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提要] 产业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来的产业,既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又具有旅游产业的属性,其产业链也就更为复杂。
河南既是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拥有厚重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势必极大地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河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qn-284);黄河科技学院课题(编号:KYSK201306)阶段性成果文化旅游产业是以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旅游经营者的进一步创意和设计,满足消费者感知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回忆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服务需求的行业。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由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提供公共基础服务的企业和部门组成,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投入,向消费者提供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旅游地人文、景观、民俗等方面文化需求的链式中间组织。
从文化产业链的构成来看,文化旅游产业链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企业和机构、提供文化旅游营销服务的广电部门、网络服务商等媒体。
从旅游产业链的构成来看,文化旅游产业链包括景区景点、旅行社、娱乐服务、餐饮、酒店、交通运输、旅游购物等企业,同时,还包括提供金融、通信、绿化、道路等辅助服务的机构;此外,由于文化旅游业辐射的行业范围较为广泛,所以文化旅游产业链还包括艺术品和纪念品生产加工、出版印刷、动漫制作、地产等企业。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界盛传这样一句话:想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到上海;想了解600年前的中国,到北京;想了解3,000年前的中国,到西安;如果要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追溯中华民族之根,就不能不到河南。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从小到大,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素有“中华文明摇篮”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模式,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一、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1. 优势明显,但存在短板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郑州的少林寺、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大相国寺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作为中国河南省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也丰富多彩。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产品单一、游客体验不佳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 发展需求亟待解决由于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丰富,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亟待解决。
需要提升产品品质,推动文旅融合,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需要改善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需要整合资源,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挑战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景点开发上,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
一些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2. 服务体系不完善河南省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部分旅游景点缺乏专业性的讲解、导游等服务,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三、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1. 文旅融合,打造综合式旅游产品河南省应该加强文旅融合,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打造综合式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打造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街区、文化旅游节庆等方式,将文化带入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服务升级,提高游客体验河南省需要加大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作者:行文姣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5期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虽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起步,但该产业在当时的河南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河南省文物古迹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现已查明的各类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达到3万多处。
2011年,河南省旅游系统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格局,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态势。
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0%。
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
总的来说,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我们今后在开发河南省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河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适中,且矿藏品种繁多,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景观。
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依托,其文化资源的优劣就尤为重要。
河南省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寻根文化与寻根战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拥有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341个、遗存1098处。
其中,在华人300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
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2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历时长达2200多年。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即占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座古城,同时,历史在这河南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如裴李岗遗址、仰韶遗址、安阳殷墟等等这就为河南省丰富的古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10处,郑州二七纪念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墓、确山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等等,这些都在彰显着河南浓重的红色文化气息。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摘要]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力;观念落后,创新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在全国形成产业优势。
河南省应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加大宣传力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及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等措施,来实现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路径研究一、研究述评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多,类别全,历史久,品位高,分布广等特点,河南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是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还没有依托资源优势在全国形成产业优势。
在《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都对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进行阐述和强调,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关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张春香[1]在对河南及其周边省份文化旅游资源及战略识别和比较基础上,运用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认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要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河南文化产业生产力,壮大河南文化产业的实力,实现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徐丽霞[2]、雷俊霞[3]等针对河南客源、资源、区位等优势,认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缺乏整体的观念以及开发、经营和管理方面的落后等,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是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李雪琴[4]等从产业融合角度提出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加强科学规划,加速资源整合,坚定产业化道路,选择文化创意路子,建立示范区,打造产业链等对策。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
一、基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模式河南省地域广阔,文化遗产丰富,但在资源规划和管理上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将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全面的展示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体验。
河南应该注重文化遗产资源价值梳理和洞察,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通过以“人文性”为核心的文化旅游,阐释文化历史市场价值,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入,但当前资金来源和渠道仍然不够丰富多样。
因此,可以通过发展PPP(政府、民营企业、社会投资者)模式,引入具备实力和经验的社会投资者来共同推动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实现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借助金融创新,打造文化旅游投融资生态圈,促进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产品升级的创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河南省应该注重与时俱进,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通过不断提高旅游产品透明度、舒适度、个性化和差异化,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归属感。
在新品开发上,更应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健康养生等多方面入手,将文化旅游产品升级为综合性、多元化和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包含产业、政府、社会的整体。
河南省应该通过产业链的升级,打破传统产业划分的界限,创造一个更加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建立起政府、企业、征服者、游客等各类关系的共生协作模式,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在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河南省也应该充分利用新生代技术和工具,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降低文化旅游成本,实现文化旅游与最新的科技融合。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河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文化遗产保护不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多样化、文化旅游品质不高等。
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新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为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分析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有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新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探索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和现状,找到适合该地区发展的创新模式,为促进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地区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文化旅游产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的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形象。
研究将有助于挖掘河南省文化资源的潜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营销策略

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营销策略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营销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营销策略,并分析其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是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文化旅游产业引入文化和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模式:1.文化创意旅游模式文化创意旅游模式强调通过艺术、设计、创意等元素为旅游活动增添新鲜感和独特体验。
比如,将传统工艺品与旅游景点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纪念品,吸引游客购买并带走一份特殊的文化记忆。
2.主题式旅游模式主题式旅游模式以特定的主题为核心,打造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比如,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镇旅游,通过全景式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古镇的魅力。
3.互动式旅游模式互动式旅游模式通过游客参与度高的互动体验,创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比如,建立与游客的互动平台,提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体验活动,如画室体验、皮影戏DIY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营销策略创新营销策略是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旅游产业营销策略:1.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
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广告和宣传手段,如电视、报纸和杂志等,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
通过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将信息传递给潜在游客,提高其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兴趣。
2.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建立与相关文化机构、文艺团体、酒店和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也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

河 南 省地 处 中原 ,是 中华 文 明的重 要 发源地 。2 O l 1 年1 0 月 , 国 务院 《 关于 支持 河 南省 加快 建 设 中原经 济 区的 指导 意见 》 中 ,明确 提 出中原 经 济 区建设 的战略 定位 之 一就 是 “ 华夏 历 史文 明传 承创 新 区 ” 。河 南 省 培 育 中 原 文 化 品 牌 , 创 新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时 不 我 待 。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正 当其 时 欧债 危机 阴 云弥 漫 ,全球 经济 增 长放 缓 的情况 下 , 中国经 济下 行风 险 增大 , 文化 产业 具有 的 反 向调节 功 能 ,为创 新 文化 体制 、做 强文 化产 业 带来 契机 。 ( 一 )政 策支 持创 新 近 年 来 , 国 家 相 继 出 台 多 项 政 策 扶 持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2 0 0 9 年的 《 文化 产业 振 兴规 划 》,2 0 1 o  ̄的 《 关 于加 快 培 育和发 展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的 决定 》将 文化 创 意产 业纳 入 其 中,党 的十 七 届六 中全 会再 次 强调 “ 加 快 发展 文 化产 业 、推 动文 化产 业成 为 国 民经济 支柱 性 产 业 ” , 这 些 政 策 的 出 台 都 为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外 部环 境 。2 O 1 1 年 中原经 济 区建 设上 升为 国家 战 略 ,华夏 历 史文 明传 承创 新 区 的定位 将 使文 化产 业 在金 融政 策 、财 政政 策 、产 业政 策等 方面 获 得诸 多优 惠 ,为其 创新 发 展提 供有 力支 持 。 ( 二 )金融 助 力创 新 国 家 对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的 支 持 使 文 化 企 业 融 资 渠 道 更 为 畅 通 。一 是 间接 融资 助力 。银行 加大 对 文化 企业 的支 持 力度 ,设 立信 贷 审批 “ 绿 色通 道 ”,创 新委 托贷 款 、应 收账 款抵 押贷 款 等金 融产 品 。二 是 资 本 市场 支 持 。 《 文 化 产业 振 兴 规 划 》提 出, 支 持有 条 件 的文 化 企业 进入 资本 市场 融 资 ,2 0 1 1 年 河南 省大 地传 媒 公司 借壳 * S T 鑫 安 成 功 登陆 主 板 市场 ,实现 河 南文 化 企 业 上市 零 的 突破 。三 是 股 权 投 资 增 多 。 随 着 文 化 概 念 的 升 温 , 以文 化 产 业 为 主 题 的 股 权 投 资基 金 如雨 后春 笋般 出现 ,风险 投 资 、私募 股权 投 资等 也纷 纷进 入 文化 领域 。四是 文化 产权 交 易所 的 设立 。2 0 1 1 年 郑州 文 化产 权交 易所 成 立 ,为河 南 省文 化产业 融 资提 供 了新 的渠 道 。 ( 三 )科技 驱 动创 新 达 ・芬 奇 曾经 说 过 :艺 术 借 助 于 科技 的翅 膀 才 能 高 飞 。这 句 名 言 揭 示 了 科 技 对 文 化 创 新 的 驱 动 作 用 。 现 代 科 技 不 仅 是 文 化 资 源 向文 化 产 品 转化 的重 要 手 段 , 而且 是提 高文 化 产 品 附加 值 的关 键 因 素 。当 今 科技 发展 一 日千 里 ,三 网合 一 、物 联 网 、 云计 算 时 代 的 到 来 , 数 字 技 术 、 网 络 技 术 和 多 媒 体 技 术 的 广 泛 运 用 , 既 改 变 着 传 统 的 出 版业 、广 电业 、影 视 业 等文 化 产 业 ,又 发 展着 新 兴 的数 字视 听 、 网络游 戏 、动 漫影 视 等文 化 产业 。 二 、河 南 省文 化产 业 创新 发展 的现状 分析 河 南 省 文 化 资 源 丰 富 , 创 新 基 础 良好 , 发 展 速 度 加 快 , 2 0 1 0 年 文化 产 业增 加值 同 L L  ̄ 1 5 . 9 % 。 ( 一 ) 创 新 发 展 基 础 良好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以 文 化 资 源 为 基 础 。 中 原 文 化 是 五 千 年 中 华 文 明 的缩 影 ,文 化资源源 远流 长 。一 是根亲文 化。河南 是殷墟 文化 、炎黄 文 化 的 发 源 地 ,黄 帝 故 里 拜 祖 大 典 已成 为 全 球 华 人 的 节 日盛 典 , 近 年 来 到 河 南 寻 根 谒 祖 的 海 内外 友 人 络 绎 不 绝 , 根 亲 文 化 资 源 独 具 特 色 ; 二 是 旅 游 文 化 。河 南 丰 富 的 历 史 文 明 赋 予 我们 精 彩 的 旅 游 文 化 , 中 国 八 大 古 都 中 河 南 独 占其 四 , 安 阳 和 郑 州 的 商 文 化 , 开 封 的 宋 文 化 , 洛 阳 的 唐 文 化 , 魅 力 无 穷 ; 以 老 子 、 庄 子 为 代 表 的名 人 文 化 ; 以新 县 鄂 豫 皖 苏 区 首 府 为 代 表 的 红 色 文 化 ; 以少 林 寺 、 龙 门 石 窟 为 代 表 的 人 文 景 观 ,都 给 予 旅 游 丰 厚 的 文 化 特 色 。 三 是 民 俗 文 化 。 以汴 绣 、 钧 瓷 、 唐 三 彩 等 为 代 表 的 民 间 工 艺 ; 以宝 丰 魔 术 、 周 口杂 技 等 为 代 表 的 民 间 演 艺 ; 以豫 剧 、 曲剧 等 为 代 表 的 戏 曲 文 化 ,异 彩 纷 呈 。 ( 二 )创 新 主 体 实 力 增 强 文 化 企 业 是 文 化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的 主 体 。 一 批 大 型 国 有 文 化 企 业 集 团 通 过 体 制 改 革 , 己经 成 为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主 力 军 , 如 中 原 出版传 媒投 资控股集 团有 限公司2 0 1 0 年进入 全 国出版 集 团经 济规模综 合评价 前l 0 名 ,河南 日报报业 集 团荣 获 “ 金长 城传媒 奖 ・ 2 0 1 1 中 国十 大 传 媒 集 团 ”称 号 , 目前 拥 有 十 报 两 刊 一 网络 , 在 国 内 首 家 推 出 集 报 纸 、 电视 、 网络 于 一 体 的 大 河 多 媒 体 信 息 港 。 国 有 文 化 企 业 集 团 创 新 发 展 的 同 时 , 民 营 文 化 企 业 也 崭 露 头 角 ,如 郑 州 天 人 文 化 旅 游 、 开 封 清明上河 园创 作的 《 禅 宗 少 林 ・音 乐大 典 》和 《 大 宋 ・东 京 梦 华 》 实 景 演 出 己 成 为 河 南 文 化 旅 游 的 知 名 品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夏嫚聆
来源:《商情》2020年第22期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
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三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情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总结河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市场的现有特点,结合河南省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新的以博物馆文创产品和核心的发展模式。
【關键词】文创产品;河南省博物馆;消费者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自21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进一步解放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生产力,根本在于将文化资源过渡或转化为文创产品或服务。
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展示地点,拥有非常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打造专属博物馆特有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是发展文创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博物馆“创作—收入—再创作”良性循环的根源。
对于以文化古迹多著称的河南省,其博物馆产业的兴起更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而消费意愿是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的重要基础,因此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研究是合理并且必要的。
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出现的问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博物馆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划等上,张爱红(2015)认为,目前国内的国内文创产品的存在着经费紧张、经验缺乏、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徐菁(2016)认为存在文创产品品种同质化、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不系统、产权意识淡薄等问题。
但总体来说观点较为陈旧,跟新的文创产品发展模式的现状脱轨,缺少更具有时代价值并且可行的观点。
本文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更加贴切可行的建议。
同时近几年对于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研究较少,本文可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缺失。
二、河南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市场现状总结
(一)馆藏众多但用于开发者太少
河南博物院馆藏品多达14万件,但目前知名的文创产品有限,最为出名的是妇好鸮尊,目前以妇好鸮尊为原型的衍生设计多达几百种,但该元素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广泛辨识度的形象,系列性不强;而其他大部分文创产品多采用青铜器和瓷器纹饰作为设计元素,其他的一些著名馆藏品如骨笛、武则天金简、兽面纹铜罍等的开发力度仍有待加强
(二)大量产品同质化,雷同化严重
同质化产品体现在和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无差别上,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常见商品种类有限,一方面是这些常见商品种类的制作过程较简便,如手机壳和便签纸等,只是图案和基本商品的物理结合,产品实际创意附加值少,大部分停留在简单、低级的复制粘贴阶段,导致在官方销售平台外大量仿制产品盛行,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不一而同,严重地削弱了博物馆文博商店的竞争力,并给消费者造成这类商品的质量不好价值不高的印象。
(三)线上平台疏于经营,实体商店缺乏互动
河南博物院文创店创店时间为2014年,比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淘宝"晚了6年,到2018年"故宫淘宝"已经成为拥有293件“宝贝”,销量超过14万的网红店,而河南博物院文创店还是一个上架数量15、信誉一颗钻的企业淘宝店。
实体商店里货架上实体图书占据了较多位置,而文创产品的位置总体来说并不多,而且没有任何互动活动,没有游客参与体验的环节,文博商店只是充当一个普通商店的角色,宣传缺乏,这对文创产品的扩大知名度和增加销售量是十分不利的。
三、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该模式有五个主要部分,逻辑关系如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再提炼,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并在传承基础上加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使过去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加生活情趣,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兴起后,以文创产品背后的大IP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将会建立起来,对主题公园,名牌联动的需要会引发新一轮供给,从而全行业都投入到对IP的变现以及创造新的IP中,这样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会被发掘提炼,从而进入良好的循环。
河南省的历史古迹较多,塑造IP对于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良好发展就是这个循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成功商品化,才能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创造和变现。
四、建议
(一)市场需
据调查多数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更讲究所购买产品的美观性和创意性相结合。
因此,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包装设计应讲究生活美学,结合创新创意,抓住文化内涵,打磨出设计感强、吸引人眼球令人心动的文创产品。
(二)销售策略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应分为两个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线下博物馆文博商店应结合本博物馆珍贵藏品以及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新颖的相关文创产品,店内加强对导购人员的训练,吸引消费者目光,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线上以故宫博物馆为典范,建立专门旗舰店,展现文化内涵与实用性相结合创造性的文创产品,用热度打造大IP品牌效应例如故宫文创IP,完善售后吸引回头客,形成粘性消费群体。
除此之外,河南的文创产品应该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
一方面开辟创意体验馆,让文创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售卖过程,而是有温度、学习体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创意开发模式研究[J].艺术百家, 2015(4):210-214.
[2]徐菁.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J].时代教育,2016:94.
[3]王乔琪.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3200岁,曾登上央视,现放下“架子”开始赚钱[N]. 河南商报, 18-07-20 (008).
基金项目:本文属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故宫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启示》(编号:13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嫚聆(1998-),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