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补偿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无功动态补偿装置svc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无功动态补偿装置svc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应用科技浅谈无功动态补偿装置SV C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梁静丽(广西南亚电器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Ii奄要]分析了SV C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基本组成,并从控制器、中央控制站、就地控制单元等部分介绍了SV C装置的控静J原理。

最后分析了S V C装置在0.4K V低压配电系统应用中的综合经济效益。

甚蝴】无功动态补偿;SVC;低压配电系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迸—步扩大,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低压大容量配电网中,由于电力负荷需求波动较大,电压稳定水平较低,传统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调节电网因素的方法并不理想,幸卜嗟装置无法根据负荷波动的实际情况实时的进行无级调节,而且当电网电压较高时;电容补偿装置常常出现无法投入等现象,严重影响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水平。

因此,低压配网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根据配电网运行特性实现无级调节自动投切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1s vc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基本组成在配电系统中,电力负荷包括感性负荷和容性负荷两大类。

在低压配电网中,无论是工业生产用电负荷还是居民用电负荷,其绝大部分是感性负荷,即低压配电网在运行时,电力负荷不断从配电网吸收大蠡无功功率,如果此时不能通过外部干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就会出现系统无功容量不足,造成配电网功率因数和供电电能质量的剧烈降低。

当配电网中安装了SV C可控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后,就可以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特性,实时进行系统无功功率补偿,减少了无功功率在低压电网中的流动,从而降低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在输送无功功率过程中的电能综合能耗,有效提高低压配电网的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水平,保障配电系统高效经济的运行发展。

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 R)电路是SV C装置进行实时无功动态补偿的重要结构。

2SV C装置的控制原理从前面分析可知,S V C装置之所以能够实现对配电网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主要靠根据系统实际运行工况特性实时调节晶闸管阀组的导通角。

电网无功补偿及补偿效益分析

电网无功补偿及补偿效益分析
1 电力 电网中 无功 补偿 的原 因
3 、 无功 补偿 的效 益分 析
在 现代用 电企业 中 , 在 数量众 多 、 容量大 小不 等的感性 设备连 接与 电力系
统中, 以致 电网传输功 率 除有功 功率外 , 还需无 功功率 。 如 自然平均功率 因数在
0 . 7 0 ~0 . 8 5 之间。 企 业 消耗 电网的无功 功率约 占消耗 有功功率 的6 0 %~9 0 %, 如 果 把功 率 因数 提高 到0 . 9 5 左右, 则无 功消耗 只 占有 功消耗 的3 0 %左右 。 由于 减
( 1 ) 节 省企业 电费开 支。 提高功 率因数对企 业的直 接经济效益 是明 显的 , 因 为在 国家电价 制度 中, 从合 理利 用有 限电能触 发 , 对不 同企业 的功率 因数规 定
无功 补偿设 备可 以有效地 降低 电 网中的功率 耗损 , 根据 公式I = P / Uc o s  ̄ 知, 其 中 电流与c 0 s 成反 比 , 因此 , 安装 无功 补偿设 备之 后可 以有效地 提高 功率 因数 , 线 路中的 负荷 电流 降低 , 进 而使有功 功率 的损耗 有所 降低 , 同时还可 以减
般 无功补偿 设备是在用户 的负 载点 或者配 电室进行补偿 , 供 电部 门会与用
户进行协商 , 鼓励用户在用 电处安装无功补偿设备 , 减少 电费支出, 进而提高功率 因数 , 使功率因数符合考核标准。 相关资料表 明, 无功功率约有4 是消耗在变压器 和 电线 线路 , 剩余的则消耗在客户的用 电设备 中。 为此 , 供电部 门要与用户加强 沟 通, 共 同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 , 保证 电力资源的高效 合理使用 , 减少能源浪费 。
无功 补偿 是电力 网建设 和改造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它 是保持 网络无 功平衡 ,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分析

73M achining and Application机械加工与应用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分析朱 根(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山东 济南 271104)摘 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日渐纯熟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总值的可持续增长,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工业生产领域电气设备数量不断增长,在满足正常生产需求的同时,电力能源消耗也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

在这种形势之下,无功补偿技术逐步在电气自动化生产当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供电效率,降低线路损耗,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电力能源,进而为工业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将围绕无功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与效果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基本原理;具体应用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4-0073-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朱根,男,生于1989年,汉族,山东平阴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从事电气设备技术与管理工作。

电力供电系统作为各种自动化电气设备的能源供应装置,为工业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

但是,受到电力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系统在提供电力能源的同时,极易出现供电变压器与输送线路损耗,进而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导致自动化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而无功补偿技术的出现,能够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有效改善供电环境,并且在保持稳定供电电压的前提下,能够节省大量的电力能源。

1 无功补偿技术基本原理无功补偿又称之为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供电系统当中调节和改善供电环境,提升电网功率因数的重要装置。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动化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导致设备功率消耗量巨大,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而无功补偿技术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尤其在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电网供电质量得到可靠保障,进而电网的电力能源损耗量也显著降低,因此,无功补偿装置始终在电力供电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低压配电无功补偿容量选择

低压配电无功补偿容量选择

低压配电无功补偿容量选择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一般都选择在各电力用户装设电容器装置。

同其他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相比,并联电容器无旋转部分,具有安装、运行维护简单方便,有功损耗小以及组装增容灵活,扩建方便、安全,投资少等优点,因此,并联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可获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并获得广泛应用。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式一般分为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单机补偿三种。

关键词:低压配电;无功补偿容量;选择引言低压电网主要采用并联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补偿,其补偿方式一般分为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个别补偿。

补偿容量的确定与补偿方式有关,应考虑选用最优的补偿方式和合理的补偿容量,以提高电网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

1无功补偿最优方式的选择1.1 集中补偿集中补偿方式是将电容器组装设在用户专用变电所或配电室的低压或高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中的电容器组利用率较高,能补偿变配电所低压或高压母线前的无功功率。

其接线如图1中的 C1所示。

集中补偿的效益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可以就地补偿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

由于减少了变压器的无功电流,相应地可减少变压器容量,或者说可以增加变压器所带的有功负荷。

可以补偿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可以就近供应380V 配电线路的前段部分本身及所带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损耗。

但这种补偿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减少装设点以上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所造成的损耗,而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所引起的损耗。

正是由于用户内部的无功线损没有减少,其降损节电效益必然受到限制。

集中补偿的容量再多,其作用仅限于减少变压器本身及其以上输配电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

凡是向负荷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仍然要经过线路的电阻和电抗,低压配电线路上产生的无功损耗并未减少,因此集中补偿的容量选择不宜过大,应为平均所需无功容量的 13% ~23% 为宜。

为了弥补这种补偿方式的不足,对生产车间内的用电设备最好采取分散补偿方式。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分析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分析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分析电力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对整个电力效率及用电设备安全稳定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配电网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素问题及效益分析,实现电力节约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标签:无功补偿;矿井配电;效益分析1 引言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标准就是功率因数,当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就是指在电力设备消耗有功功率的时候需要的无功功率。

电网中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需要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此时如果在电网中安装一定的无功补偿的相应的设施、设备,就可以帮助提供在使用中需要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了无功功率在整个电网中的使用,从而就降低了线路等需要输送无功功率所浪费的电能,即无功补偿。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功率因数,从而节约电能,既简单方便又经济。

2 供电线路损失分析及无功补偿技术目前,我国输配电网络无功缺乏,备用容量严重不足,无功补偿装置缺少灵活的调节能力,其中由于无功不足原因而产生电压降落、电能传输损耗大、线路输送容量降低和网络稳定性下降等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矿井和城镇网线供电线路功率因数大都在0.65-0.85之间,大部分380V用电线路动力设备实际功率比额定容量小的特性决定了其功率因素偏低,线损偏高。

10kv与380V电网功率因素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无功补偿设备集中在变电站10kv侧,只对10kv以上电网具有补偿作用,没有实现无功补偿。

380V电网无功投入不足,缺乏可靠的无功补偿设备及合理的补偿方式。

无功功率不足,是功率因数低的主要原因,造成10kv 及以下配电网有功功率损失较大。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同步调相机→开关投切固定电容→动态投切电容器(SVC)→无功发生器(SVG)的过程。

根据结构原理的不同,SVC技术又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型(SSR)、晶闸管相控电抗器型(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TSC)、高阻抗变压器型(TCT)和励磁控制的电抗器型(AR)。

无功补偿的三种应用方式:分散补偿、集中补偿、就地补偿—海文斯电气

无功补偿的三种应用方式:分散补偿、集中补偿、就地补偿—海文斯电气

无功补偿的三种应用方式:分散补偿、集中补偿、就地补偿引言:近些年,随之电网系统的完善,用电量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电力工程的供应紧张使大家想起了降损环保节能,使用了无功补偿装置。

文中系统化详细介绍了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并深入分析每个部件的选型和成套设备装置的技术,并对现阶段无功补偿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科学研究,以求同行业探讨。

1、无功功率并非不作功,它实际上有很大的用途。

它实际上是电感线圈性电磁场贮能与电容器电容性静电场贮能。

在交流电系统中,无功功率就保持稳定。

因为客户大多数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生负载,务必用容性输出功率来平衡它。

因此,无功补偿常见电力电容器。

据调查,在电网损耗中,10%的损耗为有功功率,而 30%~50%的损耗为无功功率。

海文斯电气案例:煤矿的电动机耗费的电磁能占所耗电量的 70%,而因为设计方案和应用等层面的缘故电动机的功率因素通常较低,一般约为cosφ=0.70。

要想更改这类现况,就必须把无功补偿列入到电网整体规划中,而选用选用无功补偿节能环保,既能够充分挖掘电网发展潜力又能够提升电能质量。

2、无功补偿方式低压无功补偿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无功的就地平衡,一般采用商业用地方式有三种:分散补偿、集中补偿、就地补偿。

集中补偿一般在主变、配电站,但其补偿路线及变配电站的无功要求,可以填补就地补偿和分散补偿不足差的无功功率。

分散补偿一般高低压配电室室进行,补偿容积依据用电负荷状况尺寸而测算来的。

就地补偿是对大空间的某些负荷进行的,在负荷周边进行补偿,能够较大的降低电力能源的损耗。

这三种补偿方式,以就地补偿实际效果最好是,缺陷是其资金投入大,补偿机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有奢侈浪费怀疑。

在一般状况下三种方式相互配合应用,能够将供配电系统的无功补偿到有效的水平。

海文斯电气:以煤矿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在动力科的具体运用中的实际效果为例:以动力科回路所供的诸多变压器中的的 2# 变压器为例。

变压器为我矿设备科供电系统回路,在低压侧改装800kvar 无功补偿电容柜,设置 cosφ为 0.95,低于限值则全自动资金投入电容器组。

电力用户无功补偿原理及效益分析

电力用户无功补偿原理及效益分析
及 以 上 电力 用 户 和 大



90
及 以上

其它
10 0 k V A ( k w

)
所示

《 力 系统 电 压 无 功 电 技 术导 则 》 中规 定 :

中型 电力 排灌 站 功 率 因 数 为 0

85
及以
上 趸 售 和 农 业 用 电功 率 因 数 为 O 8 0 及 以 上 凡 功 率 因 数 未 达



侧 功 率 因 数应 不 低 于
O 95

O 95

偿 与 用 户 补 偿 相 结 合 ;集
中补 偿 与分散 补 偿 相 结
在低 谷 负荷 时功 率 因 数 应 不 高 于
” 。
合 以 分散 为 主 ;降损 与 调

: 《 力系统 电压 和 无 功 电力 管 理 条例》 第 十 二 条 用 户 在 电
所 的集中补偿 方 式 2 为配 电台区 的集中补偿 方式
上 的 无 功补 偿 方 式 4 为 分散 补 偿
, 。
3
为线路
220kV
行配 置 和 运 行

并应具有
及 以 下 电 网 的 容性 无 功 补偿 设 备 总 容 量

可按下
式 计算
QC
=
灵 活 的 无 功 电力 调 节 能 力
与检 修备用
图 1


电 费 三 部分


用 户 通过 合 理 的 无 功 补 偿投 资

控 制 好功 率 因 应 根 据 需 要 配 置 无 功 补偿设 备
0 10

无功补偿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无功补偿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无功补偿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无功补偿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减低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电能损耗,让电力系统始终处在高效的运行状态下,应用在供电网中,不但可以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保障用电用户的利益,让人们加深对无功补偿的认知,提升节约用电的意识,从而推动国家节能理念的深化。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企业;应用引言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拥有线损计量、无功补偿、谐波检测、电压合格率考核等优势,将其应用到电气工程中,不仅可以避免电路运行中出现过载或空载现象,而且还可以提高电路传递效率,进而大大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

1无功补偿技术作为一类电网功率输出技术,无功补偿技术的作用是在不耗费电能的情况下,将电能有效转化成另外一类型的能量,以保证电力设备可以正常、稳定运行。

转换之后的能量形式可以在电能和电网之间实现周期转换,所以说,无功补偿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当前工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工厂生产速度也逐渐加快,各个工厂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为有效降低用电量,提高电能资源的利用率,各个工厂纷纷利用无功补偿技术来降低企业成本,响应国家环保策略。

同时,供电系统机构的员工要的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参数,合理、科学的评估电能利用率。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过程十分坎坷。

工厂供电系统中电网运行功率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有功功率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例如化学能、热能和机械能等;但无功功率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电能,而是将电能转化成作为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功补偿技术也可以实现能量的补偿和转换。

因此,分析无功补偿技术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推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一种合理的磁场效应,消耗无功功率,进而提高无功补偿效果。

2无功补偿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2.1变电站主变的补偿现在有一种全网无功补偿和电压优化实时控制的方法,可以实时进行无功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无功补偿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9T09:30:56.4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王玺[导读] 甚至会导致部分区域无功严重不足,电压作用往往很低,一旦系统遭遇到较大程度的干扰,在电压稳定性薄弱区域使得电压崩溃。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任丘市供电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资源服务、供电的可靠性与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负荷的反复增加变化与电源的全面涨幅,不仅从行为上改变了当前电力体系的网络组织,也改变了电力系统中的电源布置,致使系统无功分布并不科学,有时,甚至会导致部分区域无功严重不足,电压作用往往很低,一旦系统遭遇到较大程度的干扰,在电
压稳定性薄弱区域使得电压崩溃。

无功补偿能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增强电网稳定裕度,降低线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功率因数达到考核指标,保证电网供电的政策运行,无功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压无功补偿;应用;效益分析
1电力电网中无功补偿的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不断增加,需求的增加对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功补偿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电网的有功损耗,提高电力电网运行的科学性、经济性。

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中的功率耗损,根据公式I=P/Ucos可知,其中电流与cos成反比,因此,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线路中的负荷电流降低,进而使有功功率的损耗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减少电网中电压的损失,提高电压的质量,减少客户的电费费用,减少设备投资。

由于无功补偿可以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为输送无功功率而造成电能损失,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网的损耗。

而且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相对其他节能措施而言,是一项收效快、投资少的降损节能措施,它可以使电力系统少送无功功率,多送有功功率,而且可以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迅速提供无功功率。

2电力电网中无功补偿的使用
―般无功补偿设备是在用户的负载点或者配电室进行补偿,供电部门会与用户进行协商,鼓励用户在用电处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减少电费支出,进而提高功率因数,使功率因数符合考核标准。

相关资料表明,无功功率约有40%是消耗在变压器和电线线路,剩余的则消耗在客户的用电设备中。

为此,供电部门要与用户加强沟通,共同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保证电力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减少能源浪费。

2.1无功补偿设备的选定
无功补偿设备的选定要按照合理布局、就地平衡、全面规划的原则。

保证电力电网的无功补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理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设定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负荷隋况,以及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无功补偿后应该达到的功率因数,然后计算无功补偿设备应具有的实际容量大小。

2.2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
(1)单独就地补偿
相比其他两种补偿方式,单独就地补偿的补偿范围最大,补偿效果也最好,电力企业一般优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补偿。

单独就地补偿的电容器组是使用电设备自身的绕组电阻来放电,它是将并联补偿电容器组装在需要进行补偿的用电设备附近,它可以直接补偿安装部位的变压器和所有高低压电线线路的无功功率。

(2)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主要用于补偿高压配电线路、电力系统以及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前车间变电所的无功功率,可以使用专门的放电电阻或者白炽灯的灯丝进行放电,使用成本较低,运行和维修也比较方便安全。

(3)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工厂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因此,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6~10kV母线前的所有线路的无功功率,而母线后的电线线路的无功功率得不到有效补偿。

3无功补偿的效益分析
在现代用电企业中,在数量众多、容量大小不等的感性设备连接与电力系统中,以致电网传输功率除有功功率外,还需无功功率。

如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在0.70~0.85之间。

企业消耗电网的无功功率约占消耗有功功率的60%~90%,如果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左右,则无功消耗只占有功消耗的30%左右。

由于减少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会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

3.1节省企业电费开支
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因为在国家电价制度中,从合理利用有限电能触发,对不同企业的功率因数规定了要求达到的不同数值,低于规定的数值,需要多收电费,高于规定数值,可相应地减少电费。

可见,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3.2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符合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至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则能降低设备容量,减少投资费用,在一定条件下,改善后的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

因此,使用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工业用户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可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设备的出力率,降低电费的支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在进行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和管理的过程中,坚持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对分散补偿的配置要从实际出发,确保无功补偿之后可以达到功率因数的审核标准。

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无功补偿设备过于分散,导致企业的设备维护量大,工作难度较大,为此,大多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配变就地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能源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在进行能源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坚持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要求相关部门在加强能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能源发挥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为此,在电力电网内出现大负荷欠补偿时,供电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要协同合作,共同把无功补偿工作搞好。

电力电网通过无功补偿节约电能,不仅可以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无功功率补偿注意问题
(1)要防止电动机产生自励磁。

(2)要防止产生谐振。

对发生谐振的,要加装串联电抗器。

对五次谐波,可用4.5%Xc的电抗器。

对三次谐波,可用12%Xc电抗器。

(3)防止过电压。

并联电容器会使安装处的电压增加。

国家标准要求,电容器的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

(4)要防止维持电压时间过长。

对于自动投切或可逆运行的电动机,在从正转到反转的过渡时间内,电容器的端电压必须降到额定峰值的10%以下。

否则会有自励磁,从而使电动机的端电压升高得非常高。

所以投切时间间隔要中够长,使电容器的电压降下来。

(5)要限制涌流。

若投切涌流超过100Icn时,要有限涌流的措施。

Icn为电容器的额定电流。

5结语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开发先进而实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力电网中使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一方面,可以使电网中的功率因数和电压在每个使用时段内都可以达到审核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节约电能,提高电网运行的合理性、科学性。

无功补偿的使用,可以促使电力企业进一步改善电能质量,节能降损,提高输变电设备的有功出力,使有限的电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陆阳,李航程,郑海良.配电网无功补偿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J].硅谷,2013(23):3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