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20930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0《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0《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1.《虽有嘉肴》节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是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与、并称为“三礼”。

2.“四书”为、、、。

“五经”是、、、、。

二、朗读节奏划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此之谓也?三、内容概括。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四、字音字形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虽】。

【嘉】。

【肴】。

【食】。

【旨】。

【至道】。

【善】。

【是故】。

【困】。

【反】 。

【自强】 。

【长】 。

【学学半】 。

(二)通假字1、《兑.命》曰 。

2、学.学半 。

(三)词类活用1、不知旨.也 。

2、不知善.也 。

(四)一词多义。

1、学.学半 。

2、学学.半 。

3、词之谓也 。

4、不知旨也 。

(五)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 (古义: 。

今义 ) 2、不知旨.也 (古义: 。

今义 ) 3、教然后知困.(古义: 。

今义 ) 4、教学相长.也 (古义: 。

今义 ) 5、然后..知不足 (古义: 。

今义 )六、重点语句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

”此之谓也?七、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2、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4、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

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7、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二、重点字词虽有佳肴虽:即使不知其旨也旨:味美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三、通假字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四、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用意,目的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五、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六、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七、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4.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教学相长”这一中心,增强说服力。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注音嘉肴(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yuè ) 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长:促进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语文网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祝您学习愉快!。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一)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虽然。

②嘉肴:美味的菜肴。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③其:代“食”对象。

④旨:味美。

⑤至道:最好道理。

至,到极点。

⑥善:益处,好处。

⑦是故:所以。

①困:困惑。

②自反:自我反思。

③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节奏划分及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学/相长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课文分析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大道之行也(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之:的。

③行:施行。

④为:是。

⑤公:公共的。

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选,选拔。

贤,指品德高尚。

与,同“举”。

能,指才干出众。

⑦讲:讲求。

①信:诚信。

②修:培养。

③睦:和睦(气氛)。

④故:因此。

⑤独:只。

⑥亲:以……为亲。

⑦亲:父母。

⑧子:以…为子。

⑨子:子女。

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

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

③矜(gu 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②皆:都。

③养:供养。

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职守。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复习 知识点梳理汇总 大全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复习  知识点梳理汇总  大全

《礼记》二则复习知识点梳理汇总大全《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一、注音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反省。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长】促进推测语气。

【学(xiào)学半】教学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五、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22课《虽有佳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二、三行对译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朗读节奏停顿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反也。

4.教学/相长也。

5.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

旨:味美。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5.然后能自强.强:勉励。

6.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7.虽.有佳肴虽:即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所以。

9.其.此之谓也其:表示推测语气。

10.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二)重要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虽有嘉肴》知识点归纳

《虽有嘉肴》知识点归纳

《虽有嘉看》知识点归纳一、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课文翻译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释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问题归纳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5.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20930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
嘉肴(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
二、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三、重点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
【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反省。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长】促进推测语气。

【学(xiào)学半】教学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音xiào,教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
五、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

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

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①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

②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7、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艺术特色: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