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读后感
重新评估_李娃传_的思想价值_周承铭

2008年11月 陇东学院学报N o v.2008 第19卷 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19 N o.6 重新评估《李娃传》的思想价值周承铭(长春社会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李娃传》不是爱情主题,也不能证明具有批判封建伦理和门阀制度的意义。
人物设置没有正反之别是本篇小说对中国小说艺术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性格清晰的人物都具有“正面”与“反面”对立统一的双重人格结构,塑造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人”的整体形象。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关键词:李娃传;主题;思想价值;双重人格结构;人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30(2008)06-0054-06收稿日期:2008-03-21作者简介:周承铭(1961—),男,吉林德惠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上世纪以来,不少研究者在对《李娃传》之思想价值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一座不易被发掘尽的思想宝藏,其深刻的思想蕴涵有时可能连作者当初也未必就清楚意识。
虽云旁观者清,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要人们完全破解古铜镜里的真谛毕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不光是要理解作家作品,还有一个如何认识作为一段特定历史存在的社会、人生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踏着先驱者铺下的础石,拾级而上,无限地贴近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永远是后辈学人奋斗不息的使命。
关于《李娃传》,当代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观点或曰传统评论的基本要点是:小说写的是长安娼女李娃与荥阳公子某生的爱情故事;李娃是一个感情真挚、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她社会地位低下,但心地崇高;她和某生相恋,完全出自一片真心;她之一度抛弃某生,主要是迫于鸨母的压力;但当她看到某生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惨状时,就痛自谴责,与鸨母斗争,挽救了某生;她尽心竭力地帮助某生恢复身体、地位,只是为了爱情,并非希图什么好处。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伊敏江•图尔荪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摘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先说说这剧情里的人物吧。
李娃这个角色可真是够复杂的,就像一个多面的魔方。
在“责子”这一段里,她那叫一个痛心疾首啊。
看着她对着儿子又是生气又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生活中那些对孩子寄予厚望,结果孩子没达到预期的老妈。
她的每一句责备,每一个眼神,都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你想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娃,怎么就走上了歪路呢?这就像咱辛辛苦苦种的瓜,结果长歪了,能不气嘛。
再说说她儿子,感觉就像个糊涂蛋。
在老妈的责备下,那副不知所措又有点倔强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犯错被家长逮个正着的时候。
不过他这个错可犯得有点大,李娃的愤怒也不是没来由的。
看着他们母子俩在那一来一往的,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一个拼命想把对方拉回正道,一个还在迷茫中挣扎。
从这出戏里呢,我还看出了好多生活中的影子。
这就好比是一个家庭教育的缩影,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好,想把自己的经验和道理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可孩子呢,有时候就是不领情,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结果呢,撞了南墙才知道疼。
李娃的责子,其实也是一种爱,只是这种爱被愤怒和失望包裹着,让人看着有点揪心。
而且这戏的表演也特别有意思。
演员们的表情啊、动作啊,都特别生动。
李娃皱着眉头,手指着儿子数落的时候,那股子劲儿就像要把儿子看穿一样。
儿子在一旁低着头,偶尔偷偷抬眼看看老妈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犯了错的小孩。
这让我深深感觉到戏曲的魅力,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场景,就靠演员的表演,就能把一个故事讲得这么生动,让观众能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这出戏里啊,李娃一出场就把那种又气又恨又无奈的情绪给带出来了。
就像生活里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老妈子,一看到自家娃不成器,那心里的火“噌”就冒起来了。
她那一顿责问,真的是句句扎心。
看着台上的演员演李娃,我就感觉像看到了邻居大妈在教训自家调皮捣蛋的小子,虽然事儿不一样,但是那种感觉特别真实。
从情节来说呢,李娃的儿子也是真够让她头疼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闯祸,大人总是想不明白,为啥这孩子就不能听话一点呢?李娃估计也在心里想了无数遍这个问题。
不过啊,这也让我想到,孩子犯错其实有时候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周围的环境、教导的方式可能都有影响。
可李娃当时哪能想这么多啊,她就觉得儿子的表现简直是辜负了她的心血。
再说说表演的部分,那演员的功底是真扎实。
把李娃那种复杂的情感,从眼神到动作,表现得特别到位。
她眼睛一瞪,手指一点,那气势就出来了,感觉空气都凝固了几分。
而且在表达愤怒的同时,还能让人看到她眼底对儿子的那种爱,这就很绝。
就好比我们生气的时候对亲近的人发火,其实心里还是疼着对方的,这个度很难把握,但是演员做到了。
还有啊,这出戏里的唱词也特别有意思。
听着那些词儿,就像听一个古老的故事在耳边慢慢展开。
有些词儿还特别有韵味,虽然不是完全都能听懂,但就是感觉那种古典的美感扑面而来。
就像吃一道传统的美食,你可能不知道所有的配料,但就是能尝出那种独特的味道。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首先得说说这李娃,她一出场就自带一种气场。
那责子的场面,就像是一场家庭内部的“暴风雨”。
她的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敲打着儿子的灵魂,也敲打着我的心。
我就在想啊,这当妈的也太严厉了吧,可再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背后全是爱与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从表演上来说,演员真的是太厉害了。
那表情,一会儿是愤怒到了极点,眼睛瞪得大大的,感觉能喷出火来;一会儿又流露出那种痛心疾首的哀伤,眉头紧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看着就像是在看自己家的事儿一样,完全被带入到那个情境里去了。
再说说这儿子吧,被妈妈这么一责,那可怜巴巴的样子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呢,他又不是那种完全不懂事的孩子,从他的一些细微反应里能看出来他心里的委屈和无奈,感觉就像是被夹在各种复杂情况中间的小可怜虫。
这出戏里的唱段也特别抓耳。
那声调忽高忽低,就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我的耳朵。
李娃责子的时候,那唱腔里满满的都是力量,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重地砸在地上,能让人感受到她情绪的强烈。
而儿子的唱段呢,又有一种弱弱的、带着点求饶的感觉,一刚一柔,对比特别鲜明。
关于唐代传奇《李娃传》中人性美的浅见

作者: 曹晖
作者机构: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邮编:110015
出版物刊名: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02-104页
主题词: 反传统观念 人性美
摘要: 郑生受到当时社会的报复,不只由于门阀观念不允许他与一个妓女结合,还因为他哀情的爱人李娃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用欺诈嘲弄了他的真情;而李娃后来救助郑生,激励郑生走上仕官之途,也不仅是出于感恩图报之情,而是要以此证明自己作人的价值和尊严。
李娃开始也自视为商品,只是在与郑生的交往中才萌发了作人的觉醒,这才是人物形象的真谛。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其中我最喜《李娃传》,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霍小玉、崔莺莺、谭意哥、任氏等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
唯独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虽然可能很多人觉她处事难测,但就是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的出场是通过公子的眼睛而描绘的。
“阖一扉,有娃方赁一双鬟青衣立,妖娆要妙,绝代未有。
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说老实话这首《点绛唇》我素来不爱,除了“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通篇句子都不见好。
唐敏曾说这首小词绝非清照所写,更有甚者道“和羞走”三句颇有勾栏卖笑的味道——但用在这里形容李娃,我却觉得很合适。
这个女子虽“节行如是”,但掩不住骨子里的妩媚风流,若是生长在金庸笔下,怕又是个殷素素样的小妖女了。
惊鸿一瞥后,没人未曾尝试过挽留。
于是公子“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上门拜见,李娃再次出场,又有一般描绘:“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生遂惊起,莫敢仰视。
”仿佛见到陈圆圆的韦小宝,失措中的究竟其实是惊艳。
历来娼家女子身边都会陪着个作反衬的老鸨,任何小说中,她们的角色都是没眼力价儿和爱财如命,《李娃传》也不例外。
老鸨见二人聊得投机,待到时候差不多便发话了:“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
”以退为进的套路,公子自然便提出留宿,老鸨先不作声,待李娃答应留下,方道:“唯唯。
”骗到财神爷还要摆出被占了便宜的嘴脸,似乎历来是生意经里的经典篇章。
觥筹交错的夜宴便不必提了,老鸨借机起身走后,二人的初识情节达到顺理成章的高-潮阶段——相许。
“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
”看到这句话,我脑中几乎立刻能浮现起了那风情万种却应对从容的女子的一颦一笑。
这是个古龙善写的带点风尘味道的“坏”女人,按儿时的印象我想到的是林仙儿,但重读后我却觉更像《大旗英雄传》里的温黛黛。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首先呢,这出戏里的人物关系就特别抓人。
李娃这一责子啊,那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责骂,背后藏着好多层复杂的情感。
就像我们生活里,家长骂孩子,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就讨厌孩子,反而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李娃在台上那是又气又急,演员把这种情绪表现得相当到位。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在说:“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咋就这么不懂事呢!”从剧情发展来看,这一段责子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小高潮。
前面的情节像是小火慢炖,到这儿就像突然开了大火。
一下子就把那种紧张、激烈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我就在想啊,这个儿子也是有点倒霉又有点活该。
倒霉是感觉被李娃骂得狗血淋头,活该呢是因为他肯定是做了让李娃特别生气的事儿。
这就像我们平时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做错了事就得接受批评,戏剧把这种生活里的常理在舞台上放大了好多倍。
再说舞台表演方面,演员的功力那真是了得。
那唱腔一起,我就感觉自己的魂儿都被勾走了。
高音的时候,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特别震撼;低音的时候呢,又像是潺潺的溪流,在你心底慢慢流淌。
而且啊,他们的表情配合着唱腔,简直绝了。
李娃皱着眉头,眼睛里像是要喷出火来,那儿子呢,低着头,缩着脖子,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鹌鹑。
这画面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根本不需要你费力去想象。
还有啊,这出戏里的服装、道具什么的,也特别加分。
李娃那身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很符合她的身份,又显得特别有气质。
再看那些小道具的运用,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比如说李娃拿着个扇子,在责子的时候,那扇子开合之间,就像是她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扇得快的时候,那就是她愤怒到了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娃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看了《李娃传》,很喜欢,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的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
个人觉得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就是她的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跟公子两次相遇后,向李娃求婚,鸨母为了钱就让李娃答应了,中间过程曲折,公子被赶出家门,然后被鸨母计划,让李娃与鸨母跑掉了,然后公子去唱哀歌,被父亲毒打差点死,继而让他师傅救了,之后就沦落为乞丐,终于与李娃再次遇见,李娃帮助公子功成名就,然而偏偏就在公子功成名就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某
从此去矣。
”功成而身退,竟全不希罕她一手为公子博出的利禄功名。
这许多年的供养和陪伴,从前纵有多少对不起也都偿过了,就算让爱情从头再来,也未必定要离去啊。
看过一些小椴的诗,虽有些刻意做古,不算太高明,但看来看去却爱上一句:“人生尴尬是重来”。
这等高傲的女子,容不得自己以为了偿罪的.身份永伴君侧,与其徘徊,不如归去,倒能让你念着一生一世。
李娃想离开却被公子父亲强留下,还被封了什么夫人,生下的儿子个个当大官……
舍不得看到那么美丽平静,带点妖气又颇有些高贵的这抹惊鸿之影最终还是被月光长锁在尘世的镜子里。
然而这种女子,怕连作者也舍不得让她在烟花之地进退自如地孤独一世。
所幸她还有个最终的好结局,虽然俗气,但毕竟幸福。
生活不是小说,世人蝇营狗苟,所求不过是小说家不屑于给的安宁和幸福,只可惜造化却依旧舍不得给予。
小说和世道的颠倒交错,或许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而李娃这种生活在夹缝中从容的过客,终究只不过是我们的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