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三字经的800字作文

合集下载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三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事。

大家都一起来读读吧,让中华的传统文化永驻你我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一《三字经》是一本千古名著,在好看的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又深刻的道理,大家快来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吧!其中第一小结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他所讲的道理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影响,行为习惯也就越来越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成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好的人。

接下来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孟子的母亲知道小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便坚持给孟子选择一个好邻居,前后共搬了三次家。

最后他们搬到了学校旁边,孟母看着孟子多么热爱学习,终于放下心来。

可孟子也有调皮的时候,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啦!这可把孟母气坏了。

孟母把孟子叫到身边,当着他的面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

梭子折断后就不能织布了。

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孟子一个道理——学习也是不能中断的,中断后就会一事无成。

”多少人都不是输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输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

所以,大家必须要懂得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最后,我还要跟大家说:“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这里的故事含义更深刻:“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仲永,五岁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大哭起来,吵着要纸要笔。

他的父亲很惊奇——小仲永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要它干什么?但还是向邻居借来了纸笔。

小仲永拿起笔就写了一首诗,文采和内容都很像样。

他的父亲连忙拿给村里的秀才们看,大家都称奇。

从此后,就不断有人来请他们父子去做客,有的还拿出一些钱,让仲永当场表演做诗。

他父亲很高兴,带着小仲永到处表演,却没有让小仲永看一本书学习新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7篇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7篇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7篇《三字经》自问世以来,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很快得到了历代古人的广泛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字经》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精选篇1《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

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不少东西,领悟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

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

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

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

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这本书不仅讲述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三字经》读后感作文精选篇2《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精选三字经的作文7篇

精选三字经的作文7篇

三字经的作文精选三字经的作文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的作文篇1认识钱文忠教授是从《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开始的,那些讲述和小说《西游记》里的光怪陆离、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艰险,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绝没有悟空、八戒开道保护,绝不乏劫匪恶官故意刁难,走一路,讲一路,千难万险,终得经卷无数,眼界开阔之余,也让周边国家对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电视,通过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和女儿一起看《百家讲坛》是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能听得懂什么?但钱教授解读的《三字经》却让女儿彻底喜欢上了《三字经》,虽然这种“喜欢”可能是暂时的,但绝对是真实的、自然的。

看了两集,还想接着看吗?想!为什么?有意思!还有什么?能跟着电视一起背句子,能听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还能知道古人都在学什么......女儿如是说,我没有这样想,因为教授的解读是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的全国观众,而且内容丰富,节奏较快,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三字经》的孩子来说,肯定不能够听得那么明白,还需要加深和巩固。

如何加深?如何巩固?因故事而起,从故事入手。

情景一:“小李,你知道吗?今天中午宝贝儿和我一起看《百家讲坛》了,讲的是《三字经》,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刚一进家门,我就赶忙替女儿“邀功”。

“你不信?那好办!宝贝儿,问问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他还没你知道的多呢!给他讲讲!”“老爸,我猜你就不会!好好听老师给你讲啊......”情景二:“宝贝儿,老师说了,每两天要给妈妈讲一个故事,今天准备给妈妈讲什么?”女儿在思考,在寻找,“哎,那还用想?《三字经》里的故事讲一个就很好啊,不要总是讲那几个老故事,没意思,给妈妈的讲个新的!”“哦,就是!那就给您讲个‘周处’的故事吧!从前,有个叫‘周处’的人,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双亡了......”“宝贝儿,打断一下,‘双亡’的‘双’就已经代表了父亲和母亲,重复了。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精选30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精选30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精选30篇)读《》有感精选作文篇1三字经,一本传统知识的教育重点;一本历来备受推崇,称之为”袖里通鉴纲目“ ,”千古一奇书“;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

三字经的每一句当中,即便于记诵,又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有几句使我心旷神怡。

如: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想想如今,有的小学不好好上,到外面瞎混,一上了初中,学校都不要他,他只能出去打工。

可他长大了一事无成,看看别的同学都有了自己家的公司,他到现在才后悔已经晚了。

还有一句,就是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意思就是当时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女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

想想如今,夫妻如果过不下去就要离婚,还谈什么和顺,要不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

真是不应该呀!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篇2暑期,我看了一本书叫《三字经》,里面的字都是由三个字组成的,里面有怎么教做人的,怎么做事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意思是:汉朝人孔融四岁时就把大梨让给哥哥吃。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计算,懂得文理。

还有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注意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注意守信用和讲义气,君主对臣子要敬重臣子君主要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做事。

看完让我懂得在家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做人守信用,负责任。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篇3从爷爷的书架上,从爸爸的箱子里,从学校的书堆里,我都能发现一本书,那就是——《蒙学经典》。

其中有《》,有《》,有《》。

我最喜欢其中的《三字经》了,因为它读起来简单,上口,还能轻易读懂其中的意思。

所以我爱读。

记得《三字经》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它的意思是:战国的时候有个叫苏秦的学生,他读书时为了防止打瞌睡而把头发吊在房梁上,困倦时便用利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没有老师教诲,而是靠自己勤奋刻苦。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6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6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6篇《三字经》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

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进我们的知识和见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读《三字经》有感《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

这个寒假我又仔细读了一遍,从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孝顺父母的”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在黄香9岁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

其实孝顺父母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为爸妈倒杯水,给爸妈捶捶背,理解他们,听他们的话,不让他们操心,关键是用心学习,用自己的勤奋和上进来报答他们,他们一定会欢乐开怀的。

《三字经》,让我长见识,明礼仪,伴我快乐成长。

读《三字经》有感我读了三字经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三字经有那么长。

我们原来只是学了一小部分,我还以为三字经就是我们学的那一点呢。

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因为,他让我知道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读《三字经》有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最近,在我们班能听到孩子朗读《三字经》的声音。

开始,我以为孩子们只是喜欢《三字经》的朗朗上口,没想到孩子们也喜欢听里面的小故事,也听懂蕴含的道理。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让孩子学会尊敬父母,关心他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让孩子们懂得人为什么要学习的道理。

《三字经》的学习刚起步,在今后的学习中,孩子们会懂得很多很多的。

读《三字经》有感我认真学习了《三字经》,感到受益匪浅,它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三字经》中有句话说到: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学习还不如小动物。

做为小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古代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性,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读《三字经》有感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原本都是善良的、好的。

如果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好的话大家都会接近你和你玩儿;如果行为习惯是坏的话,那么大家就不会接近你和你玩儿。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1在我学习的“经典”中,让我感到最亲切、最受益的,莫过于《三字经》了。

我喜欢它,不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给了我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和引导。

很早时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虽然是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它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

每每回到家里,我总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谝一谝”。

回想那段“呀呀学语”的美好日子,还真有意思哩!如今,我戴上了“红领巾”,对《三字经》有了“浅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实的小读者。

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读上几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我曾一度厌倦了学习,认为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感觉太枯燥、太无聊。

多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唤醒了我。

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在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我这才领悟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真的会落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每每在我任性偷懒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给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

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原意了。

从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懒了。

学习分心、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吃了“大亏”。

可是,“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惊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

文意是说,汉朝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初中三字经满分800字5篇

初中三字经满分800字5篇

初中三字经满分800字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学校三字经总分作文800字,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学校三字经总分作文800字1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资料非常丰富,不管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管家门,鸡会在每一天早晨天亮时报晓。

人假如不专心学习,迷模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能够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人假如不努力学习,以自我的学问、技能来实现自我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连续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一天涯担柴边读书。

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

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

这可怎样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观察很多萤火虫在空中飘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我的书桌上方。

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敬重的高校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我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学识和本事,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玩耍玩耍,铺张了大好时间,是毫无好处的。

读《三字经》有感800字5篇

读《三字经》有感800字5篇

读《三字经》有感800字5篇《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才智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下面是第一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盼望你们能够喜爱读《三字经》有感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头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把握了。

'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的确是语言特别简练,内容特别丰富。

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知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导,深感惭愧,从今用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特别感动也很受启发。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暖和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如今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三字经的800字作文
篇(一)国学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

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
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
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
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


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
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
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
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
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
会知书达礼。

谦让、勤俭、善良等。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
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
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
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篇(二)我与国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三国演义》上的灰尘被轻轻抹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游记》的扉页被轻轻打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水浒全传》被轻轻放在橘黄暖光下的书桌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红楼梦》被轻轻放进书包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散发中国古典气息的四大名著。

记得当初买这些经典的时候,是因为听说长大有用,可小小的我并不怎么喜欢。

当时拿着一本厚重的书,打开一看,全是我看不懂的语句,变更没有兴趣了,所以,这四本国学经典便静静的躺在落满灰尘的书架上。

直到上了初中,便在某年某月某日怀着一个强烈的好奇心搬出这些书,一页一页地翻了起来。

当时似乎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在女生中最受欢迎,于是我开始认真地看起了《红楼梦》,其实并不算认真,认真的看了两会之后,便没有兴趣看下去了,只挑了一些较有趣的情节浏览。

渐渐地,我明白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贾史王薛的兴盛衰落;明白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明白了英雄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明白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程。

而经典当然不止这些。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重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礼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知……渐渐地,这些经典的经典气息就像盖不住的茶香萦绕在我的周围。

夜明珠的光芒在喧杂浮躁的白天被太阳似火的光辉掩盖,而到了夜幕降临,万籁俱静的时候,她就默默地亮着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光芒。

而经典不就像夜明珠一样吗。

当我们的心灵吵杂的安静不下来,经典被我们一眼忽略过去,而就在我们心灵的灰尘沉淀下来,腾出一片安静时,经典就在角落里静静散发着清新淡雅的光。

她就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掸子,为我们拂去心灵的灰尘。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

我们一起进入这经典的世界吧!
篇(三)谨记精髓,传承国学——读《弟子规》有感
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

《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
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
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

《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
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
习计划、态度。

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
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
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
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
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
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
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
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

有时遇到不
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
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