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 第3章 简单系统 习题与解答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课后答案全

过程控制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1.1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答:所谓“通道”,就是某个参数影响另外一个参数的通路,这里所说的控制通道就是控制作用(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控制器输出)U(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一般的理解是控制作用通过执行器影响控制变量,然后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再影响被控参数,即广义对象上的控制通道)。

同理,干扰通道就是干扰作用F(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

干扰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

控制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1.2如何选择控制变量?答:①所选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控的。

②所选控制变量应是通道放大倍数比较大者,最好大于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

③所选控制变量应使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

④所选控制变量其通道纯滞后时间应越小越好。

⑤所选控制变量应尽量使干扰点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控制阀。

⑥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还需考虑到工艺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不宜经常变动,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1.3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答:当G c(s)=K c时,即控制器为纯比例控制,则系统的余差与比例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与比例度δ成正比,即比例度越大,余差也就越大。

K c增大、δ减小,控制精度提高(余差减小),但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1.4 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的要点是什么?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T i放在最大,微分时间T d放在最小,比例度放于适当数值(一般为100%),然后使δ由大往小逐渐改变,并在每改变一次δ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

如果衰减比大于4:1,δ应继续减小,当衰减比小于4:1时δ应增大,直至过渡过程呈现4:1衰减时为止。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般是指⼯业⽣产过程中⾃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类?解答:分类⽅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例(P)控制、⽐例积分(PI)控制,⽐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

第 1 章思考题与习题1-1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 1-1。

1-4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 P)控制、比例积分( 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 PID )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3章习题(xítí)与思考题3-1 什么(shén me)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解答(jiědá):1)控制(kòngzhì)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shūchū)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

2)基本控制规律:位式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3-2 双位控制规律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解答:1)双位控制的输出规律是根据输入偏差的正负,控制器的输出为最大或最小。

2)缺点:在位式控制模式下,被控变量持续地在设定值上下作等幅振荡,无法稳定在设定值上。

这是由于双位控制器只有两个特定的输出值,相应的控制阀也只有两个极限位置,总是过量调节所致。

3)优点:偏差在中间区内时,控制机构不动作,可以降低控制机构开关的频繁程度,延长控制器中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3-3 比例控制为什么会产生余差?解答:产生余差的原因:比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y与输入偏差e之间成比例关系:为了克服扰动的影响,控制器必须要有控制作用,即其输出要有变化量,而对于比例控制来讲,只有在偏差不为零时,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才不为零,这说明比例控制会永远存在余差。

3-4 试写出积分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为什么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解答:1)积分控制作用的输出变化量y 是输入偏差e 的积分:2)当有偏差存在(c únz ài)时,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

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

因而积分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可以到达无余差。

3-5 什么是积分(j īf ēn)时间?试述积分时间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解答(ji ěd á):1)⎰=edt T y 11 积分时间是控制器消除偏差的调整时间,只要有偏差存在,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

只有(zh ǐy ǒu)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

过程控制系统-第3章-简单系统-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3章-简单系统-习题与解答

第3章习题与思考题3-1.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解答: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及被控对象组成。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3-2.什么叫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各使用在什么场合?解答:如果被控变量本身就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则称为直接参数;如果被控变量本身不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但与其有一定的间接对应关系时,称为间接参数。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尽量采用直接参数控制,只有当被控变量无法直接检测,或虽能检测,但信号很微弱或滞后很大,才考虑采用间接参数控制。

3-3.被控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被控变量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系统能否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它选择的一般原则是:(1)被控变量应能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态重要变量;(2)被控变量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变化,因而需要频繁加以控制的变量;(3)被控变量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当无法获得直接控制指标信号,或其测量或传送滞后很大时,可选择与直接控制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控制指标;(4)被控变量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5)被控变量应是独立可控的;(6)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3-4.操纵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1)操纵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2)操纵变量应是对被控变量影响诸因素中比较灵敏的变量,即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时间常数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3)操纵变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3-5.简述选择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目的,如何选择?解答:其目的是使控制器、执行器、对象三个环节组合起来,能在控制系统中起负反馈作用。

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WORD文档可编辑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习题与思考题-解答

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习题与思考题-解答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动态:从外部扰动出现、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自动控制装置开始动作,到整个系统 又建立新的稳态(达到新的平衡)、调节过程结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状态和参数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常常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工作在稳态。

只有将控制系统研究与分析的重点放在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控制系统。

1-8 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解答: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过程控制部分习题答案-完整版

过程控制部分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5.过程过渡时间ts :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 s 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

6.峰值时间tp: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峰值时间t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习题与思考题3-1.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解答: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及被控对象组成。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3-2.什么叫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各使用在什么场合?解答:如果被控变量本身就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则称为直接参数;如果被控变量本身不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但与其有一定的间接对应关系时,称为间接参数。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尽量采用直接参数控制,只有当被控变量无法直接检测,或虽能检测,但信号很微弱或滞后很大,才考虑采用间接参数控制。

3-3.被控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被控变量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系统能否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它选择的一般原则是:(1)被控变量应能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态重要变量;(2)被控变量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变化,因而需要频繁加以控制的变量;(3)被控变量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当无法获得直接控制指标信号,或其测量或传送滞后很大时,可选择与直接控制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控制指标;(4)被控变量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5)被控变量应是独立可控的;(6)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3-4.操纵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1)操纵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2)操纵变量应是对被控变量影响诸因素中比较灵敏的变量,即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时间常数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3)操纵变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3-5.简述选择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目的,如何选择?解答:其目的是使控制器、执行器、对象三个环节组合起来,能在控制系统中起负反馈作用。

一般步骤,首先由操纵变量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方向来确定对象的作用方向,然后由工艺安全条件来确定执行器(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最后由对象、执行器、控制器(调节器)三个环节组合后为“负”来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变送器总为正作用)“对象”ד执行器”ד控制器”=“负反馈”3-6.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向各是怎样规定的?解答:3-6答:被控对象的正、反作用方向规定为:当操纵变量增加时,被控变量也增加的对象属于“正作用”的;反之,被控变量随操纵变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对象属于“反作用”的。

执行器的作用方向由它的气开、气关型式来确定。

气开阀为“正”方向;气关阀为“反”方向。

如果将控制器的输入偏差信号定义为测量值减去给定值,那么当偏差增加时,其输出也增加的控制器称为“正作用”控制器;反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随偏差的增加而减小的称为“反作用”控制器。

也可参考下表:各环节作用方向如表:3-7.简单参数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应怎样?解答:(1)根据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先确定执行器的采用气开阀(+),还是气闭阀(-)。

(2)在根据“对象”ד执行器”ד控制器”=“负反馈”来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3-8 什么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解答:1)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

2)基本控制规律:位式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3-9 双位控制规律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解答:1)双位控制的输出规律是根据输入偏差的正负,控制器的输出为最大或最小。

2)缺点:在位式控制模式下,被控变量持续地在设定值上下作等幅振荡,无法稳定在设定值上。

这是由于双位控制器只有两个特定的输出值,相应的控制阀也只有两个极限位置,总是过量调节所致。

3)优点:偏差在中间区内时,控制机构不动作,可以降低控制机构开关的频繁程度,延长控制器中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3-10.什么是比例控制规律?它有什么特点?解答:比例控制规律(P)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变化量户与输入偏差信号变化量e 之间成 比例关系,即e k p p ∙=式中p k ——比例放大系数。

比例控制的优点是反应快、控制及时,其缺点是当系统的负荷改变时,控制结果有余差 存在。

余差的产生是由比例控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这是由于比例控制器的p 与e 成一一对应关系,当负荷改变后,需要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户,与之对应必然要有一定的偏差e 存在。

比例控制规律是一种基本的控制规律。

但它有余差存在,故只在对被控变量要求不高的场合,才单独使用比例控制作用。

3-11.什么是积分控制规律?什么是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它有什么特点?解答:积分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变量户与输入偏差e 的积分成正比,即⎰=edt k p 1式中1k ——积分比例系数。

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积分控制作用,便构成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其输出户与输入P 的关系为:()⎰+=edt k e k p p 1积分控制规律的特点是控制缓慢,但能消除余差。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特点是控制既及时,又能消除余差。

3-12.什么是微分控制与比例微分控制?它有什么特点7 .解答:微分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户与输入偏差e 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即dtde T p D = 式中丁D T ——微分时间。

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微分控制作用,便构成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其输出户与输入e 的关系为:⎪⎭⎫ ⎝⎛+=dt de T e K p D P 微分控制规律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超前控制作用,能抑制系统振荡,增加稳定性(但微分作用不宜过强)。

在控制系统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微分作用,而是与比例作用同时使用。

如果要消除余差,就得再加上积分控制作用,构成比例积分微分三作用控制规律(PID)。

3-13.什么是积分时间1T ?它对系统过渡过程有什么影响?解答:积分时间1T 是用来表示积分控制作用强弱的一个参数。

积分时间越小,表示积分控 制作用越强,数值上111K T =,式中1K 是积分比例系数。

积分时间1T 的减小,会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动态性能变差,但能加快消除余差的速度,提高系统的静态准确度。

3-14.什么是微分时间D T ?它对系统过渡过程有什么影响?解答:微分时间是用来表示微分控制作用强弱的一个参数。

微分时间D T 越大,表示微分控 制作用越强。

增加微分时间D T ,能克服对象的滞后,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但微分时间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引起系统的高频振荡。

3-15.控制阀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主要使用在什么场合?3-16、控制阀的流量特性是什么?解答:控制阀的流量特性是指被控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或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即⎪⎭⎫ ⎝⎛=L l f Q Q max 式中相对流量max Q Q 是控制阀某一开度时的流量Q 与全开时的流量max Q 之比。

相对开度Ll 是控制阀某一开度时的阀杆行程了与阀杆总行程L之比。

3-17、何为控制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和工作流量特性?解答:阀前后压差保持不变时的流量特性称为理想流量特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阀前后的压差会随阀的开度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流量特性称为工作流量特性。

3-18.什么是串联管道中的阻力比s ?s 值的减少为什么会使理想流量特性发生畸变? 解答:s 值表示控制阀全开时阀上压力差与系统总压差之比。

当s=1时,说明系统总压差全部降在控制阀上,所以控制阀在工作过程中,随着阀开度的变化,阀两端的压差是不变的,故工作流量特性与理想流量特性是一致的。

当s 值小于1时,系统的总压差一部分降在控制阀,另一部分降在与控制阀串联的管道上。

随着阀的开度增大,流量也增加,降在串联管道上的压差增加,从而是使降在控制阀上的压差减少,因而流过控制阀的流量也减少。

所以随着s 值减少,会使理想流量特性发生畸变,阀的开度越大,使实际流量值离开理想值越大。

具体来说,会使理想的直线流量特性畸变为快开特性,使理想的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畸变为直线特性。

3-19.试述电-气转换器及电-气阀门定位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解答:电-气转换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气信号的一种装置。

在控制系统中,如果所使用的控制器是电动控制器,其输出信号为0~10mA DC 或4~20mA DC ,但所选择的执行器为气动执行器,其输入信号一般为20~100kPa 。

这时就需要采用电-气转换器,先将控制器的输出电信号转换为相应气信号,才能为气动执行器所接受。

电-气阀门定位器除了能将电信号转换为气信号外,还能够使阀杆位移与送来的信号大小保持线性关系,即实现控制器来的输入信号与阀门位置之间关系的准确定位,故取名为定位器。

定位器可以使用在阀的不平衡力较大或阀杆移动摩擦力较大等场合,同是还可以利用定位器来改变阀门的流量特性,改变执行器的正、反作用。

在分程控制中,利用定位器可以使阀门在不同的信号段范围内作全行程移动。

3-20.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任务是什么?工程上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有哪几种方法?解答: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任务是:根据已定的控制方案,来确定控制器的最佳参数值(包括比例度δ、积分时间T I;、微分时间T D),以便使系统能获得好的控制质量。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理论计算和工程整定两大类,其中常用的是工程整定法。

属于控制器参数工程整定法主要有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和经验凑试法等。

3-21.什么是临界比例度法?有何特点?解答: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δ,和临界周期T K,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和判断,适用于一般的控制系统。

但是不适用于临界比例度小的系统和不允许产生等幅振荡的系统,否则易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或造成事故。

3-22.什么是衰减曲线法?有何特点?解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使系统产生衰减振荡,得到衰减比例度δS和衰减周期T S(或上升时间T升),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整定质量高,整定过程安全可靠,应用广泛,但对于干扰频繁,记录曲线不规则的系统难于应用。

3-23.试简述经验凑试法及其特点?解答:经验凑试法是根据经验先将控制器参数置于一定数值上,然后通过不断观察过渡过程曲线,逐渐凑试,直到获得满意的控制器参数值为止。

这种方法很简单,应用广泛,特别是外界干扰作用频繁,记录曲线不规则的控制系统,采用此法最为合适。

但这种方法主要是凭经验,有一定的主观性,整定过程较为费时,整定质量因人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