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学实验指导
初中生物实验指导手册

初中生物实验指导手册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学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开展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就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后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实验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生物现象,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
此外,生物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技巧,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所需材料等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查阅相关实验指导书籍和教材,了解实验的背景知识和实验原理。
其次,准备实验室所需的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制定实验计划,安排好实验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干净,避免发生危险和意外。
其次,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在实验中,我们应当耐心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呈现。
此外,我们还需要尊重和保护生物,遵守生物伦理和实验操作的道德规范。
四、常见的生物实验方法生物实验方法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显微镜观察法、养殖观察法、病原微生物鉴定法等。
显微镜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微小的生物结构和细胞,了解生物的微观世界。
养殖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态习性等现象,了解生物的动态变化。
病原微生物鉴定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五、常见的生物实验项目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实验项目有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观察鱼类的呼吸、观察昆虫的蜕变等。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一、前言对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生物活性/效价为反映生物制品有效性的关键质量属性,对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规范的验证是保障其适用性的前提。
本指导原则从验证方案的制定、各验证指标的具体验证策略、验证结果的记录和方法的监控及再验证的角度阐述了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相关的要求,旨在对新建的或拟修订的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所开展的验证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
本指导原则中的生物活性/效价测定主要是指相对效价测定,该法系将供试品的生物反应与已知标准品产生的反应相比较,从而定量测定供试品相对于标准品的效价。
二、方法验证的基本要素1.验证方案方法验证需根据验证方案来完成。
验证方案不仅应包括验证设计、验证指标、合理的可接受标准和数据分析计划,还应涵盖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时可采取的措施等。
1.1验证设计验证设计主要涉及样品的选择、实验变异来源的考量及试验重复策略等。
应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试验,并在验证方案中注明所需样品的类型及数量。
实验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试验内和试验间的影响因素。
试验内变异可能受方法开发阶段所确定的实验条件(温度、pH、孵育时间等)、实验设计(动物数量、稀释度组数、每个稀释组的重复数、稀释度间隔等)、试验过程、系统适用性和样品适用性要求、统计分析等因素的影响。
而试验间变异主要受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试验时间、不同仪器设备和试剂批次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验证方案应综合考量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的来源。
此外,每轮验证试验中标准品和供试品均应独立制备。
验证中使用的重复策略应尽量反映影响效价测定结果的实验因素。
1.2验证指标与可接受标准由于相对效价测定方法各具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视具体方法拟订具体的验证指标,关于常见验证指标的具体讨论见本节“2.各验证指标的验证策略”项下。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技术指导手册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技术指导手册1. 背景在上市前研究数据基础之上,上市后研究要求和上市后风险控制是审评审批决策的要素;上市后研究更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药品注册法规体系对上市后研究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版)中规定,以下新药应进行上市后研究(Ⅳ期临床试验):化药属于注册分类1和2类;生物制品新药等。
虽然有上述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未能形成完善的药品上市后研究和评价体系,未能形成上市前、上市后研究和评价的良好衔接和全链路管理。
严重影响了对上市后药品的动态评估和全生命周期监管。
为尽快弥补这一不足,药品审评中心起草制定了《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管理规范(草案)》,为使该规范能够良好实施,作为这一文件的配套文件,特制定本手册。
本技术指导手册主要从技术角度为申办人提供指导。
2. 研究目的基于不同的药物研发和监管历史,在对于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本认识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国家,对药品注册上市基本条件尺度的把握上会有所不同。
现实情况下,我国上市前临床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相对薄弱,而临床对突破性治疗的需求非常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新药上市前证据的强度。
因而,者要求我们的上市后研究在关注安全性问题之外,可能要求更加丰富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可能要求增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强化有效性数据等。
因而,对目前我国的上市后研究的目的应有以下内容:评估药物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获益与风险评价药物广泛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评估已知与药物使用有关的严重风险评估与药物使用有关的严重风险信号当数据提示存在严重风险的可能性时,鉴定其是否为非预期的严重风险进一步完善药物上市前的有效性数据完善临床药理学信息3. 研究类型药品上市后研究,是指针对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调查(例如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室实验等。
兽用生物制品菌(毒、虫)种种子批建立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兽用生物制品菌(毒、虫)种种子批建立试验技术指导原则1 目的为兽用新生物制品研制人员进行兽用生物制品菌(毒、虫)种子批建立及各级种子鉴定提供原则性指导。
2 背景《兽药注册办法》和农业部第442号公告规定,兽用生物制品的制造应以种子批系统为基础。
种子批分三级:原始种子、基础种子和生产种子。
只有按照规定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证明合格的种子,方可用于生产兽用生物制品。
3 定义3.1 原始种子具有一定数量、背景明确、组成均一、经系统鉴定免疫原性和繁殖特性良好、生物学特性和鉴别特征明确、纯净的病毒(细菌、虫)株。
3.2 基础种子由原始种子制备、处于规定代次水平、一定数量、组成均一、经系统鉴定符合有关规定的活病毒(菌体、虫)培养物。
3.3 生产种子由基础种子制备、处于规定代次范围内、经鉴定符合有关规定的活病毒(菌体、虫)培养物。
4 种子批的建立4.1 原始种子批的建立选用某一菌(毒、虫)株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制和生产后,即应建立原始种子批,以确保在制品的持续生产期内,能充分供应质量均一的种子。
原始种子批建立基本原则为对选定的菌(毒、虫)株进行纯培养,并将培养物分成一定数量、装量和成分一致的小包装(如安瓿),于液氮中或其他适宜条件下保存。
对原始种子批要按照有关要求做系统鉴定。
通常情况下,应对原始种子的繁殖或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血清学特性、鉴别特征和纯净性进行鉴定。
4.2 基础种子批的建立4.2.1 基础种子由原始种子经适当方式传代扩增而来,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将相同代次的所有培养物均匀混合成一批,定量分装(如安瓿),保存于液氮中或其他适宜条件下备用。
按照规定项目和方法进行系统鉴定合格后,方可作为基础种子使用。
基础种子批应达到足够的规模,以便能够保证相当长时间内的生产需要。
4.2.2 基础种子代次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将基础种子传代至规定最高代次以上第3代,取不同代次水平的培养物进行含量、免疫原性试验,考察其繁殖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稳定性。
生物制药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生物制药实训,旨在使我对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生物制药实验室实训设备:发酵罐、离心机、层析柱、培养箱、显微镜等实训材料:微生物菌种、培养基、生物制品原料等三、实训原理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从生物体中提取或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药物。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微生物发酵、提取和纯化等工艺。
四、实训过程1. 微生物发酵(1)接种:将微生物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发酵:将培养好的菌种转移到发酵罐中,控制适宜的温度、pH、溶解氧等条件,使菌种大量繁殖。
(3)产物的提取:发酵结束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手段将产物从菌体中分离出来。
2. 提取(1)溶剂选择:根据目标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2)提取方法:采用萃取、渗滤、吸附等方法进行提取。
3. 纯化(1)层析: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方法对提取物进行初步纯化。
(2)结晶:通过改变溶剂、温度等条件,使目标产物结晶析出。
4. 质量检测对纯化后的生物制品进行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微生物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操作方法。
3.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
4.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实训总结1.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生物制药的严谨性和复杂性,对生物制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生物制药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针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积极向老师请教,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七、改进建议1. 增加实训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实训效果。
2.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实验原则:(1)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步骤正确并满足测定目的。
(2)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3)定义实验规模,即所需实验样本的数量和重复次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2.验证原则:(1)验证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物活性效价指标进行优化,比如细胞毒性、抗菌活性、细胞增殖活性等。
(2)验证方法应包括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
(3)验证方法应与已验证方法进行比较,以确保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验证方法的结果应可重复,以便其他实验室或研究人员能够再现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原则:(1)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
(2)应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对于重复测定数据,应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绘制误差线图,以展示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对于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应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4.结果解释原则:(1)结果应清晰地呈现于报告中,包括数据表、图表等。
(2)结果应与先前的验证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结果应与已确定的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效价。
(4)结果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尽量避免过度解释或夸大结果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涉及实验设计、验证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实验,可以确保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9402 生物制品稳定性指导原则

9402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是贯穿于整个药品研发、临床、上市及上市后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产品有效期制定的依据,为药品的生产工艺、制剂处方、包装材料、贮存、运输条件等方面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
生物制品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更为敏感,为保证其安全有效,避免失活或降解,必须根据产品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等。
对于一些特殊品种,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类产品等,还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规范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研究与评价,以便更加全面、科学、有效地开展相应工作。
1. 方案制订稳定性试验应制订产品稳定性评价的详细方案。
该方案能支持产品建议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
方案应包含证明产品稳定性的试验类别、试验样品、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时间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2. 试验类别稳定性试验主要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影响因素试验是考察各种极端因素(如高温、光照、反复冻融、振动、氧化、酸碱等相关条件)对产品的影响,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加速试验是通过提高的温湿度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为制剂设计、包装、运输、贮存提供依据。
长期试验是在设定的贮存条件范围内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有效期提供依据。
3. 试验样品可分为上市前和上市后试验样品,通常包括原液、成品及产品自带的稀释液或重悬液等。
对需要保存一定时间的中间产品也应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
上市前稳定性试验的样品至少应为三批,上市后稳定性试验的样品批数可根据产品特性、工艺、规模等因素确定。
若发生会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变更应取三批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
原液或中间产物尽量釆用与规模化生产时相同材质的容器和密闭系统;成品应釆用与规模化生产时相同的包装容器与密闭系统。
《生物制品技术》实训环节课程标准

《生物制品技术》实训环节课程标准学分:2.5学时:1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生物制品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的专业基本能力课。
它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疾病防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主要研究各类生物制品(即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生产工艺、原理、应用等多方向知识,以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技术支撑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在生物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实验以生物制品生产基础技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生物制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典型生物制品的制备及应用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为基础,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精选实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可以胜任兽用、人用等生物制品企业的培养基生产工、生物制品检定工等工种工作。
课程任务:本课程系统以生物制品为主线,围绕生物制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运输保存使用等内容,系统介绍了生物制品相关的基本技能,以及目前生物制品生产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制品生产基础技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生物制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典型生物制品的制备及应用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成为能够适应生物技术行业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前导课程:普通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
平行课程:生物分离纯化技术、酶制品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技术。
后续课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二、课程教学标准1、技能(1)生物制品生产基本技术:洗刷技术、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技术、发酵技术、病毒感染细胞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分装与冻干技术、包装技术、生物安全防护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品技术实验指导生物工程系目录实验规则 (2)实验一、猪瘟、口蹄疫抗体间接血凝实验 (3)实验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照蛋及接毒 (4)实验三、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鸡胚收毒及测效价 (5)实验四、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油乳苗的制备 (6)实验五、氢氧化铝和蜂胶的制备 (7)实验六、法氏囊炎病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 (8)实验七、法氏囊炎病高免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9)实验八、兔瘟灭活苗的制备 (10)实验九、大肠杆菌自家灭活疫苗的制备 (11)实验十、动物实验 (12)实验十一、鸡白痢平板抗原的制备及使用 (15)实验十二、免疫血清的制备 (16)实验十二、细菌冷冻真空干燥实验 (18)1实验规则实验中所用材料,多具有传染性(如病原微生物、含病原微生物的血、尿、便、痰、脓汁及感染动物等),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无菌操作,以保证结果准确,防止实验室感染,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必须遵守以下各项。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进实验室不得将书包、衣物等放在实验台上,不必需的物品勿携入室内。
2、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及用嘴舔湿铅笔及瓶签,、如发生感染或污染等意外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5、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实验进行时不准随意进出。
实验室中物品未经许可不准带出室外。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关好门窗水电,用消毒液洗手后离去。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2实验一猪瘟(HC)、口蹄疫(FMD)抗体间接凝集试验一、目的要求:掌握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将病毒抗原吸附于醛化红细胞上,带抗原的红细胞可以和抗体发生凝集,从而可以检测被检猪的相应抗体水平。
三、材料:微量反应板、移液器、滴头、HC诊断抗原、FMD诊断抗原、被检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各一瓶、生理盐水、微量振荡器、胶布适量。
四、方法步骤:1、用移液器加滴头吸生理盐水。
加入微量反应板孔内一排8孔,每孔加50微升。
2、换一滴头吸一被检血清从第一孔加入50微升,吹吸3次(1:2)吸此孔液体到第2孔,吹吸3次,(1:4),依次类推倍比稀释至第8孔,第8孔再弃去50微升。
这样每孔均为50微升,稀释度分别为1:2、1:4……1:256。
3、换一滴头吸HC诊断抗原各25微升,分别加入第4孔、第6孔。
4、换一滴头吸FMD诊断抗原各25微升,分别加入第5孔、第7孔。
5、每组做1份对照:在反应板最后一排分别滴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各2孔,并分别加HC、FMD诊断抗原各25微升。
6、在微量振荡器上振荡2min,室温下(25-30℃)1.5—2h观察。
7、其他同学重复做1—4步。
8、贴胶布、标明被检血清、组别、对照等。
9、结果判断:HC抗体凝集(++)1:16以上为合格;FMD抗体1:128以上为合格。
五、思考题:1、正向间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2、该试验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判定自己做的结果准确?3、当结果出现错误时,有哪些原因造成的?3实验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照蛋及接毒一、目的要求:通过试验掌握鸡新城疫灭活油乳疫苗的制备方法。
二、原理:新城疫病毒可以在鸡胚中生长、并引起病变和鸡胚死亡。
收胚胎尿囊液毒后,可以利用血凝实验测定效价(NDV病毒具有血凝素,可自动凝集红细胞)。
符合标准后灭活、加佐剂可制成灭活疫苗。
三、材料:孵化10天的受精鸡胚、照蛋器、新城疫II系和IV系疫苗、生理盐水、1ml注射器、石蜡、滴头、注射针头、酒精棉球、镊子。
四、方法步骤:1、将鸡胚先照蛋、画出气室,用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离气室边缘1cm(避开血管),先用消毒针头钻破蛋壳,然后针头与蛋成30度角进针0.5cm注入0.1mlNDV,1-4组接II系毒种,5-6组接IV系毒种,标记,每2人1个鸡蛋、接种后封蜡。
2、毒种的准备:将疫苗按1羽份0.1ml稀释,然后加入青链霉素溶液,使之达到含500单位青链霉素/ml,接毒时按0.1ml病毒液/枚蛋接种。
3、接毒后的鸡胚放入孵化箱中,37.5℃孵化,24h挑出死胚蛋弃去,其它继续孵化,以后每半天观察1次,挑出死胚,放入4℃冰箱冷藏,到96—120h不论是否死亡都放4℃冰箱冷藏1天。
五、思考题:1、如何确定鸡胚的死活?2、鸡胚接种有几种方法?日龄是多少?4实验三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鸡胚收毒及测效价一、目的要求:掌握新城疫病毒血凝实验操作方法。
二、原理:新城疫病毒有血凝素,可以凝集鸡的红细跑,通过测血凝效价,知道尿囊液中病毒的含量。
三、材料:无菌吸头、脱脂棉、无菌剪子、镊子、无菌烧杯、微量反应板、0.5%鸡红细胞、移液器、滴头、离心机、生理盐水、酒精棉球。
四、方法步骤:1、提前准备0.5%鸡红细胞(鸡的抗凝血加生理盐水离心洗涤5次,3000转/分、最后配成0.5%红细胞)。
2、将气室用酒精棉球消毒、剪开气室、剪开尿囊膜、用吸头吸尿囊液于烧杯中(可垫少量脱脂棉花,防堵吸头。
)3、测效价:(1)取一微量反应板用移液器吸生理盐水,按第1-12孔各加加50微升。
(2)换1个滴头吸被检尿囊液50微升放于第1孔,吹吸3次,再吸此孔50微升到第2孔,依次类推,最后到11孔弃去50微升。
稀释度分别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
(3)空白12孔生理盐水50微升,做阴性对照。
(4)1—12孔各加入0.5%红细胞50微升,阴性对照也加入50微升0.5%红细胞。
(5)在微量振荡器上振荡2min,放入湿盒中,25℃、15min后开始观察到60min。
(6)判定病毒血凝效价,记录。
4、将尿囊液按每ml加500单位青链霉素,杀菌、4℃保存,同时加入0.1%甲醛灭活,4℃1天。
(一般合格弱毒疫苗病毒效价在1:512以上)。
5、尿囊液冰冻保存。
留做灭活油乳苗用。
五、思考题:1、记录你测的血凝效价是多少?是否合格?2、为什么血凝试验可测鸡新城疫病毒的效价?5实验四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油乳苗的制备一、原理:油类是非特异性免疫佐剂,通过一定方法将水剂灭活疫苗和油类乳化在一起,可提高该疫苗的免疫效果。
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灭活油乳苗的制备方法。
三、材料:白油、吐温-80、司本-80、硬脂酸铝、新城疫灭活水剂苗、高速捣碎机、量筒、烧杯、离心机、1ml吸管、离心管。
四、方法步骤:1、预准备:油相:将白油中加入2%硬脂铝酸、6%司本-80、加热溶化(160-170℃半小时),分装500ml瓶中,116℃灭菌30min,备用,同时灭菌吐温-80。
2、制水相:将水剂疫苗中加入4%吐温-80,高速搅拌2-5min。
3、乳化:将油相加入捣碎机中,缓慢搅拌,慢慢加入水相(1:1或1:2,水:油相),然后高速搅拌5min,即成。
4、检查:(1)黏度检查:吸1ml油乳苗放出(垂直)0.4ml为15s,此为适用黏度。
(2)稳定性:3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
六、作业:1、记录操作方法和过程。
2、油水能乳化在一起的原理是什么?3、你做的油乳苗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影响因素有那些?6实验五氢氧化铝胶和蜂胶的制备一、原理:明矾水和氨水起反应生成铝胶。
铝胶是一个比较好的免疫佐剂,具有吸附沉淀、包埋作用、可增强免疫效果。
蜂胶的溶解和测定等级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氢氧化铝胶的制备方法。
2KAI(SO4)2•12H2O+HN4OH——2AL(OH)3+K2SO4+3(NH4)+24H2O三、材料:明矾、水桶、电炉、氨水、搅拌器、PH纸、纱布、棉花。
四、方法步骤:1、明矾水的准备:先将明矾砸碎,将水烧至80℃左右,将明矾按20%加入、搅拌、溶化、澄清10-30分钟、虹吸上清液纱布棉花过滤。
2、合成:将60℃的明矾水搅拌,边搅边加入氨水(缓慢加入),当出现浓稠时,PH约8左右,停止加氨水。
3、打碎混匀。
将已合成胶放入打碎机中,打磨2遍。
4、洗去SO4²ˉ离子:将胶放入水桶1/4—1/5,补充干净水(纱布棉花过滤)到满桶,每天澄清1次,同时倒去上清水,再补充水,连续4次,以洗去SO4²ˉ。
5、将制成胶装500ml瓶,高压灭菌备用。
五、示教:磷酸三钙制备先配20%磷酸氢二钠和20%氯化钙灭菌。
在灭活菌液100ml中加入2.5ml20%氯化钙,摇匀,然后缓慢加入20%磷酸氢二钠7.5ml,搅拌匀,即成絮状磷酸三钙佐剂疫苗。
六、蜂胶制备:1)酒精融化:一班称50克蜂胶,4度下砸碎,倒入200毫升95%酒精中融化24h。
2)第2天滤纸过滤,渣滓45度烘干,第3天称重,算出蜂胶等级,以及每毫升7酒精蜂胶含量。
3)使用,按疫苗每毫升加10mg,摇匀。
六、作业:1、铝胶佐剂有何优缺点?2、记录铝胶制作过程。
3、你测的蜂胶等级是多少?8实验六法氏囊炎病高免卵黄的制备一、目的要求:掌握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过程和技术。
二、原理:鸡蛋蛋黄中有卵黄抗体,通过人工免疫母鸡法氏囊疫苗多次,卵黄中就有较高的法氏囊炎病毒的抗体,提取该抗体,就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鸡法氏囊炎病。
三、材料:法氏囊炎油乳灭活苗、捣碎机、高免鸡蛋、青霉素、链霉素、纱布、0.1%新洁尔灭、水桶、生理盐水。
四、方法步骤:1、免疫母鸡:提前1个月用法氏囊油乳灭活苗免疫鸡3次,每次1.5ml,10天免疫1次,最后免疫后到10天收蛋,测效价、符合1:128以上即可制法氏囊卵黄抗体。
2、洗高免鸡蛋:将高免鸡蛋置0.3%新洁尔灭溶液中,擦洗消毒、凉干。
3、分离蛋黄:将高免鸡蛋打开两瓣,将蛋清倒入桶中,留下蛋黄备用。
4、制高免蛋黄液:按蛋黄和生理盐水1:3比例制备,先将8个蛋黄约120ml倒入捣碎机中,开机10秒打匀,停机加入约360ml生理盐水并加各20万青、链霉素,再捣碎开机1-2秒,一层纱布过滤分装于无菌瓶中,即成。
零下5-10℃保存。
若有鸡发生法氏囊炎病,按1-2ml/kg肌肉注射该抗体,即可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五、思考题:1、制高免卵黄为什么要选用健康母鸡接种?2、制的高免卵黄为什么要加青、链霉素?9实验七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一、目的要求:掌握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