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简版范文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介绍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其可引起人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出现异常。
精神病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为了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促进精神健康教育,本讲座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精神病常见症状1. 幻觉:出现听觉、视觉或触觉上的幻觉,例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人物等。
2. 妄想:产生不合理、不真实的信念,例如认为自己被追杀、被监视。
3. 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经常出现焦虑、沮丧、激动等情绪。
4. 社交退缩:害怕与他人交流,避免社交活动。
5. 思维紊乱:思维杂乱无章,难以理解和跟随他人的意思。
精神病的治疗和康复精神病一旦发现,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患者特定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改善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
除了专业的治疗,患者的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家人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健康。
社会应该提供一个友好和包容的环境,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如何预防精神病虽然精神病的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但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学会应对压力,避免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避免使用和过度饮酒。
及时处理和解决个人和家庭中的问题,减少精神压力。
精神病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精神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促进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讲座,能够提高公众的精神健康意识,减少精神病的发病率,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海南省安宁医院
海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王文伶
Contents
目
1
录
2
3
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概述
重性精神疾病简介
精神卫生防治
1
1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 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 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 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 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 防止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走失、自伤、被拐骗 和受到性侵害
• 防止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受伤致残
三级预防: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患者和家属(4)
• 救治救助信息宣传
• 广泛宣传各部门及相关组织患者医疗及生活救助的信息和 申请渠道
• 提供社区康复机构及相关活动信息 • 发生各类应急事件时相应救治救助机构及联系方式 • 告知关爱帮扶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 教育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或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小组求助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村(居)民委员会
• 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教 • 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 • 倡导居民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
等对待患者
二级预防: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患者和家属(1)
•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治 疗随访服务中
• 健康知识讲座、家属联谊会、义诊、现场宣传活动
01 02 03
一级预防:意义及目的
提高大众对精神卫生 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提高大众对精神障碍的 识别能力和就医意识
普及“精神障碍可防 可治”的知识与理念
营造接纳、理解和关爱精 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救济措施:独立的权威机构(组织)批准和复核, 司法途径诉讼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业知识
讲座
25
4.5.4 院外处置常用措施(1)
心理危机干预
➢ 使用支持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 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
➢ 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 性疏导、转移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业知识
讲座
14
4.2.4 其他设备和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具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救护车 相关的精神科药品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业知识
讲座
15
4.3 应急事件指征
4.3.1 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 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 作规范专业知识讲座
工作规范内容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2.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3.社区/乡镇管理
4.应急医疗处置
5.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6.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 7.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附件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业知识
讲座
2
内容
4.1 处置原则 4.2 处置前准备 4.3 应急事件指征 4.4 应急事件报告 4.5 处置方式 4.6 处置后患者管理 4.7 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则 4.8 处置记录和报告
其他治疗
➢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 ➢ 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识
讲座
30
4.6 处置后患者管理
已接受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 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 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精神健康教育知识ppt课件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 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 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 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13
⑤、其它行为障碍。
14
精神卫生法
•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 病人杀人不犯法” ,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 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 18 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 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 到法律制裁的。
旅途精神病;⑤、病理性激情;⑥、病理性半醒状态;⑦、其 它短暂精神病性障碍;⑧、未特定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 5:感应性精神病 • 6: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7:周期性精神病 • 8:其它未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 9:无法归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12
精神病的其他类型
• 四: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1):广泛发育障碍
3、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 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 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 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亲属; 3、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并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 友。 4、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居民。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6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2015 6 142015 6 14 15 00 - 17 301.2.3.4.2015-6-14真正的崩溃,他们会继续社交活动并从事工作,也能保持对认识的人、时间、地点有清楚的概念;后者则不如此,他们可能有整个崩溃的情况,并产生完全的混乱,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为他们可能有整个崩溃的情况,并产生完全的混乱,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为他们可能做出伤害他人及自己的举动,因而要接受看管和照料,同时他们对于人、时间、地点的概念也模糊不清,甚至完全失去对这方面的认知。
曾有人研究精神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智力及职业等关系,得出第一次发病入院治疗的人平均年龄是46 岁;在性别方面,则男性大大超过女性;在城市居住者其发病率是2 倍于住在乡村的;而人种方面则与发病没有明显的相关。
在医学上,生理性的病因也是形成精神病的原因之一,诸如一些头部受伤的人,脑部生瘤或受病菌侵染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又或者在血液供应方面有问题,使脑发育不健全;药物及毒素也可引致神经受到破坏;又如若干含有促使神经活动成分的药物,如迷幻药、大麻等,因其有害机体,打乱了体内正常的化学反应,产生变化异常,便会发生幻觉一类的精神病。
在此,我们则只讨论心理失常所引发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人们对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改变缺乏识别,以致延误治疗,导致患者行凶、放火和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严重影响。
其实精神疾病发病的早期多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改变,只是它们往往不典型,而为人们所忽视。
如果发现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一致;精神活动过程的完整性或行为的协调性被破坏;情绪和性格特征的不稳定,就应该警惕其是否患有精神病。
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精神病的早期症状: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
精神病人的失眠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出现,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有的病人甚至表现为精力旺盛。
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它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需要长期治疗和关怀。
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他们需要了解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并恢复正常生活。
另外,患者及其家人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种种问题,比如情绪管理、社交技巧等。
除了患者及其家人,社会大众也需要接受关于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了解疾病,社会可以更加包容和理解患者,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同样,相关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减少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的歧视和孤立。
总之,对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也可以帮助社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他们。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创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重度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精神障碍疾病。
这类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料,而且可能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正确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重度精神病的症状和表现。
这类疾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社交障碍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此外,重度精神病也可能伴随着自伤、自杀的危险,所以患者及其家人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其次,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重度精神病的治疗方案和可能的并发症。
目前,重度精神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患者及其家人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关爱。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可能的并发症,如药物副作用、康复困难、复发风险等,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应对准备。
最后,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环境的重要性。
重度精神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理解、支持和关爱的社会环境。
家人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参与他们的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合。
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这类患者的需求,提
供更多的康复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在总结,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重度精神病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