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导航接收机新标准及对我国北斗应用的建议探讨
(完整版)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海洋)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华云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目录一、综述 (4)二、系统解决方案 (5)(一)设计目标与原则 (5)1.设计目标 (5)2.设计原则 (6)(二)总体方案设计 (6)1. 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7)2. 岸端监控中心 (8)3. 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8)(三)岸端监控中心功能设计 (9)1.岸船信息互通 (9)2.位置监控 (9)3.应急调度 (9)4.船舶报警 (10)5.增值信息服务 (11)6.系统管理 (11)7.系统接口 (12)(四)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3)1.主要特点 (14)2.终端功能 (14)3.主要性能指标 (19)(五)硬件环境要求 (20)1. 主机存储 (20)2. 网络 (21)3. 系统支撑软件 (21)三、系统造价 (23)(一)概算一(终端含屏及本地导航) (24)(二)概算二(终端不含屏) (25)一、综述最古老的航海导航的方法是罗盘和星历导航,人类通过观察星座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方位;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后来发展成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的磁罗经。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和航海表来进行导航和定位。
卫星技术应用于海上导航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但是它有不连续导航、定位的时间间隔不稳定等缺点。
GPS系统的出现克服了Transit系统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可进行连续的导航、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取代了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在航海导航中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截至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目前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
随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以及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精度有望继续提高。
关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
1. 加大对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和覆盖范围,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2. 鼓励企业开发北斗导航应用。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北斗导航应用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3.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项目,与国际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北斗导航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4.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设立专业的北斗卫星导航相关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更多具备北斗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拓展应用领域和场景。
根据市场需求,拓展北斗导航应用的领域和场景,如交通运输、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更多的应用解决方案,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6. 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组织推广活动和宣传推介会,向用户和公众介绍北斗导航应用的优势和价值,提高用户认知度和信任度。
7. 加强监管和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北斗导航应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应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监管,保障用户权益
和信息安全。
总之,要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推动创新、拓展市场,提高应用领域和场景,加强人才培养和安全保障,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船舶北斗标准

船舶北斗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船舶北斗标准是指船舶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系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时序服务。
在船舶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定位、航行导航、船舶监控等方面,为航海安全和船舶运营提供重要支持。
船舶北斗标准是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内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基于船舶安全和管理的需要制定的标准。
船舶北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船舶北斗设备的技术规范:船舶在安装北斗卫星导航设备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指标、安装位置要求、接口要求等,确保设备在船舶上的良好运行。
三、船舶北斗服务的要求:船舶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服务要求。
这些要求主要包括服务的稳定性、精度要求、故障处理等,确保船舶在航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导航服务。
四、船舶北斗监督管理的制度:船舶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需要建立一套监督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巡检、数据备份、使用记录等,确保船舶北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养。
船舶北斗标准的制定对于船舶安全和船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北斗标准的落实可以提高船舶的导航安全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服务,可以帮助船舶准确把握自身位置和周围环境,避免发生碰撞、搁浅等事故。
船舶北斗标准的执行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24小时不间断的优势,可以帮助船舶选择最佳航线、提高航行速度、减少燃油消耗,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船舶北斗标准的实施可以提升船舶的竞争力。
作为先进的导航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可以帮助船舶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订单和客户。
船舶北斗标准的遵守可以促进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斗导航及GPS技术在航海定位中的运用

北斗导航及GPS技术在航海定位中的运用摘要:长期以来,国内海洋环境极其繁杂,且变化无常,尤其在有船舶记载的阶段,产生海损事故的船只数量不计其数,而冲撞与搁浅为产生海损事件的重要起因之一,因此,应用在航海导航体系的研究和使用为当下非常热点的话题之一。
但是如果想要对北斗系统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化的分析,需要从北斗导航系统和GPS技术单历元双频模糊度解算固定率与载波相位差分动态定位精确度区别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比较。
结合有关研究,最终可以得知,二者之间在定位精度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微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符合船舶导航的精准度诉求。
关键词:北斗导航系统;GPS技术;航海定位;应用引言船舶在中远海航行时,若卫星导航信号长时间受到干扰,平台惯导的定位误差将逐渐增大,反介入∕抗拒止成为技术研究的热点。
专家分别对美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情况进行了分析。
专家对GPS信号拒止环境下的滤波方法和自动测距导航做了深入研究。
专家对卫星拒止环境下无人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也有专家对全源定位与导航理论框架、SINS/GNSS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事实上在中远海区卫星拒止环境下,利用已知位置区域的无线电发射台信号(短波、中波、长波、甚长波等),进行超视距地波、天波或波导波的信号接收,利用角度信息开展导航定位技术研究将变得十分有意义。
1GPS导航系统原理分析GPS导航系统主要由四个地球天线、四个MCS控制台和六个监测系统组成,其主要目标是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接收来自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信号,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固定角度捕获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数据,并据此计算用户设备的计算结果。
当今GPS定位技术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原理大致相同,是用GPS卫星测量的。
GPS定位位置可以根据GPS卫星的运动分为单个位置计算和相对位置计算,大多数情况下计算为伪距离。
多普勒定位和载波波测量也可用于GPS定位。
2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使您能够准确确定位置,而北向航空器则允许传送位置信息,而北向航空器系统则有缺点,在某些领域有局限性。
浅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保障方面的应用

浅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保障方面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保障领域。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保障方面的应用,包括海上航行、港口管理、船舶监控等多个方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上航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和航向导航,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船舶在远洋航行中往往需要长时间航行,而在无人岛屿或者较远离陆地的海域航行时,海上定位和导航尤为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确保船舶可以安全到达目的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港口管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港口作为船舶的装卸和停泊地点,对船舶的进出港、停泊、装卸等环节需要实时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港口内船舶的位置监控和安全引导,加强港口管理,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用于船舶监控和溯源。
船舶监控是指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了解船舶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的全程监控,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而船舶溯源则是指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特定船舶的历史航行轨迹进行回溯,加强对过往船舶的监管和溯源,确保海上秩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保障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受地形、建筑物等影响,会出现信号盲区;而在海上航行中,天气条件也会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效果。
需要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其在航海保障方面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还需要加强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广和培训,提高航海人员对其使用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为全球航海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中的应用

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中的应用摘要:船舶航行安全,始终都是航运监控中的重中之重,主动作为、科学监控是有力维护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的积极举措。
本论文分析了目前船舶航行监控中主要采用的船舶定位手段,对这些手段的覆盖范围、信号接收频率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北斗系统定位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数据比较,得出了为什么建议在国际航线、省际航线船舶上安装北斗终端,从而提升船舶航行安全保障和监控能力。
并且通过船舶在安装北斗前后的航行轨迹比对,对给船舶加装北斗终端的建议进行验证,获得实际的数据支持,从而得出必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船舶安全;船舶定位;北斗系统引言北斗导航技术和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在于定位,知道船舶海上行进路线。
GPS技术是美国所研发在全球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该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是极为成熟的,其系统性能极为稳定,伴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这种类型的垄断优势逐渐被打破,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开发的定位以及导航技术,他的出现不仅推进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也提升我国在国家范围内的实际影响力。
在一定程度上北斗导航技术和GPS技术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航以及定位的,其也能够运用在各领域中,特别是在航海领域中。
北斗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的卫星导航信息的导航系统,他的出现打破了GPS市场中的垄断,在对于推动我国导航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二十世纪之后,定位导航技术研究学者在航海期间记录下船只航行以及运行的变化来推算船只的地理位置。
二战结束后,为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让战斗机在空中作战的能力更为准确,人们发明了一种无线电定位系统,但是伴随着该系统的快速发展,其能够很好的运用在航海定位中,该技术一直发展到当前的卫星定位系统,这才将人们带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全球定位系统能够给地球上任何地位在海上运行的船舶进行导航,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地理位置。
通过对北斗导航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在船只航海定位当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促进我国航海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分析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以及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农林渔业、电力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应用前景1. 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车辆、船舶、航空器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物流运输领域,北斗系统能够实现全程监控和定位,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交通拥堵监测和交通信号优化,促进交通系统智能化发展。
2. 地质勘探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勘探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有助于地质勘探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区域,提高勘探效果。
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勘探设备的导航、定位和遥感数据的收集,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支持。
3. 农林渔业领域农林渔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各种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水质监测数据,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渔业资源调查和渔船监控,加强渔业管理和保护。
4. 电力通信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电力通信设备需要精确定位和定时同步,北斗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和空间参考,为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电网设备巡检和故障定位,提高电网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二、挑战分析尽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技术挑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应对恶劣环境下的信号干扰和雷电等天气灾害。
北斗系统在渔船信息化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第17卷 第9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9 2017年 9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7收稿日期:2017-06-09作者简介:王振洲(1990-)男,北京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渔业信息化。
基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6HY-ZC10-7)。
北斗系统在渔船信息化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王振洲,王 宇,蒋庆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41)摘 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精准的定位和短报文收发能力,为海洋渔业生产作业提供自主定位、遇险报警、船岸通信服务,对渔民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中结合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在沿海各省市渔船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希望北斗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上有更好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北斗;渔船;应用中图分类号: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9-0097-03一、北斗系统在渔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2013年,中国渔船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上,农业部有关专家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渔船安全装备上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中国渔船装备现代化。
结合当前海洋渔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和农业部渔业局经过协商,已将“北斗海洋渔业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列入重大专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计划。
农业部计划以此为契机,加强北斗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安全管理和救助指挥领域的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海洋渔业生产作业者提供自主定位、遇险报警、船岸短报文互通服务;为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提供作业渔船的航迹路线、遇险救助联络、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服务[1-2],为保障渔民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北斗海洋渔业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海南、山东、福建、大连和青岛,部署北斗中远海渔船船载终端6,700余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载导航接收机新标准及对我国北斗应用的建议探讨
导航接收机是一种设备,在航海和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船载导航接收机也不断发展和更新。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国际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修订,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也为各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一、新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多导航系统兼容性
新标准要求船载导航接收机具有能兼容多个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
这些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等。
这项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船载导航接收机的接收能力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全球定位精度和覆盖范围。
2. 抗干扰能力
新标准要求船载导航接收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抗不良天气、高磁场、电磁干扰等方面。
这项要求可以使设备在恶劣环境下仍能够正常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安全增强功能
新标准还要求船载导航接收机必须具有一些安全增强功能,包括自监测和故障检测、安全和完整性验证、备份变更、软件更新等。
这项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保障船舶的安全。
4. 性能和功能要求
新标准也对船载导航接收机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要求。
包括位置精度、接收灵敏度、时间精度、速度精度等方面。
这些性能要求在保障设备安全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和功能性。
二、对我国北斗应用的建议
对于我国北斗来说,新船载导航接收机标准的发布,一方面为我国北斗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北斗在全球导航市场上的竞争性优势提供了支撑。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技术研究
要进一步加强对北斗技术的研究,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水平。
这包括在北斗技术
的研发和开发中,加大对多导航系统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北斗卫星
系统在北极、南极等极地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优势,实现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面覆盖。
2. 推广北斗技术
要进一步推广北斗技术,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增强北
斗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力。
这包括在北斗技术的应用中,积极发挥北斗卫星导航在海洋、民航领域的优势,鼓励各行各业使用北斗技术,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北斗技术应
用示范区。
3. 加强标准制定
要加强对船载导航接收机标准制定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提高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与国际
标准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这包括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标准合作方面的合作,形成适用于全
球范围的导航接收机标准,并建立标准规范的认证和测试体系,加强对船载导航接收机的
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检测。
总之,新船载导航接收机标准的发布将对我国北斗应用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要加强
技术研究,推广北斗技术,加强标准制定,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进一步提
高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性优势,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