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2)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 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 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
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社会化 大生产
生产关系 的调整
是在资本主义所允 许的范围内,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要求 的自我调整
部分质变的 经济关系
获得新的 发展空间
暂时缓和 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变化显示 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着扬弃私有制、建 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社会方向前进。
私 人 垄 断 资 本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国 际 垄 断 资 本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复杂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 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容纳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在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处于主导和社会主义 运动处于低潮,决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
4。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完善,使之 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网络与新媒体 制作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基本矛盾的发展和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不依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与封建社会相比有巨大优越性:
(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产 生和利用提供空间,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市场商品经济 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政治推崇自由民主制度和思想追求天赋人 权平等博爱意识形态,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 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
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2021/5/9
10
结论——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 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 页)
“其实,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 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指垄断资 本主义--引者注)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众多措 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 了。”
2021/5/9
8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从私人占有转变为社会占有, 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当然,要完成这样的社会 变革,必须有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
“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 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2021/5/9
7

列宁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有过
明确的论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 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 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 有任何中间级。”
产阶级的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一开
始突破这种障碍的时候,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
状态,就使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存在受到威胁。”
当社会财产变成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财产,生产社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摘要] 形成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因素,同时也就是形成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因素。

这个矛盾统一体的辩证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尽管这个过渡过程是长期曲折的,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历史地位;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像滔滔江河一样,波浪起伏,奔流不息。

人类纪元的两个千年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千年才刚刚开始。

在两千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20 世纪初叶,社会主义又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横空出世,揭开了社会发展新的一页,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可以作这样的概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经过长期反复较量,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

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1.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资本主义的“革命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与封建剥削制度不同, 资产阶级通过圈占农民的土地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使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完全形成。

与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地主完全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的是, 雇佣工人属于自由劳动者, 但工人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哪个资本家, 却无权选择是否出卖劳动力。

2.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先进性”马克思曾经说过, “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封建社会, 蒸汽机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会。

”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确立。

3.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广泛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

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

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

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

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

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进步性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 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局限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 马克思:“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 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 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 种要素的创造。”对此,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 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 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 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 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节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 垄断: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 生产和市场。
•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 1.垄断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
(1) 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存在的客观基础。 (2)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3)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科部原理教研室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 义 •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 • • • •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基本形式: (1)借贷资本输出 (2)生产资本输出 (3)商品资本输出
•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 列社会经济后果。
•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的意义。 • 4.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1.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 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2.垄断价格: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 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的产 品价格。它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基本形 式。 • 3.垄断价格并非一种可随心所欲任意定价的纯主 观性范畴,而是一种客观经济范畴。

2018版 马原 第五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018版 马原 第五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共产主义 必然胜利
(一)“取代”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决定的
• 资本积累推 动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不 断激化并最 终否定自身
2
• 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包 含着现代的 一切冲突的 萌芽” 1
• 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将成 为社会主义 的前奏
3
• 资本主义孕 育和培养的 无产阶级是 资本主义灭 亡的阶级条 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视 频 播 放 两 个 不 可 避 免
-----

视频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新技术 的突破 与应用 机器体 系的重 大改善 生产力 水平极 大提高 生产关 系调整 与改革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 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保护、促进和 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 了社会进步。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 与挑战?我国该如何应对? 2.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不 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 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 发经济危机。
3.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主义制度存在的“暂时性”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年前 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他们所揭示的这一真理,主要根据不是出于对资本 主义的痛恨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 经济运动的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根本动因。 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引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其核心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欧洲,特别是英国。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崛起,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私有财产和市场交换成为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以商业资本为主导,随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通过提供大规模的生产手段和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加速了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

工业化的推进催生了新的产业,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同时,工业化也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新分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形式扩张到全球。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控制和资源的开发,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张。

这种全球扩张使得资本主义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社会和经济结构。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重建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场重建的过程。

在战争的废墟上,许多国家通过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来恢复经济,重建破碎的社会结构。

此时期的资本主义受到了福利国家模式的影响,政府在经济领域扮演了更大的角色,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当前资本主义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是全球主导的经济制度。

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优势在于激励创新和竞争,为经济提供动力。

然而,资本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问题和不稳定的金融体系等。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兴市场的崛起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

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

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

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

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

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条件的,它不仅排斥协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对自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

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样,社会生产力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分工的更大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所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

简单协作的劳动者协同劳动本身就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集体力。

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使工具专门化、劳动操作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推动劳动工具的改进及革新,而且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生产过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动力、广泛运用科学成就有了可能,从而扩大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第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

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价值规律始终充当着调节经济的角色,资本家从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出发,都在争取较好的生产和销售条件。

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在大体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运动和向前发展,而且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中,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不仅有客观的要求,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实行计划化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另外,经济危机除了确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的表现外,它还强制性地缓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着比例关系失调和不平衡的问题,这就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更加繁荣创造了条件。

第五、资本主义把世界联系起来。

资产阶级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奔走全世界,到处创业,给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资本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为基础,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有社会分工就有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都要通过市场,商品生产经营者物质利益的实现也是和市场状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第六、资产阶级在政治、法律和意识领域有着革命性的改造和建树。

一定的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因而产生了维护私有制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用议会制取代了君主制,用普选制否定了世袭制,用任期制废止了终身制,资产阶级的民主与以往各个剥削阶级民主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完备的。

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仅自身要彻底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而且出于雇佣制度的需要,还必须斩断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劳动者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产阶级可以自由竞争。

“平等”就是要求废除一切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权。

资产阶级所创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就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不仅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而且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制度的全面体系。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文化多元性的反映就是资产级言论、出版、新闻等自由。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呼吁“宗教宽容”,打开封建神权一统天下的缺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流派繁多,艺术形式复杂,资本主义的经济文化制度,正需要这种不断翻新的思想文化形式来刺激人们的精神。

第七、资本关系的发展为新社会的形成准备着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组织形式。

随着资本积累进程的发展,资本关系从根本上改造了社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并使其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资本所创造的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推动着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成为资本关系自我扬弃的强大动力;同时它也为新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新的社会形态之所以必然要形成,正是因为它适合于社会生产力这种发展了的社会性质。

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和发展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已有历史无疑已经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它已经预示了人类社会劳动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它已经向着“无限的社会劳动生产力”迈进了巨大的一步,并且由资本的历史使命所决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继续发展,它必将发挥出它的全部潜力为新社会的形成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

资本还为新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形式。

首先,资本创造的生产组织入公司企业为新社会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利用的组织形式。

其次,资本创立了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分工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调节的组织形式。

这些调节机构有自发形成的银行制度,也有为自觉干预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机构。

最后,资本积累本身包含着资本的自我扬弃,这种扬弃形式是向新社会的过渡形式。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由于其固有的内在的各种条件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极其迅速地向前发展,推进了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一百多年以前所估计的状况。

只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文明和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作用,才能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只有这样,知己知彼,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后,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如同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后,还必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最大魅力正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根源其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造成其历史局限性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从一开始占有的就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力,因为它以工人协作劳动作为生产的起点和基本形式,这种物质生产方式具有社会化性质。

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它所包容的社会化生产力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正是它们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导致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在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在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加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对立性质。

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要求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比例分配生产资料和配置生产资源,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却把社会生产的内部联系割裂开来,表现为一种盲目的竞争关系。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立,这种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以外部对抗的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关系变革的根本动力,也是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后解体的终极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第一,这是由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必然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神话甚至是谎话。

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决不只是共产党人,大凡有良知和有远见的思想家们都提出或赞同上述的必然论,问题是为什么当马克思发出这一呐喊时会引起整个资产阶级的惊恐不安?那是因为他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道德上痛斥,而是用彻底的理论征服了人类,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第二,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带来了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三大严重后果所决定的:一是两极分化的后果。

现已经超越了国界,国际剥削已经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

二是政治革命的形式化之后果。

私有制所带来的剥削的特权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等美丽的口号更多地流于理论上和形式上,而缺乏事实上的实质性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