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两茎灯草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本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课文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他的两茎灯草让他十分担忧,担心它们会浪费油,一直到最后他才放心地断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的吝啬本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和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好课文《两茎灯草》的文本,以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互动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联系上而下文领会表达的意图。

4. 理解严监生摇头迟迟不肯落下的深层次原因,体会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严监生临死时,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的含义。

2. 体会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简介《儒林外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交流对严监生的了解。

4. 鼓励学生质疑,存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交流反馈。

3. 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

4.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 交流反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严监生吝啬的句子。

2. 交流反馈,相机指导。

(1)理解总是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由来。

想象严监生说的迟了不答应的动作、神态。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2)体会诸亲六眷和严监生对比表现出的吝啬鬼形象。

理解有钱人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以及和严监生的对比反衬。

指导感情朗读诸亲六眷的话,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3)体会王氏和赵氏说的话以及和严监生对比表现出的吝啬鬼形象。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指导感情朗读王氏和赵氏以及严监生的话,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3. 再读课文,引导发现: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文中的哪句话直接描写了严监生的吝啬?4. 引导质疑:可是,如果只有这一句话直接描写了严监生的吝啬,还不足以充分说明他的吝啬呀!如果你们是作者吴敬梓,你会怎样写?出示严监生临死前摇头迟迟不肯断气的句子。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严监生临死前会想些什么呢?赶紧到文中找一找吧!用心读一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两茎灯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两茎灯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两茎灯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两茎灯草》并且理解故事情节。

2.加深对于拒绝和宽容这两种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讨论、说和写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情节的细节和含义。

2.认识和理解品德拒绝和宽容。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两茎灯草》2.讲解和讨论教材中的生字词和关键句3.分小组进行讨论、说和写活动4.讲解拒绝和宽容两种品德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和打招呼•教师用故事激发学生对品德拒绝和宽容的思考和认识2. 新课讲解(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两茎灯草》•讲解教材中的生字词和关键句,强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故事内容3. 分小组讨论、说和写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名学生•每个小组要求讨论故事的情节,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现自己的理解•其中,每位学生都需要在小组中说一段话,每组需要选择一名代表进行书面回答4. 品德教育(20分钟)•讲解拒绝和宽容两种品德•通过故事情节向学生说明拒绝和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这两种品德5.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五、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讨论、说和写活动中表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德理解能力;2.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并给出适当的激励鼓励。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成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了对于品德拒绝和宽容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在今后教学中,我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监、侄”等生字,理解“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例如,在课文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里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吝啬。

学生要能够准确地找出这些描写语句,并理解其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严监生的吝啬形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例如,作者不仅仅描写了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还通过周围人的猜测以及他的反应,如“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等神态描写,从多个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吝啬。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层层递进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种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朗读描写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时,要求学生读出那种奄奄一息却还执着于两根灯草的感觉,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状态。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

如针对严监生的吝啬形象,让学生讨论这种吝啬在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以及这种吝啬形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产生的原因等。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情节,通过表演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扮演严监生的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出他临死前对两根灯草的在意,而扮演其他人的学生则要表现出对严监生行为的疑惑和不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文《两茎灯草》出自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要通过描写两茎灯草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顽强和奇迹,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材难点和重点1.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文中描述理解两茎灯草的成长过程和生命的奇迹。

2.作文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启示,思考成长中的坚持和毅力,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作文表达。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茎灯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理解文中描写生命的主题和寓意。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心分析文本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2.启发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勇敢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1.对《两茎灯草》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理解生命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看法。

(二)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描写、思考和作文表达将生命哲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理解高层次的情感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1.构建情境引入:通过介绍一段关于灯草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灯草的好奇和猜想。

2.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于生命奇迹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围绕“生命力”的话题展开讨论。

(二)整体阅读1.教师朗读《两茎灯草》,并带领学生共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命力。

2.学生齐读,理解文中的情节和内涵,教师适时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分组讨论1.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书中灯草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生命奇迹。

2.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四)写作指导1.针对作文题目“坚持的力量”,引导学生从灯草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展开思考,辅导学生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感,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2.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对两茎灯草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通过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
4.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对比分析不同作家的人物描写风格,培养文学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自主查找并学习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讨论,分组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人物形象,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角色,体会人物情感,锻炼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课文中的两茎灯草是如何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
2.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其他人物描写的例子吗?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3.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描写,你会选择谁?请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为该角色写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茎灯草》中的生字词,如“灯芯”、“摇曳”等,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分析,把握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培养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创作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的小练笔,提升写作技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每组选择一位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其他成员通过讨论,为这位角色设计一段描写性的语言。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13《两茎灯草》(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3《两茎灯草》(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会认“茎、盏”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荷兰作家笛福以及代表作《小木屋系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交流,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作者的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两茎灯草》是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罗贯中修改《三国演义》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会认“茎、盏”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荷兰作家笛福以及代表作《小木屋系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罗贯中的创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课件、生字卡片、字典。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课堂初始,教师通过PPT展示荷兰作家笛福以及代表作《小木屋系列》,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4.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罗贯中的创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等。

在品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两茎灯草》罗贯中修改《三国演义》严谨的创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3《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3《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3《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理解并朗读《两茎灯草》。

2.了解描写生命力的高度草本植物“苏铁”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冬天生命力旺盛的小草的认知。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可爱的教学代表介绍一下这篇课文《两茎灯草》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听一听音频带,熟悉故事情节。

2.新课呈现•第一遍朗读: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朗读。

并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

•第二遍朗读:老师读课文,学生不跟读跟踪,并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其中的生命力的探讨和表达。

3.情境还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和课文内容,集体进行情境还原,表演小草冬天存活的情景。

4.小组交流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组内搜集一些关于高度草本植物“苏铁”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

要求组内同学互相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5.知识探究让学生了解高度草本植物“苏铁”的一些特点,生长情况以及适宜的环境;可以通过老师讲解或是采用其他教育方式进行知识探究。

6.思维激活老师让学生围绕高度草本植物“苏铁”的话题进行思维激活,并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课文梳理老师引导学生整理并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与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板书设计常用植物苏铁特点生命力旺盛、高度草本植物生长情况适宜于暖、湿环境四、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评测来量化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五年级下册23《两茎灯草》的教学,我认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和互动思考的活动,尝试查找更多的封闭性问题,通过灵活掌控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纵深度来促进教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两茎灯草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两茎灯草教案《两茎灯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对严监生的描写方法,体会严监生及其吝啬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3 课《人物描写一组》( ppt),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灵的小嘎子、挺脱的祥子,今天在《两茎灯草》( ppt)这个片段中,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严监生( ppt 标书)二、认识人
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 4 声,请大家读一读( ppt)这里的“监”指的是国子监,(请大家看书上注释)“在明清两代……” 三、初读感知 1、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认真听读( ppt) 2、学习词语清朝的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这些词语现代不常见( ppt):
a、请你读一读(生读)
b、第一行的词语中藏着易错字和多音字,请你再来读一读(生读)
c、第二行的词语,虽然文中没有注释,但通过联系上下文,也能猜出意思:“诸亲六眷”指的是所有亲戚,课文中提到的有谁呢?(生找)他们和严监生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灯草”古时候没有电,照明要用到油灯,瞧,这就是油灯里的灯草。

两茎灯草就是两根灯草。

3、再读感悟理解了词语意思,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主人公——严监生的身上。

( ppt——课文中的严监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4、体会严监生的病情师读“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严监生的病很严重呢?(生找)是呀,从周围人的反应,以及直接描写严监生的语句,都能感受到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5、体会人物形象气若游丝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还伸出了两个指头),他的这一动作,引发了屋里人怎样的猜测?严监生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屋里人的猜测和严监生反应的相关语句。

)(师生完成表格填空)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面对屋里人不同的猜测,虽然严监生一直伸着两个指头,但每次的反应都不太一样。

这是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呢 ?(生互动)你能从他的神态、动作的细微差别中,猜到他内心的想法吗?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说一说。

我们来交流一下(生语音)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录音。

小结:
临终前( ppt——填空)严监生真的穷到,连两茎灯草都点不起吗?原著《儒林外史》中,有这两段文字(师读)。

就这样一个家财万贯的人 ,却因为舍不得银子吃人参,最后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就这样一个家财万贯的人 ,临终前撑着一口气,就为了节省灯油。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互动)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6、明了写法作者明明只写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我们却能从中,猜测到严监生内心的想法,体会到他内心的变化,这,就是 (细节描写)的魅力。

如果去掉这些细节,再来读一读,严监生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是呀,虽然这也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小气,但人物特点不够突出。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选取了严监生,临终前仍惦记两茎灯油这一(典型事例),抓住他伸着两个指头(动作描写)这一典型动作,运用(细节描写),让一个(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四、推荐《儒林外史》《两茎灯草》这个片段,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第 5、第 6 回。

(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教学反思】这篇文章中的许多写法值得关注,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写严监生病重的,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眼部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在本堂课中我努力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知道监生就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

引导学生知道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通过做
批注方法去读。

在学习重点句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去感悟人物的精神。

课后想一想,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不能更好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教学,当孩子们在总结严监生形象时说到严监生节俭、节约和守财奴时,应该让孩子们分别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让孩子们评价严监生时才能更好的感悟守财奴形象。

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