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

第一章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

“特殊”的含义是什么:

专业性、新闻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公开性

1、不同于社会调查:广泛不求时效

2、不同于公安侦查:蛛丝马迹

3、不同于作家调查:积累不求时效

4、不同于党委调查:政策性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是什么

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的艰苦性

三、一篇稿件诞生分哪几个步骤?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四、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牵动一切新闻工作的龙头。

2、采访是保证新闻特点的基础

3、采访是写作的先决条件

五、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

(一)基本任务

1、迅速了解并正确认识采访对象

2、收集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二)材料的基本要求

材料的准确度:真实,准确。

材料的深刻性:反映本质、内涵的深浅度、典型程度, 挖掘人物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

材料的全面性:多、全、整。材料的细微程度:具体、生动、有细节

第一、二、三、四手材料

第一手材料:记者亲自感知,不经任何中介转换第二手材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获得

第三、四手材料: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获取的材料(查阅资料)。

对二、三、四手材料,记者要认真分析、解读、辩别、验证。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重点和采访方法

一、新闻采访的重点

(一)抓新动向

1、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新动向

2、抓影响全局的新动向

3、抓反映新动向的社会传闻如地震传闻

(二)抓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给人指明前进方向,并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发现途径:

1、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三)抓新成就

(四)抓新风尚

1、报道要有长期的观点

2、报道要有针对性

3、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报道

4、同中求异,异中见新

(五)抓新经验

(六)抓新问题抓新问题:

不是单纯暴露矛盾,而是引起有关方面的警觉,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促进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新闻采访方法

1、个别访问(个别访谈)——重点人物

2、集体访问(集体访谈)——复杂问题(开座谈会、——一记者对多采访对象新闻发布会——多

记者对一采访对象)

3、上下结合(领导——群众)

4、点面结合(典型——全面)

5、交叉采访(跨行业和地区采访)

6、漏斗采访法

7、漂近法

8、勾推法

访谈(访问)的方法

访谈(访问):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1、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2、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

集体访问有哪两种形式?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新闻采访有哪些提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2闭合式提问:较具体、明确、范围比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

3先开放后闭合提问:漏斗式提问

4、迂回式提问:漂近法

5、先周围后中心法:勾推法

6、漏斗型采访法(漏斗型采访法):即先提开放式问题,后集中用闭合式提问

7、漂近法: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问题

8、勾推法:

1勾推法:唐朝有一个太守,他问官司,先去了解原告被告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情况,然后再审原告被告。这叫作…勾推法?。

2在新闻采访中,就是先访问采访对象周围的人,掌握基本情况和某些细节,再去访问本人.即是同周围环境比较之中探求、考核,在探求与考核之中深究、推论.

第三专题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一、报纸是记者的线索库

新闻写作的两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新闻

新手就可操作的简讯。突发事件,五要素,初级业务

2、第二重境界新闻

解释性报道全方位报道等(解释、说明、言人所未言,潜在规律》

二、会议是新闻富矿

1、记者最常开会,跳出会议程序,切脉“公共兴趣”

2、品味“插话”,

3、关注“即席发言”

三、留心生活小事

1、衣食住行报道具有最广泛的读者

2、留心生活不便处,

3、在生活便利中寻找变动

4、在群众交口称赞中找线索

5、留心不和谐、不妥当之处

6、在深度挖掘原因,

7、采访各方解释

四、聚焦工作“热点”

五、民间传播线索多——聊天是培植新闻源的途径

1、谈天说地是“点子”和线索的温床

2、聊天贵在思想碰撞

3、聊天是培植新闻源的途径

4、汽车、火车、飞机上聊天要留心

六、关注读者接待窗口及信访办(当前留意核实网络论坛)

1、新闻热线、及群众来信、来电、来访都是新闻爆料重要途径。

2、抓读者不等于捅漏子,要关注各相关方面的看法和解释

3、读者线索依赖良性循环

第四专题新闻采访的过程和技巧

一、访问的心理过程

(一)接近阶段(记者“搭桥”)(二)融洽阶段(三)沟通阶段(四)激发阶段

如何接近采访对象,营造最佳采访气氛?

1、接近采访对象的“由头”

①从种种经历中寻找接近的“由头”。②从熟人、熟事中寻找接近的“由头”。

③从兴趣、爱好中寻找接近的“由头”。④从同情、关心中寻找接近的“由头”。

⑤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或者彼此曾经从事过同类工作,或者受到同类教育等找到接近采访对象的“突破口”。

2、几种具体的办法

①不要拒绝对方的请求,尽可能为对方提供帮助。②研究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

③不仅做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而且成为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④借助一定的“中介”拉近与被采访的距离。

3、所谓“斯诺法”与“黄宗英法”

①“斯诺法”特点:就是善于,“搭桥铺路”,只有找到消除紧张心理的工具和选择共同兴趣的话题,才能创造融洽的采访气氛。所以这种采访方法又被称作“搭桥艺术”。

②“黄宗英法”首先就是交朋友,关心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疾苦,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二、谈话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的总原则是什么?

1、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抓住疑问点。

3、尽量具体。

4、提倡讨论式,营造双方交流的气氛。(一)提问的方法

1、开放式提问

2、闭合式提问

3、诱导式提问

4、激发式提问

5、迂回式提问

6、追问

什么是开放式提问

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比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开放式提问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也可在采访过程中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它适用那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优点: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很宽,回答起来比较自由,有时会有一些精彩发现;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思路,也有助记者了解面上的情况;回答起来自然,缓和,对方不受约束,因而谈话气氛轻松、活跃;提问难度小,用在对陌生的访谈对象中,可以寒暄,赢得思考时间。

不足:泛泛的提问,只会得到泛泛的回答,不容易得到实质性的材料,采访不容易深入下去;问题太大,有些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回答;用得太滥,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什么是闭合式提问: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有时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一般用来核准某些事实,挖掘典型细节,对重大问题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不善表达的采访对象,还可化整为零,把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优点:比较直接,以得到采访对象的直接回答,获取有价值的材料;时间短,收获大,记者牢牢掌握提问的主动权;问题集中,采访能深入下去。

不足:提问有些单刀直入,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如果对问题选择不当,或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记者对全面情况的把握。

3、诱导式提问:就是启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巧设话题,使对方敞开胸怀,说出他真实的,具体的想法。

适用对象:心里有话但谦虚不愿意说的采访对象,性格内向采访对象,想谈又不知道从何谈的采访对象,认识不到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采访对象。

诱导问的三种启发方式

①接近性启发引导:要求记者凭借工作、生活经验,假设出在空间、时间上若干事物与采访对象要回忆的事物形成联系,促使对方回忆。

②相似性启发引导:要求记者凭借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假设若干个在事物性质上相似的事物去与采访对象一个一个要回忆的事物形成联系,促使对方回忆。

③对比性启发引导:要求记者凭借工作,生活经验,假设出在事物性质上相对立的若干事物与采访对象要回忆的事物形成联系,促使对方回忆。

诱导问注意问题

1、避免在采访时“诱供”,分清“启发诱导”和“强加于人”的性质不同。

2、在运用诱导法中,有的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的真实性。

4、激发式提问

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①反问法:也有人称激将法。就是选择针对性强,措辞犀利的问题直逼对方的要害,激化对方的情绪,“逼”对方来回答。

注意问题:

1问题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令人无法摆脱。2语气应慎重,用词有分寸,刺激强度适中。

3一切以深入挖掘事实的真谛为目的,不过多地揭伤疤。

4在迫不得已情况下使用,使用频率不宜过高,与正常谈话交叉使用。

②错问法:这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以刺激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否认错误,澄清事实,探出真相的提问方法,其强度超过激问法。这是一种“以误求正的方法。

注意问题

1一直错下去会使采访对象误解,记者不可离题太远;2这种方法刺激性较强,注意措辞分寸;3运用错问的出处不能确指,要以模糊的第三者为宜。一般采用“有人说”、“据说”、“据传闻”。

③设问法即指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

注意问题:1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的框框去谈;2要多提开放式的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的问题。

5、迂回式提问: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取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迂回战略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付消极采访的对象上。这种迂回式提问,西方有人叫“漂近法”

6、即指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

适用范围:①彻底弄清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②挖掘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③探寻触及事物本质的关键性材料、访问中的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线索。

追问法注意问题

1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

2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二)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

2、提问宜具体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深刻

5、提问宜自然

6、提问宜节制要具体把握两个小侧面:①注意提问的得体、贴切,婉转、入耳。

②讲究分寸,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

三、调查座谈会

适用范围: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或事件

作用:迅速了解情况,完整了解情况,及时验证,活跃气氛

四、现场观察

(三)作用:占有第一手材料,直接获得新闻线索,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可读性,激发记者的写作热情,弥补其他采访的不足

(四)现场观察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

2、多加请教

3、抓住特点

4、选择地点

5、善于用脑“深入”=“身入”,“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五、采访中的倾听

1、善听

①善听的作用 A.善听是记者采访必备的基本功 B.善听是记者深入采访的前提 C.善听能防止失实

D.(另外一层次)善听可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②善听的表现:A.听出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B.听出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事物。C.听出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

六、做好采访记录

记录重要性:新闻真实准确,积累材料,文献价值记录以笔记为主,以心记为辅记录方法:笔记(简记、补记、速记),心记,画记

记录的方式:问答体记录,直叙体笔记,描写体笔记

记录的主要内容: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思想和个性语言,观察所得,记者的联想

第五章专题新闻采访概览

新闻采访要点总结

采访过程包括:1、掌握新闻线索2、采访前准备(查阅备提纲)3、现场采访(观察,提问,记录)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

二、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原则、基本规定)

1、真:五要素真——背景材料真——评价要真——细节真——数据真

2、快:及时、迅速(打时间差)

3、准:大量收集事实,以事实说话,不仅正确舆论导向而且准确、鲜明(清楚)、生动

三、当前新闻采访中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是什么?

1、采访思想——不真实,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不良广告、低俗之风

2、采访作风——深入实际,深入调查

3、采访体制——采编合一,还是采编分家

4、采访方法——违规用线人,不深入核实

四、什么叫新闻价值?

标准说:一个事实具有的值得新闻报道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衡量报道价值的新闻标准。

素质说:一个事实本身包含的受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效应说:新闻事实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能引起良好传播效应的素质。

五、新闻价值包含哪些要素?

1、时新性:(及时、新鲜)

2、接近性:(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3、重要性:(最体现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是否配合中心工作,老百姓是否密切关注)

4、显著性:(名人﹢凡事,凡人﹢不凡事)

5、趣味性:(高级有趣)

六、什么叫新闻敏感?

记者发现、鉴别有价值新闻的能力,又称“新闻鼻”,或“新闻眼”。

七、新闻敏感的作用是什么?

1、新闻发现——帮助发现新闻

2、新闻选择——在许多事抓最有价值的事实

3、新闻预见——可帮助预见新闻

八、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一、理论:政治方面——显高度

1、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

2、高度的政治热情,热心办媒体

二、实践:

3、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仔细观察

4、不断学习,反复实践

三、思考、联系认真思考,善于联想

九、新闻采访的重要的基本技巧

1、认真准备(查资料,备提纲,备器材)

2、看——认真观察,如何观察?——人物:表情、神态、穿着

——环境:描述特色,联系政治——细节:尊重细节,尊重事实情节动人,少形容词,多动词

3、问——注意提问方法(开放式——闭合式——迂回式)

如何做好采访准备?

1、查阅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

2、查阅各类传媒对相关人和事的报道

3、根据当前热点拟定采访大纲

4、确定采访计划,联系采访当事人

十、新闻记者分类

1、专业记者

2、机动记者

3、地方记者

4、驻外记者

5、特派记者(特约记者)

十一、新闻记者的基本修养

1、政治家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公仆意识)

2、业务修养(新闻传播知识、文史哲等杂家)

3、社交修养(广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

4、心理修养(自信、应变、宽容、前瞻、慎独)

5、语言表达能力(口头、书面表达)

第六章新闻采访的过程和技巧(三)

新闻采访的第三阶段(或新闻采访的后期)

一、深入采访

(一)关于抓特点

1、为什么要抓特点?①新闻特点②深度思维③媒体竞争:“五步三秒”的市场效应

2、怎样抓特点?

①看准形势抓特点如:《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

②通过比较找特点:A.通过纵断面比较,历史地看问题。也称顺序比较法。

B.通过横断面的比较,与同时间的同类事物类比,又叫对照比较法,这种方法使用价值也相当大。

C.选择角度抓特点

新闻角度的由来

客观上看,新闻角度的存在是因为事件外在表现的复杂性;

主观上看,产生新闻角度的原因有:一是报道者的立场、观点决定了角度;二是媒体风格、定位决定了角度;三、记者会寻求本媒体的风格、定位与对新闻价值判断、选择的最佳结合点;四、同一媒体对事实的表现也可以有多个角度。

怎样找角度呢?

一是比。二是小。三是异。

(二)怎样抓本质

1、为什么要强调抓本质?①传媒发展的需要②竞争的需要③市场的需要

三、验证材料

1、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如:《武汉晚报: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

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西方验证材料的方法:“三角定位法”,即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三个信息来源核准。如:《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

四、整理笔记五、积累剩余材料

六、新闻采访的新发展

(一)采访指导思想的丰富

1、更加注意联系的观点。

2、更加注意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采访方式的新发展

1、易地采访(交叉采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记者,在有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所进行的交换地区或行业的采访活动。

2、社会调查是国外一些专业机构长期应用并研究改进后科学化了的一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手段。

3、书面采访和电话采访、网上采访

第七章新闻主题和新闻选材

(一)思考:什么是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指一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二)确立和提炼新闻主题应符合哪些要求

1、意义要深:所谓意义要深,就是指思想性要强、要深。Case:《“救活”鸳鸯换回外汇》

2、围绕中心Case:《冷漠强硬标语不得上墙》

3、角度要新

4、要点要精《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代人》确立主题与新闻过滤

新闻过滤:是对新闻事实的来源、事实背景、事实细节、事实原因、事实意义等新闻素材的可信性和可用性进行鉴定和选择。单篇稿件写作中注意紧扣主题选材,同时要具有新闻价值、符合本报风格和特色要求等。

主题与倒金字塔: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三)如何提炼与深化新闻主题

1、提炼主题三要素

①对大局的了解②对报道对象的了解③比较明确的报道目的性

2、提炼主题的方法

①追根究源法如《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

②对比联系法A.纵向对比:B.横向对比:如《有人破冰救援有人趁夜哄抢车辆受困雪映两种境界》

③背景衬托法如《今天火车登陆海南》④见微知著法

注意主题与新闻倾向性联系

新闻倾向性: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事实和评述新闻时,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立场和态度,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一般都受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经济立场的影响。处理其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就应该用典型事实说话,真实再现现场场景,或引用他人语言来说话。

新闻倾向性在传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一)在不同新闻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新闻报道——隐“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显“就事实说话”

(二)新闻倾向性在不同环节中的不同表现

采: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上

写:表现在对报道的时间和规模上编:通过技术性处理体现倾向性(如版面安排、字体、字号、色彩等)

评:通过评论的配置体现倾向性。

3、注意事项

①主题不集中。②主题偏大,流于空泛,讲不深、讲不透。③主题一般化。

二、新闻选材

(一)什么叫新闻选材新闻的选材,是指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大量事实确定主题后,抓取有价值的材料,说明和体现新闻主题

(二)选材的三个标准

1、要能说明主题,突出主题。

2、要善于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

3、选材要严,要精,切忌庞杂。(三)具体要求

1、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2、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

3、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4、要围绕新闻主题选材。

5、要选择新颖活泼、有特色的材料。如《刘翔夺金创造世界高栏史传》

第八专题通讯

一、通讯的含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更迅速及时

三、通讯基本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2.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3.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4.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四、通讯的写作要求

第一,选择报道的材料要典型,体现主题。选择典型是通讯的筋骨,

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体现主题?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第二,安排好结构。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

横式结构,是指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的。

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第三,写好事件中的人物。写好人物是事件通汛写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写人物的语言、行为、活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把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

第四,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五、通讯的分类及各类通讯的写作

一是按报道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2、事件通讯:重点对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体裁。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区别: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

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写好事来写人。

事件通讯写作的注意事项

1、及时赶赴新闻现场

2、理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3、重点捕捉戏剧性的情节和场景

4、提炼符合时代的主题

5、适当安排结构

6、通过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时代精神,体现事件的价值

3、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

4、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它取材于日新

月异的现实生活,着重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崭新面貌,激发人们革命和建设的热情,报纸上常见的形式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等。

(一)、新闻特写的含义

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的生动刻画,使其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立体感,从而更集中更突出的表现新闻事实及其主题。

新闻特写的特点

1、截取片段,细节“镜头化”,

2、特殊视角,以小见大

新闻特写的类型

1、人物特写如向希望工程捐款万元的捡破烂的老人

2、事件特写如:特殊的考试

3、旅行特写(含社会风情特写)

(二)新闻专访

一、新闻专访的含义与特点二、新闻专访的分类(类型)

三、新闻专访的写作四、新闻专访的写作

1、新闻专访的含义:又称专题采访,指记者就专门性的问题对新闻人物、事件、问题或风貌进行专门采访而写成的纪实性新闻体裁。是以记者同采访对象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其可读性。和亲和力。专访具有目的性,是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

2、新闻专访的特点

(1)、鲜明的专题性和针对性(2)、人物、现场、记者的“三位一体”性

3、新闻专访的分类

1、人物专访,如高端访谈:比尔.盖茨

2、事件专访

3、问题专访,大学生就业访谈女生如何理想就业

4、地方风情专访

4、新闻专访的采访

1、访前准备

2、选准采访的场所和时机

3、讲究提问艺术

4、注意观察

5、新闻专访的写作

1、突出新闻由头

2、正确用好第一人称

3、写活现场,突出场面感

4、穿插背景材料

5、要突出“专”字

6、灵活运用人物引语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整理

1.新闻:是一种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经传播媒介传播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或现象的报道。 2.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 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倾向性。 4.中方最早出现在唐朝初年,西方最早出现在1622年的英国《每周新闻》 5.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 (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6.Hardnews(硬新闻)主要指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新闻。此类 新闻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类内容 7.Softnews(软新闻)则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 新闻等),其语言通俗,内容注重趣味性。 8.采访对象不同:①身份不同:专业性采访和非专业性采访②数量不同:个别采访和集体 采访 9.采访内容不同:事件性采访和非事件性采访 10.采访方式不同:开放式采访和闭合式采访 11.采访场所不同:现场采访和演播室采访 12.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广泛性、突发性 13.新闻采访的四准备:政策准备,即采访之前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问题和相关政策之间的关 系要弄清楚;全局准备,就是对将要采访的问题的全局作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资料准备,就是与采访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准备;临战准备。 14.艾丰先生的六个不要提: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不要提暗示性的 问题;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不要提太“硬”的问题;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 15.采访方法:正问法;侧问法;设问法;反问法;明知故问法;诱问法;借问法;互相讨 论法;围点打援法。 16.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 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17.斯诺法:也称作“搭桥艺术”,其核心思想就是新闻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进行采访时, 要学会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尽快跨越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从“生”到“熟”的沟通障碍。 18.主题:一词源于德语Thema,原指一首乐曲中的主旋律。后被日本学者翻译到文学创作 研究中,转置文学作品中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19.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 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20.线索:是串联文章全部材料、推动内容发展的“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讲,线索也可以 说是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一种艺术手段。(任务、事件、题眼)。 21.脉络:就是作者进行叙述或议论时所留下的思想轨迹,或叫思路。 22.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是原始的、比较凌乱的材料,题材则是经过了作者的鉴别、整 理、加工过的材料;素材是准备使用的材料,题材是已经使用了的材料。 23.层次与段落的区别:层次强调逻辑思路的转换,段落则强调语气表达、外在表现形式的 需要;层次着眼于文章思想内容表达方面的需要,段落则着眼于文章形式表现的不同需求。 24.选材的基本原则:选取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取真实而准确的材料;选取典型而新颖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 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个别访问, 二是开座谈会, 三是现场观察, 四是参加会议 五是蹲点 六是查阅资料 七是改写 八是问卷 九是电话采访 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

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 什么是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 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第一部以通讯为主的文集是《远生遗著》,黄远生在通讯上自成风格,对后世产生影响。 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消息与通讯有何不同? 一是表现对象不同。消息的一般对象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主要是人。 二是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结合描写,议论,抒情写法。三是人称不同。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用。 四是结构布局不同。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结构则多变。 五是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短,通讯长。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流的采访者必定是一流的撰稿人,两者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一是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一般先有采访后才有写作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界明确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即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策划有什么样的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南开17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免费答案

17秋18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缩减法 D. 位移法 正确答案: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讯报道的事实要比消息详细、完整。 B. 通讯可以自由表达记者的观点立场,而消息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主。 C.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D. 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正确答案:B 3.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A.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 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 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 内容越详细越好 正确答案:D 4.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 蹲点采访 C. 巡回采访 D. 易地采访 正确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A. 争论交锋的原则 B. 因人而异的原则 C. 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 平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A 6.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 形容词

B. 动词 C. 助词 D. 惊叹词 正确答案:B 7.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A. 时效 B. 新鲜 C. 有趣 D. 真实 正确答案:D 8.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 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B. 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 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D. 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正确答案:C 9.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 记者 B. 采访对象 C. 读者 D. 编辑 正确答案:C 10.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A. 简洁 B. 发散化 C. 具体 D. 层层深入 正确答案:B 11.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这体现的是记者的() A. 媒体竞争意识 B. 新闻敏感 C. 受众意识 D. 时效意识 正确答案:C 12. 在常用的采访方法中,最为深入的、能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的方法是() A. 直面采访 B. 电话采访 C. 观察采访 D. 书面采访 正确答案:A 13. ()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是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人们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A. 导语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写作 考试类型:(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201230770201 姓名 安怡宣 年级专业 12金融数学 上课班(请选择): 周三班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阅读以下报道,按要求回答问题。 招聘会给“艺考热”泼凉水 艺术类毕业生供求矛盾尤为突出 本报济南3月5日讯(记者徐静 彭东) 一边正上演着如火如荼、争先恐后的“艺考 热”,另一边“艺术学子”却在今天省城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上被泼“冷水”,由于目 前社会上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普通毕业 生还要大。 今天上午,西南师范大学学美术的林墨涵早早来到了山师大操场,参加该校的毕 业生供需见面会,可到了中午记者碰到他的时候,他手里还有五六份没送出的简历, “要美术老师的学校太少了,偶尔有需求的学校,还要挑三拣四。”不但小林感到沮 丧,山师大音乐系的一位同学也告诉记者,本来他想到济南的高中教书,可省实验中 学的价码已抬到了研究生层次,其他几所学校顶多要1个人,“都说大学生不好找工 作,没想到这钉子还真碰上了”。 在今天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艺术类考生的用人单位同 样是凤毛鳞角,这让不少兴冲冲赶来的艺术考生倍感失望。山东曹县云龙木雕工艺公 司计划招聘美术设计人员1名,竟然引来了20多名艺术类毕业生前来应聘。而原来许 多艺术类毕业生的用人大户,这次的招聘计划中却都没有一个艺术专业的名额,他们 表示,目前自己公司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已经趋于饱和。一位参加山师招聘会的学校校 长表示,目前学校对音乐、美术和体育的需求不大。例如,2000多人的一所中学,一 般只需要两名音乐老师,因为初三、高二、高三都没有音乐课,高一上的是音乐鉴赏 课,在其他年级,学生音乐课每周只有两节,老师要上满8个班才满工作量。 根据山师大提供的数据,艺术、体育等专业都不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但艺 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增幅却接近20%。而该校对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 的统计中,以往属于招生热门的音乐、体育、美术,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当时签约 率都不超过45%。这也使得每年为数不少的艺术类毕业生选择的是自谋职业的道路。 “对艺术类毕业人才,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都是宁缺勿滥。”曹县宏远工艺品公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 (1)政治敏感 (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新闻采访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 (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 (2)艰苦性和危险性。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where、why、when、how)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