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导言(2学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历史概述,使学生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基本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四、基本历史线索1940—1919年的中国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奴役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之中编综述和第四章一、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三座大山”外国垄断资本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大家族“法币”民族资本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德先生”“赛先生”孔学与国学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道路李大钊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五四精神赴法勤工俭学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纲领中央局第二国际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群众路线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彭湃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三民主义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五卅运动北伐战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国民大革命“铁军”中山舰事件新右派“清党”“分共”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二、题目(一)填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4、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5、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6、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和。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8、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10、《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2、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是。

1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14、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可以概括和两大原则。

15、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的三大革命政策。

16、在大革命中领导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为未来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8、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19、“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纲[9019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纲⼀、课程描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课程简要叙述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全书分为开篇的话、上编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9)、结束语⼏部分。

开篇的话阐述了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的和要求。

上编从综述到第三章,叙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民反帝反封建的⽃争和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争。

中编从综述到第七章,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和中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伟⼤胜利的历程。

下编从综述到第⼗章,叙述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结束语对中国近现代史做了结论和展望,并对学习者提出了期望。

7、课程⽬标(1)⽐较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了解近代中国⾯临的两⼤历史任务。

(2)⽐较系统了解近现代中国⼈民反帝反封建⽃争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3)⽐较深刻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4)提⾼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能⼒。

8、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学⽣应该能够:1、系统地掌握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深刻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3、能够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和社会问题。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与项⽬预期学习成果的对照四、课程要求(⼀)出勤学⽣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讨论。

(⼆)阅读资料要求学⽣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重要的参考⽂献。

(三)课堂展⽰计划安排⼩组讨论。

(四)课外实践根据系、部的计划和安排进⾏。

(五)⼩考与期末考课程中随机问答、开展⼩组讨论。

期末闭卷考试。

(六)课程论⽂以平时讨论为主,安排⼀次课程论⽂作为期中检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1-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5)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8)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8-11)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2)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2-13)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15)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5-16)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分左翼、右翼两部分 *受压迫的时候会起来进行革命 *自己的利益受损害时候会反对革命
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两重性, 是革命的力量 之一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0―1471页。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德、意、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势力,为转嫁国
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挑起的。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2、维持欧洲大国军事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 格局所代替。
(1)爆发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掀起
瓜分世界的高潮。
(2)性质:它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
而进行的不义战。
(3)对世界的影响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的新的 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 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上编重难点整理(综述、第一章——第三章)综述、第一章重难点: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在近代史的始终,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又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的矛盾。

(教材P 15)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任务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创造必要的前提,开辟道路。

(教材P17)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军事科技的落后,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重难点: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历史教训:农民阶级无法带领人民完成近代中国解放、独立、富强的历史使命。

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历史教训:中国的地主阶级对中国早期出路探索失败说明此阶级不足以带领中国完成历史重任。

三、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历史教训: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完成历史重任,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难点:一、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围绕中国的出路探索时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主要围绕三个焦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当然,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存在的一些弱点,如对“国民”的定位是指少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人民。

这些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B、中国现代史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B、1917年10 月C、1917年11月D、1919年10月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B、高利贷资本剥削C、地租剥削D、苛捐杂税1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1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13.()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15.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是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17.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1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20、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22.中国人是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选择题)中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党的五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四大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四大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A.清政府B.北洋政府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D.中华苏维埃政府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B.关税厘金C.关税盐税D.车船税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A.国民军B.东征军C.国民革命军D.北伐军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认清革命性质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

A.辛亥革命以后B.五四运动以后C.北伐战争以后D.南昌起义以后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B.封建经济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D.社会主义经济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A.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D.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A. 护国战争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A.工人B.民族资产阶级C.农民D.小资产阶级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封建革命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A.1919B.1927C.1937D.1943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A.无产阶级B.外国资本主义C.本国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A.无产阶级B.封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5年7—8 月,苏、美、 英三国首脑 在菠茨坦举 行会议,谋 求盟国之间 的合作,并 发表敦促日 本投降的 《菠茨坦公 告》。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它对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有着 重要作用。
第二,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 打开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 变为实践。
第三,它为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十月革 命一声炮 响,给我 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 宁主义”, 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 党,中国 革命的面 目就为之 一新。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机,导致国际格局 的重大变化。
1929年10月29 日,华尔街股市 大跌,经济危机 爆发
意大利法西 斯上台
图为索里尼 在向参加阅 兵的军人致 意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失业人数达300多 万。生产削减,税收减少,而失业人救济开支却 不断增加,从而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希特 勒及纳粹党以民族复兴和变革现实为号召,向社 会各阶层分别许诺,乘机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竞 选活动。结果在1930年9月14日的国会选举中, 纳粹党获得650万张选票,在国会得到107个席 位,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在1932年7月31日 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37.4%的选票,拥有 230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坚强的比利时军队 保卫家园,抗击 德国侵略军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 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 得格勒的工 人和士兵建立了自 己的政权--苏维埃。在苏维埃 领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 革命党人占据多数。他们认为 无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于是 让资产阶级组织政府。临时政 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镇 压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 进而 制造7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 政权。图为临时政府军队镇压 群众集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形成了三对矛盾,即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 成为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焦点是殖 民地和世界霸权问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主要原因。随英德矛盾的尖锐,在错综复杂的 矛盾斗争中,各国重新平衡自己的利益,形成了 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是 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而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 发的直接原因。
毛泽东作关 于抗日战争 战略问题的 报告
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1940年德意横扫西欧的侵略业绩吸引了日 本,也加快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彼此勾 结,共同瓜分世界的步伐。1940年9月27日,德 意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
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国和意大利承认并 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 国彼此尊重在欧洲和东亚的新秩序中的领导地 位,遭第三方攻击时,三国在政治、经济、军 事上相互援助。至此法西斯同盟真正建立。三 国军事同盟的签订标志着法西斯阵营的确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1934年8月2日希特勒在总统兴登堡去世之后,兼任总统 和总理。希特勒既是纳粹党的领袖,又是国家元首和政 府首脑,统一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兼总理"。
希特勒制定的征服 欧洲、称雄世界的战略。 首先建立囊括中欧的" 大德意志帝国"作为核 心;其次,打败法国, 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 陆的霸权,以此作为称 霸世界的基础;最后, 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 称雄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主讲人 曹景文 华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画中的三位皇帝,从 左至右依次是意大利 国王温伯特一世、德 国皇帝威廉一世、奥 匈帝国皇帝法兰西 斯·约瑟夫一世。他们 于1882年签订了三国 同盟条约,结成军事 集团。
1917年11月7日下午5 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 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 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 点——冬宫。夜间,全俄工兵 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 斯莫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 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 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 权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诞生了。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 大轴心国签订了为期10年 的“钢铁协定” 。这一 协定以公开申明改造欧洲 为目标把两国在政治、经 济、军事上联合起来。以 致力于两国的发展以及世 界“正义的和平”。在签 字仪式上,德意的头面人 物,包括元首希特勒在内, 同意在战时德国统治陆地, 意大利控制海洋
田中奏折和日本法西斯上台
1941年,英国 首相丘机吉尔和 美国总统罗斯富 在大西洋的一艘 军舰上举行会晤, 签署了《大西洋 宪章》。它促进 了国际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的形成。
1943年1 月,罗斯 福、丘吉 尔、戴高 乐和北非 总司令吉 罗德会晤, 商讨盟军 作战计划。
1945年4月 30日,在猛 烈的炮火和 空袭掩护之 下,苏联红 军攻克柏林。
斐迪南头像 1914年6月28日,
斐迪南夫妇在塞尔维亚 检阅军事演习。演习结 束后,前往市政厅。当 车队从市政厅返回时, 隐藏在路口旁的塞尔维 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快 步上前,对准斐迪南夫 妇连发两枪,二人当场 死亡。
普林西普被捕。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包括后来的英国、塞尔维亚和法国 拖入到德俄冲突中,从而,整个西欧成了一个大 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军从两个战略方向进攻 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
下图为波兰军队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的坦克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我第29军 奋起反击,中国人民全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中国人民在 东方开辟了 反对日本法 西斯的主战 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