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筋骨伤痛的中药膏

合集下载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疼痛、肌肉拉伤等症状。

膏药有许多种类,各种膏药的配方也各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膏药配方,其中包括中药膏药和化学膏药。

中药膏药配方:1. 温经散寒型膏药配方:- 熟附子粉:10克- 细辛粉:10克- 川芎粉:10克- 红花粉:10克- 辣椒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寒邪入侵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活血化瘀型膏药配方:- 当归粉:20克- 三七粉:10克- 桃仁粉:10克- 红花粉:10克- 白芷粉:10克- 乳香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疾病、瘀血等问题。

化学膏药配方:1. 抗菌消炎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抗菌药物:适量- 消炎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抗菌药物、消炎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皮肤创伤、感染等情况。

2. 缓解肌肉疼痛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镇痛药物:适量- 消肿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镇痛药物、消肿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肌肉拉伤、炎症等症状。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膏药配方,具体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师的指导。

在使用膏药前,请确保清洁患处,并避免过敏成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只适用于外用,切勿内服。

结语: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有各种各样的配方和用途。

中药膏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特点,适用于中医理论所述的病理类型。

化学膏药则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于现代医学所治疗的症状。

无论是中药膏药还是化学膏药,正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在使用膏药前,务必阅读说明,并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

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鸡血藤膏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膏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膏的功效与作用鸡血藤膏是一种由鸡血藤提取制成的中药膏剂,它在中医传统药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鸡血藤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叶子和茎干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止痛等多种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鸡血藤膏主要通过局部涂抹的方式使用。

涂抹在患处后,它能够迅速渗透皮肤,发挥药效。

鸡血藤膏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鸡血藤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减少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它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疔疮等疾病,减轻炎症带来的不适。

2. 止痛作用:鸡血藤膏中含有多种镇痛成分,能够减轻疼痛感。

它适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骨折、扭伤、关节疼痛等。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膏剂轻轻按摩在患处,以促进药效的发挥。

3. 消肿作用:鸡血藤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组织间的水肿,缓解肿胀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扭伤、淤血、关节积液等疾病。

4. 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鸡血藤膏中的有效成分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感染。

因此,它适用于治疗烧伤、创伤、溃疡等伤口相关的疾病。

5. 抗菌作用:鸡血藤膏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症状。

它可用于治疗疮疖、白秧疮、虫咬伤等疾病。

6. 舒筋活络作用:鸡血藤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筋脉组织中,增加组织的弹性和活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筋伤引起的相关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筋骨的修复和再生,加快康复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鸡血藤膏作为外用药物,使用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使用前应清洗患处,保持干燥。

然后,取适量膏剂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过度摩擦和外力刺激,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过敏体质的人群在使用前应先做过敏试验。

若出现不适反应,如红肿、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总体而言,鸡血藤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15种中国传统膏药大全,太珍贵了

15种中国传统膏药大全,太珍贵了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恶疮,溃破流脓或肿毒坚硬不溃,脚⽣鸡眼。

【⽤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重量0.3—0.32克。

六、万灵膏【药⽅组成】鹳筋草、透⾻草、紫丁⾹根、当归、⾃然铜、红花、没药、⾎竭各30克,半两钱⼀枚(醉淬),川⽜膝、五加⽪、川芎、⽯菖蒲、茅术各25克,⽊⾹、秦艽、蛇床⼦、⾁桂、附⼦、半夏、⽯斛、萆藓、⿅茸各l0克,虎胫⾻1对,麝⾹6克,⿇油5000克,黄丹25013克。

【药物制作】⾎竭、没药、麝⾹分别研细末另包,余药先⽤⿇油微⽕煨浸3⽇。

然后熬⿊为度,去渣,加⼊黄丹,再熬⾄滴⽔成珠,离⽕,俟少时药温,将⾎竭、没药、麝⾹末放⼊,搅匀取起,去⽕毒,制成膏药。

【功效】散瘀消毒,舒筋⽌痛,祛寒通络。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后期寒湿为患,局部⿇⽊疼痛者。

【⽤法】烘热外贴患处。

【说明】处⽅源于。

七、风伤膏【药⽅组成】⽜膝、归尾各120克,⽣地180克,三棱、红花、莪术、穿⼭龙、五加⽪各90克,羌活、独活、⽣川乌、⽣草乌各60克。

【药物制作】以上12味粗料⽤净茶油1250克,桐油375克同⼈⽕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上以下9味细料:乳⾹、没药、⾁桂各30克,栀⼦90克,北芥⼦45克,三七、楠⾹、沉⾹各60克,炒黄丹750克,搅匀取起,去⽕毒,制成膏药。

【功效】活⾎定痛,祛风活络。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法】将膏药摊在布上,温贴患处。

【说明】处⽅源于。

⼋、舒筋活络膏【药⽅组成】当归、松节、稀莶草、蓖⿇仁、双钩藤、海风藤各60克,⽊⽠、蚕沙各30克,穿⼭龙、五加⽪各90克。

【药物制作】以上10味粗料,⽤净茶油750克,桐油250克,同⼊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以下6味细料:乳⾹、没药、蚯蚓⼲各30克,蛇蜕15克,麝⾹3克,炒黄丹500克,搅匀取起,去⽕毒,制成膏药。

【功效】祛风通络,凉⾎消肿,化瘀⽌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法】将膏药摊在布上,温贴患处。

【说明】处⽅源于。

九华膏的功能主治

九华膏的功能主治

九华膏的功能主治1. 引言在中医药领域,九华膏是一种常用的药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炎症和肌肉损伤等疾病。

九华膏的成分由多个中草药经过科学配方加工而成,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介绍九华膏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药膏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

2. 九华膏的成分九华膏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 - 川芎 - 防风 - 薄荷 - 桃仁 - 徐长卿 - 牛膝 - 温附子 - 光背层皮 - 紫草 - 广木香3. 九华膏的主要功能九华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 缓解疼痛:九华膏中的川芎、防风等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关节疼痛、神经痛、肌肉疼痛等。

- 消肿止痒:九华膏中的薄荷、桃仁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痱子等疾病。

- 促进伤口愈合:九华膏中的广木香、紫草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适用于浅表性创伤、烫伤、溃疡等。

4. 适应症九华膏适用于以下一些疾病和症状: - 风湿性关节痛:九华膏中的川芎、防风等成分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 肌肉损伤:九华膏中的徐长卿、牛膝等成分可以通过镇痛、消肿作用缓解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肌肉肿胀。

- 皮肤炎症:九华膏中的薄荷、紫草等成分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

- 创伤伤口:九华膏中的广木香、温附子等成分可以通过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5. 使用方法使用九华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清洁受伤部位:使用温水和无菌纱布清洁受伤部位,确保受伤处清洁卫生。

2. 取适量膏体:用无菌棉签或指尖取适量九华膏,然后均匀涂抹在受伤部位上。

3. 轻柔按摩:用指腹轻柔按摩九华膏涂抹的部位,帮助药物吸收和促进血液循环。

4. 盖上敷料:对于需要覆盖的伤口,可以在涂抹九华膏后盖上敷料,保护伤口,防止灰尘和细菌感染。

活血止痛膏药品说明书

活血止痛膏药品说明书

活血止痛膏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活血止痛膏汉语拼音:HUOXUE ZHITONG GAO。

成份:
白芷、牡丹皮、荆芥、干姜、细辛、山柰、生天南星、辣椒、川芎、独活、
没药、香加皮、丁香、生半夏、甘松、当归、冰片、乳香、桂枝、胡椒、苍术、陈皮、辛夷、薄荷脑、大黄、樟脑、颠茄流浸膏、水杨酸甲酯。

辅料为橡胶、氧化锌、松香、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

性状:
本品为淡棕黄色至橙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

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

规格:
6.5厘米×5厘米。

用法用量:
贴患处。

不良反应:
偶见局部皮肤潮红、瘙痒或丘疹。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

2.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皮肤破溃或感染处禁用。

4.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搔痒、皮疹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7.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舒及膏功效与作用

舒及膏功效与作用

舒及膏功效与作用舒及膏是一种中药外用制剂,也称为膏药。

舒及膏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黄色膏体,由多种中药成分配制而成,具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舒及膏的功效与作用。

舒及膏主要由多种中药组成,如生地黄、黄柏、牛膝、川芎、白芷、蛇床子等,这些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

首先,舒及膏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舒及膏中的川芎、白芷等中草药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不少人在面对长时间的久坐、久站等姿势后,会感到腰酸背痛,肌肉僵硬等不适感。

使用舒及膏可以帮助舒缓筋腱,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疼痛和疲劳感。

其次,舒及膏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舒及膏中的黄柏、蛇床子等中草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骨骼、关节、肌肉等部位的疼痛和肿胀。

不少人在运动、劳动等过程中容易受伤,例如扭伤、挫伤等,此时使用舒及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

再次,舒及膏具有抗菌作用。

舒及膏中的生地黄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因此,在皮肤破损等情况下,使用舒及膏可以预防感染,加速伤口愈合。

此外,舒及膏还具有润燥养肤的功效。

舒及膏中的生地黄和牛膝等中草药具有润燥养肤的作用,可以帮助肌肤保持水润和弹性。

很多人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此时使用舒及膏可以帮助改善肌肤状态,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使用舒及膏是非常方便的。

只需将舒及膏适量涂抹在患部,轻柔按摩几分钟,让药膏充分吸收。

舒及膏有一点很特别的地方,它不含精油成份,而一般市场上买的那些按摩膏都是含精油成份的,但是有少数人对精油成份会产生皮肤过敏呈现红肿、疼痛的症状,然而舒及膏对皮肤及呼吸系统是无害的,所以是适用于任何人群的。

虽然舒及膏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舒及膏可以完全替代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

对于严重的疾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舒及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它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抗菌和润燥养肤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筋骨膏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筋骨膏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筋骨膏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什么是筋骨膏?筋骨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制剂,通常以膏状或贴剂形式存在。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

筋骨膏主要用于外用治疗肌肉骨骼疼痛和损伤。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使用。

筋骨膏的功能主治筋骨膏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以下是筋骨膏常见的功能主治:1.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筋骨膏具有祛风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渗透肌肉和关节,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筋骨膏通常被用于肌肉拉伤、扭伤、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疼痛区域的康复。

2.减轻肌肉炎症和肿胀:筋骨膏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消炎和抗肿胀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肌肉不适,减轻疼痛和肿胀。

筋骨膏通常被用于肌肉炎症、扭伤、痉挛等疾病的治疗。

3.促进伤口愈合:筋骨膏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它可以刺激受伤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筋骨膏通常被用于皮肤擦伤、切割伤口等伤害的治疗。

4.改善关节活动度:筋骨膏中的草药成分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筋骨膏通常被用于关节僵硬、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5.缓解肌肉疲劳:筋骨膏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祛湿、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减轻酸痛感。

筋骨膏通常被用于肌肉酸痛、运动后的肌肉疲劳等情况。

总结筋骨膏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它可以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减轻肌肉炎症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缓解肌肉疲劳。

尽管筋骨膏的功效被广泛认可,但仍建议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另外,由于各种筋骨膏制剂的成分和配方可能不同,对于敏感肌肤或存在其他疾病的人群,需要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和禁忌症。

龙骨膏的功能主治

龙骨膏的功能主治

龙骨膏的功能主治1. 介绍龙骨膏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制成膏剂状,主要由龙骨粉、硼砂、硫磺、水蜜糖等成分组成。

龙骨膏在中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外伤和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镇痛、消肿、散瘀等功能。

下面将介绍龙骨膏常见的功能主治。

2. 镇痛龙骨膏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主要适用于刀伤、擦伤、烫伤、扭伤等外伤引发的疼痛,能够快速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帮助恢复伤口的生长和修复。

•龙骨膏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迅速渗入皮肤,直接作用于受伤区域,发挥止痛作用。

•龙骨膏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消除和伤口的愈合。

3. 消肿外伤引发的肿胀是一种常见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龙骨膏具有显著的消肿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龙骨膏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

•龙骨膏可以通过提高组织的张力,促进淋巴循环,加速水肿物质的吸收和排除,从而减轻肿胀。

4. 散瘀龙骨膏还具有散瘀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外伤引发的瘀血现象。

瘀血是由于外伤引起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堆积所形成的。

龙骨膏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吸收和代谢,加速组织修复。

•龙骨膏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速度和微循环,促进瘀血的排除。

•龙骨膏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加速瘀血物质的分解和代谢,使受伤组织恢复正常。

5. 其他功能主治除了以上的功能主治,龙骨膏还具有以下一些功效:•增强血管弹性:龙骨膏中的成分能够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改善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促进骨骼生长:龙骨膏富含有促进骨骼生长的成分,能够促进骨骼细胞的分裂和增生,对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抗菌消炎:龙骨膏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感染和炎症引起的不适。

6.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龙骨膏为外敷药物,一般涂抹于患处,每天2-3次,每次适量轻搽按摩至吸收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外用药: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的药膏为主,如消瘀止痛膏、清营退肿膏、双柏散、定痛膏、紫荆皮膏。

中期:以接骨续筋类药膏为主,如接骨续筋膏。

后期:可用舒筋活络类药膏为主,如万应膏、损伤风湿膏、伸筋散等。

骨折后期,如折端在关节附近,为防止关节强直、筋脉拘挛、可用熏洗、伤药水揉擦,配合练功活动,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迅速恢复功能的目的,常有熏洗方药有骨伤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二方等洗剂外用。

②内服药物:早期:以活血化瘀,利气止痛为主。

内有复元活血汤酌加香附、马鞭草、赤芍、琥珀之类,或苏七散。

中期:用养血通络,强筋壮骨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可选用舒筋定痛散、四物汤、八珍汤之类酌加骨碎补、续断、自然铜、血竭、桃仁、红花、马钱子之类。

复方健骨片、伤科接骨片等对骨折的迟缓愈合有较好疗效。

后期:以壮筋益髓、疏利关节为主,可因健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之类。

治疗筋骨伤痛的中药膏:它是以川乌、草乌、川芎、红花、乌梢蛇、细辛、三棱、莪术、皂角、桃仁、穿山甲、木瓜、伸筋草、透骨草、虎杖、肉桂、木香、羌活、独活、防风、栀子、玄胡、洋金花、天麻、全蝎、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枸杞、威灵仙、当归、黄芪、麝香、杜仲、土元、血竭、骨碎补、丹参、虎骨胫为原料药物,按合理的比例在植物油内依次加入根、果类硬中药质和花叶类中药制成药膏。

再按比例加入芳香类中药细料搅拌均匀,最后将其摊涂于膏药布上制成中药膏。

本中药膏对治疗闭合性骨折骨裂及颈、肩、腰、腿痛疗效好,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且药源广泛、无毒副作用的中药膏。

其重量份为:川乌20~40 草乌20~40 川芎40~60 红花20~40 乌梢蛇20~40 细辛20~40 三棱40~60 莪术40~60 皂角20~40 桃仁10~30 穿山甲20~40 木瓜90~110 伸筋草50~70 透骨草90~110 虎杖20~40 肉桂40~60 木香50~70 羌活40~60 独活40~60 防风20~40 栀子50~70 玄胡40~60 洋金花20~40 天麻40~60 全蝎20~40 乳香20~40 没药20~40 樟脑5~25 冰片5~25 枸杞40~60 威灵仙90~110 当归50~70 黄芪50~70 麝香5~25 杜仲90~110 土元90~110 血竭20~40 骨碎补50~70 丹参90~110虎骨胫50~70中医敷药【糊膏】+中医膏药【药粉】水、茶、醋、蜜、油、酒、饴糖、凡士林等调成糊状,直接敷于患部,隔一定时间换药一次,以达到活血祛瘀、行气通经、消肿止痛之目的。

《医学入门》云:“敷围内外夹攻,药气相通为妙。

”敷药具有作用直接、迅速、使用方便等好处。

常用的方剂有以下三大类:一、消瘀止痛类【一】消瘀止痛膏【药方组成】生木瓜、生栀子、地鳖虫、乳香、没药各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60克。

【功效】消瘀退肿,凉血止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剧烈者。

【用法】共为细末,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二】定痛膏【药方组成】芙蓉叶4份,紫荆皮1份,独活l份,生南星l份,白芷1份。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三】兰色敷药【药方组成】黄荆子(去皮,炒黑)8份,紫荆皮(炒黑)8份,全当归2份,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天花粉、怀牛膝、威灵仙、木防己、防风、马钱子各2份,甘草半份,秦艽、川芎、连翘各l份。

【功效】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病证】寒湿痹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四】乳香膏【药方组成】乳香、松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各30克,锅底墨、小麦面各150克。

【功效】消瘀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用法】研为末,好酒调糊,热敷痛处。

【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

【五】紫荆皮散【药方组成】紫荆皮、天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20克。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仆伤肿痛未破者。

【用法】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六】消肿散【药方组成】黄柏、川黄连各60克,侧柏叶150克,透骨草、穿山龙、骨碎补、芙蓉叶、天花粉、紫荆皮、菊花叶各90克,煅石膏240克,木南星180克。

【功效】消肿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七】活血散【药方组成】乳香、没药、三七、沉香各30克,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白芷、羌活、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60克,楠香150克,五加皮90克。

【功效】疏风散结,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中期。

【用法】共研成粉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敷贴患处,每日敷1次,每次5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八】跌打祛伤散【药方组成】大黄、栀子、桂枝、姜黄、骨碎补各150克,海风藤、白芷、防风各90克,楠香180克,三七60克。

【功效】祛风消肿,散结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者。

【用法】共研细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1次,每次6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九】破瘀愈伤散【药方组成】泽兰、楠香各150克,血竭90克,儿茶45克,赤芍、乳香、白芷、紫荆皮、无名异各60克,三七30克。

【功效】活血破瘀。

【主治病证】内伤局部肿痛者。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水各半调拌敷贴患处,每日1次,每次6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十】硬吊散【药方组成】三棱、边桂、莪术、红花、川三七、木香、乳香、没药各30克,栀子、归尾、桃仁各60克,北芥子15克,楠香90克。

【功效】舒筋散结,化瘀止痛。

【主治病证】陈旧性损伤局部瘀结痛者。

【用法】共研成粉末,用黄酒调拌成糊状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十一】软吊散【药方组成】郁金、姜黄、生草乌、生川乌各30克,栀子、归尾、泽兰、五加皮、苏木、穿山龙各60克.紫荆皮90克,楠香50克。

【功效】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初期损伤局部瘀肿疼痛。

【用法】共研成粉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1次,每次4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二、清热解毒类【一】金黄膏(散)【药方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克,制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500克,天花粉5000克。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病证】跌打肿痛,疮疡阳证。

【用法】共研细末。

用酒、油、蜜、菊花、金银花露、丝瓜叶或生葱等捣汁调敷,或凡士林8/10、金黄散2/10调制成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医宗金鉴》。

【二】四黄散【药方组成】黄连l份,黄柏、大黄、黄芩各3份。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损伤热毒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

【三】五黄散【药方组成】黄丹、黄连、黄芩、大黄、黄柏、乳香各60克。

【功效】消瘀清热。

【主治病证】挫伤热毒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调油或水蜜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四】芙蓉散【药方组成】木芙蓉叶500克。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

【用法】研极细末,用水、蜂蜜调煮热敷,或调麻油、菊花露冷敷。

亦可用凡士林8份,芙蓉散2份调成芙蓉膏外敷。

【说明】处方来源于<中医伤科学>。

【五】消毒定痛散【药方组成】炒无名异、木耳、大黄各15克。

【功效】泻火,解毒,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

【用法】共研为末,蜜水调敷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医宗金鉴>。

【六】消毒散【药方组成】木香、蒲黄各60克,乳香、没药、炮山甲各45克,金银花、白芷、黄柏、天花粉各120克,大黄、黄芩各90克。

【功效】清热消肿,化瘀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

【用法】共研成粉末,茶水调拌成糊状贴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6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七】消炎散【药方组成】煅石膏1500克,儿茶、血竭、黑蒲黄、川连、黄芩各30克,炉甘石、侧柏各60克。

【功效】清热消肿,止血化瘀。

【主治病证】创伤局部肿痛,出血或感染者。

【用法】共研成粉末,茶油调拌,外敷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八】消炎膏【药方组成】儿茶、朱砂各30克,黄柏、黄连各60克,煅石膏1000克,冰片15克,炉甘石90克,蜂蜡500克,茶油3000克。

【功效】清热,收湿,消炎。

【主治病证】创伤后局部肿痛发炎。

【用法】配制成软膏,摊于油纸上,贴敷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三、温经通络类【一】温经通络膏【药方组成】乳香、没药、麻黄、马前子各30克,饴糖或蜂蜜适量。

【功效】散寒利湿,祛风通络。

【主治病证】损伤兼有风寒湿邪,伤处疼痛,经络不利者。

【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成软膏或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讲义》。

【二】舒筋散【药方组成】磁石、升麻、生川乌、生草乌、防风、丹皮、血竭、泽兰、煅自然铜、红花、续断、苏木、羌活、独活各60克,大黄120克,白芷、五加皮各90克,木香45克,楠香240克。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理湿,化瘀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疼痛经久未愈或挟有风湿痹痛者。

【用法】研末,用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 1次,每次6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中医膏药【药粉】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收贮瓶内备用。

使用时将药末直接掺撒于伤口处或置于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

常用的药粉有:一、丁桂散【药方组成】丁香、肉桂各250克。

【功效】散寒祛风,温经通络。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或阴证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撒在药膏上,烘热后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二、桂麝散【药方组成】麻黄、细辛各15克,肉桂、丁香各30克,牙皂10克,半夏、生南星25克,麝香1.8克,冰片1.2克。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阴证肿痛和跌打损伤疼痛较剧者。

【用法】共研细末,掺膏药上,贴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三、四生散【药方组成】生川乌l份,生南星6份,生白附子4份,生半夏14份。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兼挟风寒湿邪,局部肿痛。

【用法】共为细末,以蜜糖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四、止血散【药方组成】乌章根、鹿茸(烧灰)各90克,白芷、当归、川芎、生地(切焙黄)、续断各3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