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教案-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合集下载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凸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3.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背景、原因和过程。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现代史的开端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近现代史的开端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作用。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4.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2.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辩论;4. 安排学生进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的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展览。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作用。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3.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4.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2.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辩论;4. 安排学生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的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展览。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 认识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作用。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的过程和结果;3.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4.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2. 组织学生讨论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辩论;4. 安排学生进行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后的中国改革与变革的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展览。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

近现代史纲要总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现代史的开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

2. 鸦片战争的经过: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矛盾、洪秀全的宗教思想。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外联合镇压、内部矛盾。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发展。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技术人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中的典型事例,如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

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下编综述

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下编综述

(一)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启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 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 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 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 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 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 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 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 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 月27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804页。
第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在工作指导方针上也出现了一些 重大失误。尤其是在1958年轻率 地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运动,更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后 果。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 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 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 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 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犯了全局性的 错误,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 在整个这十年当中一直未能彻底认识并根 本纠正这一错误;另一方面,在毛泽东的 领导和决策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左”倾错误和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 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 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首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 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独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 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 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实施原则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的原则;学生个性塑造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学时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2个学分、32学时。

以一门课程一个学分至少保证社会实践教学2课时为标准,该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至少保证4课时,总课时为28+4。

同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中的2—4个课时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该门课程教学任务一学期完成。

四、实施形式及要求(一)实施形式社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三类:1.规定项目:1个,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项目一:红色之旅参访。

保定现有七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二是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三是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四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五是以中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保定军校;六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七是保定直隶总督署。

学生可利用节假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参观走访,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体会或考察报告,具体题目自定,择优交流或院刊发表。

2.自选项目:共五个,学生可从中任选一个完成。

项目一:我看历史风云人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代或现代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

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思想体系、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

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整理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可是把这个方案打磨得光彩照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实践教学目标咱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太平天国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洋务运动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了解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戊戌变法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辛亥革命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

6.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无畏,弘扬民族精神。

7.解放战争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2.观看纪录片挑选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观、讨论、研究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定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定稿)

2013-201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旨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近现代国情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按着教育部和学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切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特制定本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一、说明:1、分值:社会实践教学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40分的50%,学生的实践得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高不超过上述分值。

2、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本学期社会实践为教学周第13-18周,实践教学共计18学时;其中第12周布置方案,13周学生选题后由教务代表或科代表汇总发给指导教师;第17--18周课堂验收检查;14-16周学生课外完成实践任务。

3、实践内容: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五种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按要求完成。

4、资料收集:学生可充分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外出校外实地参观考察,或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采集资料。

二、要求:1、实践作业的格式要求:实践作业最后需要上交要统一格式(附后)的纸质作业:用A4纸打印(题目三号字,正文小四),字迹要清晰,同时上交电子文档。

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2、所完成的作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给出的选题范围进行,开展其它形式的实践活动要报任课老师批准。

其中,研究论文、观后感、社会调查要求论文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

防止“假、大、空”和简单化。

3、学生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般情况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5、所选题目要按小组协作的方式集体完成,课题小组内要体现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问卷调查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行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旳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为深入加强现代大学生旳国情教育,培养合格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旳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旳长期有效机制。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 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旳过程和其亲身旳体验,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旳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旳高素质人才旳重要环节。

加强对“纲要”课教学实践环节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教研室特确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课实践教学实行方案。

一、实行实践教学旳指导思想理论联络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课旳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课旳实践教学环节, 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吃透有关理论旳关键内容,使他们通过对形象生动旳历史素材旳感知, 加深对教学内容旳认知, 完毕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旳跨跃,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生动地做到“两个理解”,进而理解“三个选择”旳必要性和对旳性,使其树立对旳旳政治方向, 形成爱国为民旳远大志向。

同步,通过实践活动,协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旳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旳基础上,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旳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旳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课程旳教学目旳和任务为主线根据,以学生旳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旳提高为主线目旳。

教学大纲所规定旳教学目旳和任务是课程整个教学活动旳灵魂。

实践教学也必须围绕其展开。

本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学生旳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目旳。

实践教学方案旳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目旳和教学任务展动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近代史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
十、复习思考题或课后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累的主要经验与实现的历史性跨越分别是什么?
附:指导教师意见(本栏仅限有指导教师的青年教师填写)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教学部
二00八年十月十日制昆明医学院海 Nhomakorabea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一、授课题目: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讲授学时数:1学时
二、授课教师姓名:李德林单位: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职称:教授职务:院长
三、使用教材(包括名称、主编、版次、出版社、出版时间):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教学标题: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学时)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辅之
以多媒体课件演示、板书等辅助教学手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分钟)
(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
(三)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教师讲授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演示、板书等辅助教学手段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现在)
八、课堂小结:
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了探索社会
五、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2、辅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相关视频、音频资料播放
七、本次授课的设计方案,包括:
1、各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分配、拟采用的教学方案、多媒体及板书设计、专业外语词汇等。
(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政权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15分钟)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现在)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15分钟)
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理解了“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信心。
九、本次授课内容的参考资料(教科书、专著、期刊等):
1、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振江《简明中国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教师讲授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演示、板书等辅助教学手段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15分钟)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二版。
四、本次授课的目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
1、掌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熟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四、启示(2分钟)
2、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方法、时间分配等。
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