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知识点总结(第1学时)
七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包含众多知识点的学科,有些知识点是基础,有些则是高级。
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空气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且常出现。
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常见的污染物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健康和环保意识都有帮助。
本文将对七年级化学中空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空气的组成
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和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等则只有微量存在。
2. 空气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水蒸气、氧气、氨气等有害物质。
二、空气的性质
1. 空气具有阻力和弹性。
2. 空气具有压力,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3. 空气具有热性,可以通过加热和降温来改变气体的状态。
三、空气污染
1. 种类:空气污染物包括车尾气、工厂烟尘、燃烧排放物、油漆、清洁剂、香水等。
2. 影响:空气污染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过敏、呼吸道感染等。
同时也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四、空气质量检测
1. 空气质量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浓度、颗粒物的数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等多种方法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
2. 鉴于污染带来的危害,一些城市建立了公共监测站和在线检测系统,以便及时控制和监测。
综上所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污染问题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环保意识很有帮助。
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七年级化学空气知识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归纳空气的组成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论:1.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2 应用红磷熄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装置中和氧气反响,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物质。
由于反响消耗氧气,招致瓶内外发生压强差,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流入集气瓶内。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红磷熄灭消耗氧气的体积。
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步骤:1.衔接装置2.反省装置的气密性3.集气瓶内参与大批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红五等分4.用弹簧夹夹紧导管5.扑灭红磷,迅速把扑灭的红磷伸进集气瓶内,塞紧瓶塞6.熄灭完毕至瓶内温度冷却至室温,翻开弹簧夹实验现象:红磷熄灭,放出热量,发生少量的白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熄灭的本卷须知:反响物的选择:反响物要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消耗氧气,使内外瓶发生压强差。
不选择硫和碳:硫和碳虽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但是均生成气体。
内外没有清楚的压强差,所以不能用作反响物。
不选择铁:铁在空气中不发作反响不选择镁:镁不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还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响,会招致实践进水的量大于1/5,所以不选择镁带。
误差剖析:实践结果小于1/5:装置漏气〔装置气密性差〕、红磷的量缺乏〔所以这个实验要求红磷的量要稍微多一些〕、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弹簧夹〔瓶内温度较高,瓶内大气压高于外界,会使进水的速度变慢〕实践结果大于1/5:红磷扑灭后没有迅速拔出集气瓶内〔红磷伸进瓶口,气体受热收缩,赶走了局部空气〕、扑灭红磷前,没有夹紧弹簧夹〔局部空气沿导管逸出〕空气的成分:依照体积分数来分: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纯真物和混合物:纯真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冰水混合物、纯氧。
《空气》知识点

《空气》知识点
《空气》作为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另外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氖、氪、氙等)。
此外,还包含一定量的水蒸气和其他痕量气体。
2.空气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透明,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据空间。
它能够进行压缩,也能进行扩散。
同时,空气还是声音传播的重要介质,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其中的氧气是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3.空气与环境的关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则会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4.大气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到外太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各层的温度、密度及气体分布均有不同特点。
5.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比如空气压缩后可用于各种工具的动力来源,空气中的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和深海潜水作业等。
空气主要知识点总结

空气主要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另外还包括大约1%的水汽、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
这些气体通过大气循环不断地在地球上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保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空气的性质1、透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对大多数电磁辐射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这使得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地球上,为光合作用和自然界的能量循环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可压缩性空气的密度相对较小,其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可压缩性。
这一性质在物理实验和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3、导热性空气是一个相对不良的导热介质,它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
这一性质使得大气中的温度分布比较不均匀,同时也影响了地球上气温的变化。
4、水汽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水汽的含量又会影响大气的密度、透明度、传热性等物理性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空气的作用及意义1、生物生存空气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参与了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为生物的新陈代谢提供了氧气气源。
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气体,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表面温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们会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热量,阻止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热量向太空的散失,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得以维持。
3、大气保护作用地球的大气层能够有效地过滤掉来自太空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减少了对地球表面的直接辐射。
这一保护作用保障了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
4、气候和天气形成大气中的水汽和气体组成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例如,温湿空气流动、气温变化和气压变化等都直接由大气的物理性质和气体成分所决定。
四、空气的污染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烧排放等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
《空气》知识点

《空气》知识点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所包含的知识点涉及到气体的组成、性质、运动和应用等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空气》的相关知识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等气体组成。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约78%,氧气占约21%,其他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只占极小比例。
这些气体的含量和比例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 空气的性质(1)透明无色:纯净的空气没有颜色和气味,呈现出透明无形的特性。
(2)可压缩性:空气是气体的一种,具有可压缩性,其体积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3)具有质量:空气虽然无形无质,但是它是由气体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
3. 空气的运动空气以大气圈为载体,在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大气环流和气象现象。
其中,大气圈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风、垂直气流和气旋等。
这些气象现象的形成与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等因素有关。
4. 空气的应用(1)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通过呼吸,人体摄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2)气象监测: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对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空气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3)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技术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气体和污染物质,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4)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工程的重要基础,研究空气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对于设计飞行器和航空航天器具有重要意义。
5. 空气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也逐渐增多。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等。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护。
通过对《空气》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运动和应用。
同时,也要重视保护空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更清新和健康的空气环境。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占1%。
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和重量。
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千克/立方米。
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对生物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氮气是生物体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元素,而氧气则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
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对地球的大气稳定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 空气的净化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大量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空气净化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净化设备和降低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5. 空气的动力学空气是地球上大气圈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流动,形成风和气候。
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温、压力和湿度差异导致大气气流的形成,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
6. 空气与生物空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氧气是动物呼吸的气体,可以参与有机物的代谢和能量的产生。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气体循环。
7. 空气污染及防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都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空气污染,可以通过控制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环保法规等方式进行防治。
8. 空气的利用空气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呼吸,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空气经过净化和压缩可以被用于工业领域的气体分离、制冷、灌装等方面。
9. 空气的保护保护空气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教育、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法律的执行等方式实现空气环境的保护。
总之,空气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归纳空气是地球大气圈中包含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物,是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的关键物质。
对于初三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中与空气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₂)、氧气(O₂)、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和一小部分二氧化碳(CO₂)等组成。
根据实验结果和研究,空气的成分比例大致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占余下的1%。
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是无害的。
但它是维持生命和燃烧的关键物质。
2. 氧气能够与大部分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包括与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等。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产生铁锈,氧气与石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
三、氮气的性质1.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较低的化学活性。
2. 氮气在大气中的主要作用是稀释氧气,防止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和能量过于剧烈。
3. 氮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较为缓慢,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一些活性金属发生反应。
四、空气的其他成分与性质1. 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约0.04%),但它对于维持地球的温度和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 稀有气体: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主要包括氩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的含量较低,但它们在科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空气污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破坏植物、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系统。
因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提倡环保意识是重要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六、空气的应用1. 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空气进行通风、呼吸和供氧等。
无论是在家庭、医疗还是工业领域,都离不开空气的应用。
2. 在工业生产中,空气可以用作动力来源,例如气压工具和涡轮引擎等。
八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地球大气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1%)和水汽组成。
其中氮气以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包括氩气、氖气、氦气等。
2. 空气的特性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具有弹性、可压缩性、扩散性等特性。
3. 空气的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臭氧等。
因此,要实现空气净化需要利用空气净化设备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二、空气中的氧气1. 氧气的制备氧气可以通过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和水分电解制备。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反应来制备氧气。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具有促进燃烧、促进呼吸和促进生物氧化作用的特性。
而且,氧气易溶于水中。
3. 氧气的应用氧气可以用于医疗、焊接、制造化学制品等领域。
它还可以用于增氧、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空气中的氮气1. 氮气的制备氮气可以通过分子筛吸附、氮气生成机和露点吸收法等多种方法制备。
2. 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它只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3. 氮气的应用氮气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保鲜、制造化肥和农药等。
四、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1.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应用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氩气和氖气等,它们是稳定的惰性气体。
它们广泛应用于气体放电管、激光器、制造射线照相机等领域。
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可以用来制造饮料、干冰、消防器材等。
五、空气的物理性质1. 空气的密度和压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密度和压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般情况下,压强与密度成正比。
2.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空气性质的两个重要因素,当温度升高时,空气密度减小,湿度增大时,氧气的比例将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知识点总结(第1学时)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由氧气(O 2)和氮气(N 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实验2-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氧气的体积。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用品: 仪器:集气瓶、烧杯、燃烧匙、导管。
药品:红磷。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
装置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将水上方空间分.
为五等份。
③、用弹簧夹夹.
紧胶皮管。
④、点.
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
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进入容器的水约占气体积的1/5。
点燃 改进:用电热丝引燃红磷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注意事项:
(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原因:
①、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②、吸收红磷燃烧的产物,防止污染环境。
③、使装置快速冷却至室温。
(2)、实验测得氧气含量偏大,可能的原因:
①、弹簧夹未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未立即将塞子塞紧。
(3)、实验测得氧气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红磷熄灭后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4)、实验选用药品必须具备: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注意: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关键是看该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被物质的名称误导。
(如:干净的河水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