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

合集下载

概述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概述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

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

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

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二)、PM10的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

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

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对健康的影响:在五大洲至少3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水平与人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由于PM10更易于进入人体,在环境中滞留时间更长,以及吸附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因而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国外进行的大量有关PM10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肺疾病。

目前已知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呼吸系统大量研究发现,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恶化。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 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它们的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可以被人体吸入到呼吸系统中。

根据颗粒物的大小,可吸入颗粒物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级别,包括可入肺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2.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如燃煤、冶金、化工等。

这些颗粒物经过排放后,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是城市中主要的可吸入颗粒物源之一。

汽车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物,包括排放的颗粒物、硫化物、氮化物等。

燃烧排放燃烧过程中,无论是固体燃料、液体燃料还是气体燃料,都会有颗粒物的产生。

如燃煤锅炉、燃气灶等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自然源除人为活动外,自然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可吸入颗粒物源,如沙尘、火山爆发等。

3.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可吸入颗粒物环境中,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颗粒物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引起气道炎症和纤毛运动障碍,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环境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中风等。

癌症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可吸入颗粒物环境中,会增加肺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

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引发细胞突变和恶性肿瘤的形成。

除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外,可吸入颗粒物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空气质量、影响能见度等。

4. 预防和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方法为了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以下预防和减少措施:政府行为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工业和交通等颗粒物污染源进行管控和治理。

pm2.5与pm10的区别

pm2.5与pm10的区别

北京聚道合盛科技有限公司
PM2.5与PM10可吸入颗粒物区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可吸入颗粒基本知识

可吸入颗粒基本知识

可吸入颗粒与逸新空气净化机一、可吸入颗粒的基本概念可吸入微粒是动力学直径≤10微米的粒子。

它们是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微粒,也称可吸入尘或飘尘。

由于粒径小能被入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尤其是≤2.5微米的细粒子中,Pb、Mn、Cd、Sb、Sr、As、Ni、硫酸盐、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在空气中持留时间长,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使污染范围扩大。

可吸入颗粒的产生的源头相当多,冬季燃煤取暖形成的粉尘、汽车行驶时轮胎和路面摩擦产生的微粒,以及汽车尾气都是北京冬天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二、可吸入颗粒的危害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一)直接侵蚀肺泡。

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在肺泡上沉积下来,可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使肺泡的机能下降,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正常的肺被侵蚀的肺(二)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

它吸附的物质极为复杂,其中可能含有各种有机化合物、各种金属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质、硫酸盐及硝酸盐、二氧化硫等,这样的微粒吸入肺部组织后,会沉积在人体之内,会对人体造成持续的伤害,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并导致死亡。

(三)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很快被肺泡吸收,没有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四)许多传染病与可吸入颗粒物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传染病细菌可以附着于细小尘粒在空气中飘浮,这种尘粒被接触者吸入即可传染疾病。

(五)可吸入颗粒内含有各种直接致突变物和间接致突变物,可以损害遗传物质和干扰细胞正常分裂,同时破坏机体的免疫监视,而引起癌症和畸形。

可吸入颗粒的化学组分或活性氧直接损害遗传物质而导致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遗传物质改变,进一步可能导致肺癌。

三、清新空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人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与环境交换1万多升的气体,而现代城市人9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精品推荐】可吸入颗粒物包括哪些

【精品推荐】可吸入颗粒物包括哪些

可吸入颗粒物包括哪些
小编希望可吸入颗粒物包括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随着空气污染加剧,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很多,种类也很多,可吸入颗粒物包括哪些呢?
根据科学的解释,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s,缩写: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各种工业过程(燃煤、冶金、化工、内燃机等)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其二,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等。

可吸入颗粒物包括以下九种:1、尘粒,指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2、粉尘,指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3、亚微粉尘,指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4、炱,燃烧、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
5、雾尘,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滴,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

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
6、烟,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包括雾尘和炱,粒径为0.01~1微米;
7、化学烟雾,指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

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烧的煤尘和高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也称伦敦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录前言 (1)1可吸入颗粒物特性 (2)1.1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2)1.2可吸入颗粒物分布 (3)1.3物理特征 (4)1.4化学组成 (5)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2.1呼吸系统 (7)2.2神经系统 (7)2.3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 (8)2.4生殖系统 (8)2.5心血管疾病 (9)2.6增加死亡率 (9)3 防治措施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行,我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由此造成的健康损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大气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的组分。

在控制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时,亦应重视可吸入颗粒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因为正是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颗粒物的环境及健康效应。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特性;危害Abstract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esulting health damage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under 10 microns particl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harm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the largest component. In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For it i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determin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Key words:Particulate matter;Features; Harm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前言大气颗粒物是指空气中分散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为大气中的不定组分之一,其粒度在约在0.0002(分子级)~500μm之间,颗粒物可以吸附各种气态,固态和液态化合物,形成混合气溶胶,并吸附很多病原微生物。

室内环境检测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2)重量法
⑥结果计算
PM10 浓度按计算: w2 w1 1000
⑧成果记录
V
项目
采样器编
1
2
3
4
5

空白滤纸重mg
采样滤纸重mg
PM10浓度(mg/m3)
平均值
备注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4、任务小结 用撞击称量法测定PM10时,为保证检测准
确性,要注意采样前,必须先将流量计进行校 准,采样时准确保持13L/min流量。在称量空白 及采样的滤纸时,环境及操作步骤必须相同。 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器部件旋紧,以免样品空气 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错误的结果。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度计算: C W
⑧成果记录
V0
项目
采样器编
1
2
3
4
5

空白滤纸重mg
采样滤纸重mg
PM10浓度(mg/m3)
平均值
备注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2)重量法
①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 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PM10 被截留在 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 和采样体积,计算PM10 浓度。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测PM10
④流量计校准
采样器在规定流量下,流量应稳定,使用时, 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后的流量,流 量误差应小于5%。
项目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任务一、PM10的检测
3、任务实施 (1)撞击式称重法测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直径是多少

可吸入颗粒物的直径是多少

可吸入颗粒物的直径是多少
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了大气污染,说白了就是人类向空气中排放了过量的污染物质,其中有一类是可吸入颗粒物,这类物质与其他污染物是靠直径大小进行区分的。

那么可吸入颗粒物的直径是多少呢?
可吸入颗粒是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统称,种类有很多,包括以下九种,我们分别看一下:1、尘粒,指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2、粉尘,指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3、亚微粉尘,指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4、炱,燃烧、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
5、雾尘,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滴,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

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
6、烟,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包括雾尘和炱,粒径为0.01~1微米;
7、化学烟雾,指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

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烧的煤尘和高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也称伦敦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所形成,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8煤烟,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粒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粒径为0.01~1微米;9、煤尘,指烟道气所带出的未燃烧煤粒。

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被人的鼻腔阻拦,小颗粒粉尘可能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这些粉尘被气管和肺部的“巨噬细胞”吞食并消化,巨噬细胞吃不净的那些细菌和病毒还会被白血球消灭掉。

m的颗粒物”。

μm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因此,人们将“可吸入颗粒物”定义为“空气中≤10μm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μ人的鼻子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
m以上的颗粒物去掉,剩下的“可吸入颗粒物”为TM5。

μm以上的颗粒物,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10。

我们经常听到的“可吸入颗粒物”就是这个TM10。

如果将5μ空气中的全部粉尘量为“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
可吸入颗粒物与健康效应
浓度mg/m3 健康效应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0.29 >0.20 免疫功能改变的阈浓度,居民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开始增加。

0.21 0.15 居住区空气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

<0.16 <0.11 不引起小学生免疫功能改变的阈下浓度,不引起人群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