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实验前必须预习,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确保安全。

(3) 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与体会。

二、实验原理及材料1. 实验原理(1) 介绍本实验涉及的主要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2) 阐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现象。

2. 实验材料(1) 列出实验所需的化学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规格和保存条件等进行说明。

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 实验步骤(1)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步骤。

(2)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 操作方法(1) 介绍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说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 预测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和产品。

(2) 描述实验后废物的处理方法。

2. 实验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

(2) 引导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报告结构(1) 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2) 报告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了。

2. 实验数据处理(1)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单位转换。

(2) 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如光谱图、色谱图等。

3. 实验总结与体会(1) 概括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表达对实验的感想和建议。

六、实验安全及应急处理1. 安全注意事项(1) 讲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

(2) 强调实验室着装、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要求。

2. 应急处理(1) 介绍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2) 明确实验室急救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七、实验仪器及设备1. 仪器设备介绍(1) 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名称、型号、功能等。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指导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指导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指导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2. 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通过有机反应来实现,常见的有机反应有酯化反应、醇醚化反应、酰氯化反应等。

合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熔点等来鉴定和分离。

3. 实验步骤3.1 实验仪器与试剂准备:- 实验仪器:反应瓶、蒸馏装置、分液漏斗等;- 试剂:甲酸、乙醇、浓硫酸等。

3.2 合成实验- 步骤一:将甲酸加入反应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 步骤二:将乙醇加入反应瓶中,滴加至反应物完全反应;- 步骤三:冷却反应液,分液漏斗分离乙醇溶液和水层;- 步骤四:收集乙醇溶液并进行蒸馏,得到目标产物。

4. 实验注意事项4.1 安全操作: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注意防护措施;4.2 仔细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4.3 反应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记录反应时的变化,如颜色、温度等;4.4 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分离液面的对准和放空过程中的缓慢释放压力。

5.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过程,我们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等进行了鉴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还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

6. 实验总结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实验安全,仔细控制反应条件,并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对合成的化合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指导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理解,并提高操作技术。

通过实验的学习,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格式可以适用于指导其他有机化学实验,只需根据具体实验过程和原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有机化学实验2指导书

有机化学实验2指导书

有机化学实验2指导书实验一溴乙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蒸馏装置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法。

二、实验试剂溴化钠、95%乙醇、浓硫酸、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三、反应原理四、实验仪器和装置五、实验步骤与操作1、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5g研细的溴化钠,然后放入4.5mL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加入5mL 95%乙醇,在冷却和不断摇荡下慢慢地加入9.5mL浓硫酸,同时用冰水浴冷却烧瓶。

2、投入2~3粒沸石,将烧瓶用75度弯管与直形冷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引管。

为了避免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10mL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引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3、在石棉网上用很小的火焰加热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发泡。

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

约30min后慢慢加大火焰,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馏出物为乳白色油状物,沉于瓶底。

4、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2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 mL蒸馏瓶中。

5、装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

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物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注意事项:[1]溴化钠要先研细,在搅拌下加入,以防止结块而影响反应进行;[2]反应结束后趁热将残液倒出,防止NaHSO4结块而不易倒出;[3]避免将水带入溴乙烷中,以免加浓硫酸放热损失产物。

六、思考题1、制备溴乙烷时,反应混合物中如果不加水,会有什么结果?2、粗产物中可能有什么杂质?是如何除去的?3、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产率不高,试分析其原因。

实验二、肉桂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肉桂酸的制备学习并掌握Perkin反应及其基本操作。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加热、搅拌、滴定等。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保护实验室安全。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有机化合物的简单制备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

三、实验步骤1. 了解并熟悉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如显微镜、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

3. 学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熔点、沸点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2.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义,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要真实可靠,实验讨论要能反映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技巧。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如醇的氧化、卤代烃的水解等。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如蒸馏、结晶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三、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讲义的要求,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利用提纯方法对制备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

3. 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验证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防止气体泄漏、溶液溢出等。

2. 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3. 实验中要用到有毒化学品,要熟悉其安全使用和处理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实验报告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数据准确。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化学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2年6月23日前言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

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

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

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六、加热和冷却 (22)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一、重结晶 (27)二、蒸馏 (31)三、分馏 (35)四、萃取与洗涤 (37)五、干燥 (41)第三部分实验 (44)一、基本操作训练 (44)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实验三重结晶 (46)二、合成实验 (48)实验四 1-溴丁烷 (48)实验五环己稀 (50)实验六苯乙酮 (51)实验七己二酸 (53)实验八乙酰苯胺 (54)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实验十β-萘乙醚 (57)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实验十二乙醚 (59)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实验十六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62)实验十七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65)四、设计实验 (67)实验十八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67)实验十九阿司匹林的合成 (67)二、蒸馏三、分馏(二)四、萃取与洗涤五、干燥第三部分实验实验三重结晶四。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二 O O五年八月前言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典型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

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整理及发展中药炮制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两部分。

要求同学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基本理论,以药物分析化学、中草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王允唐坤闫光凡编二 00 五年八月目录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3)实验二清炒法 (5)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总量比较 (7)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1)实验五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14)实验六煅法 (15)实验七自然铜的炮制及其Fe2+煎出量的测定 (17)实验八炙法 (19)实验九香附、钩藤醋炙、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总量初步测定 (22)实验十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降压、镇静、镇痛比较实验 (23)实验十一蒸法(生地、山茱萸、黄芩)、煮法(川乌)、燀法(桃仁) (24)实验十二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26)实验十三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27)实验十四炮制对桃仁所总苦桃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29)实验十五煨法葛根、肉豆蔻、木香,提净法(芒硝、紫囱砂)干馏制备蛋黄油法 (30)实验十六山楂的炮制及其总有机酸和总黄酮总量测定 (32)实验十七黄连炮制及其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 (33)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一、实验目的:1.明确药材净选加工与饭片切制的目的意义。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波谱分析
运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 ,解析产物的结构信息。
04 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
天然产物来源及特点
植物来源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含有丰富的 生物碱、黄酮、萜类等化合物。
动物来源
如昆虫、海洋生物等,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成 分,如多肽、蛋白质等。
微生物来源
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天然产物的提取,如精油等。通过加热使目标 化合物随水蒸气蒸出,再经冷凝收集。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2)作为萃取剂,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实现 目标化合物的提取。该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
分离纯化技术
色谱分离法
包括薄层色谱(TLC)、柱色谱(CC)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等。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实现目标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谱图解析方法,用 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实验技能提升建议
加强实验预习与复习
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实验后及时复习和总结。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多动手实践,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实验效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尝试独立思考并 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A
课题选择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题 ,如新型有机材料的合成、生物活性分子的设 计与合成等。
实验设计
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方案,包 括实验步骤、预期结果、数据分析等。
B
C
团队协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 完成实验项目并分享实验成果。
学术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专 家进行交流和学习,拓宽学术视野。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学原理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活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次有机化学实验。

本次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合成苯甲酸苄酯。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实验所需的试剂有苯甲醇、苯甲酸、磺酸氯磺酰氯、氯化钠、硫酸和乙醇。

实验所需的仪器有冷凝管、反应瓶、蒸馏烧瓶和恒温槽等。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将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然后,我们准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溶液。

将苯甲醇和苯甲酸分别加入两个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用搅拌棒搅拌溶解。

将两个烧瓶放入冷凝管内,将冷凝管中的一端浸入冷水中,另一端连接恒温槽。

打开水泵,使水流通过冷凝管,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保持冷凝管内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加热反应瓶,使其温度保持在80-90摄氏度。

在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磺酸氯磺酰氯,然后将反应瓶与冷凝管连接起来,使两者连通。

接下来,我们将制备氯化钠溶液。

将适量的氯化钠溶解在少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倒入适当大小的漏斗中,漏斗的一端用短胶管与冷凝管的出流口连接起来,漏斗的另一端放入恒温槽中。

打开水泵,使水流通过漏斗,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保持漏斗内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随后,我们将进行反应。

将氯化钠溶液缓慢滴入反应瓶中,同时加热反应瓶。

滴加速度要适中,避免反应速度过快。

反应进行时,观察反应瓶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当滴加完氯化钠溶液后,继续加热反应瓶,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反应充分进行。

反应结束后,关闭水泵,断开连接的设备,并分离反应液和废液。

最后,我们将合成物进行提纯和分离。

将反应液倒入滤液漏斗中,借助重力或抽取装置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使其浓缩。

浓缩后的溶液通过冷凝管冷却,凝固结晶。

将结晶提取并进行干燥,得到纯净的苯甲酸苄酯。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实现了对苯甲酸苄酯的合成,并掌握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2年6月23日
前言
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

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

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

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
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
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
六、加热和冷却 (22)
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
一、重结晶 (27)
二、蒸馏 (31)
三、分馏 (35)
四、萃取与洗涤 (37)
五、干燥 (41)
第三部分实验 (44)
一、基本操作训练 (44)
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
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
实验三重结晶 (46)
二、合成实验 (48)
实验四1-溴丁烷 (48)
实验五环己稀 (50)
实验六苯乙酮 (51)
实验七己二酸 (53)
实验八乙酰苯胺 (54)
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
实验十β-萘乙醚 (57)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
实验十二乙醚 (59)
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
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六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62)
实验十七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65)
四、设计实验 (67)
实验十八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67)
实验十九阿司匹林的合成 (67)
二、蒸馏
三、分馏
(二)
四、萃取与洗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