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三章汉字的构形与构意第一节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是统一的。
这一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
下面是一批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也有《说文解字》中的小篆。
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形体都是依据汉语的某一词义或语素义构造的,因此,这些字的形体也都可以用相应的词义或语素义来解释:(1)(2)(3)(4)(5)(6)(7)(8)(9)撩(10)惚(1)-(4)分别是甲骨文的“鹿”、“鱼”、“山”和“车”。
“鹿”象鹿形,以多歧的角为其特征;“鱼”直接描绘鱼的形象;“山”象山峰并立之形;“车”象车之两轮及辕、衡等形。
(5)-(8)分别是金文的“木”、“其”、“皿”和“禾”。
“木”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是簸箕的形象;“皿”象盛食器具之形;“禾”象禾苗之形,上象禾穗与叶,下象茎与根。
(9)-(10)分别是小篆的“鸟”和“水”。
“鸟”是鸟的象形;“水”是水纹的形象,因与川区别而将两边的线条断开。
(1)-(10)这10个字直接描绘物象,它们都与物象相似,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可以直接据形识义。
(11)(12)(13)(14)(15)(16)(17)莆(18)举(19)纵(20)忌(11)-(14)分别是甲骨文的“上”、“下”、“厷”和“刃”。
“上”和“下”是相对的概念,甲骨文的“上”和“下”分别用一根短线条放在一根长线条的上面或下面,以标识“上”或“下”的意思;“厷”象于臂肘上加标示符号以表臂肘之义;“刃”是在“刀”上加一短竖,指出刀刃的位置。
(15)-(16)分别是金文的“本”和“末”。
“本”是在“木”的下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下部的树根,“末”是在“木”的上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上部的树梢。
(17)-(20)分别是小篆的“甘”、“寸”、“卒”和“音”。
“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寸”是在人手下寸口的地方加一标示符号,表示寸口;“卒”指士卒,古代士卒的衣服是有某种标记的,“卒”即在“衣”字上加指示符号,用士卒所穿的有标志的衣服来表示“士卒”的意义;“音”是在“言”上加“一”,以与“言”区别。
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哪几大类

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哪几大类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六大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
六大汉字形体结构详细说明
1、甲骨文:据考古发现,汉字最早成体系而流传至今的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所以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3、篆书: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4、隶书:始于秦朝而盛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到东汉时隶书才算完成,象形的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图画的色彩。
5、草书:草书是与汉隶并行的一种字体,人们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吸收了战国时期“草篆”的某些简省的写法。
6、楷书:楷书是取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
楷书笔画平直,结构方正,书写方便,楷书在东晋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通行至今的正体字。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3-3汉字的结构 教学课件

4.笔顺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 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重叠套嵌结构要根据层位定顺序, 等等。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可以使汉字美观准确。
5.“拆字”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从大到小,层层剥离,直到最小的部件为止。①要考虑 分出来的部件能否再作为其他字的部件;②对于复杂的汉字,不止 一个结构层次,不能一下子拆到最小结构,而要分级拆分。
根据部件在整字中所处的位置,合体字可以有八个部位,名称 分别是“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
例如:头——八字头(分、公)、学字头(觉)、厂字头(压、历)。 底——心字底(志、忠)、儿字底(兄、先)。旁——火字旁(灯、烛)、 绞丝旁(红、绵)。边——工字边(红、扛)、立刀边(刚、刘)。心—— 玉字心(国)、口字心(问、句)。框——大口框(因、国)、门字框(问)。 腰——秃宝盖腰(壶)、又字腰(树)。角——口字角(器)、月字角(赢)。
预习作业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根据笔画的形状,可以给汉字分出几十种笔画来,其中最 基本、较常见的有 5 种,即 横(一)竖(ㄧ)撇(丿)点(、)折( )。
2.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会意字 和 形声字 都是合体 字。合体字的 表音或表意单位 就叫偏旁。
3 . 汉 字 笔 画 的 三 种 组 合 位 置 是 : (1) 笔画彼此分离 ,
答案:B
7.下面汉字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女 乃 及 弓 B.世 丐 弗 功 C.卯 达 廷 邪 D.巨 区 乌 切
第三节汉字的内部结构——造字法

第三节汉字的内部结构——造字法第三节汉字的内部结构——造字法汉字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为造字法,外部结构为构件。
本节重点学习造字法。
本节学习的重难点:1.掌握汉字的六书理论2.掌握汉字的古⽂字阶段的四种主要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掌握现代汉字的主要造字⽅法:会意、形声3.认识⼀批古⽂字⼀、汉字的六书理论1.“六书”之名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保⽒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以六艺,⼀⽈五礼,⼆⽈六乐,三⽈五射,四⽈五驭,五⽈六书,六⽈九数。
”这⾥没有说出六书的具体内容,只是作为教国⼦的六艺的⼀部分,⼤概是识字的科⽬。
2.“六书”的内容⾸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承袭西汉末刘歆《七略》⽽作的《汉书·艺⽂志》:“古者,⼋岁⼊⼩学,故周官保⽒掌养国⼦,教之六书,渭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汉末郑⽞《周礼注》引刘歆的再传弟⼦郑众的解释:“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
《说⽂解字·叙》:“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
⼀⽈指事,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转注,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六⽈假借,假借者,本⽆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致的。
这是汉儒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
这⼀理论认识因许慎有《说⽂解字》,⽤它分析了9353个汉字,对后世影响极⼤,⼀直是后代学者分析汉字所遵循的标准。
现在,我们采⽤许慎的名称,班固的顺序: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结论:(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假借是不⽤造字的造字⽅法,转注是形声字之间的关系,是同义或近义词族。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是汉字中的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左右结构的字不一定分布均匀,以左窄右宽居多,如"洞"、"流"。
这类字一般左部贴菱形左边虚线,下踩菱形下部虚线,右边部分遇线则止。
【左中右结构】顾名思义,左中右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这种多结构的字一般穿插很讲究,长短、收放各呈姿态但是和谐统一。
占格规律:尽管字形复杂,但是繁而不乱。
除了特别舒展的"捺"以外,所有的笔画都不会超越菱形虚线,且重心必在竖轴线上。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部分基本落在竖轴线上,以"收"为主,左右部分脚踩虚线,顶天立地、遇线则止。
【上下结构】顾名思义,字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时汉字中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结体上,一般上半部分落于横轴上方,下半部分落于横轴线下方。
字的中轴与格子竖轴线高度吻合,有中心感。
【上中下结构】顾名思义,上中下结构的字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书写时由上而下。
就其结体而言,若非"束腰"则为"展翅"。
也就是说,如果中部"收"贝I」上下"放";如果中部“放〃则两头必"收"。
"苦"、"草"、"鲁"、"高"、"算"等字便是。
占格规律:不管收放,字体基本都在“菱形格"中,舒展时不逾左右两极,伸展时不逾上下两极,且重心在竖轴线上。
【品字结构】品字结构又叫"三叠字",有三个相同的部件叠加,形似品字。
如"晶"、"众"、占格规律:这类字,一上二下。
上面部分居中位于横轴之上,下面部分分别码在竖轴两边,托起上方部首。
重心落在竖轴线上。
【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围而不堵。
常见的"麻"、"司"、"还"即是。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
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次低层次,笔形是最低层次。
[扩展知识]
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
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独体字结构又称为单一结构。
合体字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左右结构)
如:挣、伟、休、妲
2.⿱(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
3.⿲(左中右结构)
如:湖,脚,溅,谢
4.⿳(上中下结构)
如:奚、髻、禀、亵
5.半包围结构:
(1).⿹(右上包围结构)
如:句、可、司、式
(2).⿸(左上包围结构)
如:庙、病、房、尼
(3).⿺(左下包围结构)
如:建、连、毯、尴
(4).⿵(上三包围结构)
如:同、问、闹、周
(5).⿶(下三包围结构)
如:击、凶、函、画
(6).⿷(左三包围结构)
如:区、巨、匝、匣、臣
6.⿴(全包围结构)
如:囚、团、因、囹、圆
7.⿻(镶嵌结构)
如:坐、爽、夹、噩
所有汉字的部件组合都可以归类到上述的某一形体结构。
也有人将上下结构中形如“品、晶、森”的汉字的结构称为“品字结构”;把形如“㗊、字形结构”。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分解

5.转注
❖ 六书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至今无法统一。
6.假借
❖ 是指古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另一个字的含义。
❖ (1)本无其字的假借。 ❖ (2)本有其字的假借。
(1) 本无其字的假借(虚词最多) “我” “而”
❖ (2)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 畔——叛 蚤——早
原因: ①古人写的白字 ②各地方的不同习惯。
“返”。
❖
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古B
字”或“A、B,古今字”等说法。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①词义的引申
同一字形表示的义项众多,为区别词义 而另造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责,债的本字。 引申为责求、责备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 另早债字表示本字。
❖ ②用字的假借。 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个字,为使假借义
1.甲骨文: 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现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王懿荣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遗址
2.金文:
是刻在钟鼎一类金属 器皿上的铭文。
❖ 3.籀文: 是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篆。 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发明的。
❖ 4.古文: 战国时期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
❖ 7.楷书: 是源于汉末而通行于魏晋以后的一种字体,
是隶书的变体、简体。
楷书的形体特点是彻底摆脱了象形文字的束缚。
二、汉字的构造
❖ 六书 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
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 体分类。
“六书”一语最早出现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 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其中有“六书”:
关,例如: 除、险、陟
左阜右邑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 有超越语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 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二)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字母结构简单,线性更明显; 汉字结构复杂,平面性更强;
(1)汉字的简化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 推行,1964年总结成《简化字总表》。
1977年文改会发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该方案1986年废止。
汉字简化的方法
1、类推简化。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 由此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
长(長)、张(張)、胀(脹)、怅 (悵)……
那么,汉语拼音化是否同样可行呢?
2. 拼音化是否可行?
赵元任曾编了一段短文: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 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 ,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 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 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 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 是事。
思考:为什么日韩等国能比较成功地
实施文字拼音化改革?
汉字标准化的“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详细内容自学教材)
“一音一符”才是真正的表音文字。
不过,认为“汉字属于表义文字”也有一 定的问题。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见形知义”的 文字体系。
实际上,“音-形-义”的结合是所有文字体系的共 同特征。因此有的学者主张,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的二分模式并不科学。
思考: 汉字字形能反映造字理据,这有什 么好处?
(1)汉字字形能记录和反映更多的古代文化 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六书内容,记住许慎对六书得解释,能够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识记简单的古文字。
教学重点:1熟悉六书的内容,会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
2 识记简单的常用甲、金、篆等古文字。
教学难点:会应用六书理论辨析汉字的形意关系。
培养能力:应用基础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课。
多媒体。
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一、六书概说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内在的构形来体现的。
字符在内的构形相当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
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是没有具体的六书名目。
直到西汉末年,刘歆修《修略》,六书名目方始得见:“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其后郑众在作《周官解诂》时,将这六书名目及闪第修正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仍然没有具体的解释。
又过了几下年,到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才在叙中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
许慎又把六书的名目和次第修正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中目而依刘歆的次第。
我们也沿用这个习惯,分别介绍六书的具体内容。
二、六书的具体内容(一)象形1、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
形象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保留图画的味道。
例如:(见幻灯片)(鸟)(鱼)甲骨文中的“鸟”和“鱼”这两个字形就分别像鸟和鱼的简笔画。
但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写意性质的,例如:(马)(鹿)甲骨文的“马”和“鹿”这两个象形字是根据实物的形象画出来的,但“马”突出地表现了它的头和颈项上的鬃毛,而身体的其它部分却以简单的几笔画出其轮廓。
“鹿”也是突出其头,尤其是头上有枝桠的角。
而身体部分也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
这与写实的绘画是有所不同的。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例如:(牛)(羊)“牛”字像牛头之形,“羊”字像羊头之形,但又不是把头部的所有面貌形状都画出来,只是表现头部最具区别性特征的部分,牛头和羊头都突出地表现它们的角,牛头的角是斜刺向上,羊头的角则卷曲朝下。
这就是象形字不同于图画之处。
一般说来,象形字都为独体字,即不能拆成两个构字部件的形体,但有的象形字却需要以另外的形体来作陪衬,这样才使该字所像之物明白无误地展示给读者。
例如:(页)其本义是“人头”。
按说,只要画出上面的,就可以表示头了,但单就这一形体不足以让人明白是人的头,还是别的动物的头,故在此基础上加上,有了这个表示人的肢体的形体,就不会让人把“人头”误会为“狗头”了。
这类衬体象形字在汉字中不在少数,又比如:单画,让人不知画的是何物,但只要把连带的部分画出来了:(果)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树上结的果了。
树上结的为果,藤蔓上长的是瓜,瓜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是在像瓜之形的形体加上藤蔓构成的:(瓜)2、分类(见幻灯片)○1、全体象形: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
如“日”“月”“贝”○2、省体象形: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
如“牛”“羊”等。
○3、合体象形: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
如“果”“洲”3、特点(见幻灯片)○1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2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3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据有人对《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作的统计,象形字为264个,仅占总数的2、8%,但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其它三种构字法是在象形的基础或加某一抽象的符号(指事),或合两个独体象形字以会意(会意),或以一个象形字表示义类,一个象形字表示声类(形声)这样形成的。
因此,大量地接触形象性很强的汉字,是掌握六书与汉字形体结构的关键,故多认识一些象形字,对掌握文字学知识是有好处的。
分类举例如下:(见幻灯片)有关人体的:人、大、子、女、夫、目、耳、口、自、眉、而、手、足、止、心、胃等人人,甲骨文字作,像一侧面的人形。
大与“大”不同,大像正面的人形,古文字作,在文献中用作“大人”之义。
子子,像一襁褓中的婴儿的形状,甲骨文字作:,只见两手露在外面,而两脚被裹起来了。
子,最初是指不能下地走路的小孩。
女女,像两手被捆起来,跪着的一个人形,甲骨文字作:显然是女子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一个印证。
夫表示男子的夫,是在正面人形——“大”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像插于男子头上的簪子,甲骨文字作:。
目目是眼睛的象形,甲骨文字作:。
耳耳像人耳之形,甲骨文字作:,金文字作:,不仅外像耳轮,而且把耳孔眼也画出来了。
口口像人张口之形,甲骨文字作:。
自自是鼻子的象形,甲骨文字作:,像人鼻梁鼻准之形。
由于这个字后来作为反身代词,表示鼻子这个意义时,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声符构成从自畀声的后起字——“鼻”。
眉眉是一个衬体象形字,甲骨文字作:,单画出,不足以表示其义,故连带把目画出来,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而而,最初的意思是下巴上的胡须,甲骨文字作:,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单画胡须会让人看不懂,故连带着把下巴也画出来。
手手,在甲骨文中是以侧面的右手形表示的:。
到了小篆则用一叉开五指的手表示:。
心心像人的心脏,小篆还保留了象形的意味:。
胃胃最初也是一个独体的象形字,《说文·肉部》:“榖府也,从肉、象形。
” (大徐本,页87)战国文字有作:,则上面的,就像胃之形,“肉”为后加的构件。
2、有关动物的:马、牛、羊、鹿、豕、鸟、隹、象、犬、虎等马,像马之形,甲骨文字作:。
牛,象牛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羊,像羊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鹿,像鹿之形,古文字作:。
豕,像豪猪之形,古文字作:。
鸟,像尾巴较长的鸟,古文字作:,隹,像短尾巴的鸟,小篆作:。
象,像长鼻大象之形,甲骨文字作:。
犬,像狗之形,甲骨文字作:。
虎,像老虎之形,甲骨文字作:。
3、有关自然界的:山、水、回、木、屮、日、月、云、雨、申(电)、火等山,像山有凸峰之形,甲骨文字作:。
水,像河水流动之形,甲骨文字作:。
回,像水流打旋之形,甲骨文字作:,本义是指的旋涡。
木,像树木有枝叶有根之形,甲骨文字作:。
屮,像初生小草之形,甲骨文字作:,则为草之初形。
日,像太阳圆满充实之形,甲骨文字作:。
月,像月芽之形,甲骨文字作:。
申,像打雷之前的闪电之形,甲骨文字作:。
雨,为衬体像形字,单画出,不足以像其意,故把天也画出来,甲骨文字作:。
火,像火焔上升之形,甲骨文字作:。
4、有关居室器用的:高、向、皿、行、其、弓、矢、戈、刀、斧、斤、舟、车等高,像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之形。
甲骨文字作:。
向,像房头朝北开的窗户之形,甲骨文字作:。
皿,像盛水器物之形,甲骨文字作:。
行,像十字路口之形,甲骨文字作:。
其,像簸箕之形,甲骨文字作:。
弓,像射箭之弓,甲骨文字作:。
矢,像箭有镞有羽之形,甲骨文字作:。
戈,像击人之戈形,甲骨文字作:。
刀,像刀之形,甲骨文字作:。
斧,像斧子之形,甲骨文字作:。
斤,像斧斤之形,甲骨文字作:。
舟,像舟船之形,甲骨文字作:。
车,像车有蓬有两轮之形,甲骨文字作:。
掌握象形字的关键在于能从古文字形中看出这个字所像何物之形,有的象形字形象性很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的却比较隐晦曲折,这就需要我们多接触一些有关古文字研究的资料,目前对初学者较有指导意义的古文字学专著是李圃的《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二)指事(见幻灯片)1、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
许慎是就认字过程过言,就造字法而言,这种定义欠科学。
指事来源于契刻,在未有文字之前,远古的人们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契刻记事的历史。
而指事字中的数目字就是契刻记事留下的痕迹,一、二、三等数目字直接来源于契刻。
这类指事字有的称为纯符号的指事字。
而大量的指事字却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的。
许慎在《说文˙叙》中举到的“上”和“下”这两个字,也属于这种类型的指事字。
上,甲骨文作:,是在凵kǎn(坎之本字)的基础上加一短横构成的,表示在坎之上。
下,甲骨文作:,也是在凵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表示坎之下之意。
以木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有这样几个:(本)(末)(朱)“本”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圆点,表示树根所在之处,故“本”的早期意义应是“树根”。
“末”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表示树梢所在之处,故“末”的本义是指“树梢”。
“朱”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两短横,这两短横标明树干所在之处,故朱的本义是指“株干”。
人体的部位名称有许多也是以指事的方式构成的。
可以说人体从头到脚都有指事字,例如:“孔”甲骨文字作 ,是在小儿的头角上用一半圆,指示出小儿囟门所在之处。
“克”甲骨文字作 ,是以一半圆指明人的肩膀所在之处,本义是“肩”。
“亦”甲骨文字作 ,用两点指出人的臂腋所在之处,即“腋”的初文。
是“厷”字,后来写作“肱”,是在手的基础上以一半圆指明胳膊所在之处。
是在手的基础上加一短横,指明寸口所在之处。
是在手的手指上加一短横,指明手指上长的赘疣,俗称猴子。
是在人体的臀部以一半圆指明臀部所在之处,即“臀”之初文,后来以从肉殿声的“臀”代替。
是在足的基础上加一半圆,指明膝盖所在之处,即“膝”之初文,后来才以从肉桼声的“膝”字代替。
像这类指事字有的教材称为衬体指事字。
分类(见幻灯片)①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
如:“上”“下”两字。
②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如“本”“末”等字。
③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如“木”的一半为“片”“斗”加上一笔为“升”反“可”为“叵”。
3、特点(见幻灯片)①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
②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而指事多是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征法。
③象形字是其它造字法的构形基础,有的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符号才能构成新体。
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一般认为是看这个字所表之词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前者为象形,后者为指事。
其实像与人体有关的这些指事字,所记录并不是抽象之物,区别指事与象形主要还是看带没带有指事的符号,这种指事符号有的是点,有的是短横,有的是半圆,只要仔细观察,是会找出这个指事符号的,故许慎讲“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要察才能辨别出它的造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