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介绍三字经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三字经》权威大字注音(清初版1140字本)

国学经典《三字经》权威大字注音(清初版1140字本)
称 五 代,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jiē chēng dì
辽 与 金,皆 称 帝。
yuán miè jīn jué sòng shì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曰 雅 颂 。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当 讽 咏 。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亲 师 友,习 礼 仪。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相 揖 逊,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商 有 汤 。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 称 三 王 。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迁 夏 社。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经典国学诵读-《三字经》

经典国学诵读-《三字经》

三字经【原文】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性x ìn ɡ本b ěn 善sh àn 。

性x ìn ɡ相xi ān ɡ近j ìn ,习x í相xi ān ɡ远yu ǎn 。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性x ìn ɡ乃n ǎi 迁qi ān。

教ji ào 之zh ī道d ào ,贵ɡu ì以y ǐ专zhu ān。

【译文】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择z é邻l ín 处ch ǔ。

子z ǐ不b ù学xu é,断du àn 机j ī杼zh ù。

窦d òu 燕y ān 山sh ān ,有y ǒu 义y ì方f ān ɡ。

教ji āo 五w ǔ子z ǐ,名m ín ɡ俱j ù扬y án ɡ。

【译文】以前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y ǎn ɡ不b ú教ji ào ,父f ù之zh ī过ɡu ò。

教ji ào 不b ù严y án ,师sh ī之zh ī惰du ò。

子z ǐ不b ù学xu é,非f ēi 所su ǒ宜y í。

幼y òu 不b ù学xu é,老l ǎo 何h é为w éi。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
标题:《三字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引言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自然现象等丰富内容,被誉为“蒙学之冠”。

二、主要内容
《三字经》全书共1068字,每句三个字,四句一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易于诵读和记忆。

其内容涵盖了人伦道德、历史知识、自然现象等多个方面。

在人伦道德方面,《三字经》强调孝悌忠信,倡导仁义礼智,提倡勤俭节约,弘扬廉洁奉公,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

在历史知识方面,《三字经》从远古传说讲到近代历史,涵盖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读者在学习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自然现象方面,《三字经》介绍了四季变化、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寓教于乐,引导读者认识自然,热爱生活。

三、文化价值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教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三字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的深厚哲理和人文精神,对于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三字经》是一部深具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中的智慧和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一修改后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一修改后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译文:商汤消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经历六百多年,到商纣王时灭亡。
酒池肉林
商朝跟夏朝一样也是由一个仁德的国君建了国, 最后被一个残暴的国君亡了国。商朝的最后一个 国君叫商纣,只顾享乐,根本不管人民死活。他 没玩没了地建造宫殿,建了富丽堂皇的“鹿台”, 把搜刮来的金银财宝都藏在里面;又造了一个极 大的仓库,叫“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 来,还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还 采用各种残酷的刑罚,凡有诸侯背叛或老百姓反 对他,他就把人捉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 种刑罚叫做“炮烙”。最终在牧野之战中,被周 武王灭掉,改国号为周。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译文:周武王灭掉商纣建立周朝,经 历八百多年,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的 朝代。
姜太公垂钓
在我国,有个传说。传说在周朝建立以前,有次周文王走到渭 水边,见一位老者在垂钓,让他惊奇的是,那位老者把鱼钩悬在离 水三寸远的地方,自己只是悠闲地等在水边。周文王最终明白其中 的道理:愿者上钩。他想这位老者一定是位贤能之士,只等贤明的 主公来找他。于是把这位老者请回去,辅佐自己。老者说:“你愿 意为我拉车吗?”周文王说:“我肯。”于是老者坐在上面,周文 王为他当车夫,刚开始的时候不觉得累,可是周文王越拉越累,最 后终于坚持不住了。老者见周文王拉不动了,叹了口气说:“哎, 你实在走不动了,也没有办法了,这是天意啊!”周文王问:“是 什么天意?”老者说:“刚刚你走了八百六十七步,也就是说,您 创下的大业只能坚持八百六十七年。”这位老者就是姜子牙,周朝 最终持续了八百六十七年。
一天,神农刚吃下一种奇怪的小黄花,肠子便一节节断开,死 去了。从此,人们称这种草为“断肠草”。后人为纪念神农,还不断 在很多地方盖“药王庙”来祭祀他,也祈求神农保佑他们身体健康。

国学经典《三字经》带拼音带释义

国学经典《三字经》带拼音带释义

sān zìjīng三字经Array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 gjìn xíxiāng yuǎn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xī Mèng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z hùDòu Yānshān yǒu yìfāng jiāo wǔzǐmíng jùyáng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chéng 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wé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X 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d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shǒu xiàotìcìjiànwén z hīmǒu shùshímǒu wényīér shíshíér bǎi bǎiér qiān qiānér wànsāncái zhětiān dìrén sānguāng zhěrìyuèxīngsāngāng zhějūnchén yìfùzǐqīn fūfùshùnyuēchūn xiàyuēqiūdōng cǐsìshíyùn bùqióngyuēnán běi yuēxīdōng cǐsìfāng yìng hūzhōngyuēshuǐhuǒmùjīn tǔcǐwǔxíng běn hūshùshígān zhějiǎzhìguǐshíèr zhīzǐzhìhàiyuēhuángdào rìsuǒchán yuē chìdào dāng zhōng quánchìdào xiàwēnnuǎn jíwǒ Z hōnghuázài dōngběi1hán yùjūn shuāng lùgǎi yòu gāoyuán zuǒdàhǎiyuē J iāng Héyuē H uái Jìcǐsìdúshuǐzhījìy uē Dài HuàSōng Héng Héng cǐwǔyuèshān zhīmínggǔ jiǔzhōu jīn gǎi zhìchēng xíngshěng sānshíwǔyuēshìnóng yuēgōng shāng cǐsìmín guózhīliángyuērén yìlǐzhìxìn cǐwǔcháng bùróng wěndìsuǒshēng yǒu cǎo mùcǐzhíwùbiàn shuǐlùyǒu chóng yúyǒu niǎo shòu cǐdòngwùnéng fēi zǒu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jìcǐliùgǔrén suǒshímǎniúyáng jīquǎn shǐcǐliùchùrén suǒsìyuēxǐnùyuēāi jùài wùyùqīqíng jùqīng chìhuáng jíhēi bái cǐwǔsèmùsuǒshísuān kǔgān jíxīn xián cǐwǔwèi kǒu suǒhánshān jiāo xiāng jíxīng xiǔcǐwǔxiùbísuǒxiùpáo tǔgémùshíjīn yǔsīzhúnǎi bāyīnyuēpíng shǎng y uēqùrùcǐsìshēng yítiáo xiégāo zēng zǔfùér shēn shēnér zǐzǐér sūnzì zǐsūn zhìxuán zēng nǎi jiǔzúrén zhīlúnfùzǐēn fūfùcóng xiōng zéyǒu dìzégōngzhǎng yòu xùyǒu yǔpéng jūn zéjìng chén zézhōngcǐshíyìrén suǒtóng dāng shīxùwùwéibèizhǎn qícuīdàxiǎo gōng zhìsīmáwǔfúzhōng2lǐyuèshèyùshūshùgǔliùyìjīn bùjùwéi shūxuérén gòn gzūn jìshízìjiǎng S huōwényǒu gǔwén dàxiǎo zhuàn lìcǎo jìbùkěluànruòguǎng xuéjùqífán dàn lüèshuōnéngzhīyuánfán xùn méng xūjiǎng jiūxiáng xùngǔmíng jùdòuwéixuézhěbìyǒu chūX iǎoxuézhōng zhì SìshūLúnyǔzhěèrshípiān qún dìzǐjìshànyánMèngzǐzhěqī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rényìzuò Z hōngyōng nǎi Kǒngjízhōng bùpiān yōng bùyìzuò Dàxuénǎi Zēngzǐzìxiūqízhìpíng zhìzhōngshūshúX iàojīng tōng rú L iùjīng shǐkědúS hī S hū YìLǐ Chūnqiūhào L iùjīng dāng jiǎng qiúyǒu L iánshān yǒu G uīcáng yǒu Z hōuyìsānyìxiángyǒu D iǎn Móyǒu Xùn Gào yǒu S hì Mìng S hūzhīàowǒ Z hōugōng zuò Z hōulǐzhù L iùguān cún zhìtǐdàxiǎo Dài zhù Lǐjìshùshèngyán lǐyuèbèiyǒu G uófēng yǒu Yǎ Sòng hào sìS hīdāng fěngS hījìwáng C hūnqiūzuòyùbāobiǎn biéshàn'èsān zhuàn zhěyǒu Gōngyáng yǒu Z uǒshìyǒu GǔliángĚryǎzhěshàn biàn yán qiújīngxùn cǐmòxiāngǔshèng zhùxiānxián zhuàn zhùshūbèi shísān JīngZ uǒzhuàn wài yǒu G uóyǔhéqún Jīng shùshíwǔ3Jīng jìmíng fāng dú Zǐcuō qíyào jìqíshìwǔzǐzhěyǒu Xún Yáng Wén Z hōngzǐjí Lǎo Z huāngJīng Zǐtōng dúzhūshǐkǎo shìxìzhīzhōngshǐzì Xī Nóng zhì H uángdìhào Sānhuáng zài shàngshìTáng yǒu Yúhàoèr dìxiāng yīxùn chēng shèngshìX iàyǒu YǔS hāng yǒu Tāng Z hōu Wén Wǔchēng sānwáng X iàchuán zǐjiātiānxiàsìbǎi zǎi qiān X iàshèTāng fá X iàguóhào S hāng liùbǎi zǎi zhì Z hòu wáng Z hōu Wǔwáng shǐzhū Z hòu bābǎi zǎi zuìchángjiǔZ hōu gònghéshǐjìnián lì X 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Z hōu dào shuāi wánggāng zhuìchěng gāngēshàng yóushuìshǐ C hūnqiūzhōng Z hànguówǔbàqiáng qīxióng chūYíng qín shìshǐjiānbìng chuánèrshìC hǔ Hàn zhēng Gāozǔxīng Hàn yèjiàn zhì X iàopíng Wángmǎng cuàn g uāngwǔxīng wéi Dōnghàn sìbǎi nián zhōng yú X iàn Wèi S hǔ Wúzhēng Hàndǐng hào Sānguóqìliǎng JìnSòng QíjìL iáng C hén chéng wéi Náncháo dū Jīnlíngběi Y uánwèi fēn dōng xīYǔwén Z hōu xīng Gāoqídài zhì S uíyītǔyǔbùzài chuán shītǒngxùTáng Gāozǔqǐyìshīchú S uíluàn chuàng guójīèr shíchuán sānbǎi zǎi L iáng mièzhīguónǎi gǎiL 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 hōu chēng Wǔdài jiēyǒu yóu4Z hào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shíbāchuán nán běi hùnL iáo yǔ Jīn jiēchēngdìY uán miè Jīn jué Sòng shìyútúguǎng chāo qiándài jiǔshínián guózuòfèidài C héngzǔqiān Yānjīng shíliùshìzhì C hóngzhēnquán yān sìkòu rúlín Lǐchuǎng chūshénqìfénQīng S hìzǔyīng jǐngmìng jìng sìfāng kèdàdìngyóu Kāng Yōng lì Q ián J iāmínān fùzhìjìkuāDào X ián j iān biànluàn qǐshǐ Yīng Fǎrǎo dūbǐTóng G uān ghòu X uāntǒng ruòchuán jiǔdìMǎnqīng mògémìng xīng fèi dìzhìlìxiàn fǎjiàn Mínguógǔjīn shǐquán zài zīzǎi zhìluàn zhīxīng sh uāishǐsuīfán dúyǒu cìS hǐjìyīHànshūèrHòuhàn sān G uózhìsìjiān zhèng jīng cān Tōngjiàndú s hǐzhěkǎo shílùtōng gǔjīn ruòqīn mùkǒuér sòng xīnér wéi zhāo yúsīxīyúsīxī Z hòngníshī X iàngtuógǔshèngxián shàng qín xuéZ hào Z hōnglìng dú Lǔlùn bǐjìshìxuéqiěqínpīpúbiān xuēzhújiǎn bǐwúshūqiězhīmiǎntóu xuán liáng zhuīcìgǔbǐbùjiào zìqín kǔrúnáng yíng rúyìng xuějiāsuīpín xuébùchuòrúfùxīn rúguàjiǎo shēn suīláo yóu kǔzhuóSū Lǎoquánèrshíqīshǐfāfèn dúshūjí5bǐjìlǎo yóu huǐchíěr xiǎo shēng yízǎo sīruò L iánghào bāshíèr duìdàtíng kuíduōshìbǐjìchéng zhòng chēng yìěr xiǎo shēng yílìzhìYíng bāsuìnéng yǒngshīMìqīsuìnéng fùqíbǐyǐngwùrén chēng qíěr yòu xuédāng xiào zhīCài Wénjīnéng biànqín X iè Dàoyùn néng yǒngyínbǐnǚzǐqiěcōngmǐněr nánzǐdāng zìjǐngTáng L iú Yàn fāng qīsuìjǔshéntóng zuò Z hèngzìbǐsuīyòu shēn yǐshìyǒuwéi zhěyìruòshìquǎn shǒuyèjīsīchén gǒu bùxuéhéwéi réncán tǔsīfēng niàngmìrén bùxuébùrúwùyòu xíyèzhuàng zhìshēn shàng kuāngguóxiàlìmínyáng míng hēng xiǎn fùmǔguāng yúqián yùyúhòurén wèi zǐjīn mǎn yíng wǒjiào zǐwéi yījīngqín yǒugōng xìwúyìjièzhīzāi yímiǎnlì6。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国学经典之一,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字经以三字为句,共一百句。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

三字经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道德教育、历史教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培养幼儿品德修养、启蒙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教材。

三字经的作者是明代王应麟。

王应麟以其简明扼要的叙述和朗朗上口的语言,使得三字经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国学经典。

三字经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打好学习基础,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它被认为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首选读物之一。

三字经的内容广泛而深入。

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一句教育孩子要具有善良的天性,不应该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另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育孩子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勇于向他人请教和学习。

还有“温、良、恭、俭、让”这一部分教育孩子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礼仪。

三字经还涉及到历史教育的内容,比如“周监于二代”一句,向幼儿介绍了我国的历史渊源。

同样,“汤、文、武、周、称、古、今、都、亡、秦、兴”指出了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各个朝代的起伏。

同时,三字经也包含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

“元、句、负、载、顺、颠、皆、是、仁、义、礼、智、信”一句,教育孩子要具备正直、聪明、诚信等美德。

还有“躬、行、捷、梁、切、思、索、明”这一部分教育孩子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读三字经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因为三字经以三字为句,很容易让幼儿记住。

而且,三字经的语言简短直接,很容易理解。

通过学习三字经,幼儿可以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三字经也有助于幼儿的情感培养和道德教育。

其中的许多句子都提到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比如“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在这句中,王应麟教育幼儿要懂得倾听和思考他人的意见。

又比如“父母之爱,须知之恩”这句教育幼儿要懂得感恩和孝顺。

这些内容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且从小开始锻炼他们的情感力量。

幼儿园国学经典的三字经不仅能够教育孩子,也能够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幼儿。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1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

后来他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刘宏毅简介刘宏毅博士,1955年生于北京,1977年随学于李锡堃先生,深得李老先生道家文化真传;1976年始研习中医,遂于京华悬壶十数载,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992年赴海外研习西方文化,游历多个国家,获澳洲北领地大学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对“管理学与人文精神”、“跨文化管理”等课题有一定的研究。

现返回北京,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鉴于中国传统文化之衰微,国民素质之参差,刘先生巍然有志,专力于以通俗形式宣传人文思想,以现代语言诠释国学经典,主张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三字经:有连山 有归藏

国学经典三字经:有连山 有归藏

国学经典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拼音】yǒu lián shān yǒu guī cáng yǒu zhōu yì sān yì xiáng【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

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故事】《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

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所以形成了很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四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拼音】yǒu diǎn mó yǒu xùn gào yǒu shì mìng shū zhī ào【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能够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

【注释】典:凡是皇帝的政绩可作常法的记载,叫作典。

谟:大臣向皇帝陈述良谋、善策的言辞。

训:陈诫帝王的言辞。

诰:晓谕帝王的言辞。

誓:出师告诫将士的言辞。

命:君王所发的命令。

奥:深奥、难懂。

【故事】《书经》这本书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能够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

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

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齿 龀 : 又 称 为 龆 龀 (tíao chèn), 指 儿 童 换 牙 这个年龄。
4.总 角 、垂 髫 : 指 幼 年 儿 童 。“这 院 门 上 也 有 四 五 个 才 总 角 的 小 厮 , 都 垂 手 侍 立 。 ”(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
5.豆 蔻 年 华 : 指 女 子 十 三 岁 , 杜 牧 《赠 别 》: “娉 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13.古 稀 : 七 十 岁 。 “人 生 七 十 古 来 稀 。 ” ( 杜 甫 《曲 江 》) 。
14.耋 ( dié) : 七 十 至 八 十 岁 。《左 传·僖 公 九 年 》: “以 伯 摆 动 耋 老 , 加 劳 。 ”
15.耄 ( mào) : 八 十 至 九 十 岁 。《礼 记·曲 礼 上 》: “八 十 九 十 曰 耄 。 ”
年龄称谓
在 古 代 童 蒙 读 物 中 , 有 这 样 的 说 法 “三 百 千 千 ”, 即 是 : 《三 字 经 》《百 家 姓 》《千 字 文 》《千 家 诗 》。 其 中 《三 字 经 》是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教 材 之 一 , 相 传 为 宋 儒王应麟所作, 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 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 直到清末明初。 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 但主要结构并未改 变, 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
国 学 经 典 介 绍 !!!!!!!!!!!!!!!!!!!!!"
三字经
■本刊编辑部
古代文化知识之
16.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jī) 颐 : 一 百 岁 。
!!!!!!!!!!!!!!!!!!!!!!!!!!!!!!!!!!!
梦 想 家 的 缺 点 是 害 怕 命 运 。— —— 斯·菲 利 普 斯
阅 读 空 间 · 国 学 天 地
17
附: 《三 字 经》节 选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 文 】 人 生 下 来 的 时 候 都 是 好 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 后天的学 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 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 善良 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 教育孩子。 【启 示 】人 生 下 来 原 本 都 是 一 样 , 但 从 小 不 好 好 教 育 , 善 良 的 本 性 就 会 变 坏 。所 以 , 人 从小就要好好学习, 区分善恶, 才能成为一个对社 会 有 用 的 人 才 。百 年 大 计 , 教 育 为 本 。教 育 是 头 等 重 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必 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 专心一致, 时时不能放 松。
6. 及 笄 ( jī) : 指 女 子 十 五 岁 。 笄 , 女 子 成 年 之 礼 。 《礼 记 》: “女 子 …… 十 有 五 年 而 笄 。 ”
7.弱 冠 : 指 男 子 二 十 岁 。 “冠 者 五 六 人 , 童 子 六 七 人 。 ”( 《论 语·先 进 》)
8.而 立 之 年 : 三 十 岁 。 《论 语 》: “三 十 而 立 。 ” 9.不 惑 之 年 : 四 十 岁 。 《论 语 》: “四 十 不 惑 。 ” 10.知 命 、知 天 命 、半 百 、知 非 之 年 : 五 十 岁 。 “五 十 知 天 命 。 ”( 《论 语 》)
11.花 甲 、平 头 甲 子 : 六 十 岁 。天 干 地 支 顺 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 自甲子到癸亥, 错 综 参 互 相 配 , 故 称 花 甲 子 或 花 甲 。《唐 事 纪 事 》: “手 捋 六 十 花 甲 子 , 循 环 落 落 如 弄 珠 ”。
12.耆 ( qí) : 六 十 岁 。《礼 记·曲 礼 上 》: “六 十 曰 耆 。 ”《荀 子·致 士 》: “耆 艾 而 信 , 可 以 为 师。”
此书共三百八十句, 结构严谨, 文字简练, 三字 或三字倍数成句, 句句谐韵, 琅琅上口, 深入浅出, 流畅有趣。内容分为六个部份, 每一部份有一个中 心 , 涵 盖 面 极 广 , 涉 及 伦 理 道 德 规 范 、名 物 常 识 、经 史 子 集 、历 史 次 第 等 , 许 多 语 句 , 如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等 等 成 为 妇 孺 皆 知 、世 代 传 诵 、脍 炙 人 口 的 名 言 警 句 , 被 誉 为 “千 古 一 奇 书 ”。特 别是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 尤为精炼, 仅用了三 百字就概括了从伏羲神农到清统一的五千年中华 历 史 , 真 乃 “袖 里 通 鉴 纲 目 ”。
1.襁 褓 : “襁 褓 ”本 意 是 婴 儿 的 被 子 。如 《论 语· 子 路 》: “则 四 方 之 民 襁 褓 负 其 子 而 至 矣 。 ”后 来 以 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 提 : 指 2 ̄3 岁 的 儿 童 。 《孟 子·尽 心 上 》: “孩 提 之 童 , 无 不 知 爱 其 亲 者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