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剑锋
桑干河畔的炉火 大同吉家庄遗址陶器陶窑实验考古纪实

实验考古是结合考古材料,通过重建实验的方式,探索和解决考古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旨在构建古代遗存与现代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通过分析研究考古遗迹,设计实验,将静态的遗迹现象转化为动态的重建实验,把人的个体感受等也纳入考察对象,促进人们对考古遗存更好的思考与理解。
如对史前遗址中房屋的实验考古,通过重建史前房屋,探索史前时期建筑房屋的材料选取、地基处理、筑屋方式等,考察史前房屋的建造、使用和废弃,将静态的考古资料转化为动态过程。
合对吉家庄遗址连续进行了3次发掘,大量陶红胎黑皮陶为竖穴式升焰窑(以下简称“竖穴窑”)和横穴式升焰窑(以下简称“横穴窑”)。
竖穴窑具有火塘、火道和窑室等陶窑的核心结构,在火道中有红烧土和方形石块相间分布的结构。
为探究竖穴窑的性质,我们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探索其是否为烧造陶器的陶窑,亦或是用于加工肉食的炮制窑。
依据遗址地层关系,横穴窑的出现要晚于竖穴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窑室面积较小,由火道、火塘、窑顶构成的中小型窑;另一种为窑室面积较大,由窑箅、火塘、窑顶组成的大型窑。
吉家庄遗址的横穴窑虽然称为穴窑,但从遗迹现象上看,是一种半地穴式的升焰窑。
窑室、火道、火塘等主要结构都位于地下,但窑身有明显的堆筑加盖痕迹,即窑身在半地穴的基础附近发现有大块的红烧土块,推测其可能是用黄土做成方砖形,部分覆盖在火道上,构建火眼,形成类似窑箅的结构。
在大型窑的窑室部大型横穴窑的窑箅中小型横穴窑的窑室遗迹横穴窑窑身残留遗迹中小型横穴窑遗迹成坚硬的红烧土时,因木柱表面的黄土涂抹均匀,几乎无裂隙,内部的木柱处于近乎无氧的环境,只会部分炭化,因此可以遗留至今。
河床中大小相似的方形鹅卵石,一远眺重建的竖穴窑与横穴窑测量陶窑遗迹图① 用草拌泥制作的窑箅 图② 用草拌泥制作的窑顶面涂抹较厚的黄泥层,放在陶窑中,以做初步测试。
横穴窑重建的主要工作为窑室、火道和火塘等的构建,在河床沿岸的台地上,通过向下陶)为主的陶窑。
尊敬的崔凯大师资料收集

不是竞标高手但创意能实现
这个行业有两种建筑师,一是一辈子做了许多的建筑,另一种是一辈子只做过一个显赫的项目。崔恺说:“外研社 只是一个大学的出版社,这个项目本身不有名,可能北京还有类似许多这样的项目,人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但 把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项目做好,大家反而给了很高的荣誉。建筑是个系统工程,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
我今天的话题稍微偏离一点,但是这个偏离好象更多的谈到地方性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但是我也想是这样的,文化的问 题实际上跟我们技术类的专业,同我们学建筑学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建筑师讨论的一大话题。但是我也觉得到了今天,到了 新的世纪,这个话题是不是有一个新的提法,我想把这个话题放在今天这个论坛最后一个发言,也是想对关于建筑的地域 性问题,关于建筑的民族性问题,实际上也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于自己来讲是这么一个考虑的过程。
最终地域性建筑将记载这个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留给未来,这是我开始演讲前的一个小的观点阐述一下。
下面我借这个话题简单的把我们最近做的工作向大家介绍一下,有一些在杂志上也发表过了。第一个是拉萨的火车站,我 觉得学报已经登载过,我想在这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拉萨车站是目前青藏铁路的重点站,我们做的工 作是车辆本身,大家知道一说到拉萨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我们搞现场的时候也进行多次了参观,他很多细部是很 有地方性的,包括地方的材料,包括宗教文化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气侯的特点,在拉萨的建筑上都反映很明显。在内部结 构上,拉萨都是列筑式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大家更多的看到的是外面。所以当我们要创造一个拉萨市车站的时候,我 们也面对同行在拉萨做的工作。
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曹斌

《试论高青陈庄遗址的性质》,中国考古学第十五次年会,河北石家庄,2012年11月。
承担项目:
完成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课题“琉璃河遗址与西周燕文化研究”——《西周燕国青铜器铭文研究》部分(4万字)。
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及相关文物保护技术——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2010.6-2012.6。
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自荐信研究生联系导师邮件给研究生导师发邮件研究生导师评语研究生导师鉴定研究生给导师的邮件研究生导师库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曹斌
曹斌
基本情况:
曹斌,汉族,1981年9月出生于陕西西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学习经历:
2000.9-2004.7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2004.9-2007.7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08.9-2012.7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中国文物学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青铜器(本科)、中国文物学(本科)、夏商周考古研究(研究生)、文物学概论(专硕)
主要论著:
1、论文
《浅议高校博物馆学发展之原因》,《乾陵文化研究》(第二辑),2006年。
《考古与文物》,2011年3期。
《从商文化看商王朝的南土》,《中原文物》,2011年4期。
2、专著
《青铜器论文索引(1983-2001)》,香港明石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参编)
《青铜器论文索引(2002-2006)》,线装书局,2008年。(合编)
承担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子课题——《青铜觯研究》,2010.6-2013.6。
北大考研-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董珊

开设课程 古文字学通论;殷周金文通论;战国文字通论; 甲骨学研究;简帛学研究。
论文著述 董珊论著目录(1992——2008)
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1、《古玺中的燕都蓟及其初封问题》,《江汉考古》1993 年第 4 期,64-65,转 74 页。 2、《释燕系文字中的“無”字》,《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年。 3、《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释》,《考古与文物》1999 年第 5 期;又《中国篆刻》第 13 期转载, 荣宝斋出版社,1999 年。
参考目录 A.硕士学位论文:《东周题铭校议(五种)》,1997 年 5 月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答辩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2002 年 5 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答辩通过。 B.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简帛》,2004 年 6 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评审通过。 C.发表在“简帛研究”网站(): 1、《新蔡楚简所见的“颛顼”和“雎漳”》,2003/12/7 2、《楚简〈恒先〉初探》,2004/5/12 3、《楚简〈恒先〉“详宜利巧”解释》,2004/11/9 4、《关于“楚简《恒先》‘详宜利巧’解释”的补正》,2005/1/4 5、《读新出版的〈出土简帛文字丛考〉》,2004/11/9 6、《读〈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四)〉杂记》,2005/2/20 7、《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的形成》,2005/6/13 D.发表于“简帛网”(/): 1、《“弌日”解》,2006 年 2 月 20 日 2、《阮校〈孟子〉與〈鮑〉簡對讀》,2006 年 4 月 2 日 3 、 《 曹 沫 之 陣 》 中 的 四 種 “ 復 戰 ” 之 道 , 2007-06-06 , /show_article.php?id=577 4 、 信 陽 楚 墓 遣 策 所 記 的 陶 壺 和 木 壺 , 2007-06-20 , /show_article.php?id=584 5 、 楚 簡 中 從 “ 大 ” 聲 之 字 的 讀 法 ( 二 ) , 2007-07-08 , /show_article.php?id=594 6 、 楚 簡 中 從 “ 大 ” 聲 之 字 的 讀 法 ( 一 ) , 2007-07-08 , /show_article.php?id=592 7、讀《上博六》雜記,2007-07-10,/show_article.php?id=603 8、讀《上博六》雜記(續二),2007-07-11,/show_article.php?id=608 9、讀《上博六》雜記(續一),2007-07-11,/show_article.php?id=607 10、讀《上博六》雜記(續四),2007-07-21,/show_article.php?id=649 11 、《 鮑 叔 牙 》 篇 的 “ 考 治 ” 與 其 歷 史 文 獻 背 景 , 2007-07-16 , /show_article.php?id=628 E.发表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的文章: 1、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分析, 2008-1-5,/SrcShow.asp?Src_ID=309 2、讀吳王壽夢之子劍銘的補充意見和推測, 2008-1-20,/SrcShow.asp?Src_ID=319 3、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 2008-2-17/SrcShow.asp?Src_ID=341
文物2012年07期--垣曲商城出土部分铜炼渣及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_崔剑锋

垣曲商城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东倚太行山,南踞黄河,北临中条山。
1984年当地考古工作者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城址。
自1985年开始,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垣曲商城进行了长年的发掘。
其中在商城内接近西城门的道路两旁以及城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居民区,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炼铜遗迹,出土了炉壁、炼渣、铜器小件、铜器残片等遗物。
此外,在城内的东南部还发现2座铜器墓,出土了鼎、爵、斝等铜容器,这批遗物的发现对于研究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具有重要价值[1]。
考古研究表明,该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的城址,时代属于二里岗期。
关于该城址的文化性质,一些研究者认为,该城址可能是商王朝踞守黄河岸边的军事重镇;亦有学者认为,该城址可能是商代方国的都城。
由于它紧邻我国北方重要的铜矿产地———中条山,同时在城址内发现了数处炼铜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炼渣、熔渣、铜器等冶铜遗物,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该遗址可能与商人控制的中条山的铜矿有着密切关系。
应用铅同位素方法研究我国古代青铜器冶炼的矿料来源,是冶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有学者根据中原地区很多商代青铜器含有“高放射性成因铅”,同时长江流域部分商代遗址也出土了含有相同类型铅的青铜器,据此将中原商代铜器遗址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的铜器遗址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矿料来自西南的“青铜之路”[2]。
也有一些学者对此结论感到困惑,认为中原地区从遥远的西南输入原料难以理解。
为了研究垣曲商城遗址冶炼铜矿的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同国家博物馆合作,对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显微结构和扫描电镜及能谱的分析,同时,对发掘出土的8件炼渣以及4件铜器(5个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本文拟在这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垣曲商城遗址冶炼铜矿的来源提出新的看法。
一样品简介和分析方法表一为样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原编号、出垣曲商城出土部分铜炼渣及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崔剑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师)佟伟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吴小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土单位以及所属时代。
中国田野考古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与反思

2022年第3期总第555期No.3,2022SumNo.555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19世纪中叶,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现代考古学率先在西方国家诞生。
1921年,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拉开了中国学者“走出书斋”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
2021年,中国考古学走过了100年征程,专业理论、方法、实践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对一线田野考古行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田野考古行业的整体工作质量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质量人才的缺失。
考古发掘和整理是人类从后往前不断地揭示历史的一项工作,具有不可逆的特性,考古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历史复原的科学进程。
因此,中国田野考古行业人才紧缺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当前中国田野考古行业人才紧缺的原因分析1.1田野工作业务量大,编制紧缺传统意义上的田野考古主要是指考古发掘,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包括室外、室内、成果撰写三个部分:室外工作是对一手考古材料的获取,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勘探、考古发掘等,这些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的记录,获取尽可能多的考古信息;室内工作是将前期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包括遗物的清洗、拼对、修复、绘图、摄影、分型定式、科技检测等;最后是成果撰写,也就是把前两部分获取的资料形成系统化的文字,以简报和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一整套田野工作流程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统揽全局的业务领导,还需要众多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除了体现在行业内部烦琐的具体工作上,田野考古的业务量还伴随着全国各级地区大量配合基建的考古项目。
中国当前的考古项目分为主动性发掘和配合基建的抢救性发掘两类:主动性发掘是为解决学术问题而进行的主动发掘,周期一般较长,可以精耕细作;配合基建的抢救性发掘通常会受到城市经济建设工程的催促,工期较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发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万乾堂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团队

北京万乾堂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团队:单国强单国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
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
叶佩兰叶佩兰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瓷器专家。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国的彩瓷。
1956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
40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并对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整理海内外收藏的中国古陶瓷,利用.各国已发表的有关资料编著古陶瓷类的《海外遗珍》。
李知宴李知宴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
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
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
系统地开展对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
职务和职称: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从1972年以来在中国、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陶瓷文章200余篇。
要研究鉴赏范围:陶瓷考古,陶瓷器艺术鉴赏,陶瓷真伪鉴定。
蔡国声蔡国声,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
中国近代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这是一个中国文物鉴定界内响当当的名字,他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
北大考研-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剑锋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剑锋
崔剑锋
2008-12-1721:53:49 基本资料 姓名 崔剑锋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ndinYunnanProvince,inBUMA6 (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BeginningsoftheUseofMetalsandAlloys2006,9),Beijing. 4.崔剑锋,郭京宁,吴小红,郁金城:《北京昌平张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古 代文明·第 7 辑》,文物出版社,2008。 5.崔剑锋,吴小红,郭京宁,孙勐, 6.崔剑锋,何传坤,刘克竑,吴小红:《台湾出土部分古代玻璃的科学分析》,南方文物,2008.4。 7.崔剑锋,陈建立《赫章可乐出土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以及铜器表面黏合剂的检测报告》,贵 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赫章可乐 2000 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 8.崔剑锋,吴小红,刘弘,唐亮:《四川盐源出土镀锡鱼纹鸡首杖的初步科学分析》,《文物 科技研究·第五辑》,科学出版社,2007。 9.崔剑锋,张海:《颖河流域龙山文化晚期陶器的 LA-ICP-AES 分析》,《登封王城岗考古 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 10.崔剑锋,吴小红:《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铜镜及镜范的初步科学分析》,《齐都临淄与汉 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 学术活动 参予课题(07-08):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技术与经济研究 2.指南针计划“古代盐业创造与发明” 3.秦俑彩绘基地“彩绘釉陶表面彩绘剥落情况调查及其保护研究”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盐业考古 参加会议(07-08 年): 2008.9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九界全国科技考古会议。 2007.9 江苏南京,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2007.5 安徽铜陵,第二届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向 科技考古(文物产源研究,文物工艺研究, 专著: 1.崔剑锋,吴小红:《铅同位素考古学——以中国云南和越南出土青铜器为例》,文物出版社, 2008。 论文(07-08): 1.崔剑锋,吴小红,白云翔等:《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出土两面铜镜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考 古,已接收。 2.崔剑锋,雷勇:《铜川黄堡窑与黄冶窑出土唐三彩黄釉的产地与工艺初步研究》,ISSA‘09 (国际古陶瓷学术研讨会,2009·北京),已接收。 3.CuiJianfeng,.WuXiaohong:Aprimarystudyofseveralartifactsmadeofspecialcopperbasedalloysfou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ndinYunnanProvince,inBUMA6 (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BeginningsoftheUseofMetalsandAlloys2006,9),Beijing. 4.崔剑锋,郭京宁,吴小红,郁金城:《北京昌平张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古 代文明·第 7 辑》,文物出版社,2008。 5.崔剑锋,吴小红,郭京宁,孙勐, 6.崔剑锋,何传坤,刘克竑,吴小红:《台湾出土部分古代玻璃的科学分析》,南方文物,2008.4。 7.崔剑锋,陈建立《赫章可乐出土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以及铜器表面黏合剂的检测报告》,贵 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赫章可乐 2000 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 8.崔剑锋,吴小红,刘弘,唐亮:《四川盐源出土镀锡鱼纹鸡首杖的初步科学分析》,《文物 科技研究·第五辑》,科学出版社,2007。 9.崔剑锋,张海:《颖河流域龙山文化晚期陶器的 LA-ICP-AES 分析》,《登封王城岗考古 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 10.崔剑锋,吴小红:《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铜镜及镜范的初步科学分析》,《齐都临淄与汉 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 学术活动 参予课题(07-08):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技术与经济研究 2.指南针计划“古代盐业创造与发明” 3.秦俑彩绘基地“彩绘釉陶表面彩绘剥落情况调查及其保护研究”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盐业考古 参加会议(07-08 年): 2008.9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九界全国科技考古会议。 2007.9 江苏南京,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2007.5 安徽铜陵,第二届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剑锋
崔剑锋
2008-12-1721:53:49 基本资料 姓名 崔剑锋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77.8.6
职称 工程师
职务 学历 博士
任职简历 06.7 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教研室 LA-ICP-AES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