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类特选)
《重性精神病培训》PPT课件ppt

职业康复训练
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如手工艺、烹饪、园艺
等。
就业指导与推荐
为患者寻找合适的就业 机会,提供就业指导和
推荐服务。
创业支持
鼓励患者自主创业,提 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
职业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康复 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
复工作能力。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咨询
详细描述
家庭支持案例中,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日 常照顾。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 患者的康复。
社会支持案例
总结词
社会的包容和援助有助于患者重返社会,减轻社会负担。
详细描述
社会支持案例中,政府、企业和社区等社会力量为患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如就业机会、住 房保障等。社会的包容和援助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
治疗
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重性精神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建立预防体系
建立全面、系统的预防体系,包括精 神卫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高危人 群筛查等,以降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 病率。
早期筛查与干预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精神卫生宣传和教 育活动,提高居民对重性精神疾病的 认知和预防意识。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改善
心理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 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治疗
针对患者的家庭关系进行干预 ,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 员对患者的支持。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章:引言1\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1\3 本讲座的目的和目标第二章:常见精神病的介绍2\1 抑郁症2\1\1 病因和发病机制2\1\2 症状和表现2\1\3 诊断和治疗2\2 焦虑症2\2\1 病因和发病机制2\2\2 症状和表现2\2\3 诊断和治疗2\3 精神分裂症2\3\1 病因和发病机制2\3\2 症状和表现2\3\3 诊断和治疗2\4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2\4\1 病因和发病机制2\4\2 症状和表现2\4\3 诊断和治疗2\5 强迫症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2\5\2 症状和表现2\5\3 诊断和治疗第三章:精神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3\1 预防精神病的基本原则3\2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3\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方法第四章: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4\1 康复治疗的目标和原则4\2 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程序4\3 社会支持和融入的重要性第五章: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关怀5\1 理解和接纳患者5\2 提供情感支持5\3 寻求专业帮助第六章:常见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与注意事项6\1 主要药物类别介绍6\2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6\3 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和副作用第七章:精神病与法律7\1 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保障法律7\2 精神病患者的就业和社会福利权益7\3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行为限制附件:1\精神病常见症状和表现的图表3\精神病常用药物清单及剂量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精神病:指由于脑功能障碍或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以心理异常和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抑郁症: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主要特征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和愉快感、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3\焦虑症:一种常见的焦虑和恐惧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和紧张、不安和焦虑感等。
4\精神分裂症: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淡漠等。
5\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的情绪波动。
大通乡卫生院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大通乡卫生院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家属该如何协助重性精神病患者服药?对已经发展成为重性精神病(如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的患者,依靠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往往已不能使之缓解,此时药物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发作期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疾病性质,自己已很难做到正确服药,必须由家人协助完成。
下面就介绍一下家人在协助患者服药时的基本原则。
一、发作期患者一般都不承认自己有病(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大多数不愿意服药。
对此,家属可找患者最信任的人来耐心劝说,劝说时注意不要说“你有精神病应服药”之类的话。
有些患者不听劝说,拒服一切药物,这时可把无味的(如利培酮、氯氮平、氟哌定醇等)药搅拌在饭菜里。
但是,这一方法不宜用于有“被害妄想”症状的患者,因为这样做一旦被患者发现,则会使其更加怀疑有人在饭菜里“放毒”而不肯进食。
若以上办法均无法让患者把药物服下时,则应请医生把药物改为肌注或静脉注射。
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患者一般就肯服药了。
二、恢复期要不断加强患者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来说,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坚持服药2-3年。
很多患者出院后往往服一段时间的药就自行停药,其原因就是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
也有患者家属因为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擅自同意患者停药,有的家属甚至反对患者继续服药,怕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多了脑子会变呆,把身体也吃坏了。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恢复期药量往往只有急性治疗期的1/3--1/2,只要能定期监测各身体指标,一般都问题不大。
三、有些患者因为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而不愿服药,这时有必要予以解释:服药后出现的嗜睡、动作呆板、便秘、肥胖等是较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或减少服药剂量后一般亦能缓解。
在恢复期维持治疗期间,家属一定要带患者定期到门诊检查,以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使药物作用恰到好处,副作用也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患者也乐于坚持服药。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02
精神病的常见症状
心理症状
情绪波动
记忆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或低落,或 者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恐惧等 。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遗忘等症 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思维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思维混乱、妄想、幻觉 、思考障碍等症状,难以进行正常的 思考和判断。
行为症状
行为异常
患者可能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如 自残、攻击他人、离家出走等。
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01
通过教育,使公众了解精神病患 者的困境和需求,促进社会接纳 和包容。
02
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善的社会环 境,促进其康复和融入社会。
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和康复水平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精神病的科学治疗方法和康复途径,提高治疗率和康复水 平。
等。
精神病的特征是患者出现异常的 情绪反应、思考障碍、行为问题
和认知障碍。
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 行,依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
格检查。
精神病的类型
01
02
03
抑郁症
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 者长时间感到悲伤、绝望 和失去兴趣。
焦虑症
一种情绪障碍,患者经常 感到紧张和不安,担心未 来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
参加精神病患者的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 交流经验,获得理解和支持。
政策与法律保障
宣传教育
了解和利用相关政策法律,维护患者的权 益和利益。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和 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05
精神病的认识误区与澄清
精神病不是道德问题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与道德品质无关。不应将精神疾病患者视为道德败坏或缺乏良 知的人。
《重性精神病培训》PPT课件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放松技巧、情绪调节等。
添加标题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进行治疗;心理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 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光疗、电抽搐疗法等。
添加标题
患者背景: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病史:发病原因、病情变化、治疗过程等 治疗过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康复效果:病情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恢复等
添加标题
案例介绍:某25岁女性患者,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本次因家庭变故导 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等症状,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复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文化因素:如社会治安问题、 教育水平低、文化隔离等。
生理因素:如遗传因素、身体疾 病等。
定期进行精神健康 检查,及早发现并 处理精神疾病。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适当运 动等,以保持身体 健康和心理平衡。
学习自我调节压力 的方法,如放松技 巧、心理训练等, 以应对生活中的压 力和挑战。
预后情况: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该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提 高。
培训后患者的精 神状况得到明显 改善
培训后患者的社 会功能得到显著 提升
培训后患者的家 庭关系得到明显 改善
培训后医护人员 的服务态度和技 能水平得到提高
深入研究重性精神病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
开展重性精神病早期诊断和预 防研究
避免接触不良社会 因素,如毒品、暴 力、色情等,以减 少精神刺激和心理 压力。
药物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进行治疗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目前症状: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 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 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 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死亡原因选项
① 躯体疾病(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脑出血、脑结核瘤、脑 囊虫病、肝脓肿、肺动脉栓塞、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菌痢、癫痫、尿 毒症、脑血管瘤、胰岛细胞瘤、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中毒性肝炎、 肝性脑病、肾性脑病、冠心病及心梗、肿瘤、其他。
② 自杀(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自缢、服毒(精神药物、农 药、灭鼠药、其他)、投河、撞车、跳楼、触电、自焚、自刎、割腕、 卧轨、其他。
– 在社区或者乡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之初进行,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下,由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使用《行为 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表1-1)在辖区常 住人口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2.1.1 线索调查 (2)
–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 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 记表》(表1-2),报县级精防机构。 注:监护人在法律上有三类:
3.1 患者基础管理 3.2 患者个案管理 3.3 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
3.1.1 危重情况处置
• 询问和检查 – 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 – 有无出现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 – 有无出现严重躯体疾病。
• 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
3.1.2 分类干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