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通知范文2篇

公文写作通知范文2篇
公文写作通知范文2篇

公文写作通知范文2篇Model document writing noti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公文写作通知范文2篇

前言:信函指以套封形式按照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单位的缄封的信

息载体。本文档根据信函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公文写作通知范文

2、篇章2:公司公文写作要则文档

篇章1:公文写作通知范文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

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

行公文。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

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

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

日期。

2、批示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

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3、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4、事务性通知的写法

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

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确的材料等。

5、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

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

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二)通知的写作范例

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

各xxx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级有关部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遵照中央关于认真解决农村和老、少、边地区人民群众看电影难的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认清农村电影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农村电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农村电影发展很快,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治愚治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我省

农村电影出现了大面积滑坡。1996年与1991年相比,农村电

影放映员减少了84%,流通的拷贝下降了72.5%。县级电影公司普遍冗员多、债务重、亏损面大、自我生存困难。。。。

篇章2:公司公文写作要则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公司公文写作要则

总体而言,公司公文写作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合法、求实、合体、严谨、规范。公文内容与形式必须符合上至国家、下至公司内部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具有合法性;求实,即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合体,即公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严谨,即要求公文结构须严密有序,避免产生歧义;规范,即要求公文格式、语言表达、符号使用都应符合有关规定,运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排斥使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及生造语词等,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句子含义完整确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便于受文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执行。

一、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为确保公文迅速、准确地在公司内外传递,避免行文紊乱,公司有关部门应遵循相关规定,制定行文方向、行文方式的有关准则,这就是行文规则。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各机构的组织

系统、归属、职权范围决定机构之间的工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工作关系又决定着公文传递的方向。即处于领导、指导地位的

上级机构向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构主送下行文;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构应向上级领导、指导机构主送上行文;具有平行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的机构之间相互主送平行文。

(二)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行文方

式是指机构之间公文传递的形式,分为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对外发文,应考虑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

1.逐级行文。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存在隶属关系

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构之间应采取逐级行文的方式,按级逐渐上报或下发文件,即只对直属上一级机关或下一级机关制发公文,如果需要,再由上一级或下一级机关转发。

2.多级行文。为加快公文传递,在必要时可采取同时向

若干层级的上级或下级机构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公司全体员工公布。

3.越级行文;为了维护组织或专业系统中的合理分工和

正常的工作秩序,防止工作上的脱节、被动或抵触,一般情况下避免越级行文。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采用越级行文: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和抄送机关,问题长期未解决;上级交办,并指定

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的具体事项;控告、检举直接上级等。因特殊情况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构。

4.直接行文。同级或其他不相隶属的机构之间相互行文

时采用。行文不受系统归属与级别层次的制约。

(三)正确选择主送与抄送机构

除普发性公文之外,一份公文通常只选择一个主送机构,防止由于多头主送而贻误处理。下列情况时,在向主送机构发文时,应同时抄送:对下级的重要发文应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构;受双重领导的机构向上级请示,应明确主送、抄送机构,由主送机构答复;上级向双重领导的下级行文,必要时应抄送另一上级;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构的职权范围,需相关机构配合时,应抄送。如属下列情况,则不得抄送:请示在上报同时,不得向下级抄送;接受抄送的机构不得再向其他抄送;与公文办理无关的机构不得抄送。

(四)联合发文时,作者应是同级部门并须对有关问题

协商一致因公司业务,公司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横向联系较多,行使职能时可以联合行文。但联合行文的部门级别层次须相同或相近。同时,为维护公司管理一致性,联合行文前须

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不得以自己部门单方面意见各自向下行文。

(五)严格控制公文数量,简化行文手续机构行文必须

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可发可不发的坚决不发;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可不再行文,必须印发的要控制数量与范围。上下级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尽量对口行文,简化手续,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公文特殊表达要求

(一)时间概念的表达

除不必或不允许精确表达外,须确切表达时间,完整标

明年月日,特殊时需标出时、分甚至秒;避免使用“今年”、“明天”等需借助其他时间概念才能准确理解的时间代词;禁止使用“上月以前”、“去年之后”等一类不易划定界线的词语;年份一律使用全称,如需有关历史年号时,先写公历年份,再将历史年号置于圆括号内。

(二)空间概念的表达

在专用名词中,城市、地区、县、乡等名称首次出现时,如属于国外的应冠以国别,属于国内的应冠以所属盛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所有国名、地名均应使用国家公布的标准名称

(包括标准译名),一般不使用别称,国内地名不用简称。除出于特殊需要,或表达对象在文中无重要和必要意义之外,公文中的空间概念大都需精确表达,慎重使用表示处所的代词,以防止误解或费解。

(三)数量概念的表达

表示数量时一般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特殊情况下用汉字。同一文件中同类数量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除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约数、概数外,公文中的数目概念应用精确数字表示。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则只用分数而不用倍数。在“增加、上升、扩大”或“减少、降低、缩斜等词语后面有“到、至”等字样的句式与后面带“了”或不带“了”字的句式,语意差别很大,使用时务必谨慎。若需用“以上”、“以下”等词表示数字分界时,为使界线划分清晰准确,应以各种方式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注意数词“两”的使用,“两”不能做序数,也不能用以表达没有零头的多位数。

量词中的度量衡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

公布的中文名称。

如文中须出现历史上使用的、外国使用的或地方性的单

位(如石、斗、磅、英寸等)时应折算成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并加以说明。使用复合量词时,如词语不常使用,应加注简要说明。

(四)职务、姓名的表达

各种职务、姓名应以全称出现。当某人担负多种职务时,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者。需列出某人两个或两个以上职务时,国内的应按先党内、后党外,由大到小排序,国外的应尊重对方习惯或双方需要。国外人士的译名、职务应以国家公布的标准译名为准,如无标准译名应注意在有关文件中使用同一译名,译名后一般应用圆括号注明其外文名称。若干人物的姓名需同时并列出现在文件中时.应按职务高低、姓氏笔画、姓氏字母的规定排序,与事情相关的程度、归属等标准构成排序。

(五)程度概念的表达

表示程度的成分往往构成公文关键性部分,表达不当就

会造成失实、失误。

公文中表达程度的关键是选用各种副词、代词。“很、极、最、更加、极其、非常、尤其、十分、过于、特别、比较、多么、大致”等副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代词都可以表示程度。选用这些词语时应注意与客观实际符合,务求恰到好

处。在公文中常需对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加以表述,注意把握分寸。

(六)范围概念的表达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全部或部分的词语,分别为一些副词、数量词以及名量词的重叠形式,如“所有、一切、全部、任何一个、总共、人人”等就可用于表示全部。而“有些、有的、一些、部分、少数、多数、接近半数、百分之几”等则用于表示部分。在使用上述词语时应注意:当事物是被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时,才能用表示全部的词语,稍有保留或无法最终确定时,只能用表示部分的词语。公文中表示部分时,常要求精确,此时应使用词义精确的词语,不能在一个语句中同时出现表示全部或部分的词语,前后出现的表示范围的词语不能自相矛盾。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