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整理沪教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要点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要点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要点大自然的语言撰稿人:审稿人:定稿人: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略)。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自学检测部分1、请你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piān nì yàn竺()()然销声( )迹农( ) 草长( )莺( )飞衰( )草连天鬓毛衰( ) 连翘( ) 翘( )尾巴观( )测道观( )播种( ) 耕种( ) 差( )异差( )遣差( )劲参差( )落( )叶丢三落( )四落( )枕2、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周而复始:花香鸟语:翩然:销声匿迹:载途:生态学:农谚:导学部分一、整体感知(请你先认真的朗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下列问题)3、本文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什么修辞?是什么的形象化说法?4、分别给物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5、本文阐明了关于物候现象的哪些内容?6、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什么?8、全文第二部分与哪一部分照应?第四部分与哪一部分照应?二、问题探究(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9、第一段的写作顺序什么?标志性的词语有哪些?10、第一段最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1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2、文章第二段的说明中心什么?13、本文第二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1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排列的?其中哪些是空间因素,哪些是时间因素?15、第八段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16、地时段中的“前者”和“后者”分别指什么?三、请你朗读课文,品读语言17、能否将“地球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中的“和”字改成“或”字?为什么?18、“立春过后---------各种花次第开放”中运用了什么修辞?“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了什么情景?“沉睡”与“苏醒”形象地描摹了什么变化?“次第”的意思是什么?19、“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四、迁移延伸20、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笔记

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笔记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1. 重点字:【阜】fù 土山:高~。

如山如~。

【萌】méng 草木的芽:~芽。

草~。

秋~。

【衰】shuāi 减:~少。

~微。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看云测天气,不误农~。

【物候】指自然界中的一些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气候的异常变化,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应和活动,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复苏等,这些现象总称为物候。

2. 词语解释:【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依序;依次。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课文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一片枯草好像到了秋天一样,叶子和草本植物都快枯萎了。

【风雪载途】形容严寒遍野,到处是冷酷的霜雪。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花儿散发着香味,鸟儿欢快地歌唱。

形容美丽的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莺:黄鹂鸟。

词义和“鸟语花香”相近。

二、重点句子1. 课文中心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就是活的生物。

”5. “一般植物成熟期多半在秋天,这和气候有关系。

”6. “选择花园中的二十支花作为例子,对它们作了解剖,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发展规律。

”7. “蜜蜂的出勤和回家可以告诉人们花开的情况。

”8. “阿诺索夫曾用统计材料做了分析,结果他从50万粒种子中抽出739粒来试验,有2粒依靠自然条件发了芽。

”9.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
小朋友,你有没有留意过, 美丽的大自然会随着季节的 变化发生一些改变。在这些 改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 有趣的现象。

秋 春天到,桃红 柳绿;夏天到, 知了鸣叫;秋 天到,大雁南 飞;冬天到,
夏 雪花纷扬……

大自然的语言
1
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现象?
白云 蚂蚁 树桩 蝌蚪
飘得高 搬家 圈圈 甩尾巴
大自然的语言哪,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但如 果你是个粗心的人,就永远也看不 见。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与同学交流一下。你也来做小诗人, 写一首小诗。
,(现象)
告诉我们
,(什么)这也是。Fra bibliotek,(现象)
告诉我们
,(什么)
这也是
搬:“舟”的笔顺,竖弯; 圈:大口框,积累大口框的字:团、圆、 园、困…… 甩:比较组词“甩—用”。
自读课文,用“——”划出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 一圈就是一年。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10时49分52秒10:49:5222. 4.23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10时49分22.4.2310:49April 23,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10时49分52秒10:49:5223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精讲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精讲

大自然的语言一、章节划分《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研究的对象。

作者以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解释了物候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第4~5段):主要讲述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物候观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这部分内容不仅突出了物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为我们理解物候学提供了具体的背景。

第三部分(第6~10段):主要分析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包括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作者揭示了物候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部分内容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物候学的理解,也为我们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四部分(第11~12段):主要阐述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作者强调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指出研究物候学可以促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同时,作者还呼吁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工作,为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不仅总结了全文的主旨,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

通过对这四个部分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候学的知识和应用,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然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二、文章赏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物候现象。

整篇文章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表现力。

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等,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大自然的语言一、作品信息表格
二、生字词
三、分段:
第一段(1~3)介绍物候学的概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段(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6~10)说明决定物候学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段(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和价值
四、说明方法整理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举例子,真实具体)?
2、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作比较,强调突出)?
五、说明顺序整理
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时间顺序)
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运用合适的语言来描述;2.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并描述其颜色、形态等特征;3.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声音的描述;2.生物的色彩与形态描述。

教学难点1.生物的观察与描述;2.对声音的感性认识转化为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中各种生动有趣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蝴蝶、青蛙、蟋蟀、蜜蜂等壹生物的图片,以及流水声、鸟叫声、风声等声音的模仿。

2. 给物语听声音(20分钟)通过听声音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耳朵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

老师出示图片,在学生听到这些声音后,由学生来猜测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带班讨论(20分钟)通过老师带着学生的班级讨论,了解各个生物的习性和特征,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4. 制作拼图游戏(30分钟)老师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图片打散并放在桌面上,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来拼图,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 自由绘画(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和创意,并用绘画来表达。

课后作业1.家长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生物的习性和特征,并记录下来。

2.利用平时所见所闻,积极收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照片,并加上自己的描述语言。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善于观察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总结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总结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总结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动植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交流方式。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以下是一些知识点:
1. 动物之间的语言: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如蜜蜂通
过跳舞、鲸鱼通过歌唱、狗通过吠叫等来传达信息。

这些交流方式与
它们所处的环境、种类等因素都有关系。

2. 植物之间的语言:植物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交流方式,如通过
发出气味、释放化学物质等方式来与周围植物沟通,以达到保护自身、吸引昆虫授粉、竞争资源等目的。

3. 大自然中的声音:大自然中的声音也有很多种,如风吹树叶、流水轻鸣等。

这些声音除了对生物之间的交流有促进作用外,还能够
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4. 自然中的视觉交流:自然界中还存在一些通过视觉的交流方式,如蝴蝶的翅膀颜色、花朵的颜色等,这些颜色往往有着一定的含义,如吸引异性、防御掠食者等。

总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极富多样性和生命力的交流方式,它
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协调和和谐。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词语“天文台”、“观测”、“天气预报”、“环保”等相关词汇。

2.通过大自然的自然语言,让学生了解不同自然天气的表现形式,拓展他们的语言和生活经验。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内容1. 新词语学习•天文台•观测•天气预报•环保2. 课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非常神奇,让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天气的变化。

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下面是一些例子:•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鸟儿在欢快歌唱。

•阴天:乌云密布,风铃清脆,小草笑着对花儿说:“下雨也是好的。

”•雨天:淅淅沥沥的雨声,地面上的水珠像一个个小瓢虫,踩上去“吱吱嘎嘎”响个不停。

•大风天:风劲吹起,天空被掀起几朵白色的云朵,像是被悄悄地吹翻了。

•下雪天:飘起一片片雪花,像是一个个小天使,轻轻地落在孩子们的头上。

了解不同天气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3. 扩展活动•分组进行环保主题板报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观察当天天气变化,让学生进行天气预报,通过实际观测帮助他们增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预测能力。

讲解步骤1. 导入新词教师拿出图片、实物或幻灯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新词语的意思、用法和发音。

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让学生听、说、读、写多维度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和感受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帮助他们更好地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扩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组织环保主题板报制作和天气观测等扩展活动,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天气预测能力。

作业布置为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1.模仿课文写一篇小故事,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主题,通过故事的情节和大自然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整
理沪教版
字与词
以yǐ
仔zǐ
巧记:为人要仔细。

细xì
巧记:田间纺细线。

察chá
巧记:擦掉左边就是察。

现xiàn
巧记:看见大王。

道dào
巧记:首辶道。

泳yǒng
巧记:永字加水就是泳。

妙iào
巧记:年轻的妙龄少女。

习xí
巧记:羽毛剩一半。

多音字
为èi
为éi
仔zǎi
仔zǐ
趣味识字
近义词
发现——发觉仔细——认真
永远——永久
反义词
高——低细——粗
积累好词
表示美妙的词语:妙不可言妙趣横生
拓展阅读
美妙的声音
大自然里有许多声音,只要你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它们就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

风儿吹过树梢,就像有谁按响了风琴。

小溪丁丁冬冬,瀑布轰隆轰隆,那是钢琴和大鼓的合奏。

画眉、锦鸡、杜鹃和金翅鸟……每天都有盛大的歌咏比赛。

她们的歌声多么优美动听。

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只要你用心去听,他就会把你带进天然的音乐大厅。

填空。

丁丁冬冬是的声音;轰隆轰隆是的声音。

风儿的声音是,鸟儿的声音是。

全文有小节。

文中写了哪些鸟?请你用“”把它们画出来。

完成填空。

的乐曲的歌声
的小溪的小鸟
企鹅
爸爸从南极回来,送给我一张照片。

“爸爸,那是谁在队列欢迎你们呀?”我问。

爸爸说:“那是企鹅。

它们是
一群不会飞的鸟,身穿白色衬衫、黑色燕尾服,神气活现,好像是在接受我们的检阅。

”“它们为什么不怕人呢?”我又问。

爸爸乐了:“因为人们爱它们呀!”
多么可爱的企鹅啊,听说它们还会滑雪、游水呢。

我真想也到南极去和它们一道玩耍。

短文共有小节。

企鹅身穿色衬衫,色燕尾服。

企鹅生活在,是一群不会的鸟,但是它们会,还会。

填上合适的词。

的企鹅的南极的衬衫
的列队的照片的小鸟
读课文,把句子写完整。

从南极回来,送给我。

像列队的士兵,接受检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