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蝈蝈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蝈蝈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经常被用来作为家畜喂养。

它是一种十分适合养殖的昆虫,在农村的朋友们都很熟悉。

蝈蝈养殖不仅可以用于喂养家畜,还可以作为人食,因此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广。

下面介绍10个关于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蝈蝈适宜的场所养殖蝈蝈的场所不要太潮湿、过于阴暗和通风不良,这样对于蝈蝈的生长不利。

可以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较干燥的地方进行养殖。

二、适宜的蝈蝈养殖温度蝈蝈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适宜的养殖温度要在20℃~30℃之间。

三、选取优质的蝈蝈种类蝈蝈的品种很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蝈蝈品种。

关键在于选取活力强、健康度高的种子蝈蝈。

四、隔离不健康蝈蝈养殖过程中要及时隔离出不健康的蝈蝈,以免影响到其他健康的蝈蝈。

五、注意蝈蝈的营养摄取蝈蝈对食物的要求较低,主要以植物叶子、蔬菜和干粮为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当营养成分。

六、适量增加水分为保证蝈蝈的健康,地面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适量增加含水量较高的食物,或者喷洒少量的水来增加水分。

七、合理运用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蝈蝈的养殖效益。

一些较新式的环保设备,如光照设备和空气流通系统,都可以用于提高蝈蝈的生长速度。

八、定期清理养殖场定期清理养殖场可以有效地控制蝈蝈的寄生虫和病菌,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蝈蝈的健康。

九、注意饲料质量注重饲料质量,确保蝈蝈摄取到充足的营养,并防止饲料过于油腻或瘦肉多。

十、留意蝈蝈的健康情况养殖蝈蝈过程中要留意蝈蝈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蝈蝈的疾病。

以上10个关于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了解。

养殖蝈蝈不仅可以提供食用和养殖家禽、家畜的需求,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重要作用。

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

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

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蝈蝈别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野生环境下,蝈蝈的受精卵需经1--2年的自然孵化,才能出土成虫。

一只叫声响亮的蝈蝈夏季售价在1--2元,冬季最高价格可卖到百元左右。

油炸蝈蝈更是胜似大虾,也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难得的美味佳肴,每千克50元以上在宠物和鸣虫市场很难买到。

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捉,野生蝈蝈逐渐减少几乎灭绝,人工养殖蝈蝈是一项很有前途,不愁销路的致富门路,但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的人工繁育蝈蝈专业户,冬春孵育蝈蝈的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不传之密,笔者是个蝈蝈养殖迷,经过多年对蝈蝈科学摸索养殖,终于掌握了从蝈蝈卵的人工提前盟动,以及蝈蝈整个生育期的全过程,可在一年两季繁育蝈蝈,也就是早春母蝈蝈产的卵,在当年冬天便可养大上市。

特将我掌握的人工反季节养殖蝈蝈技术整理成文,和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

一、蝈蝈的生物学特性和品种蝈蝈为昆虫刚,支翅目,螽斯科,蝈蛔属蝈蝈亚种,为三大鸣虫之一,它主食蚂炸、黄粉虫、胡萝卜、菜叶、豆类等,公母异体,自然交配。

鸣虫或宠物市场上出售的公蝈蝈主要用来听音,交配后的母蝈蝈主要用来产卵或当昆虫食品出售,每千克50元以上非常畅销。

市场上畅销的蝈蝈品种有铁皮蝈蝈、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铁皮蝈蝈主要用来听音,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除听音外,因颜色翠绿更具观赏性。

二、养殖蝈蝈的场地建造蝈蝈养殖一般分棚养和室养两种:1、棚养。

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方便。

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片,把竹片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蝈蝈养殖技术简介

蝈蝈养殖技术简介
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的时候,天敌很不容易一眼便发现它们的行踪。俗称为蝈蝈的昆虫,是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
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为蝈蝈亚种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
分布范围及养殖
我国分布有5种以上,可按产地分类为南蝈蝈,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易县西山北],晋蝈蝈,鲁蝈蝈等。南方各省蝈蝈统称南蝈蝈,但个头较小,鸣声小而尖,体色不纯正。总体来说没有北蝈蝈个头大,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按体色分类可分为5类;黑蝈蝈[铁蝈蝈]绿蝈蝈,草白蝈蝈。山青蝈蝈,异色蝈蝈。如易县西山北的蝈蝈多为铁皮蝈蝈,紫蓝脸,红牙,粉肚皮膀大翅长蛤蟆音。绿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格外显示自然之美!!!所以说欲捉,欲买极品名优蝈蝈就到蝈蝈的名产地------易县---西山北--来!要想当年出虫必须选用头伏虫,蝈蝈的 名产地易县--西山北--山区阳坡的蝈蝈成熟在全国为最早!一般5月-6月生长为成品。现在随着农药大量使用和普及,蝈蝈只有在山区荒石丛中还栖息一些,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全国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蝈蝈市场,其中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是全国最大的蝈蝈批发集散地,山东的济南市也是蝈蝈的大市场,各大城市也都有鸣虫市场。近几年每只售价都在5元左右,在冬季极品蝈蝈售价都在百元左右,所以人工养殖是很有前途的!!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蝈蝈的生活习性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

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

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

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雌虫交配后2—3周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

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分散的产于土中。

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住产卵孔,再继续产卵。

白天产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

每头雌虫产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

1000只母蝈蝈理论可以产300000___400000(30万之40万)枚卵是非常的惊人的 !!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

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蝈蝈属杂食性。

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蝈蝈繁殖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

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

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听其鸣叫。

蝈蝈属于螽斯科。

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

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

头部有复眼1对。

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

单眼2—3个。

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

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

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牙根色淡。

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形状多变。

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

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蝈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蝈蝈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因其清脆的声音和可爱的外形备受喜爱,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宠物之一。

如果你也想尝试养殖蝈蝈,以下是一些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参考。

1. 蝈蝈的饲养环境
蝈蝈对光线和温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选择一个明亮、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来养殖。

通常户外阳光充足的地方是比较适合的,如果是室内养殖,可以选择明亮的房间或者搭设人工光源。

同时,蝈蝈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活动,可以在饲养箱中放置一些树枝、石头等。

2. 蝈蝈的饲料
蝈蝈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在养殖时可以给它们提供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另外,也可以给它们提供适量的水。

需要注意的是,喂食时要保证食物新鲜,并避免过多浪费。

3. 蝈蝈的繁殖
蝈蝈是一种易于繁殖的昆虫,通常在天气温暖的季节里进行。

在养殖
时,可以将雌雄蝈蝈放在同一个饲养箱中,等待它们自然地交配。

繁殖完成后,需要将雌蝈蝈放出来,以免被雄蝈蝈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雌蝈蝈在产卵期间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以保证它们的体力和营养。

产下的卵可以在一个独立的饲养箱内进行孵化和养殖。

4. 蝈蝈的注意事项
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定期清理饲养箱,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

其次,要避免过度喂食和过度饮水,以免引起消化系统不适。

最后,要避免蝈蝈逃脱或者受到损伤,尤其是在进行繁殖时要加倍小心。

总之,蝈蝈的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比较多的,需要认真细心地去处理。

如果你按照上述方法养殖,相信一定会收获到健康活泼的蝈蝈。

蝈蝈的繁殖与养殖技术

蝈蝈的繁殖与养殖技术

蝈蝈的繁殖与养殖技术蝈蝈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用于养殖和观赏。

它们繁殖速度快,易于养殖,成本低廉,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蝈蝈的繁殖与养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蝈蝈的繁殖与养殖。

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养殖蝈蝈的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斑蝈、草蝈等。

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其易于繁殖和饲养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

一般来说,斑蝈是最常见的品种,适合初学者养殖。

在养殖环境方面,蝈蝈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

养殖箱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地方。

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0-80%左右。

可以通过喷水或放置水源来增加湿度。

此外,充足的食物供给也是养殖蝈蝈的重要条件。

蝈蝈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和茎,如苜蓿、黄豆、玉米叶等。

可以将食物切碎或撕碎,放入养殖箱中,供蝈蝈食用。

同时,为了提供足够的水分,可以在养殖箱中放置一些水果,如西瓜、葡萄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和水源应保持清洁,避免腐烂和霉变。

蝈蝈的繁殖主要通过交配和产卵完成。

一般来说,雌性蝈蝈在交配后会产卵,卵的孵化周期为7-14天。

为了促进繁殖,可以将雌性蝈蝈和雄性蝈蝈放在一个养殖箱中,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在卵孵化后,要及时将幼虫转移至适宜的养殖环境中,以确保它们的健康成长。

蝈蝈幼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食物,一般每天提供新鲜的食物。

同时,为了避免幼虫相互竞争,要控制养殖箱中的幼虫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幼虫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几次蜕皮,每次蜕皮后都会有一个新的外壳。

在蜕皮期间,幼虫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免受到干扰。

成虫期是蝈蝈繁殖的关键时期。

成虫之间可以继续交配和产卵,从而完成繁殖循环。

为了提高交配和产卵的成功率,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并控制养殖箱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要定期清理养殖箱,清除蝈蝈的排泄物和残骸,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蝈蝈的繁殖与养殖技术相对简单,只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食物供给即可。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蝈蝈的繁殖率和生长速度,从而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蝈蝈的生活习性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

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

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

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雌虫交配后2—3周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

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分散的产于土中。

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住产卵孔,再继续产卵。

白天产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

每头雌虫产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

1000只母蝈蝈理论可以产300000___400000(30万之40万)枚卵是非常的惊人的 !!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

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蝈蝈属杂食性。

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蝈蝈繁殖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

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

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听其鸣叫。

蝈蝈属于螽斯科。

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

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

头部有复眼1对。

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

单眼2—3个。

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

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

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牙根色淡。

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形状多变。

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

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技术蝈蝈(Gryllus assimilis),又称蟋蟀,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休闲观赏和宠物市场的需求增加,蝈蝈养殖也逐渐成为一项具有潜力的养殖产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蝈蝈养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蝈蝈养殖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求取得高效、稳定的养殖效果。

一、蝈蝈养殖基本原理蝈蝈属于昆虫纲直翅目冠螽科,以植物嫩叶、小根茎等植物为食物。

养殖蝈蝈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自然环境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和食物供应。

蝈蝈繁殖能力强,养殖场可选择通过人工选育或引入野生蝈蝈种群进行繁殖。

二、蝈蝈养殖环境的准备1. 场地选择:蝈蝈养殖场所应选择室内或有保温设施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温度控制:蝈蝈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

可使用空调、加热器等设备进行控温。

3. 湿度控制:蝈蝈适宜的湿度范围为50%至70%。

可通过保持饲养环境通风、增加喷雾器的使用来提高湿度。

4. 光照控制:蝈蝈需要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可根据蝈蝈种类的不同,利用灯具进行人工照明。

三、蝈蝈养殖的饲料和食物管理1. 饲料准备:蝈蝈的主要食物为植物嫩叶、小根茎等,可通过在养殖场种植或购买这些植物来提供食物。

2. 饲料喂养:蝈蝈的食量较大,每只成虫每天需要约0.06克的饲料。

将适量的食物均匀分散在养殖场内,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3. 饮水管理:蝈蝈需要充足的清洁水源。

可以使用喷雾器或薄膜贴在养殖箱内以增加湿度,同时提供水源。

要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清洁。

四、蝈蝈养殖的疾病和病虫害防治1. 预防疾病:蝈蝈养殖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养殖废料和死亡蝈蝈。

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2.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蝈蝈病虫害有白粉虱、红蜘蛛等。

可选择低毒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和定期清除害虫。

五、蝈蝈养殖的收获与销售1. 收获与处理:蝈蝈的发育周期为3至4个月,在产卵后约6至7个星期可进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蝈蝈养殖技术蝈蝈,分雌雄两种,雄的叫,雌的不叫。

蝈蝈的生活力和抗病力很中,饲养成本低易管理,效益较高。

一、蝈蝈的采食习性蝈蝈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食物以捕捉小昆虫为主,有时也吃一些花草嫩叶。

有些人认为它是吃草叶的昆虫,实际上它是不吃草的。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它失去了选择食物的自由,人给什么它就吃什么。

蝈蝈最爱吃鲜活的昆虫,即使是它的同类也相互残杀,强者吃弱者,弱者却毫不反抗,甘愿被食。

蝈蝈还爱吃新鲜的红枣、红薯、胡萝卜等,总之,蝈蝈属于杂食昆虫,但食物必须新鲜,否则它不会吃食。

蝈蝈还有一种特殊的采食习性,那就是食物多样化。

蝈蝈在吃饱一种食物后,若给它换另一咱新鲜食物,它还能吃一些,连续换几次,它吃几次,没有饱肚,即使肚子老大也不会被撑死。

另外,几天不给它食物吃也不会被饿死,特别能耐饥饿。

此外,蝈蝈不需饮水,其所吃食物的含水量就可以满足它的生活所需。

二、蝈蝈的生长繁育蝈蝈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长难度很大。

它雌的产卵,每个卵的大小如同两个小米粒,一次可产200~300粒。

它把卵产在土层以下3~4cm处,自然条件下,要隔一年的时间才能孵化出来;如果人工孵化,湿度要控制在70%,温度在28℃为宜,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孵化出幼蝈蝈;若在孵化中,温湿度不适宜,孵化的时间要长些。

蝈蝈的成活率大约在60%。

蝈蝈从卵壳里出来后,每七天脱一次皮,每次脱的皮都是自己吃掉,如果因某种原因掉自己的脱皮,将来它的叫声会不好听或很少叫。

蝈蝈先后共脱七次皮,到最后一次(即第七次)脱皮才会叫,第七次脱皮后3~5天开始叫一两声,以后逐渐增多,一个月左右是叫的高峰期。

蝈蝈最喜欢新鲜空气,空气越流通它叫得越欢。

在人工养殖蝈蝈的环境中,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孵化期,需三个月时间;第二个是生长期,需50多天;第三个是叫欢期,为三个月时间;第四个时期是衰老期,叫声越来越少,全身发黑色,直至死亡,需二个月时间。

蝈蝈从卵壳孵化出来至死亡,大约200天左右,这是它最长的生命期。

一般的蝈蝈生命期也就在100~150天之间。

三、曙蝈脱肛病的防治蝈蝈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大多数会出现脱肛现象,也就是蝈蝈从肛门排出一些白色浆糊状物体与它的肛门连在一起,有其它食物粘在一起而不能自由行动,几天便可死亡;若自己能自由行动,几天后,白色浆糊状物体就会自行脱落,蝈蝈就会正常生活,不会影响其叫声。

这种现象多数人认为是蝈蝈着了凉,患了“脱肛”,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蝈蝈所能排出的白色浆糊状物体其实是自己的精液,在人工饲养中得不到交配,以致精液排出后粘在肛门上形成这种现象,在人们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认为是蝈蝈“脱肛”,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蝈蝈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采用雌雄蝈蝈共处,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或者在蝈蝈排出精液后,用纸筒或柔软的东西把其从肛门上轻轻弹掉即可。

蝈蝈别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野生环境下,蝈蝈的受精卵需经1~2年的自然孵化,才能出土成虫。

一只叫声响亮的蝈蝈夏季售价在1~2元,冬季最高价格可卖到百元左右。

油炸蝈蝈更是胜似大虾,也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难得的美味佳肴,每千克50元以上在宠物和鸣虫市场很难买到。

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捉,野生蝈蝈逐渐减少几乎灭绝,人工养殖蝈蝈是一项很有前途,不愁销路的致富门路,但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的人工繁育蝈蝈专业户,冬春孵育蝈蝈的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不传之密,笔者是个蝈蝈养殖迷,经过多年对蝈蝈科学摸索养殖,终于掌握了从蝈蝈卵的人工提前盟动,以及蝈蝈整个生育期的全过程,可在一年两季繁育蝈蝈,也就是早春母蝈蝈产的卵,在当年冬天便可养大上市。

特将我掌握的人工反季节养殖蝈蝈技术整理成文,和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

一、蝈蝈的生物学特性和品种蝈蝈为昆虫刚,支翅目,螽斯科,蝈蛔属蝈蝈亚种,为三大鸣虫之一,它主食蚂炸、黄粉虫、胡萝卜、菜叶、豆类等,公母异体,自然交配。

鸣虫或宠物市场上出售的公蝈蝈主要用来听音,交配后的母蝈蝈主要用来产卵或当昆虫食品出售,每千克50元以上非常畅销。

市场上畅销的蝈蝈品种有铁皮蝈蝈、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铁皮蝈蝈主要用来听音,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除听音外,因颜色翠绿更具观赏性。

二、养殖蝈蝈的场地建造蝈蝈养殖一般分棚养和室养两种:1、棚养。

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方便。

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片,把竹片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2、室内养殖。

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不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高80厘米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间隔或通长均可,一般为三层最好,低了浪费空间,高了不容易管理。

每层板上面放一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1),以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网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

三、引种、交配和产卵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选好所养的品种,引种后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搭配不当为争偶会发生撕咬造成伤害。

公蝈蝈的鸣叫是为了吸引母蝈蝈,当母蝈蝈听到公蝈蝈的叫声后,会慢慢顺着公蝈蝈的声音爬到公蝈蝈的背上,然后进行交尾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公蝈蝈要把体内两侧精巢内的精泡排出体外,精泡为白色共两粒,大小和黄豆粒一般,交配过程中,母蝈蝈会把公蝈蝈的两粒精泡分别吸入体内两侧的卵包内进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况下,一只母蝈蝈一年最多可产300粒左右的卵。

母蝈蝈产卵时用尾部的产卵针一点点钻入土内,并且从不同角度来钻,力求把洞钻大,然后将卵产入洞后即用周围的土埋好。

一般当年8月份以前产的卵,在自然环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虫,8月份后产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虫。

人工养殖时要及时挖土将卵捡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箱冷藏室内存放。

四、人工孵化和管理孵化时找—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据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5公分厚的细沙,然后撒上一层种卵,种卵最好不要重叠,在种卵的上面再盖上3公分厚的细沙,沙的厚度不可超过5公分,否则小蝈蝈不易出土,然后喷水,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好,喷水后便可高温孵化,温度在25~35℃以内,每天应定时喷水,以防干燥。

这样的高温大约需要40天左右,这期间一直保持不低于25℃的温度,这叫高温暖籽。

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一年也孵不出蝈蝈来,还必须低温盟动,将经过高温后的卵收集后直接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这样保持1个月的时间便会有大批卵盟动,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现在卵的下方,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往上方的头部移动,卵粒也随之变粗,这时候可进行第二次孵化,将盟动后的卵放在25~30℃左右的温室内约30天的时间便可孵出蝈蝈了。

刚孵出的蝈蝈应喂一些鲜嫩适口的菜叶或小昆虫,有条件的可买一些动物肝脏和蛋黄掺菜叶混合做成泥状喂小蝈蝈,约需30~40天左右的生长期,便可开叫上市或做绿色昆虫食品出售。

浅谈蝈蝈的饲养玩赏蝈蝈作为一种鸣虫在我国被广大鸣虫爱好者饲养,玩赏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在对蝈蝈个体的挑选上早就形成了一段约定俗成的标准.说到蝈蝈的挑选,就要先从蝈蝈的品系说起.蝈蝈分为人工的冬虫和野生的夏秋虫.初夏的第一代野生蝈蝈,挑选上以绿色调为主.当然了.野生的绿色型的蝈蝈不可能像冬虫里的绿色品系---翠玉.的颜色那么纯正.难免间杂一些深浅不一的条纹,其位置主要集中在腹部两侧的气门边沿.大腿根部附近,前胸背板的两侧和上方.但这在野生的蝈蝈中属于正常的,面额部位要挑选玉蓝,无斑痕,无杂点的为佳.牙尖色以血红为佳.复眼色也黄褐为佳.水须以淡绿色为佳.腹部以尾高翘.小元宝型为佳.当然可能出现由于较长时间没有吃食物腹部比较小的情况.但不要紧.回去饲养一段时间就会达到理想的肚型.野生夏蝈要尽量避免去挑选色泽类似冬虫里的京铁这样的.这种色系的多数为黄肚皮.玩赏价值反而比较低.夏蝈蝈的翅膀要求膀面宽阔,色泽黄褐色.发音器突鼓明显.翅质地要厚实.膀筋粗呈黑褐色.翅不必要太长太宽,但后杠一定要深.这样的才容易叫出高音亮叫.可以用指甲靠近蝈蝈的口器.让其张开大颚咬合指甲,以感知其力量.力气越大的越好,说明虫体越健壮.其他方面则要注意虫体宽大,须长完整,特别要留心的是爪花,野生虫爪花缺失的相当常见.对已经选定的蝈蝈拿回家后小心的剪开笼子.把蝈蝈先释放在蚊帐纱上面活动爬行.这就是所谓新野虫入户的第一个步骤,---挂帐.然后取来一个干净的大口水杯.盛满清水.用手指试试.不冷不热为好.用罩子罩住蝈蝈.待蝈蝈爬至罩子里后,把罩子浸入水杯里,一秒就提起来.蝈蝈会拼命挣扎,连续3次后,把罩子放在草纸垫上.蝈蝈会开始清理身体上的水.这就完成了新虫入户的第二步,过浴.过浴后蝈蝈得到一定的清洁.这时如果发现背板上还有脏物.用棉签沾水擦拭干净.一般在过浴后一个小时内,蝈蝈会排出一到两颗很大的粪便.这样很好.养蝈蝈最怕的就是便秘结粪,消化不良.再接下来就要开始喂食了.一般新虫先喂蒸熟的绿豆粒.绿豆蒸熟至初爆皮后取出放凉.用干净的针挑起送至蝈蝈的口器边,蝈蝈会自行接吃的.吃绿豆既营养又通便解毒.最忌讳的是新虫买回来就立刻喂面包虫.很快会肚皮两侧发黑.排精囊.迅速衰老.蝈蝈究竟要喂什么食物?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先来看看蝈蝈的消化系统特征.螽斯科蝈螽属的消化系统特征为:前肠长而且发达.占消化道总长的45%左右.而且管状颈比较长.而中后肠比较短.各占消化道的四分之一左右.优雅蝈螽的中肠短且直,而暗褐蝈螽的中肠较长,在体内回折一次.蝈螽属的前肠几丁质程度高.前胃大齿疣突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对蝈螽食性的正确判断.蝈螽属昆虫在自然界主要取食纤维质较少的植物嫩叶和昆虫类食物.对于杂食偏肉食性的螽斯类昆虫而言,嗉囊的研磨功能相对减弱,内壁的刺很小,几丁化程度也比较低.它只是起到暂时储存和初步搅拌食物的作用.而其前胃发达的几丁质大齿,以及外部发达的环肌和纵肌,使其成为主要的研磨器官.大齿对食物起到切割,磨碎,搅拌的作用.同时使食物和中肠倒灌入的消化液混和,初步消化成食物浆糜.然后再通过喷门瓣进入中肠.我们在饲养蝈蝈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杂食性的存在.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粗硬的植物性食物喂蝈蝈.比较理想的食物是蒸熟的大豆颗粒,蒸熟去皮玉米颗粒.白菜心嫩叶,荤食方面以某些鳞翅目昆虫的小型活体幼虫为佳.比如螟蛾科,尺蛾科,卷蛾科,蚕蛾科,蓑蛾科等都可以.无论是人工冬虫还是野生夏虫.荤食都只能少量供应.一般5天到6天左右喂一次昆虫饲料.近年来,在国外饲养优雅蝈螽使用红白双料越来越普遍.所谓的红料是指以白色土司面包为主体.用鲜榨的胡萝卜汁注入面包,使其面包的孔隙充分吸收胡萝卜汁.然后使用干净的针挑下大约半个黄豆大小的湿润面包送至罩里的蝈蝈嘴边,使其自然接食.至于白料则分为素白料和荤白料.素白料用的是豆浆.荤白料用的是牛奶.其他都大同小异.喂这样的饲料好处除了方便以为.最大的优点是腹部颜色可以保持比较浅.虫衰老速度慢.排出的粪便也是颗粒状的.喂食每天定食定量.新虫一般喂一个黄豆大小的食物.对肚型已经达到小元宝的蝈蝈每天只喂一个绿豆大小的食物就够了.不要过量,否则肚子走型就不好看了.饲养蝈蝈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生的毛豆荚喂饥饿的蝈蝈.因为蝈蝈的前胃生理特征决定了对坚韧植物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非常容易造成积食.这种喂食上的错误在夏季的上海很常见蝈蝈怎么来的?野外捕捉,那你要生活在华北地区.夏季在荒坡荆棘丛里用钓竿鱼线绑着昆虫钓取.或于玉米地和豆田里用网捕捉.如果你生活在南方地区.那么夏季自有远到而来的河北贩子挑着成百上千的小笼子蝈蝈沿街叫卖.那么冬季呢.只有在比较大的城市的花鸟市场上的鸣虫摊子上买了.大部分虫友购买冬虫时都是购取成虫.当然会拿出来卖的必然是已经长成的成虫了.新蜕的蝈蝈颜色浅淡.膀墙处几乎看不到绿色.须长而完整.眼睛色泽嫩而眼点小.腹部瘦小.爪花白净完整.动作表现为迅速爬行躲闪.从以上几点判断是否为新蜕基本八九不离.另外有一些鸣虫爱好者则喜欢直接去份房购买终龄若虫,回家自己蜕大翘.以观察蝈蝈若虫成长蜕皮过程为乐趣.这样购买的蝈蝈若虫价格一般比较便宜.一只大约3块左右.因为未成虫,价格也没底.一次购买10只到20只.往往能选中不错的虫.若虫在份房里吃什么食物呢?过去的传统老份房用的是黄豆,胡萝卜,羊肝的三合料.粉碎调湿后放置在白菜帮子上供若虫取食.现在基本都以喂小鸡饲料为多.买若虫时应挑选体型中等大小,色泽碧绿.身体紧凑饱满的个体.须不能太短.否则成虫以后须可能过不了9厘米.那些体型特别长,颜色灰绿的反而不好.蜕出来的成虫杂色的多.其中应该留心的一点是若虫的翅芽.翅芽通常越接近蜕皮的日子就越饱满突鼓.但这不是重点,所有的虫都一样.关键是翅芽的长度,越长的翅芽将来蜕出来的成虫翅膀也越宽大.这是必须留心的一方面.至于若虫的食物,最理想的莫过于传统三合料了.但如果你购买的若虫原本就没有吃过三合料,那也不必拘泥于此.可以喂红料和素白料,成分和三和料也就基本吻合.唯一缺的是羊肝.可以加喂几条玉米虫增加营养.喂食依然是要定食定量.购买若虫尽量购买离最后羽化的日子长的.也就是翅芽越扁平越好.这样可以在你的饲养下逐渐适应环境,饲料等方面.若虫的饲养过程也是调教过程.罩是养包括蝈蝈在内的螽斯永恒的话题.若虫期就要坚持一虫一罩,单独喂食了.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喂食的方法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了.一是上罩,二是出针.三就是虫于罩里接食了.饲养若虫的用具最好是宽大的有机玻璃罐子.推荐的尺寸是18.5厘米X 20厘米的大号罐子.每虫一罐.罐子上面用窗纱蒙住即可.这样的罐子可以一直饲养的若虫羽化.若虫在这样规格的罐子里羽化是完全够的.现在日本方面使用脱脂棉条悬挂于罐中,供其攀爬固定,羽化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基本不会发生掉下来的意外.这值得我们借鉴.我个人使用小枝条悬吊供蝈蝈若虫,纺织娘若虫,澳洲尖顶螽若虫羽化,发现成功率也非常高.两种方案都可以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