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CT、MRI表现)+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最小直径为 5 m m ,最大直径 5 m 。形态为椭 圆形 、圆形 、不 m 0 】 4例患者淋巴结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 】 2 。l 图 _ ) 例.
中国 C 和 I T 杂志 21 年l 月 第8 第5 总第3 期 00 0 卷 期 4
图 1、 2 同 一 病 例
颌 下 见 多 发 肿 大 淋 巴 结 , 呈 圆 形 及椭 圆 形 , 图 1平 扫 密 度 均 匀 ; 图 2增 强 后 均 匀 强 化 ,淋 巴 结 边 缘 光 整 , 边 界 同一 病 例 图 3 平 扫 右 侧 胸 锁 乳 突 肌 内 前 方颈 血 管 鞘 周 围可 见 肿 大 淋 巴结 ,淋 巴结 边 缘 可 见 片 状 钙 化 。左 侧
l ・ 0
肺 结 核 血 性 播 散 或 肺 门淋 巴结 颈部淋 巴结结核是较常见 的 核 、继发肺结核病 灶经淋 巴管播
CHI S OUR NE E J NAL OF CT AND I OCT 2 0Vo , . t tl .4 M u, 01 , l No5 oa 3 8 No
颈部淋 巴结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好发部位。随着近年来 C T自 对颈部淋 巴结结核病灶的大小 、形态 、数 目、范围及对周围结
犯 、压迫情况 的观察有极大的帮助,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定性有
值 。本文结合病理 回顾分析 1 5例颈部淋 巴结结核的 C T表现, 对 本病 的认 识 。
清 晰 图 3 4 5 6 、 、 、
胸 锁 乳 突肌 外 缘 淋 巴结 结 核较 大 病灶 呈不 规 则 低密 度 影 , 平 扫密 度 不 均 ,边 界不清 , 图 4平 扫 左侧 胸 锁 乳 突肌 淋 巴结 结核 致 周 围脂 肪 间 隙 不 清 ,皮 下 筋膜 增 厚 , 后 方可 见 一 肿 大 淋 巴结 , 平 扫 密度 均 匀 图 5增 强扫 描 ,左 侧 淋 巴结 核 呈 不 规 则厚 壁 环 形 强 化 ,环 不 完 整 , 中心 未 强 其 化 区延 伸 至 淋 巴结 外 。后 方 肿 大 淋 巴结 呈 不 均 匀 强 化 ,其 内见 小 片状 低 密度 影 图 6增 强 扫 描 更 加 清 晰 显示 ,病 灶 周 围 渗 出致 周 围脂 肪 间 隙消 失 , 皮 下 I I . . 胸锁乳突肌周围发病最多,单侧发病 8
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李优伟;陈正光【摘要】@@ 手术切除取样淋巴结常常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进行,不但创伤大,而且仅局限于手术野范围之内,常发生取样错误,诊断符合率低[1].细针穿刺活检创伤性较小,操作简单、安全,配合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和流式细胞学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2].Micames等[3]对内镜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活检分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穿刺CT扫描有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和97%,而穿刺CT扫描无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仅为58%.细针穿刺活检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假阴性率,病变的钙化、坏死以及周围炎症都可能是产生假阴性的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再次,由于自身的限度,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对一些病变不能进行诊断和鉴别[4].本文在系统地复习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应用的基础上,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分子影像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4页(P668-671)【作者】李优伟;陈正光【作者单位】100022,北京,垂杨柳医院放射科;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R814.43;R445.1;R814.42;R445.2;R817.46手术切除取样淋巴结常常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进行,不但创伤大,而且仅局限于手术野范围之内,常发生取样错误,诊断符合率低[1]。
细针穿刺活检创伤性较小,操作简单、安全,配合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和流式细胞学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2]。
Micames等[3]对内镜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活检分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穿刺CT扫描有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和97%,而穿刺CT扫描无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仅为58%。
细针穿刺活检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假阴性率,病变的钙化、坏死以及周围炎症都可能是产生假阴性的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
淋巴组织磁共振表现

淋巴组织磁共振表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淋巴组织磁共振(MRI)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常用于评估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淋巴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它们在维持免疫功能和排除体内废物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MRI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组织的形态、大小、密度等特征,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淋巴组织在MRI中的表现。
淋巴组织的MRI表现通常取决于其解剖位置和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淋巴组织呈现为均匀的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区分明显。
在MRI图像中,淋巴组织通常呈现为稍高信号的T1加权像和高信号的T2加权像,这与其含水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有关。
淋巴组织的MRI表现在不同疾病状态下会发生一些特征性改变。
在淋巴结炎、淋巴瘤等炎症性疾病中,淋巴组织可呈现为增大、水肿、信号改变等特征。
在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淋巴组织常呈现为异常强化、肿块等征象。
通过MRI检查可以准确识别这些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MRI技术在淋巴组织的评估中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MRI无需使用有害的放射线,对患者无损伤,可以重复检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组织的微细结构,有助于诊断各种淋巴系统疾病。
MRI对于评估淋巴组织的血液灌注和功能状态也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可以观察淋巴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评估其功能状态。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淋巴组织在MRI中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组织结构、疾病状态、功能状态等。
MRI技术在淋巴组织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和功能信息,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未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淋巴组织评估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并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第二篇示例:我们来说说淋巴组织的正常磁共振表现。
正常的淋巴组织在MRI上呈现为均匀、低信号的结构,这与其细胞成分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淋巴组织磁共振表现

淋巴组织磁共振表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淋巴组织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器官,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淋巴组织在身体中起着过滤、吸收、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等作用,对抵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对淋巴组织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而磁共振成像技术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
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淋巴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以下将介绍一些淋巴组织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
淋巴结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主要包括大小、形态和信号强度等方面。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的大小不会超过1cm,形态呈现为椭圆形或圆形,并且信号强度均匀。
当淋巴结受到炎症、感染、肿瘤等影响时,淋巴结的大小会增大,形态不规则,信号强度增高或减低。
脾脏也是淋巴组织的一个重要器官,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均匀的灰白色,大小在体内各项正常范围之内。
当脾脏受到感染、炎症、肿瘤等影响时,脾脏的形态会发生改变,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异常信号。
扁桃体也是淋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磁共振成像中,正常情况下,扁桃体呈均匀的信号强度,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
当扁桃体受到炎症、感染等影响时,扁桃体会增大,形态不规则,并且信号强度可能增高。
淋巴组织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淋巴组织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方面的表现,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对淋巴组织磁共振表现的了解,使大家对淋巴组织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共803字】第二篇示例:淋巴组织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它能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异物,起到防御感染的作用。
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淋巴组织的表现有一些特点和规律,通过磁共振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对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结结核演示课件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通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二线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卡那霉素等,用于一线药 物不耐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
治疗方案
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 2HRZE/4HR(2个月强化期+4个月 巩固期),确保足够的疗程和剂量 。
手术治疗指征及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淋巴结破溃形成 瘘管、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脓肿、压 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可选择淋巴结 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等。对于 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手术 。
其他治疗方法探讨
免疫治疗
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抗结核药物 的治疗效果,如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 制剂等。
VS
中医药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 敷等方法,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 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应调整药物种类和
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脓肿形成
淋巴结结核可能导致脓肿形成,引发 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破溃和感染。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 中,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需与其他淋巴结疾病相鉴别,如淋巴结炎、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 鉴别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等。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监测治疗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限性浸润影,或者是肺纹理增多、增粗。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通常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原发病灶。
而继发性肺结核则有更多样化的表现。
浸润性肺结核可在肺部看到片状或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还会有空洞形成。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可见单侧或双侧肺上叶的厚壁空洞,周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肺组织收缩,纵隔向患侧移位。
需要注意的是,胸部 X 线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会漏诊,而且其影像表现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比 X 线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
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CT 检查能够发现 X 线难以察觉的微小病灶,如粟粒样结节。
在活动性肺结核中,CT 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例如,结核性空洞在CT 上表现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周围有卫星灶。
此外,CT 检查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是否有钙化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是否受到结核感染。
对于肺结核治疗后的随访,CT 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病变的吸收、好转或进展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当怀疑有脊柱结核或脑结核等肺外结核时,MRI 能够更好地显示脊髓、脑组织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肿瘤多见于脑表面、额顶叶深部、基底节、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 下丘脑、小脑
➢ 该病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瘤细胞常浸润血管周 围Virchow-Robin间隙,浸润并沿着血管壁生长,近脑表面脑实质或者 中线区近室管膜周围深部脑实质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因此好发于上 述部位
➢ CT平扫多为均匀稍高或者等密度 ➢ 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楚,DWI
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脐凹征(缺口征)”、 “尖角征” 、“握拳征”、“蝶翼征”、“硬环征”等强化
➢ 出血、囊变、钙化:较少见 ➢ 无免疫缺陷者呈均匀强化,反之则为边缘强化伴中央坏死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握拳征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可见血管穿行其中
延迟1分钟增强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可侵入脑室,沿CSF转移,可表现为多发结节灶,大 脑镰强化
影像学表现-MRS
Cho升高,NAA降低,出现高耸的Lip 峰,为特征性改变 Cho峰升高与快速细胞膜翻转,有
丝分裂活跃、富含细胞结构有关 NAA降低反映神经元损害,导致数
量减少 Lip峰提示肿瘤坏死区域的吞噬细胞
内存在大量脂质
影像学表现-PWI
灌注成像大部分为低灌注: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 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
影像学表现-PET/CT
➢ 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
➢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可达到15以上 ➢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护理

换药操作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按 时为患者更换敷料,确 保伤口引流通畅,促进 愈合。
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发 现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 生,并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治疗。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1 2 3
营养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了解营养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鉴别诊断
需要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 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初 步区分这些疾病。如有必要,可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
0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液学检查项目
血常规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异常 情况。
血沉
血沉加快通常表示体内存 在炎症反应,有助于淋巴 结结核的辅助诊断。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等,以增强机体 抵抗力。
静脉营养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无法进食的患者,遵医嘱给 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
01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体质。
02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护理
汇报人:XX
2024-02-03
• 淋巴结结核概述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 • 临床护理措施实施 •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
01
淋巴结结核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淋巴结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 淋巴结引起的病变,是肺外结核 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结结核(CT、MRI表现)+鉴别诊断
病史:46岁男性,因颈部肿胀、腹部疼痛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十年前曾从美国去过利比里亚。
行颈部CT增强,轴位及冠状位如下所示。
由于患者腹部不适,进一步行胸腹盆CT增强,冠状、轴位及矢状图像如下所示。
影像表现:
颈部、纵隔、肺门、腹腔及腹膜后见多发坏死性肿大淋巴结。
(补充: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
•淋巴瘤
•转移癌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感染
•惠普尔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淋巴结结核(活检证实)
背景:
•结核(TB)通常局限于呼吸系统;
•然而,也可以累及其它器官,免疫缺陷人群更易患肺外结核;
•超过95%的儿童及超过40%的成人结核患者影像学可发现淋巴结肿大;
•婴儿常常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影像表现(CT):
•淋巴结大于2cm时常由于坏死而表现为中心低密度,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常是胸外淋巴结受累的第一站,被称作淋巴结结核或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诊断:
•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多达50%的慢性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病因为结核;然而,恶性肿瘤是一个重要的替代诊断;
•因此,需活检证实为TB,除外其他诊断。
几例淋巴结结核、肿瘤
女,2岁,3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颈部肿物,起初小,约1×1cm,进行性增大,皮肤表面无红肿、发热,无溃烂,当地医师给予草药局部外敷,无明显疗效。
左颈部明显肿大淋巴结,密度、信号不均匀,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大部分区域呈明显强化。
术后病理:颈部包块:灰白灰红色类圆形肿物一枚,大小4x3x3.3cm,切面灰黄灰红相间;颈淋巴结2枚,1枚米粒大,另一枚灰白灰红色,类圆形,大小1x0.6x0.3cm。
送检颈部包块及颈部淋巴结见淋巴结结构,淋巴结组织内多处可见多个片状的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可见较多由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巨细胞构成的结核结节,其间散在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在病变组织边缘见少量横纹肌及脂肪组织,未见确切腮腺组织。
(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女,17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十余天。
右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均可见坏死区。
入院后完善检查,PPD试验(+),血沉明显加快,颈部包块细胞学活检示符合颈部淋巴结结核。
男,28岁,无意间发现右颈部包块,无疼痛,无发热、盗汗。
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淋巴结结核男性,71岁,发现颈部包块1天。
(颈部淋巴结穿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男33岁,颈部无痛性肿物3月余,质硬,活动度差,轻度触痛。
左颈部淋巴结鳞状细胞癌
鉴别诊断要点
•年龄:结核多见于幼儿、青少年;转移癌多见于中老年;
•全身情况:临床症状,有无肺结核(不一定有);有无原发肿瘤(不一定能找到);
•影像表现:结核的坏死区相对边界较清楚,淋巴结之间边界相对清晰,无明显融合趋势;转移癌的坏死区多欠光整,淋巴结周围毛糙,易融合成团;
•建议: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