些,即用一根较长的排龈线包绕了这颗牙齿1 3/4(一又四分之三圈)。
我曾经试过双线排龈法,就是先放一根000号的,上面再放一根0号或1号的,取模时只把上面的一根粗的拿掉,细的不取出,效果也很好。
具体怎么做,等你自己做过就明白了。
其实,排龈是一件说起来复杂,做起来简单的事情,只要用了合适的排龈线和排龈工具,你会发现真得好简单。
我的一个病例:排龈时的情况
取模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很清晰
义齿戴入口内后
我的另一个四环素病例模型照片:
对于龈线究竟应该如何来压的问题,还是应压到龈沟内去。
如果用垂直向下力,是断然无法将龈线压入龈沟的,而如果是用相对于牙面成45°这样的角度,以旋转的手法压龈线,则是很容易便会成功的。
我使用的排龈器
硅橡胶取模后,伸入到龈沟内的部分(绯边)清楚可见
做这么一副漂亮的牙齿是我们的目标
还有: 牙龈在炎症情况下是不能排龈的!
一般龈炎,洁治刮治术后一般需2--4周左右恢复;冠延长术等涉及牙槽骨的牙周治疗后需2--3月恢复时间;旧的不良修复体造成牙周炎,拆除修复体,进行牙周治疗,牙龈所需要恢复时间较长,需4---8周或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