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输血治疗
当患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输血治疗。通过输注 适量的血液成分,可以帮助患者补充缺失的血液成分,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03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
优化化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联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 适的化疗药物和剂量,以降低骨髓抑 制的风险。
在化疗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放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
避免过度治疗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化疗药物的用量和频率,以减轻骨髓 抑制的程度。
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评估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评估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乏力、头晕、感染、出血等表现,判断骨髓抑制的 严重程度。
02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处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升白细胞 药物、升血小板药物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骨髓功能。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
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等,以便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 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制定化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 地预测和预防骨髓抑制的发生。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疗骨髓抑制的处理措施

随访与监测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 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 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不适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不适症状,如发 热、出血等,及时处理。
XXX
XXX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XXX
XXX
WENKU
其他机制,如骨髓微环境改变 、基因突变等。
临床表现
贫血
表现为乏力、头晕、心 悸等症状。
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白细胞减少,机体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细
菌、病毒等病原体。
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 膜出血、内脏出血等。
其他症状
如疲劳、食欲不振等。
PART 02
化疗骨髓抑制的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PART 01
化疗骨髓抑制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化疗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对骨 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导致血 细胞减少。
分类
根据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 间,可分为一过性骨髓抑制和持 续性骨髓抑制。
发生机制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 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 或增殖受抑。
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如肿瘤 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对骨 髓造血干细胞的毒性作用。
患者在化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 过度劳累和感染。
化疗骨髓抑制的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骨髓抑制的症状,医生会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升白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特点
粒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 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 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50例DLBCL接受了R-CHOP-14方案的治疗 方案:第1天 利妥昔单抗 (375 mg/m2)
第2天 CHOP (标准剂量) 第3天 聚乙二醇化G-CSF (6 mg) 结果:
﹣ 化疗按时率:92% ﹣ CTX和ADM剂量强度:95% ﹣ 4度粒缺周期数:19% ﹣ 发热性粒缺周期数:4%;患者比例:16%
FN是肿瘤急症第一位
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h 内进行治疗,因为在 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 2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占86%
发热
三大指南推荐:FN风险>20%的方案 需要CSF的支持
CACA/CSCO?
NCCN指南FN高度风险的化疗方案
G-CSF的应用情况
粒缺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
1523例菌血症患者死亡率的二变量协方差分析
中性粒细胞数(×109/L) P值
OR值(95%CI)
<0.1 (与>0.5相比)
6.00 (3.09-11.67)
<0.01
0.1-0.5(与>0.5相比)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
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
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
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但对于2度骨
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
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
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处理]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e7dc015f0e7cd185253609.png)
无反应滴度
递增剂量维持疗效
应当调整每位患者的剂 量,以维持足以避免红 细胞输注的最低血红蛋 白水平。 如果Hb达到避免输血 所需的水平或在任何2 周时间内增加> 1 g/dL ,对于阿法依泊汀,降 低25%的剂量,对于阿 法贝泊汀,降低40%的 剂量。
•
增加阿法贝泊汀至300 mcg固定剂量, 每2周1次,皮下注射6 增加阿法贝泊汀至500 mcg固定剂量, 每3周1次,皮下注射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
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 作用较强。 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 用强于后者。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 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 用较强。 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联合用于大剂量化疗 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动员前的抑制药物。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 对因处理: 暂停化疗或化疗减量
• 刺激造血:IL-11、TPO
• 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减少创伤性出血机会
IL-11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
• 预防性应用:上程化疗出现III/IV度血小板下降,于化疗 后24-48小时开始。 • 治疗性应用:血小板减少时。 • 剂量:IL-11 50μg/kg sc qd。 • 停药指针:应用7-14天,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及时停 药。 不良反应 • 心慌、心悸。有心衰、房颤、房扑病史的患者慎用。 • 血管渗漏综合征:结膜充血,胸腹腔积液、下肢浮肿、体 重增加。
癌症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 ( NCCN指南2011 )
目标:预防或治疗携氧能力不足 无症状性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慢性贫血,无急性冠脉综合征 输血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在7 – 9 g/dL 症状性 • 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氧运输能力不足证据的急性出血: 输血目标是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保持充足的氧运输 • 症状性(包括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体位性低血压)贫血( 血红蛋白<10 g/dL): 输血目标是根据需要,维持血红蛋白在8 – 10 g/dL,以预防 症状 •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肌梗死背景中的贫血: 输血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10 g/dL
最新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分度、治疗和护理

*≤0.5×109/L时
特殊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进入隔离房间前用消毒液洗手 (2)注意清洁腋窝、腹股沟、会阴部、臀部、乳房下方等容
易出现皮肤损伤感染部位 (3)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以预防肛周感染 (4)保留锁骨下或颈静脉插管时,插管处每周消毒换药3次
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 ▪ 在有Ⅳ度血小板减少历史的患者中预防性
使用,其效果更好。
骨髓抑制的护理
▪ 一般护理措施 ▪ 保护性隔离 ▪ 特殊护理措施 ▪ 密切观察 ▪ 健康教育
一般护理措施
(1)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 (3)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好
▪ 3、菌类中的香菇、蘑菇、猴头菇、木耳之类的 食品,对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功效,
▪ 如果患者有Ⅲ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 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
▪ 如果患者为Ⅳ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 血倾向,均应使用。
▪ 缺点:产生抗体。 ▪ 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
▪ 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生长因子。 ▪ 优点:能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够缩
短血小板降低持续的时间。 ▪ 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
✓过去主要是G-菌常见,现在G+菌更易成为 最先感染的病菌,表葡、草链、金葡和肺 链
感染
▪ 最常见于粒细胞低于1.0*109/L者。
▪ 超过14天者出现重复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 加。
▪ 80%霉菌为白色念珠菌。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处理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因为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对骨髓基质细胞或微循环的结构或功能损伤引起,约90% 以上经过化疗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骨髓抑制分级临床上将白细胞<2×109/L 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0.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根据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相应数值将骨髓抑制分为 5 级。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 l 周,至停药 10~14 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 2~3 天后缓慢回升,至第 21~28 天恢复正常,呈 U 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 2 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 V 型。
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骨髓抑制处理1. 白细胞减少的处理Ⅰ~Ⅱ度白细胞减少首选口服升白药物治疗,如利可君(20 mg,tid,po)、鲨肝醇(50~150 mg,tid,po)。
利可君可增强骨髓造血系统功能,用于预防、治疗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但有研究显示常规剂量利可君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不甚理想,提升一倍剂量(一次 40 mg,每日三次)能使有效率显著增加,且对骨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子之一,用于防治因放、化疗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应用广泛。
现在认为鲨肝醇的疗效和剂量有关,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疗效。
鲨肝醇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症一般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
一级预防性使用:一般为 3~5 μg/(kg·d),一般用 15 μg/d,通常在化疗结束后 48 小时开始使用,至下一次化疗开始前 48 h 停用;二级治疗性使用:一般为 5~7 μg/(kg·d),一般用 300 μg/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规
律
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
的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意
义
精品PPT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粒细胞
药物
MTX (甲氨蝶呤) CTX (环磷酰胺) Taxol (紫杉醇)
5-Fu VP-16(依托) I FO (异环磷酰胺) DDP(顺铂) Docetaxel (多西他赛) Carboplatin (卡铂)
化
抑制
生长活跃
疗
细胞
肿瘤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消化道粘膜 皮肤及附属器 子宫内膜
卵巢
? 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 ,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 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
? 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程度而 已
精品PPT
贫血的处理
?输入浓缩红细胞
?促红素
用法: 促红素150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 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 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 作用少见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精品PPT
概述
?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 数更为重要
?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精品PPT
精品PPT
? 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 48小时后停; 如果患者为 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待粒细胞上升 至正常后可停用
精品PPT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的应用
? 何时用
? 如何用
? 何时停
Stop
中性粒细胞绝对 值连续两次大于 10×109/L后停药 达上述标准较难 ,故当白细胞总 数两次超过10× 109/L 即可停用
精品PPT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关 于 抗 生 素 的 使 用
何时用 用哪种 何时停
? 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 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预 防性使用抗生素
?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据,但实际工 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通常用广谱抗 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程。当血小板计数超过 50×109/L可停用
(三)重组白细胞介素 -11(吉巨芬、巨和粒) ?3毫克皮下注射,每天一次,一般需 5-7天
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通 常需要连续使用5天以后才 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 减少历史的患者中预防性
使用
精品PPT
总结
?一度观察二考量 ?三度四度措施上 ?纠正贫血抗感染 ?防止出血心不慌 ?提升粒系有讲究 ?抗菌药物谱要广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 分级和处理
精品PPT
2014.4
1
概述
?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 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 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 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
化疗后 第15 天线
洛莫司汀
பைடு நூலகம்
甲氨蝶呤
氟尿嘧啶
卡培他滨 抗代谢药
阿糖胞苷
吉西他滨
氟达拉滨
阿柔比星 抗生素
丝裂霉素
达卡巴嗪
其他类 替莫唑胺
白消安
依托泊苷
D3
D5
D7
D9
D11 D13 D15 D17 D19 D21 D23 D25 D27 D29 D31
精品PPT
精品PPT
发病机制
When
How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 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300ug/d 预防性: 150ug/d
对于3和4度必须使 用。I度可以不用 ;对于2度粒细胞 减少:是否3度以 上历史
精品PPT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减少活动
血小板 减少 的护理
避免增加腹压
防止粘膜损伤
鼻出血的处理 颅内出血的观察
精品PPT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 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 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 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 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精品PPT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
精品PPT
化
疗
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后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 3~4周进行一次)
骨
髓
抑
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 3度和4度骨
制
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
精品PPT
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 反应分度标准
血液学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 (×109/L) 粒细胞 (×109/L) 血小板 (×109/L)
出血
0度 ≥ 110 ≥ 4.0 ≥ 2.0 ≥ 100
无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抑制最重d
7-14 7-14 8-11 9-14 10-14 10-20 18-23 5-8 21-28
精品PPT
恢复时间d
14-21 21-28 15-21 21-30 16-21 21-35 21-40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血小板
顺铂 铂类
卡铂
盐酸氮芥
苯丁酸氮芥 氮芥类
美法仑
异环磷酰胺 尼莫司汀
(一)输注血小板
? 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 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 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 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
?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 1—2万左右。 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 72小时 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
精品PPT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特比澳) ?300 iu/kg/d (15000u/d)皮下注射, 7天为一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