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纲[9019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纲⼀、课程描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课程简要叙述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全书分为开篇的话、上编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9)、结束语⼏部分。

开篇的话阐述了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的和要求。

上编从综述到第三章,叙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民反帝反封建的⽃争和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争。

中编从综述到第七章,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和中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伟⼤胜利的历程。

下编从综述到第⼗章,叙述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结束语对中国近现代史做了结论和展望,并对学习者提出了期望。

7、课程⽬标(1)⽐较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了解近代中国⾯临的两⼤历史任务。

(2)⽐较系统了解近现代中国⼈民反帝反封建⽃争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3)⽐较深刻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4)提⾼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能⼒。

8、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学⽣应该能够:1、系统地掌握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深刻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3、能够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和社会问题。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与项⽬预期学习成果的对照四、课程要求(⼀)出勤学⽣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讨论。

(⼆)阅读资料要求学⽣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重要的参考⽂献。

(三)课堂展⽰计划安排⼩组讨论。

(四)课外实践根据系、部的计划和安排进⾏。

(五)⼩考与期末考课程中随机问答、开展⼩组讨论。

期末闭卷考试。

(六)课程论⽂以平时讨论为主,安排⼀次课程论⽂作为期中检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52018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 3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思想品德修养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二、课程简介(一)课程任务和任务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以政治思潮为主线,以专题形式,阐述了近代百余年中国社会主要的政治思潮以及彼此间的交替、碰撞,及其对中国社会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大变革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解除民族忧患、救国救民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期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作出的种种尝试与努力。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最终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

2.使学生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

4.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学时:2)第二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难点:清王朝的没落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掌握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有哪些?第二章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学时:2)第二节洪仁玕与《资政新篇》(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掌握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介
协助教师进行课前学生签到、点名。课后同学生进行本讲内容的交流与答疑。并协助教师 布置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工作。 协助教师进行课前学生签到、点名。课后同学生进行本讲内容的交流与答疑。并协助教师 布置学生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1、课程简介 《中国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史纲要》 是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 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本 课程的任务, 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 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本课程要求学生懂得近现 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英勇奋斗、 艰苦探索的历史;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 设和改革, 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 19 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 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了解近代 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 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 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 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深刻领会历史和 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 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通过借鉴历 史, 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 大又不妄自菲薄, 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 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程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本课程共有专职教师2人,校内兼职教师3人。

其中教授1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1人。

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德医交融”教学团队。

通过在理论授课中对近现代爱国医学人物事迹的讲述、在自主学习中围绕“德医交融”的主题设置自主学习考核题目、在实践教学中以“德医交融”为主题拍摄微电影等方式,使“德医交融”主题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当中,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德医交融”教学改革的要求,形成了本教研室“德医交融”教学的自身特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意识;三、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入侵;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政治的变化;4.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6.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7.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阐述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影响;2.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提交研究报告;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整个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2.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百年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每周3个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第2周: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内政治的变化;第4周: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第5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第6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第7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8周:复习;第9周:期中考试;第10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第11周: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和实践;第12周: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第13周: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和展望;第14周:复习;第15周: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帮助您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近代史、辛亥革命和现代史。

近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西方思想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等重大变革。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了解到中国在这个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变革。

接下来是辛亥革命部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学生将学习到辛亥革命的推动力量、民主革命的目标以及孙中山等重要人物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最后是现代史部分。

现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该部分将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及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毛泽东思想等重要内容。

此外,该部分还将介绍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影响。

除了这三个主要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涵盖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主题,如中国社会的变革、国家的建设、文化的发展等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发展过程和社会变革。

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大董海樱老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大董海樱老师)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 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抗战胜利后取得解放战争的 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 了巨大影响。
36
五、共产党敌后战场
(一)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全面展示《论持久战》
日军战略:速决战、阵地战
国民党军战略: 共产党军战略:持久战、游击战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延安整风运动与三大优良作风
37
六、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25
(二)历史的必然选择

1.选择的过程: (1)社会主义风起云涌(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泛劳动主 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2)实践失败 (3)理性思考 (4)十月革命样板 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唯一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理性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
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论
义、联合各弱小民族与平等待我之民族
14
第三章 中国的出路在哪? —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5
一、睁眼看世界
(一)龚自珍:封建中国最后一位社会批判家 (二)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的建构者
龚自珍(1792-1841)
林则徐(1785-1850) 16
三、近代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及其困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中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进入办殖民半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自学教材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这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自学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自学教材的第八至第十章,主要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又可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7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20
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直至今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 《Compendium of Chinese Neoteric & Modern History》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纲要”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专业:所有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
教学目的:理解中国革命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
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及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的概
要的论述。

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内容简介: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
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课主要采取集中理论讲授的教学方
法,辅之以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形式。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社科司, 1版,2007年。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1-4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

2、《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胡绳,1991年。

3、《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书局, 2002年。

4、《近现代中国社会》,齐鲁书社, 2002年。

主讲教师:谷松岭 副教授 付延功 助教 杨 艳 助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